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法华特论 第十七 安住品---安乐行品
 
[冯达庵居士] [点击:3128]   [手机版]
背景色

法华特论
达庵居士 冯宝瑛著

  第十七 安住品---安乐行品

  此品为初心菩萨宣说《法华经》之楷模;因前品诸机,纷纷发愿劝持是经,而加持力薄者难收大效,不可不先求住心之道,以植其基也。重在安住四法,故名安住品。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白佛言:世尊,是诸菩萨能发大愿,于当来恶世护持读说是《法华经》,事属稀有!但须具何等基础,乃堪宣说?佛言:欲说是经,当安住四法。
  文殊为诸佛之师,深悉:弘扬法华,全凭运用菩提大心;真与三昧耶境界相应者,化度自然适宜。若基础未立,须依三昧耶戒附属条文,随时检点;一一纯熟与条文无违,庶能安住其心,而有宣说法华资格。必求释尊金口亲宣者,俾大众知所注意也。释尊所说四法,分详如下:
  一者修正行,谓两种亲近处。云何第一亲近处?在离恶熏习:一不亲近权贵;二不亲近外道;三不亲近世俗文章;四不亲近一切凶戏;五不亲近屠夫畜贩;六不亲近声闻四众;七不亲近女人;八不亲近非男;九不亲近沙弥小儿。然此中有来问法者,皆随宜与说,无所希求;而为女人说法,不起欲念,不露齿笑,不现胸臆;若入俗家,不与处女寡妇等共语;一人独入,尤须一心念佛;常好坐禅,闲处摄心。云何第二亲近处?在观大空:知一切如实相,不倒不动不转,不生不出不起,无名无相,无碍无障,无量无边,都无所有,但以因缘现。
  此两种亲近处,总名菩萨正行;初浅后深。浅者志在调伏习气;深者志在融会性体。习气甚多,要因对象煽起。不应亲近之对象,略分九种;性体未融,姑作避境之举。若能融归大空,恒与三昧耶戒相应;则固不须避境;任何对象当前,俱不能为害耳。
  第一亲近处重摄心。权贵,如国王大臣等;位高势大,喜怒无恒,每挟其权力以凌人。外道,统摄未知正道之辈;分别二见执著不舍,每以似是而非之说惑世。世俗文章,总括一切戏论之作;增人妄想,乱人正志,不惟消耗有用光阴已也。一切凶戏,带杀害性。屠夫畜贩,或直接杀生,或间接害物。声闻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虽胜外道,究滞化城;焦牙败种,等同废物。女人之身,对未能净心之男众,牵引力极大。非男五种(内分天阉、人犍、嫉、妒、忽变、半月、见对、法论八等)或失丈夫气概;或具女子作用。沙弥小儿,童稚无知,见识未定。凡此种种,若与亲近;阿赖耶识隐受熏习,惑业增长;皆菩提心之障碍。然所谓不亲近者,只因自力未到不动境界,恐被恶业转移耳;非拒绝此辈不与相见。此辈苟来问法,必随宜示以真理;或权或实,不离一乘正旨;亦不希求其必接受也。至对女人说法,尤须严肃,不容苟且;一涉放逸,过失丛生;最好不入处女寡妇之家;入亦不敢共语,以杜流弊,心心念佛,不敢他缘;则未见性者入俗之权法也。坐禅摄心,斯平日修正行之常课矣。
  第二亲近处重显体。体本绝无所有,实相如如;名为大空,一相不立之义也。由摄心而观如实大空;知一切相无非幻影,随缘偶现;众生只凭局部经验所得,以不正之理路武断是非;谓之颠倒见。乃至小乘自诩非常,惟苦,无我,不净为正道;犹是颠倒。必的的明心见性,方称究竟不倒。不动者,深见本体,不被颠倒事所摇动也。不转者,功行坚固,不复退转也。生灭出入起伏诸相对法,或名或相,无非符号施设;性遍一切,而非有实质;故曰无碍无障,无量无边:因缘牵引故,则随时表现。
  二者防过失:一不说他人是非;二不毁訾三乘经典;三不轻慢诸余法师;四对声闻人不扬其短,不赞其美,不生怨嫌;五对来问者不以小乘答,但以大乘说,令得一切种智。
  真实明心见性,不妨随缘赞毁;总以遮情表德作手眼,绝无情执参杂其间。摄心未纯,言动每沦过失;初心菩萨为预防故,遂有第二安住之方。中分五事:一不说他人是非者,本性未复而计较是非,辄增尘相缠缚;心性隐没滋甚;宗门所谓“才有是非纷然失心”,同此义也。二不毁訾三乘经典者,三乘虽属权教,要能作一乘预科;钝根所不可少;若不解方便之道,一味毁訾,将使钝根退失求道之心;不啻驱其走入一阐提路。三不轻慢诸余法师者,谓一切未会深旨之法师,虽得少为足,将浅作深,不能引人上一乘正轨;然于三乘教不无辅助之处;若加以轻慢,自己先堕增上慢之过矣。四对声闻人不扬其短,不赞其美,不生怨嫌者;声闻人以持戒为主,心性未了,而欲持戒无失,其事极难;是故短处时被发露;此须体恤其艰,勿扬于众;然此道实非究竟;此辈行者纵有一得之长,亦不应赞美,藉免奖励“不了义”之失;至此等根机,不易遽变,勿以其甘心权教而怨嫌之。五对来问不以小乘答,但以大乘说令得一切种智者,以一切种智接引学者之大乘,即是一乘法;提倡法华,恒以此旨为正宗;有来问道,所答必勿离宗;若来机惟慕小乘不求高尚者,任其退席可耳。
  三者善教化,以四事自检:一以质直心宣说是经,常舍嫉妒、恚慢、谄诳、邪伪、轻蔑诸行;二对三乘四众说法,不得率尔破斥,令其懊悔;三不应戏论诸法,有所诤竞;四于一切众生平等说法,适可而止,虽爱广闻者亦不为多说。具诸善巧方便,得好同学,共持法华。
  一乘以常转*轮为心;初机菩萨施此教化,虽不能与见性精熟者比伦;要可以四事自检,而为众宣说。质直心者,称性径行,不落分别;所有委曲不正行法,如对他人起嫉妒乃至轻篾等等,皆应时自检察不令存在;一有存在,本性便没;虽口说是经,而法流不通,效率殊尠。三乘之道,虽不了义;钝根四众,仍须赖以遮情;遽加破斥,徒令彼辈进退失据,一无所成;要须俯就机宜,方便引入一切种智耳。诤竞由不谅解对方立场而起;浅学之人自以粗境为是,执为戏论;一乘行者知其弱点所在;然未能开其所知障,则姑纵之;禅宗所谓“若实不相应合掌令欢喜”,盖不应与彼辈同一见识,必欲诤论求胜也。最高法理,当机能企及者,自应方便演为言说以开示之;若举一隅不能以三隅反,不必再说;说亦只令彼辈从意识展转攀缘,不得相应,故说法以简要为主;虽遇好学之人,惟许于提要外令其自行参究,俾真实启悟;不应多说。具此四事以教化众生,庶称方便善巧;可以接引当机,相与共扬《法华经》也。
  四者恒慈悲,略分两类:一对大乘人常以慈心摄之;二对非大乘人兼以悲心摄之。不论在家出家,均导以法华妙旨;其人虽不接受,亦许种一远因;及己成佛,乃以神通智慧调练之。具此慈悲者,说法能普利众生;常为四众、国王、大臣、梵志居士等之所供养赞叹;虚空诸天为听法故,亦常随侍;所在处有来问者,诸天恒昼夜拥护,能令听者皆得欢喜。所以者何?此经是三世诸佛共加持故。
  诸佛之化度众生,恒以大慈大悲行之;尤以大慈为主;盖即摄受一切之普贤心,为一乘法之根本也。权教大乘虽云普度众生,然未与普贤心相应;只从粗迹行其慈爱,所得等于人天小果;宣说《法华》之人,须常依三昧耶戒提起此心;对于大乘人但知不了义者,恒施以此种法流,导入一乘真实之境。若一向惟习小乘外道之辈,不解大乘为何事;则兼施以大悲,随机示以殊胜教法,在在不失法华宗旨。当机或在家或出家,平等摄化;其人纵不信解此道,隐隐中已潜起菩提种子矣。因地菩萨其事如是;及证佛果,则直运神通智慧大用,示以种种不思议瑞相以导之;向之隐种远因者,尔时皆能接受加持,心顿清净,得蒙授记也。
  四安住法以“恒慈悲”为骨髓;若先达此旨,则以上修正行,防过失,善教化,不必多所修习,自然言动中理,与之同符矣。是故安住第四法,说经之效极大;众生实受其利;所有比丘、比丘尼、乃至梵志居士,皆应供养赞叹;空居诸天如梵王等,无不来侍听;在在处处为作护法;道场有所拥护,一切听法者皆得安心接受,欢喜无碍;所以能获诸天拥护,以说经者确与一乘宗旨相应;一言一句无非在三世诸佛共同加持之中;所发声音恒为诸佛法流所寓;宜接受者得益无量。
  复次,文殊师利,是经于无量国中,名字尚不得闻,何况得见而受持读诵者!譬如转轮圣王降伏诸国,以田宅、衣服、象马、奴婢乃至种种珍宝赏赐功臣;独髻中明珠不肯与人;唯一至宝,非通常战功所堪受故。是经亦复如是。如来为三界法王,弟子能秉法令对治魔障者,为说诸经以利益之;所谓禅定、解脱、无漏、根力、乃至涅槃之城,皆恩物也。但唯一至宝如法华者,则不为说。然转轮圣王于特殊功勋,不惜以髻珠赐之;如来于一乘根器,则愿以法华授之。是经为一切如来秘密之藏,诸经中最;诸佛长夜守护,不妄宣说;今日缘熟,我乃演之。
  名能引性,深者必得佛加持而后有效。然钝根虽得加持,亦不能引起佛性;无明太重故。根机已不相及,而遽与提《法华》之名,殊少裨益;此无量国中所以不闻是经名字也。至法华妙相,更非缘熟不演;受持读诵,须待闻见后行之;故曰何况得见而受持读诵,转轮圣王视臣下功勋大小而颁赏;顶上髻珠乃无价宝,得之则受用如意;然非具特殊功勋,则无获得资格;此借俗谛以衬《法华》之不易闻见也。三乘教中,禅定、解脱、无漏、根力乃至涅槃,只与世俗田宅、衣服、象马、奴婢乃至种种珍宝比伦;惟髻珠始堪譬喻《法华》而已。最高佛性,非得如来三密加持力不能开显其大用者,名曰如来秘密之藏;与显教诸经不同。长夜守护者,隐隐之中恒常护念之也。非机不传,故不妄宣说。今日之得开演胜相,乃适遇机缘成熟而然;最宜珍重!
  论曰:四种安住法,前二为比丘初发大心者言之(见偈语)。后二则通于在家;而以慈悲为根本,教化为方便。一乘所以高出三乘之上,内心能显出真实佛性,恒与大慈大悲相应也。然恒慈悲而不善教化,则度生之力不全;是故安住后二,为行者必具功夫。安住既熟,任运言动,自与前二不相违;不必如比丘多两类戒行作预科也。有当注意者,第一安住法虽为比丘说,而于声闻四众不许亲近。经文详云:“又不亲近声闻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亦不问讯;若于房中,若经行处,若在讲堂,不共住止;或时来者,随宜说法,无所希求” 。良由此辈为焦芽败种;已发大心之比丘,则与菩萨为伍;若仍与问讯,乃至共住,蒙其消极气习,反增一乘障碍;故须远之;但有来见者,却勿拒绝;随宜示以一乘大道,藉表慈悲本怀;此辈无明深厚,不必希求其信解;虽知钝根不能信解,仍不导以小乘;对呆守小乘之人,不加毁誉,亦不轻慢;宣扬《法华》,理应如是;此则第二安住法之条目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法华特论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
下一篇: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 自序 法华特论 发凡
 法华特论 第一 序品---同 法华特论 第二 开权品---方便品
 法华特论 第三 舍利弗授记品---譬喻品(上) 法华特论 第四 三车喻品---譬喻品(下)
 法华特论 第五 穷子喻品---信解品 法华特论 第六 一乘普度品---药草喻品
 法华特论 第七 迦叶等授记品---授记品 法华特论 第八 大通如来品---化城喻品(上)
 法华特论 第九 化城喻品---化城喻品(下) 法华特论 第十 富楼那等授记品---五百弟子授记品
 法华特论 第十一 阿难等授记品---授学无学人记品 法华特论 第十二 一乘法力品---法师品
 法华特论 第十三 宝塔出现品---见宝塔品(上) 法华特论 第十四 提婆达多授记品---见宝塔品(中)
 法华特论 第十五 龙女成佛品---见宝塔品(下) 法华特论 第十六 比丘尼授记品---劝持品
 法华特论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 法华特论 第十九 如来寿量品---同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