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六节 三三摩地
 
[厚观法师] [点击:3074]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二章 部派──空义之开展
第六节 三三摩地(p.106~p.110)
一、「空」在三三昧中的重要性(p.106)
【(一)空、无所有、无相虽方便不同而究竟归结于「空」】
空、无所有、无相,是方便不同而究竟一致的;究竟一致的,就是空。1
后来演化为三三昧:空,无愿,无相;又名三解脱门 2,这已在前一章3说明了。
 
【(二)空为三三昧先导】
在三三昧中,显然空是更重要的,如《杂阿含经》说:「若得空已,能起无相、无所有,离慢知见者,斯有是处」。4这是说,真正的无所有(或无愿)、无相,要先得空住,才有修得的可能。
 
【(三)「空定」是内道不共法】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104(大正27,540b22〜c2)说:
 
空三摩地,是诸内道不共住处。……外道法中,虽无真实无愿、无相,而有相似,谓粗行相等5相似无愿,静行相等66相似无相。九十六种外道法中,尚无相似空定,况有真实!故唯说空定是内道不共法。
空定(定即三摩地、三昧的义译)是内道不共法,也就是说:佛法与一般宗教的根本差别所在,就是空三昧。的确,佛法的最大特色,是(无常苦故)无我──空。
 
二、说一切有部之「三三昧」(p.106〜p.108)
建立三三昧之差别,《大毗婆沙论》卷104(大正27,538a27〜c10)举三家说法:
 
三三昧由对治、期心、所缘等三缘而建立。
三三昧皆由对治差别建立。
三三昧皆由行相差别建立。
【(一)由三缘(对治、期心、所缘)故建立三种三昧(p.106〜p.107)】
三三昧──空,无愿,无相,说一切有部以三缘来建立他的差别。
如《大毗婆沙论》卷104云:
 
有三三摩地,谓空、无愿、无相。……
问:若尔世尊何故增一减无量等,建立三种三摩地耶?
答:由三缘故唯建立三。一对治故,二期心故,三所缘故。
对治故者,谓空三摩地是有身见近对治故。……
期心故者,谓无愿三摩地,诸修行者期心不愿三有法(欲有、色有、无色有)故。……虽于圣道非全不愿,而彼期心不愿三有,圣道依有,故亦不愿。
所缘故者,谓无相三摩地,此定所缘离十相故,谓离色、声、香、味、触及女、男、三有为相(生、住异、灭)。……(大正27,538a19-c2)
空是约对治说的。
无愿是约期心说的。
无相是约所缘说的。
【(二)由对治差别故建立三三摩地】
《大毗婆沙论》卷104云:
 
有作是说:三三摩地皆由对治差别建立。
谓空三摩地,近对治有身见。
无愿三摩地,近对治戒禁取。
无相三摩地,近对治疑。
由此为先,对治一切。(大正27,538c3〜6)
【(三)依行相差别故建立三三摩地(p.107)】
也有依行相差别建立的,说一切有部立四谛十六行相,《大毗婆沙论》卷104云:
 
复有说者:三三摩地皆依行相差别建立。
谓空三摩地,有空、非我二行相。
无愿三摩地,有苦、非常,及集、道各四行相。
无相三摩地,有灭四行相。
故三摩地唯建立三。(大正27,538c6-10)
约能为四谛下烦恼对治的无漏智说:空与无我唯属苦谛下之行相
[Fig]
约有漏智所缘行相说:空与无我二行相,通于四谛
如约有漏智所缘行相说:空与无我二行相,是通于四谛、一切法的。7不但有漏的苦与集,是空的,无我的;无漏有为的圣道,无漏无为的灭,也是空的、无我的。含义虽与大乘不同,而可以说「一切法空」的。
【(四)「空」与「无我」(p.107)】
「空」通于「无我」、「无我所」
空是通于无我无我所的,如经说「世间空」是:「我我所空故,名空世间」。8
「空诸行」是:「无我我所」。9这可见无我是空,无我所也是空。
有部认为「空行相」对治「我所见」;「非我行相」对治「我见」。
但说一切有部,以为空就是无我(我所),只是说明上有些不同。10
「一切法无我」是了义
如《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9(大正27,45a24〜b3)说:
有说:……谓空行相义不决定,以一切法有义故空,约他性故;有义故不空,约自性故。
非我行相无不决定,以约自他俱无我故。
由此尊者世友说言:我不定说诸法皆空,定说一切法皆无我。
这是说一切有部的正义。说一切法无我,是确定的,彻底的,因为不论什么法,即法异法,都非是我,所以一切法决定是无我的。
有部认为「一切法空」是不了义
说诸法皆空──一切皆空,这是不能依文取义的。这一见解,是依《中阿含经》《小空经》11的。如说鹿子母堂空,是说鹿子母堂中没有牛、羊、人、物,不是说鹿子母堂也没有。鹿子母堂自性是不空的,空的是鹿子母堂内的人物。这名为「他性空」,就是约他性说空,约自性说不空。
依此来说空、无我,无我是了义说,一切法是无我的。
「诸法皆空」是不了义说,空是无我,我空而法是有──不空的。
 
印顺法师之评论
《相应部》多说「无常,苦,无我」(无我所),《杂阿含经》多说「无常,苦,空,无我」。
说一切有部立十六行相,无常、苦、空、无我,是苦谛的四行相。在十六行相中,空与无我,是二种不同的行相,差别是:「非我行相对治我见,空行相对治我所见」。12
这是论师的一种解说,如依经文,「空」那里只是「无我所」呢!
三、《舍利弗阿毗昙论》(印度本土分别说者)之「三三昧」(p.108〜p.109)
《舍利弗阿毗昙论》;是印度本土分别说者13的论典。
 
【(一)空定】
《论》上说:空定,「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14
空的内容,与《杂阿含经》(第273经)的《抚掌喻经》15相合。
【(二)无相定】
无相定,「以圣涅槃为境界」。16
有生、住异、灭三相的,是有为行;涅槃没有三相──不生,不住异,不灭,所以思惟涅槃而得定的,是无相定。
无三相,是有部所说无十相17中的三相。
【(三)无愿定】
无愿定有二:
「以圣有为为境界」,18圣有为是无漏道。圣道如渡河的舟筏一样,渡河需要舟筏,但到岸就不用了,所以不愿圣道。
观有漏的诸行,「苦,患,痈,箭,着,味,依缘,坏(变异)法,不定,不足,可坏众苦」19。这是以无常,苦行相,观有漏生死行所成的无愿定。
《舍利弗阿毗昙论》所说三三昧的内容,与说一切有部所说的,大体相同。
 
四、《解脱道论》(海南分别说系赤铜鍱部)之「三三昧」(p.109)
【(一)以无常、苦、无我来分别三解脱】
《解脱道论》,是属于赤铜鍱部的。所说的三解脱,如《解脱道论》卷12说:
解脱者三解脱:无相解脱、无作解脱、空解脱。……
此三解脱。以观见成于种种道。以得成于一道。
问:云何以观见成于种种道?
答:已(以)观见无常,成无相解脱。
以观见苦,成无作(即无愿)解脱。
以观见无我,成空解脱。(大正32,459b25~c2)
三解脱,约从烦恼得解脱说。
观无常而成无相解脱。
观苦而成无作解脱。
观无我而成空解脱20,无我是空义。
 
【(二)印顺法师对《解脱道论》之评论】
以无常、苦、无我来分别三解脱,实不如以三法印──无常明无愿,无我明空,涅槃明无相来得妥切!21
 
【(三)三解脱约无漏道智得解脱说,而所得之解脱无差别】
《解脱道论》以不同的方便(观法),成三解脱;如成就一解脱,也就是三解脱,所以说:「已得三解脱,成于一道」。22因为「解脱者唯道智,彼事为泥洹」。23
三解脱约无漏道智得解脱说,而所得解脱是没有差别的。
 
注解
^1
(1)《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三节〈空与心解脱〉p.21:「经中说无量、无所有、无相,却没有说到空心解脱,这因为空于贪、瞋、痴的不动心解脱,就是空心解脱的别名。从文异而义同来说,无量心解脱,无所有心解脱,无相心解脱,达到究竟处,与空心解脱──不动心解脱,平等平等。依观想的方便不同,有四种心解脱的名目,而从空一切烦恼来说,这是一致的目标,如万流入海,都是咸味那样。」
 
(2)《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三节〈空与心解脱〉p.22 ~ p.23:「四种心解脱(无量、无所有、无相、空心解脱)中最上的;是空于贪、恚、痴的不动心解脱,或无诤住,也就是心解脱(或心三昧)而达究竟,不外乎空的究竟完成。无量、无所有、无相、无诤、不动,从烦恼空而清净来说,都可以看作空的异名。」
 
^2
(1)《空之探究》第一章第八节〈空为三三昧先导〉p.56 ~ p.57:「《杂阿含经》中,质多罗长者,对当时类集为一组的四种心三昧,也名心解脱,一一的论究他的同异,而归结于「贪空、瞋空、痴空」的究竟一致。其中四无量,是遍缘十方世界众生的,被教界论定为粗浅的三昧,被忽视了。这样,解脱生死的要道,主要就是三三昧──空,无相,无所有了。」
 
(2)《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九节〈三三昧、三触、三法印〉p.60~ p.62:「在空、无相、无所有──三三昧中,除去无所有,加入无愿,这样的三三昧组成一聚,是佛教界所一致的。……但到底为了什么,三三昧中,略去无所有而增入无愿呢?这可能,无所有已成为无所有处,与空相通的意义,渐渐的被忽略了。同时,佛法的要义,是如实知无常,苦,无我我所──空;厌,离欲,灭而得解脱。对于世间的有为诸行──苦,厌离而不愿后有,是修解脱道者应有的心境。这所以无愿取代无所有的地位吧!还有,空,无所有,无相──三三昧,究竟是重于空离一切烦恼的,有为法的正观。但在佛法开展中,对超越一切的涅槃,也增加了注意。……这样,空是重于无常、无我的世间;无相是离相以外,更表示出世的涅槃;无愿是厌离世间,向于寂灭的涅槃:空,无愿,无相──三三昧,三解脱门,就这样的成立了。」
 
^3 参见印顺法师着《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三节〈空与心解脱〉(p.20 ~ p.23);第八节〈空为三三昧先导〉(p.56 ~ p.60);第九节〈三三昧、三触、三法印〉(p.60~ p.67)。
^4
《杂阿含经》卷3 (79经) (大正2,20b4〜5)。
 
《空之探究》p.58:「能修得空三昧的,才能进而得无相、无所有三昧;如没有修得空三昧的,那无相、无所有是不能修得的。这样,在空,无相,无所有──三种三昧中,空三昧是有基础的先导的地位。这不是说空是更高深的,而是说:如没有空无我我所的正见,不可能有无相、无所有的正三昧;即使有类似的修验,也是不能究竟解脱的。」
 
^5麤、苦、障。
^6静、妙、离。
^7《大毗婆沙论》卷9 (大正27,44c25〜45c3):
问:此中所说缘一切法非我行相,由何契经知有如是缘一切法非我行相耶?
 
答:如契经说:「若时以慧观,一切法非我,尔时能厌苦,是道得清净。」由此契经,知有如是缘一切法非我行相。……
 
问:亦有空行相,能缘一切法,此中何故不说耶?
 
答:是作论者,意欲尔故,乃至广说……
 
问:若非我行相与空行相,俱能缘一切法者,此二行相有何差别?
 
答:非我行相对治我见,空行相对治我所见。……是谓二种行相差别。
 
问:何故有漏非我行相,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唯缘苦谛耶?
 
答:有漏非我行相,非烦恼对治故,能缘一切法。
无漏非我行相,是烦恼对治故,不缘一切法,非一切法顺烦恼性故。
 
有说:有漏非我行相,非颠倒对治故,能缘一切法。
无漏非我行相,是颠倒对治故,不缘一切法,非一切法顺颠倒性故。
 
有说:有漏非我行相,无分齐缘故,若缘一切法。
无漏非我行相,有分齐缘故,不缘一切法,缘我见境为非我故。
 
有说:有漏非我行相,修观时胜故,能缘一切法,以修观时观一切法为非我故。
无漏非我行相,现观时胜故,不缘一切法,以现观时但缘苦谛为非我故,现观位中别观谛故。
 
由此因缘,有漏非我行相,能缘一切法。无漏非我行相,但缘苦谛。
 
^8《相应部》(35)「六处相应」(日译南传15.p.88;汉译南传16.p.72):
阿难!眼于我、或于我所是空。色于我、或于我所是空。眼识于我、或于我所是空。眼触于我、或于我所是空。……耳……鼻……舌……身……意……凡以意触为缘所生之受,或乐、或苦、或非苦非乐,此于我、或于我所亦是空。阿难!于我、或于我所是空故,是故,称之为空世间。
^9《杂阿含经》卷11 (273经)(大正2,72c16〜18):
于一切空行,空心观察欢喜。于空法行常、恒、住、不变易法,空我、我所。
^10《空之探究》p.117:
说一切有部的阿毗达磨论师,对于空的意义,着重于经说的:「常空,恒空,不变易法空,我我所空」。空是无我,无我所;如双举空与无我而辨其差别,那末空是「无我所」义。「非我行相与空行相,俱能缘一切法」,所以可说一切法是空、无我的。不过,这只是有漏的,如果是无漏的空与无我行相,那就唯缘苦谛,不通于一切法了。
^11
《中阿含经》卷49 (109经)《小空经》(大正1,737a8〜19):
我从尔时及至于今,多行空也。阿难!如此鹿子母堂空无象、马、牛、羊、财物、谷米、奴婢,然有不空,唯比丘众。是为,阿难!若此中无者,以此故我见是空;若此有余者,我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阿难!比丘若欲多行空者,彼比丘莫念村想,莫念人想,当数念一无事想。彼如是知空于村想,空于人想,然有不空,唯一无事想。若有疲劳,因村想故,我无是也。若有疲劳,因人想故,我亦无是。唯有疲劳,因一无事想故。若彼中无者,以此故,彼见是空,若彼有余者,彼见真实有。阿难!是谓行真实、空、不颠倒也。
参见《中部》(121经)《空小经》(日译南传11下•p.119~p.127);《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七节〈空与空性〉p.47~p.50;p.54~p.55。
^12《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9(大正27,45b3〜17):
问:若非我行相与空行相,俱能缘一切法者,此二行相有何差别?
 
答:非我行相对治我见,空行相对治我所见。
 
如对治我见,我所见;对治己见、己所见,五我见、十五我所见,我行相、我所行相,我执、我所执,我爱、我所爱,我愚、我所愚,应知亦尔。
 
有说:观蕴非我,是非我行相;观蕴中无我,是空行相。
 
如观蕴非我、蕴中无我,观界、界中,观处、处中,应知亦尔。
 
有说:于非有观非有,是非我行相;于有观非有,是空行相。
 
有说:于无观无,是非我行相;于有观无,是空行相。
 
有说:观自性空,是非我行相;观所行空,是空行相。
 
有说:观体不自在,是非我行相;观内无士夫,是空行相。
 
是谓二种行相差别。
 
^13
(1)印顺法师《佛法概论》p.34:「分别说部向西南发展,后来又分为四部;流行在印度本土的三部──化地部,法藏部,饮光部,与大众部系的关系很深。」(另一部为流行于海南的赤铜鍱部)
 
(2) 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p.66:传说犊子部诵习《舍利弗阿毗昙论》,但现存汉译本,没有不可说我,也不立阿修罗为第六趣,不可能是犊子系的诵本。《舍利弗阿毗昙论》的组织,与法藏部的《四分律》,雪山部(「先上座部」移住雪山,转名「雪山部」)的《毗尼母论》所说的「论藏」大同,现存本应该是属于印度上座分别说系的。
 
^14《舍利弗阿毗昙论》卷16:
何谓空定?如比丘,一切法,若一处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空定。
 
复次,空定,六空:内空、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第一义空。
 
何谓内空?如比丘,一切内法,若一处内法,思惟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内空。……
 
何谓第一义空?第一谓涅槃。如比丘思惟涅槃空、知空、解空、受空。以何义空?以我空,我所亦空,常空,不变易空,如是不放逸观,得定心住正住,是名第一义空。
 
如是六空。是名空定。(大正28,633a8〜b4)
 
^15 参见《杂阿含经》卷11(273经),大正2,72b20〜73a1;《空之探究》第二章第三节〈无来无去之生灭如幻〉p.88。
^16《舍利弗阿毗昙论》卷16:
何谓无相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涅槃为境界,是名无相定。
 
复次无相定?行,有相;涅槃,无相。行,有三相:生、住、灭;涅槃,无三相:不生、不住、不灭。如是行有相,涅槃无相。涅槃是寂灭,是舍宅,是救护,是灯明,是依止,是不终没,是归趣,是无燋热,是无忧恼,是无忧悲苦恼。及余诸行,思惟涅槃,得定心住正住,是名无相定。(大正28,633b4〜11)
 
^17十相:色、声、香、味、触、女、男、三有为相(生、住异、灭)。
^18《舍利弗阿毗昙论》卷16:
何谓无愿定?除空定,若余定,以圣有为为境界,是名无愿定。(大正28,633b11〜12)
^19《舍利弗阿毗昙论》卷16:
复次,无愿定,愿有二种:爱着、见着。比丘思惟行苦,患,痈,箭,着,味,依缘,坏法,不定,不足,可坏众苦,不思惟空无我,得定心,住正住。比丘爱断、见断,此定能断爱见,是名无愿定。(大正28,633b12〜16)
^20参见觉音论师着,叶均译《清净道论》(1998年,槟城佛学院印行)p.623:
如果行舍(智)是思惟诸行为无常之后(以种姓)而出起,则(此道)为由无相解脱而解脱。
 
若思惟为苦之后而起,则为由无愿解脱而解脱。
 
若思惟为无我之后而出起,则为由空解脱而解脱。这是以自性而得(道之)名。
 
因为这(道)是由于无常随观,除了诸行坚厚(想),及舍断常相、恒相、常91相而来,故为无相。
 
由于苦随观舍断了乐想,干竭了愿与希求而来,故为无愿。
 
由于无我随观舍断了我、有情、补特伽罗想,见诸行为(我等之)空,故为空。这是以反对者而得(道之)名。
 
^21参见《空之探究》第一章第九节〈三三昧、三触、三法印〉,p.64〜p.65。
^22参见《解脱道论》卷12(大正32,459c21〜28)。
^23《解脱道论》卷12(大正32,459c28〜460a2):
[问:]解脱者,解脱门者何差别?
 
答:唯彼道智,从烦恼脱名解脱,以入醍醐门义名解脱门。
 
复次!解脱者唯道智,彼事为泥洹,此谓解脱门。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七节 空之类集
下一篇: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五节 常空、我我所空

 空之探究 自序 目次 空之探究 第一章 『阿含』──空与解脱道
 空之探究 第二章 部派──空义之开展 空之探究 第三章 『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空
 空之探究 第四章 龙树——中道缘起与假名空性之统一 空之探究 序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一节 引言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二节 泛说解脱道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三节 空与心解脱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四节 无量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五节 无所有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六节 无相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七节 空与空性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八节 空为三三昧先导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九节 三三昧•三触•三法.. 空之探究 第一章 第十节 胜解观与真实观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一节 空义依闻思而开展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二节 胜义空与大空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三节 无来无去之生灭如幻 空之探究 第二章 第四节 声闻学派之我法二空说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