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佛陀的圣弟子传] [点击:3542]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十二章 结束轮回的旅程:伊西达西

在后来成为阿首咖(Asoka,古译:阿育王)首都的华氏城(Pataliputta),住了两位佛教比库尼——伊西达西(Isidasi,古译:伊师达悉)与菩提(Bodhi),两人都擅长禅修,精通佛法,解脱一切烦恼。[1]

勤劳与认真的家庭主妇

有一天,这两位朋友托钵与用餐完后,坐在树荫下谈起个人的生平。年纪较大的菩提(Bodhi),在加入僧团之前显然经历过许多痛苦,她很好奇年轻的同伴伊西达西(Isidasi)为何会决定出离世间。后者正值青春年华,拥有花容玉貌,很难想像她曾经历过什么苦难。年长比库尼问她,是何种存有的痛苦驱使她过出家的生活?

伊西达西甚可爱,
并且正值青春时,
汝曾见何惑业苦,
导致汝追求出离?(Thig. 403)

伊西达西(Isidasi)说出她的故事。她出生在南方阿槃提国(Avanti)的首都优禅尼(Ujjeni)。她的父亲是个有钱人,而她是父亲钟爱的独生女。父亲的一个富商朋友请求将女儿嫁给他儿子,她的父亲很高兴女儿可以嫁入这个朋友家。

伊西达西(Isidasi)是个正直与有教养的年轻女子,她在家尊敬父母,出嫁后同样孝养公婆,并和丈夫的所有亲戚都相处融洽,始终维持谦虚有礼。她也是个非常勤劳与认真的家庭主妇,无微不至地服侍丈夫,甚至不假仆人之手而亲手烹调:

我亲自下厨煮饭,
并亲自清洗碗盘。
如母对待独子般,
如是服侍我丈夫。

我待他以最敬意,
并且谦卑服侍他;
我早起、勤奋、正直,
而我丈夫却恨我。(Thig. 412-412)

伊西达西(Isidasi)真的是印度典型的理想妻子,她们无私地服侍丈夫,而她的丈夫应该更庆幸找到这样的人生伴侣。因为印度女人通常便以温柔著称,而她更是当中的佼佼者,实在是个难得的珍宝。

三任丈夫无缘由的憎恨

然而,奇怪的是,她丈夫却无法忍受她,他去向父母抱怨。他的父母很赞赏媳妇的美德,因此满怀困惑地问这个年轻人,为什么不喜欢她。他解释,她当然不曾伤害或冒犯过他,但自己就是不喜欢她,且感到厌倦并觉得已受够了,因此准备离家出走,这样就不会再看见她(Thig. 414-416)。

这对父母非常难过,无法了解儿子,因此找来伊西达西,伤心地告诉她事情的经过,并再三保证不会责怪,请求她坦白告诉他们,她到底做了什么事。他们一定是猜想儿子有难言之隐,因此希望钟爱的媳妇能说出实情,以便设法帮她挽回丈夫。

这整件事都是在平静与尊重的情况下发生,无论是公婆或丈夫都没有以粗暴的方式对待她,丈夫甚至准备离开家,而不是对伊西达西采取什么行动。无论媳妇犯了什么错,这对父母也都准备要原谅她。但她老实地回答:

我并未犯任何错,
我也不曾伤害他,
也未粗言对待他。
为何吾夫憎恨我?(Thig. 418)

事实上,根本不曾发生任何事。即使她丈夫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憎恨她,且无法合理解释他的反感。当伊西达西的公婆知道情况无法挽回时,由于不想失去儿子,只好将她送回父母家。他们心想,这么好的女人定可找到另一个能让她快乐的丈夫。对伊西达西而言,这当然是段极端难堪的经验。以弃妇的身分回到父母身边,她简直伤心欲绝:

以弃妇身苦不堪,
彼等遣我回父家。
「为安吾儿,」彼哭道:
「无福接受美天女!」(Thig. 419)

她在父亲的保护下被带回家。虽然他无法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但开始为她寻找另一个丈夫。在认识的人当中,他找到一个正直又富有的人,他很高兴能娶到伊西达西(Isidasi),并愿意出一半的婚礼费用。

虽然伊西达西(Isidasi)以最深的爱意服侍丈夫,但同样奇怪的模式在仅仅一个月后又再度发生。第二任丈夫不再爱她,且看到她就心烦,于是将她送回去给她父母,结束了这段婚姻。

现在,她和父亲两人完全困惑不解。不久之后,一个托钵行者来她家乞食。这个人似乎不太满意他的苦行生活,于是伊西达西的父亲突然想到将女儿嫁给他。她父亲建议他放弃衣与钵,改过更舒适的生活,有华厦为家,又有美丽的伊西达西为妻。行者立即答应这诱人的提议,因为那完全超出他的预期。

但在短短两个星期之后,他来找岳父请求归还衣与钵,他宁愿当个最贫穷的乞丐,也不愿多花一天和伊西达西在一起。这家人说,因为他是个正直的人,因此愿意满足他任何愿望,只恳求他能留下来。但他拒绝任何劝诱,他表示自己只确定一件事——他再也无法和伊西达西共处一室。说完就离开了(Thig. 422-425)。

出家七日证得三明

伊西达西(Isidasi)万念俱灰,想到宁可自杀也不愿再忍受这种痛苦。恰巧就在这天,耆那达陀(Jinadatta)比库尼来她父亲家托钵乞食。看见这位比库尼祥和的外表,伊西达西(Isidasi)心想自己也能成为比库尼。

她说出愿望,但父亲不愿失去独生女而劝她留在家里,他说她可以在家做善事,那也能带来福报。但伊西达西哭着乞求父亲让她出家,这次她了解到,自己那令人不解的命运一定有些更深层的原因——某些前世所作的恶业。最后她父亲终于软化:

于是吾父对我说:
「达到觉悟与正果,
获得无上士本人,
已经证悟之涅槃。」(Thig. 432)

伊西达西(Isidasi)就此离开了父母与亲戚们,跟着长老比库尼到寺院出家。

她在剃度之后,七天内竭尽所能精进修行,在一周结束时,便已达到三明——宿命智证明、生死智证明与漏尽智证明。透过她忆念宿命的能力,伊西达西发现她此生婚姻失败的背后原因,以及潜伏在轮回幽暗处的更多其他因素。

过去世曾为风流倜傥的金匠

伊西达西(Isidasi)观察过去,看见八世以前,她曾经是个男人——一个金匠,英俊又富有,魅力十足,充满青春活力。由于着迷于肉体之美,这个风流倜傥的金匠引诱别人的妻子,完全不顾社会的伦理道德。他喜欢征服别人的妻子,一个接一个,犹如蝴蝶在花间穿梭。

一如卡沙诺瓦(Casanova)①与唐.璜(Don Juan)②等大众情人,他玩弄爱情,并对他可能造成的伤害全无内疚。他只想要享受征服的快感,肉欲的欢愉,从来不愿负起任何责任,或做任何承诺,或尽爱的义务。

他想要一再地玩乐,且想要各种变化的欢乐。他伤透了受害者的心,却毫不关心她们的下场。对他来说,伤心或结婚并无差别。因此,他就这样不断地玩火直到死去。

死后堕入地狱受苦

然后,他落入黑暗的深渊,那是他咎由自取的。他转生到号叫与紧牙地狱③,在那里他体会到加诸于别人的千倍痛苦。由于他过去不论在做法与想法上都冷酷无情,因此在地狱中也受到冷酷无情的惩罚,毫无怜悯与同情,一如自己在世时的残忍与绝情。

据说,在地狱中对奸夫与淫棍的特殊惩罚是,走过剑叶林④,没有喘息的机会。他们看见远处一个美女,去追她时,便被利刃割得体无完肤。而这个女人就如自在的命运女神般,一直在前面招手,却永远也够不到。而那个淫棍由于受到欲念驱使而身不由己,他一再地跑入森林中,被剑叶割成碎片。「我长期受此折磨」,伊师达悉比库尼说(Thig. 436)。她清楚记得她身为金匠的情形,且完全了解他为何会受到如此痛苦的罪报。

堕入畜生道受苦

在结束这个地狱的惩罚后,他继续轮回。下一世的他什么都忘了,投生到一只母猴的子宫中。由于他已经历过最糟的恶业报应,现在开始慢慢地从底部升上来。在嗔恨的罪报结束后,他还保有兽性的欲望,那个嗔恨是他粗鲁地拒绝所诱惑的女人,并鄙视她们受骗丈夫所造成。由于这个习气的影响,他遂变成野兽。

这符合丢尼修大法官(Dinonysius the Areopagite)⑤的说法:「欲望的本质是,它会将人转变成它所欲求的事物。」那个人由于肆无忌惮地纵欲,如今自食其果,变成一只野兽,而这是最接近人的野兽——猴子。然而,它在出生之后短短七天,就被猴王咬掉生殖器,以防止未来的竞争:

族中一只大猴王,
七日即将我去势。
这是彼业之果报,
因我诱惑他人妻。(Thig. 437)

在猴身死后,他投生为一只羊,一只瘸腿、独眼母羊的后代,而且遭到阉割,无法满足性欲。就这样它痛苦地活了十二年,不只受肠内寄生虫所苦,且经常得载送小孩。

他第三次于畜生道是投生成阉牛,长年被迫耕田、拉车,很少有休息的时间(Thig. 440-441)。辛勤工作是这个放荡金匠最不想做的,如今则成了他无法逃避的事。他必须做很多事,很少娱乐,不仅被去势,而且整天都得拉重物,之后眼睛还瞎了。

投生为阴阳人与女人

这个金匠在历经地狱、猴子、羊、牛的转世之后,终于再度转世为人——但却是个不男不女的阴阳人(Thig. 442)。因为他以前迷恋性器官,包括自己和那些女人的,如今他发现自己同时拥有两者。这当然再次使得他两头落空,无法得到任何性欲的满足,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特别因为他是女奴之子,且出生在贫民窟。勉强痛苦地活了三十年后,他就死了。

这个从人到地狱,从地狱到畜生,再从畜生到阴阳人的有情众生,下一世转生为女人,终于完成性别的转换,他如今成了从前欲求的对象——女人,欲望的确会将人转变成它所欲求的事物。

这个新生女婴是某个一文不名贱民车夫的女儿,他一事无成,最后欠了一屁股债。债主们经常来骚扰他,而他又什么也还不出来,于是将女儿卖给其中某个富商作奴隶。商人免除他的债务,并给他一些钱作为报酬,然后就将他女儿带走。她哭泣与伤心都没有用,就被从家里带去作奴隶。

当她十六岁是个迷人的处女时,少主人爱上她,并娶她为第二个妻子。他先前已娶了个高尚与正直的妻子,她爱他甚于一切。对于丈夫另外娶妻,她当然很悲伤,觉得自己被抛弃。那个较年轻的女人竭尽所能地捍卫刚取得的地位,并成功地挑拨离间丈夫与妻子。由于了解贫穷与奴隶生活重担的悲惨,她决定捍卫身为富人妻子的地位,因此无所不用其极地想取代对手。结果闹得鸡犬不宁,直到终于拆散丈夫与第一任妻子为止(Thig. 443-446)。

洞见自己神秘命运的关键

那一世,她再次误用难得的人身福报,之后便转生为伊西达西(Isidasi)。她更早以前的恶报已尽,因此得以生为完整的人身。但是因为她前世把另一个女人赶出家门,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因此使得她此世受到接连三任丈夫的鄙夷与漠视。

她所爱的这三个人都不想要她,她身为妻子但却遭到忽视与遗弃,从表面上看显然很不公平,但事实上却是她自己前世行为的果报。然而,由于她并未粗暴相向,而是一直尽量当个模范妻子,因此才能种下未来的福田。在成为比库尼之后,她以非凡的速度达到禅定,且很快地就洞见自己神秘命运的关键。

一旦伊西达西(Isidasi)了解这些因果关系,以及纵欲的恶果,并看清它如何一再地以牺牲别人来成全自我之后,跳脱这痛苦轮回的心愿便油然而生。她了解前世与此世意向的交互作用,且以天眼看见同样的事也印证在别人身上。

在实际修行中,她如此体会佛法,终于达到第三明——漏尽智证明,彻底觉悟四圣谛,从此永远解脱生死轮回,而成为阿拉汉,加入圣者行列。从淫棍堕入地狱,再从三世的雄性动物转生为阴阳人,接着又从穷苦奴隶的小孩升为富人,最后是一个弃妇。对她来说,前后充满困惑与爱恨情仇的八世,就已足够,如今终于解脱,她可以说:

此是前世之果报,
吾虽如奴待彼等,
彼却弃我而离去;
吾于此事亦了结。(Thig. 447)

原注

[1]出处:Thig. 400-447与注释。

译注

①卡沙诺瓦(Goivanni Jacopo Casanova de Seingalt, 1725-1798):意大利威尼斯人,幼时体弱多病,长大后励志习医,因云游四海而博学多闻,是意大利当时最风流倜傥的美男子。据说许多妇女只要见到他,总会为他的风采所吸引,难以忘怀!

②唐.璜(Don Juan):这个人物是西班牙作家何瑟.索瑞亚(Jose Zorrilla, 1817-1893)的名著《东焕.德诺略(Don Juan Tenorio)里的主角。这位女性「杀手」的故事,激发了很多艺术家的灵感,而出现在许多文艺作品中,例如莫扎特的歌剧《唐.乔凡尼》(Don Goivanni),拜伦的诗作《唐.璜》(Don Juan)等。渐渐地,唐.璜这名字就专门用来形容那种玩世不恭,以骗取女人的感情为乐的纨绔子弟。

③地狱:译为「不乐」、「可厌」、「苦器」等。其依处在地下,因此谓之地狱,共有八热地狱、八寒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等共十八种,它是造恶者投生的场所,投生此处的众生将受到种种极端的折磨。号叫地狱是八热地狱中的一种,众生因受极热之苦而大声惨叫;紧牙地狱是八寒地狱中的一种,众生因寒冷难忍而牙关紧咬。

④剑叶林:近边地狱的一种。在此地狱中,铁树上生长许多像树叶一样的利剑,随风飘动,将这些众生的身体切割成碎片,复活后又割截,如是受到切割的痛苦。

⑤丢尼修大法官(Dinonysius the Areopagite):一世纪的基督教殉道者。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第十部 佛陀的第一施主 给孤独长者 第一章 给孤独长者成为佛弟子
下一篇: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一章 「布施第一」的女施主:维沙卡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二章 卖花女皇后:玛莉咖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三章 断除欲乐的大智慧者:柯玛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四章 善辩行者:跋达·昆达拉克萨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五章 抱亡儿乞药的母亲:积撒·苟答弥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六章 多子无依的老妇:索那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七章 佛陀的异母妹妹:难达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八章 慈悲的化身:沙玛瓦帝皇后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九章 从悲伤中解脱:巴答吒拉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章 慷慨的交际花:安巴拔利
 第九部 女弟子们 第十一章 西利玛与乌答拉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