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上)
 
[犍度篇] [点击:2972]   [手机版]
背景色

犍度篇 蕴相应(上)

相 应 部 经 典

归命彼世尊  应供等觉者

犍 度 篇

第一 蕴相应

第一 根本五十经

第一 那拘罗父品

[一]第一那拘罗父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婆只国设首婆罗山之恐怖林鹿园。

  彼时有那拘罗父居士,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白世尊曰:“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2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于长夜得利益、安乐。”

  “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

  时,那拘罗父居士,随喜、欢喜世尊之所说,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之处。住已,敬礼具寿舍利弗,坐于一面。

  具寿舍利弗,谓坐于一面之那拘罗父居士曰:“居士!汝诸根和悦,而貌清清洁白。无非今日于世尊之处,得闻说法耶?”“大德!何其不然!大德!今世尊以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大德!于此我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而,我坐于一面,而白世尊:“大德!我乃瘦衰、老羸、老衰、晚年、高龄、病身、多病者。大德!我不得常见世尊与意修习之诸比丘。请大德世尊教导我,请大德世尊教诫我,使我长夜得利益、安乐。”大德!敬白如是,而世尊言我曰:“如是居士!如是居士!居士!汝身为病污所覆。居士!持如是之身,如何不须臾自言无病耶?但除愚痴。是故居士!汝于此处应如是学,[谓:]我身虽病而得心无病。居士!汝应如是学。”大德!世尊以如是说法之甘露灌润于我。”

  “居士!汝无再问世尊耶?“大德!如何身病而为心病?如何身病为心无病耶””?

  “大德!我等从远方而来至具寿舍利弗处,为欲知此所说之义。具寿舍利弗!愿为分别此所说之义。”

  “居士!然则谛听,当善思念,我当说。”“唯唯大德!”那拘罗父居士以应诺具寿舍利弗。

十一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曰.“居士!如何身病而为心病耶?”

十二

  居士!于此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住缠于色是我,色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色变易、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三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四

  观想是我,我以想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五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六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缠住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 人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七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病。

十八

  居士!何者为身病而心无病耶?

十九

  居士!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色,色是我所,而彼色变易、变异。彼人于色之变易、变异,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十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不住于我是受,受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受是我,受是我所,而彼受变易、变异。彼人于受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一

  不观想是我,我以想为有,我中有想,想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想,想是我所,而彼想变易、变异。彼人于想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二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行,行是我所,而彼行变易、变异。彼人于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三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彼人不住缠于我是识,识是我所,而彼识变易、变异。彼人于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二四

  居士!如是为身病而心无病。

二五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那拘罗父居士喜悦,而喜欢于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三a),增一阿含经卷六(大正藏二、五七三a),增支部原典六、一六参照。
   2 意修习之诸比丘。若见其比丘时心增长故名之。言舍利弗、目犍连等大长老。
   3 变易。pari依暹本vipari改之。

[二] 第二 天现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释迦国,天现之释迦聚落。

  时,有众多之西方远行比丘,来诣世尊之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而之彼比丘等白世尊曰:
   “大德!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
   “诸比丘!汝等曾向舍利弗[告]辞否?”
   “大德!我等未向具寿舍利弗[告]辞。”
   “诸比丘!应向舍利弗告辞。诸比丘!舍利弗是贤人,是同梵行诸比丘之饶益者。”
   “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尔时,具寿舍利弗于离世尊不远之耶罗伽罗丛林中坐。

  时,彼诸比丘欢喜于世尊之所说,随喜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往具寿舍利弗住处往已,与具寿舍利弗互俱交换庆慰、欢善、感铭之谈话,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等,言具寿舍利弗曰:“友舍利弗!我等往西方国土,欲住于西方国土。我等已向尊师[告]辞矣。”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教何?说何耶?具寿等善闻、善持、善思念、善观法,具寿等之说时,有得说世尊之所说否?有无以非实毁害世尊耶?说法之随法,以同法人之论随论,有无堕于呵责处耶?”

  “友!我等欲知此所说之义,从远方来具寿舍利弗处。具寿舍利弗,愿请分别此所说之义。”

  “友等!然则谛听,善思念、我当说。”“唯唯,友!”彼比丘等应诺具寿舍利弗。具寿舍利弗如是说:

  “友等!有往处处之异国,问比丘者,[谓]刹帝利……乃至……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说何2教何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应如是说:“友等![谓]我等之师,以教调伏欲贪。”

十一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也。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等之师,于何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如是问者,应如是答:“友等![谓]师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十二

  友等!作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乃至……贤沙门。友等!诸贤人好观察,问具寿之师,见何之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耶……于受教令: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耶?友等!若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谓]若于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不离贪……不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若于识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生愁、悲、苦、忧、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过患故,于色教令调伏欲贪……于受……于想……于行……于识教令调伏欲贪。”

十三

  友等!如是说而有重问者、[谓]是贤刹帝利、贤婆罗门、贤居士、贤沙门心。友等!诸贤人好观察,具寿等之师,见何之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耶?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耶?友等!若作如是问者,应如是说:“友等![谓]若于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受……于想……于行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行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若于识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者,彼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友等!我等之师见如是福利故,于色以教调伏欲贪。……于受以教……于想……于行……于识以教调伏欲贪。”

十四

  友等!若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而且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热烦。身坏命终而得善趣者,世尊即不赞叹断诸不善法。

十五

  友等!虽然,具足诸不善法而住者,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故,世尊赞叹断诸不善法。

十六

  友等!若诸善法具足而住,而且于现法苦住,有障碍、有忧恼、有热烦、身热烦,身坏命终,当得恶趣者,世尊即不赞叹具足诸善法。

十七

  友等!虽然,具足诸善法3而住者,得现法乐住,无障碍、无忧恼、无热烦,身坏命终,当得善趣故,世尊赞叹具足诸善之法。”

十八

  具寿舍利弗如是说已,彼比丘等喜悦,欢喜具寿舍利弗之所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五(大正藏二、二三b),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大正藏二、七五四b)。
   2 “说何”原本kimvada以暹罗本kimvadi改之。
   3 “善法”原本akusale是kusale之误。

[三] 第三 诃梨(一)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于阿槃提国2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时,有诃梨居士,来具寿摩诃迦旃延处。敬礼具寿摩诃迦旃延,而坐于一面。

  坐于一而之诃梨居士,言具寿摩诃迦旃延曰:
   “大德!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4
   何不与人事诤论
   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四~七

  “居士!色界是识之家,色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受界是识之家,受界中贪所系之识,名为住家。居士!想界是识之家,想界中之识,名为住家。居士!行界是识之家,行界中之识,名为住家。居士!如是为住家。

  居士!以何为不住家耶?

  居士!色界之诸欲、贪、喜、爱、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者,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居士!受界之……乃至……

十一

  居士!想界之……乃至……

十二

  居士!行界之……乃至……

十三

  居士!识界之诸欲、贪喜……乃至使……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家。

十四

  居士!如是为不住家。

十五

  居士!以何为住处耶?居士!色之因为住处,流出5与系,名为住处。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法之因为住处,流出与系,名为住处。十六  居士!以何为不住于住处耶?居士!色因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居士!声之因为住处……乃至……香之因为住处……乃至……味之因为住处……乃至……所触之因为住处……乃至……
   居士!法之因为住处之流出与系,如来已断,如截断根本之多罗树头,令归于无,使未来无生。是故如来名为不住住处。

十七

  居士!如是为不住住处。

十八

  居士!以何为近习于聚落者?居士!此处有人,与在家人混住,以同喜、同忧,乐彼所乐,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以竭自力。居士!如是为近习聚落者。

十九

  居士!何为不近习聚落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不与在家人混住,不以同喜同忧,不乐彼所乐,不苦彼所苦,所生作为亦不竭自力。居士!如是为不近习聚落
者。

二十

   居士!以何为未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不离贪、不离欲、不离爱、不离渴、不离热烦、不离渴爱。居士!如是为未空诸欲者。

二一

  居士!以何为已空诸欲者?居士!此处有人,于诸欲离贪、离欲、离爱、离渴、离热烦、离渴爱。居士!如是为已空诸欲者。

二二

  居士!以何为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为思惟:“我于来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希望者。

二三

  居士!以何为无希望者?居士!此处有人,不为思惟:“我于未来世得如是色、得如是受、得如是想、得如是行、得如是识。”居士!如是为无希望者。

二四

  居士!以何为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人,作如是论,言:“汝不知此法、律,我知此法、律,如何汝不知此法、律?汝为邪行,我为正行,汝应说于前者而说于后,应说于后者而说于前,我[言]相应,汝[言]不相应,汝常覆所行,汝虽立论,为脱论而游行,汝堕负处,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为与人争论者。

二五

  居士!何为不与人争论者?居士!此处有比丘,作如是论,不言:“汝不知此法、律,……乃至……若能者自解。”居士!如是为不与争论者。

二六

  居士!是故,世尊于摩犍提所问而说义品经:
   牟尼无家无住处
   无绝近习于聚落
   以空诸欲无希望
   向不与人事争论
   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a)。
   2 “拘留欢喜山曲”。原本pavatte以papate改之
   3 “义品经”经集第八四四偈。
   4 “无希望”(apurakkharana)原文之意为“向前寄望”。但汉译相当此文有“还满”。此应语根pr来的。
   5 流出。原本sara暹罗本visara,原注释为“所转相”pavattitabhava。

第四 诃梨(二)

  如是我闻。尔时,具寿摩诃迦旃延住阿槃提国之拘留欢喜山曲中。

  时,有诃梨居士,来诣具寿摩诃迦旃延处……乃至……

  坐于一面之诃梨居士,谓于具寿摩诃迦旃延……

  “大德!世尊于帝释2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以究竟终毕,究竟安隐、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大德!应如何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耶?”

  “居士!尽色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而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居士!受界……乃至……

  居士!想界……乃至……

  居士!行界……乃至……

  居士!尽识界之诸欲、贪、喜、爱、近、取、意之摄受、现贪、随眠,依离此、灭此、弃此、定弃,则谓心善解脱者。

  居士!是世尊于帝释所问而说:“若沙门、婆罗门,渴爱尽而解脱者,究竟终毕,究竟安稳、究竟梵行、究竟边际,为人天之最上。”居士!应如是见世尊所略说之广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十(大正藏二、一四四c)。
   2 长部经典原典卷二、二八三。

[五] 第五 三昧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

  于此,世尊告诸比丘曰:“诸比丘!”“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世尊乃如是说曰:“诸比丘!应修习三昧。诸比丘!入三昧之比丘应如实了知。

  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集与灭,受集与灭,想集与灭,行集与灭,识集与灭是。

  诸比丘!以何为色集耶?以何为受集耶?以何为想集耶?以何为行集耶?以何为识集耶?

  诸比丘!于此处欢喜、欢呼、耽着而住。何为欢喜、欢呼、耽着而住耶?

  欢喜、欢呼、耽着于色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而彼生喜。喜取于色。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彼生生,缘生而老、死、愁、悲、苦、忧、恼生。如是于此处,悉皆有苦蕴之集。

七~九

  欢喜于受……乃至……欢喜于想……乃至……欢喜于行……乃至……

   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依欢喜、欢呼、耽着于识而住,而彼生喜、喜取于识。缘取而彼有生,缘有而生生。缘生……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集。

十一

  诸比丘!此是色之集……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识之集。

十二

  诸比丘!何为色之灭耶!……乃至……受……乃至……想……乃至……行……乃至……是为识之灭。诸比丘!于此处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而住。何为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而住耶?

十三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色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色而住,彼于色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十四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受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受而住,彼受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十五

  不欢喜于想……乃至……

十六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行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行而住,则彼于行喜灭。喜灭故彼取灭。取灭故……乃至……如是而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十七

  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依不欢喜、不欢呼、不耽着于识而住,则彼于识喜灭,……乃至……喜灭故彼取灭,……乃至……如是于此处,悉皆苦蕴之灭。

十八

  诸比丘!此色之灭……乃至……受之灭,想之灭、行之灭、识之灭。”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七a)。


[六] 第六 宴默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于宴默得瑜伽。诸比丘!为宴默之比丘如实了知。

  以何为如实了知耶?[谓]色之集与灭,受之集与灭,想1之集与灭,行之集与灭,识之集与灭。

  (应如始经之广说。)”

注1 “想”。原本略去想和识。

[七] 第七 取着恐惧(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与不取着、不恐惧。谛听,善思念,我将说。”“唯唯,大德!”彼诸比丘应诺世尊。

  世尊说:
“诸比丘!以何为取着、恐惧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生起2,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受之变易所生之恐惧法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想……乃至……

  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行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生。彼人有随转识之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永尽而住,以心永尽故即惊愕、困惑、希望,取着而恐惧。

  诸比丘!取着、恐惧者,即如是。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十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法,以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随转色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色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十二

  不观受是我,我以受有,我中有受,受中有我。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有受之变易、变异,随转受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受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十三

  想……乃至……

十四

  不观行是我,我以行有,我中有行,行中有我。彼人于行变易、变异。彼人有行之变易、变异,随转行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行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 十五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随转识之变易而识不生。彼人有随转识变易所生之恐惧及法之生起,以心不永尽而住,心不永尽故,即不惊愕,不困惑,不希望,不取着而不恐惧o

十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为如是。”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0c)。
   2 “法之生起”于原注,释为“不善法之生起”。


[八] 第八 取着恐惧(二)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取着恐惧及不取着、不恐惧,谛听……乃至……。

  “诸比丘!何为取着、恐惧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观此色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此受是我所……乃至……

  此想是我所……乃至……

  此行是我所……乃至……

  观此识是我所,我是如是,我之我是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诸比丘!取着恐惧为如是。

   诸比丘!何为不取着、不恐惧耶?

十一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有色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十二

  此受非我所……乃至……

十三

  此想非我所……乃至……

十四

  此行非我所……乃至……

十五

  观此识非我所、我非如是、我之我非如是。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有识之变易、变异,而不生愁、悲、苦、忧、恼。

十六

  诸比丘!不取着、不恐惧者为如是。”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一a)。
   2 变易原本parmpama 是 viparinama 之误

[九] 第九 过去未来现在(一)

  [尔时,世尊]住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常,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是无常……乃至……

  想是无常……乃至……

  过去未来之行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行]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行,不悦未来之行,对现在之行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过去未来之识皆无常,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同卷三(大正藏二、三0a)。

[十] 第十 过去未来现在(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皆苦……乃至……

  想皆苦……乃至……

  行皆苦……乃至……

  过去未来之色皆是苦,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一一] 第十一 过去未来现在(三)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过去未来之色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色耶?诸比丘!多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色,不悦未来之色,对现在之色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受皆是无我……乃至……

  想皆是无我……乃至……

  行皆是无我……乃至……

  过去、未来之识皆是无我,何况现在之[识]耶?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不顾过去之识,不悦未来之识,对现在之识趣向厌离、离欲、灭尽。”

第一 那拘罗父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谓那拘罗父  天现诃梨二
   三昧与宴默  取着恐惧二
   过未与现在  是故名此品

 

第二 无常品

[一二] 第一 无常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于此……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乃至……

四~六

  受是无常……想是无常……行是无常……识是无常。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如是观色、厌离色、厌离受、厌离想、厌离行、厌离识,厌离而离欲,离欲而解脱,解脱即生解脱智,即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更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二、一a)

[一三] 第二 苦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是苦,受是苦,想是苦,行是苦,识是苦。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四] 第三 无我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七

  “诸比丘!色无我,受无我,想无我,行无我,识无我。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五] 第四 无常者(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受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相是无常……

  行是无常……

  识是无常,无常者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一六] 第五 无常者(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

  受是苦……

  想是苦……

  行是苦……

  识是苦,苦者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七] 第六 无常者(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识是无我,无我者非我所,非我,非我之我。应以正慧如实作如是观。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一八] 第七 因(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常耶?

  受是无常,以受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受,如何是有常耶?

  想是无常……乃至……

  行是无常。以行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之行,如何是有常耶?

  识是无常,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常,诸比丘!依无常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常耶?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a)

[一九] 第八 因(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苦,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乐耶?

  受是苦……乃至……

  想是苦……

  行是苦……

  识是苦,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苦。诸比丘!依苦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乐耶!

  诸比丘!……乃至……知:……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b)

[二0] 第九 因(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我,以色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色,如何是有我耶?

四~六

  受是无我……想是无我……行是无我……

  识是无我,以识所生起之因、缘亦是无我。诸比丘!依无我之[因、缘]所生起之识,如何是有我耶?

  诸比丘!有闻之圣弟子……乃至……知……不受后有。”

[二一] 第十 阿难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阿难来诣世尊之止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坐于一面之具寿阿难,白世尊曰:“大德!曾说于灭,灭。大德!如何法之灭故而说灭耶?”

  “阿难!色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受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离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六~七

  想是无常……行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

  识是无常、有为、缘起所生,为尽法、坏法、灭法者。彼之灭故说是灭。

  阿难!如是之法灭故说是灭。”

  注1 汉译未详。
   第二 无常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无常苦无我
   无常其他三
   依因亦为三
   阿难问为十

第三 重 担 品

[二二] 第一 重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重担、担者、取担、舍担,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重担耶!应名为五取蕴。以何为五耶?谓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诸比丘!此名为重担。

  诸比丘!以何为担者耶?应名为士夫(补特迦罗),有如是名,如是姓,是具寿。

  诸比丘!以何为取担耶?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以此名为取担。

  诸比丘!以何为舍担耶?即前之渴爱,无余之离灭、弃舍、定弃、解脱、无执着是。诸比丘!以此名为舍担。”

  世尊如是说。如是说已,师善逝更说曰:
   (一)
   重担是五蕴
   担者名士夫
   世间取担苦
   舍担为安乐
   (二)
   已舍重担者
   不再取重担
   根绝渴爱者
   无欲般涅槃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增一阿含经卷十七(大正藏二、六三一c)

[二三] 第二 偏智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将说所知法与偏智,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所知法耶?诸比丘!色是所知法,受是所知法,想是所知法,行是所知法,识是所知法。诸比丘!如是名为所知法。

  诸比丘!以何为偏智耶?诸比丘!乃贪欲之灭尽,嗔恚之灭尽,愚痴之灭尽。诸比丘!如是名为偏智。”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a)

[二四] 第三 偏智(证知)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于色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断色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若于受不证知……乃至……

五~六

  着于想不证知……于行不证知……

  若于识不证知、不偏知、不离、不识者,即不能灭尽于苦。

  诸比丘!若于色能证知、偏知、离、断色者,即能灭尽于苦。

九~十一

  若于受能证知……想……行……

十二

  若于识能证知、偏知、离、断识者,即能灭尽于苦。”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a)

[二五] 第四 欲贪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须断色之欲贪!如是断色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受之欲贪,如是断受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想之欲贪……

  须断行之欲贪!如是断行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须断识之欲贪!如是断识者,即如断其根本,截去多罗树头,以归于无,令不生于未来。”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一九c)。

[二六] 第五 味(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昔做菩萨未现正等正觉时,作如是思惟:

  “以何为色味?以何有过患?以何为出离耶?以何为受之……想之……行之……识之味,以何过患,以何为出离耶?”

  诸比丘!于此我如是思惟:

  “缘于色而生喜乐,此为色之味。色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色之过患。调伏色之欲贪,以断欲爱,此为色之出离。

  缘于受……

  缘于想……

  缘于行而生喜乐,此为行之味。行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行之过患。调伏行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行之出离。

   缘于识而生喜乐,此为识之味。识是无常、苦而有变坏法。此为识之过患。调伏识之欲爱,以断欲爱,此为识之出离。

十一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人、天之众生界,未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十二

  诸比丘!然则,我于此五取蕴,已知如是之味,过患为过患,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我于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称现等觉之无上正等觉。

十三

  又于我生智、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不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二c)

[二七] 第六 味(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于色,行味之寻求,证得色之味,以慧善见其色味。

  诸比丘!我于色,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色之过患,以慧善见色之过患。

  诸比丘!我于色,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色之出离,以慧善见色之出离。

六~八

  诸比丘!我于受……

九~十一

  诸比丘!我于想……

十二~十四

  诸比丘!我于行……

十五

  诸比丘!我于识,行味之寻求,证得识之味,以慧善见识之味。

十六

  诸比丘!我于识,行过患之寻求,证得识之过患,以慧善见识之过患。

十七

  诸比丘!我于识,行出离之寻求,证得识之出离,以慧善见识之出离。

十八~十九

  诸比丘!我于此五取蕴,未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未如实证知之时……称……

二十

  又,于我生知、见,我心解脱不动,此乃我之最后生,更不再受后有。”

[二八] 味(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无色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味故,有情染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色。

  诸比丘!若无色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色。诸比丘!然则,有色之出离故,有情由色出离。

六~八

  诸比丘!若受……

九~十三

  诸比丘!若想……乃至……

十四

  诸比丘!若无行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行。诸比丘!然则,有行之出离故,有情由行出离。

十五

  诸比丘!若无有识之味,有情即不染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味故,有情染于识。

十六

  诸比丘!若无识之过患,有情即不厌患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过患故,有情厌患于识。

十七

  诸比丘!若无识之出离,有情即不出离于识。诸比丘!然则,有识之出离故,有情由识出离。

十八

  诸比丘!有情1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而未如实证知之时,诸比丘!有情不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十九

  诸比丘!然则,有情于此五取蕴,以味为味,以过患为过患,以出离为出离,如实证知故,诸比丘!有情出离、离系、解脱天、魔、梵天之世界、沙门、婆罗门、人、天之众生界、以住于自在心。”

注1 “有情”一语原本逸失。

[二九] 第八 欢喜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欢喜色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若欢喜受者……

  若欢喜想者……

  若欢喜行者……

  若欢喜识者,即欢喜苦;欢喜苦者,即未由苦解脱。

  诸比丘!不欢喜色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2者,即已由苦解脱。

  不欢喜受者……

  不欢喜想者……

十一

  不欢喜行者……

十二

  不欢喜识者,即不欢喜苦;不欢喜苦者,即已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一c、b)。
   2  “不欢喜苦者”一句原本逸脱。

[三十] 第九 生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色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四~六

  若受……想……行……

  若识之生、住、起、现者,则生苦、住病、现老死。

  诸比丘!然则,若色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九~十一

  若受……想……行……

十二

  若识之灭、息、没者,则苦灭、病息、老死没。”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0a)。

[三一] 第十 痛根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痛与痛根,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痛耶?诸比丘!色是痛,受是痛,想是痛,行是痛,识是痛。诸比丘!此名为痛。

  诸比丘!以何为痛根耶?当来有渴爱,而喜贪俱行,乐着于彼彼,是谓欲爱、有爱、非有爱者。诸比丘!此名为痛根。”

注1 汉译未详。

[三二] 第十一 坏法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将说坏法与不坏法,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坏法,何为不坏法耶?

  诸比丘!色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受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想是坏法……

  行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识是坏法,彼若灭、息、没者,则是不坏法。”
   第三 重担品 终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b)。

  此品之摄颂曰:
   重担与偏智
   偏知四欲贪
   味三八欢喜
   生以及痛根
   十一说坏法

 

第四 非汝所应法品

[三三] 第一 非汝应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非汝所应法,当断,汝等若断此,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为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受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想……乃至……

  行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譬如祇树林之草木枝叶,有人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汝等作思惟:“人或我等得以或夺、或烧、或随意处置”否?“大德无有是处。所以者何?大德!此非我等之我,亦非我所故。”

十一

  诸比丘!如是之色,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受是……想是……行是……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十(大正藏二、七0b)。


[三四] 第二 非汝所釭k(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以何为非汝等所应之法耶?

  诸比丘!色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六~八

  受是非汝等……乃至……想是……行是……

  识是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诸比丘!若非汝等所应之法,于此当断,汝等若断此,则得利益安乐。”

[三五] 第三 比丘(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第一章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从世尊听法,以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
住。”

  “比丘!若有所执者2,依此有称,若无所执者,依此非称也。”“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着色者,依此有称。若执着受者,依此有称。若执着想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行者,依此有称。若执着识者,依此有称。

  大德!若不执著者,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者,依此非称。大德!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比丘!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若执着色,依此有称,若执着受……想……行……识,依此有称。比丘!若不执着色,依此非称,若不执着受……想……行……识,依此非称。比丘3!应如是广观我所略说之义。”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不久,善男子是于正当出家,以出家之本意,为现法究竟无上之梵行,自具足证知现证而住,证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受后有。

十一

  彼比丘则成为罗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b)。
   2 “若有所执者”云云,原注汉译有各各别解,今依本文译出。
   3 “比丘!”原本bhikkhave依暹罗本bhikkhu maya改之。

[三六] 比丘(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有一比丘,来诣世尊之处,……乃至……坐于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曰:

  “大德世尊!请为我略说法要,我由闻依于世尊法,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

  “比丘!若有执处,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无所执,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此非有称。”“世尊![我]知矣,善逝![我]知矣!”

  “比丘!汝如何广解我所略说之义耶?”

  “大德!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此知,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令有所比知,依此而有称。

  大德!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比知,依此则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不令比知者,则无所有,依此而非有称。大德!我如是广解世尊所略说之义。”

  “比丘!善哉、善哉!善广解我所略说之义。比丘2!若执色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若执受……想……行……识者,则令比知,若有所此知者,依此而有称。比丘!若不执色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若不执受……想……行……识者,则不令比知,若无所此知者,依此而非有称。比丘!应如是广劝我所略说之义。”

  时,彼比丘欢喜,随喜世尊之所说,则从座而起,敬礼、右绕世尊而去。

  时,彼比丘独自静居,不放逸,热诚精进而住……乃至……

十一

  彼比丘成为阿罗汉。

注1 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三a)。
   2 “比丘!”原本bhikkhave是bhikkhu之误。

[三七] 第五 阿难(一)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时,具寿阿难……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言具寿阿难曰:“阿难!若有向汝如是问:“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友!于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漶A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二a)

[三八] 第六 阿难(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园……乃至……时,具寿阿难……乃至……

  坐于一面时,世尊谓于具寿阿难曰:“阿难若有如是问汝:“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何作答耶?”

  “大德!若有如是问我:“友阿难!于过去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未来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于现在何等之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耶?”大德!若如是问者,我应如是答:

  “友!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过去、已灭、已坏之受,知生、知灭、知住之异……想……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友!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未来、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友!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乃至……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友!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大德!若如是问,我应如是作答。”

  “阿难!善哉、善哉!阿难!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过去、已灭、已坏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于未生、未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未生、未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阿难!于已生、已现之色知生、知灭,知住之异……于受……于想……于行……于已生、已现之识,知生、知灭、知住之异。阿难!于此等之诸法知生、知灭、知住之异。

十一

  阿难!若如是问,汝应如是作答。”

[三九] 第七 随法(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多厌患而住,于想多厌患而住,于行多厌患而住,于识多厌患而住。

  彼于色多厌患而住,于受……想……行……识多厌患而住者,则偏知于色,偏知受……想……行……识。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五c)。

[四0] 第八 随法(1)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常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一] 第九 随法(三)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五

  “诸比丘!于法随法……乃至……于色观苦而住……乃至……由苦解脱。”

[四二] 第十 随法(四)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向法随法之比丘,得此随法。[谓:]于色观无我而住,于受……于想……于行……于识观无我而住。

  彼于色观无我而住……乃至……偏知色、偏知受……想……行……识。五  彼偏知于色,偏知于受……想……行……识者,则由色解脱,由受……想……行……识解脱,由生、老、死、愁、悲、苦、忧恼解脱,由苦解脱。”
   第四 汝所应品 [终]
   摄颂曰:
   非汝所应二
   比丘亦有二
   阿难同是二
   说随法为四


第五 自 洲 品

[四三] 第一 自洲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

  诸比丘!以自为洲,以自为依,不为异依,以法为洲,以法为依,不为异依而住。应如理观察: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愁、悲、苦、忧、恼由何而生?由何而现耶?

  诸比丘!于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以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彼人于色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观受是我,我以受有,受中有我,我中有受。彼人于受变易、变异。彼人因有受之变易、变异而生愁、苦、忧、恼。

  观想是我……

  观行是我……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彼人于识变易、变异。彼人因有色之变易、变异而生愁、悲、苦、忧、恼。

十一

  诸比丘!于色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色以及现在一切色,皆是无常、苦而有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二

  诸比丘!于受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受以及现在一切受,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作观,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三

  诸比丘!于想……乃至……

十四

  诸比丘!于行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行以及现在一切行,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十五

  诸比丘!于识知无常、变易、离欲、灭尽。前识以及现在一切识,皆是无常、苦变易之法,如是以如实正慧观者,则愁、悲、苦、忧、恼断。令断彼等故不恐惧,不恐惧故乐住,名乐住比丘,为一向涅槃者。”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八a)。
   2 “如理”原本yoni yeva从暹罗本yoniso'va改之。

[四四] 第二 道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顺有身集起之[道]与顺有身灭尽之道,且谛听!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耶?

  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不知圣人之法,不顺圣人之法,不见善知识,不知善知识之法,不顺善知识之法。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六~八

  观受……想……行

  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集起之道,为顺有身集起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集之观。

十一

  诸比丘!何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耶?

十二

  诸比丘!此处有有闻之圣弟子,见圣人,知圣人之法,善顺圣人之法;见善知识,知善知识之法,善顺善知识之法,不观色是我,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

十三~十五

  不观受……想……行……

十六

  不观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

十七

  诸比丘!此名顺有身灭尽之道,为顺有身灭尽之道。诸比丘!故于此处、此义即说见顺苦灭之观。”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八a)。


[四五] 第三 无常(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以如是正慧如实观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其心则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

  诸比丘!若于色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于受界……想界……行界……于识界,比丘之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者,令解脱2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2 “令解脱故”原本vimuttata由暹罗本vimuttatta改之。


[四六] 第四 无常(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色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若者则无我,无我者,此则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之。

四~六

  受是……想是……行是……

  识是无常,无常者则苦,苦者则无我,无我者则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如是以正慧如实观。

  如是以正慧如实观者,则不随前边之见,不随前边之见者,则不随后边之见,不随后边之见者,则不执拗妄取,不执拗妄取者,于色……受……想……行……识则心无所取而离诸漏、解脱,解脱故久住,久住故知足,知足故不恐惧,不恐惧而自般涅槃。知生已尽……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三(大正藏二、二一c)。
   2 “前边”“后边”。六十二见前分之十八及后分之四十四(原注)。
   3 “执拗妄取”。原本thamaso paramaso由暹罗本thamasa-paramaso改之。

[四七] 第五 观见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一类之沙门、婆罗门,观种种有我之观见,彼等皆观五取蕴,或观其随一。

  以何为五耶?诸比丘!此处有无闻之凡夫,不见圣人……乃至……不顺善知识之法。观我是色,我以色有,我中有色,色中有我……观受……想……行……识是我,我以识有,我中有识识中有我。有如是观见,谓不离我。

  诸比丘!又谓不离我者,则有诸根之入,[谓]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是。

  诸比丘!有意、有法、有无明界,触于无明触所生之所受之无闻凡夫,思惟我,思惟此是我。思惟有,思惟无,思惟有色,思惟无色,思惟有想,思惟无想,思惟非想非非想。

  诸比丘!亦即于其处住于五根。然则,有闻之圣弟子断无明而生明。彼人离无明而生明故,不思惟我,不思惟此是我,不思惟有,不思惟无,不思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想非非想。”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一b)同卷三(大正藏二、一六b)。
   2 “不离”原本adhigatam由暹罗本avigatam改之。
   3 “无明界”原本vijjadhatu由暹罗本avijjadhatu改之

[四八] 第六 蕴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我为汝等说五蕴及五取蕴,且谛听!

  诸比丘!以何为五取蕴耶?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色蕴。

六~七

  所有受之……所有想之……乃至……

  所有行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乃至……名为行蕴。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粗、细、劣、胜、远、近者,名为识蕴。 十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蕴。

十一

  诸比丘!何为五取蕴耶?

十二

  诸比丘!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色取蕴。

十三~十五

  所有受之……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受取蕴。所有想之……乃至……所有行之……乃至……有漏、所取者,名为想取蕴。

十六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乃至……远、近而有漏、所取者,名为识取蕴。

十七

  诸比丘!此等名为五取蕴。”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一三b)。

[四九] 输屡那(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之住处。诣而……乃至……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受,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行,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观我是胜,观我是等,观我是劣者,如何得非不见如实耶?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色,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十~十二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想……行……

十三

  以无常、苦变易法之识,不观我是胜,不观我是等,不观我是劣者,如何得不见如实耶?

十四

  输屡那!汝意云何,色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是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得观此,而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十五

  “受是常耶?是无常耶?”“大德!是无常……”

十六~十七

  想……行……

十八

  “识是常耶?是无常耶?”
   “大德!是无常。”
   “若无常者,是苦耶?是乐耶?”
   “大德!是苦。”
   “若无常、苦、变易之法者、得观此,此是我所,此是我,此是我体耶?”
   “大德!不也。”

十九

  “输屡那!是故于此处所有色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劣、胜、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十~二二

  所有受之……想之……行之……

二三

  所有识之过去、未来、现在、内、外、粗、细、胜、劣、远、近者,此非我所,此非我,此非我体,应以如是正慧如实见。

二四

  输屡那!如是有闻之圣弟子,厌患于色、厌患于受、厌患于想、厌患于行、厌患于识、厌患而离欲,离欲故解脱,令解脱故谓解脱智生,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a)。

[五十] 第八 输屡那(二)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时,有居士子输屡那,来诣世尊住处。诣已,敬礼世尊,坐于一面。

  一面坐时,世尊谓于居士子输屡那曰: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不知色,不知色集,不知色灭,不知顺色灭之道。不知受,不知受集2,不知受灭,不知顺受灭之道。不知想……乃至……不知行,不知行集,不知行灭,不知顺行灭之道。不知识,不知识集,不知识灭,不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不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不相应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非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输屡那!若诸沙门、婆罗门,知色,知色集,知色灭,知顺色灭之道。知受……想……行……知识,知识集,知识灭,知顺识灭之道者。输屡那!彼沙门,婆罗门、相应于我沙门中之沙门,相应于婆罗门中之婆罗门者。又彼具寿等,亦于现法自,证知、现证、具足沙门之义、婆罗门之义而住。”

注1 汉译阿含经卷一(大正藏二、六c)。
   2 “受集”原本有重复。

[五一] 第九 喜尽(一)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色为无常者,则得2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受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想为无常者……乃至……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行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若比丘观无常之识为无常者,则得正见。若正观者则厌患。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注1 汉译未详。
   2 “得”,原本yayam由暹罗本sa'ssa改之。

[五二] 第十 喜尽(二)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诸比丘!对色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色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色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受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受如理作意,如实以观受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受。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想……

  诸比丘!对行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行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行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色。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诸比丘!对识如理作意,且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诸比丘!比丘若对识如理作意,如实以观识之无常性者,则厌患于识。喜尽故贪尽,贪尽故喜尽。喜贪尽故,名为心解脱、善解脱。”

  注1 汉译未详。
   第五 自洲品 [终]
   此品之摄颂曰:
   自洲以及道
   无常等皆二
   观见蕴输那
   喜尽皆有二
   根本五十经终
   根本五十经品之摄颂曰:
   名那拘罗父
   无常及重担
   非汝所应法
   自洲五十经
   是名为第一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中)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中) 第一 犍度篇 蕴相应(下)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