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3 三、修行检讨
 
[佛法与内观系列] [点击:3108]   [手机版]
背景色

7-2-3 三、修行检讨

壹、此修法与四圣谛的关系

1) 苦谛:我们可以从每一个姿势见到苦,而所见到的苦是苦苦与行苦,这两种苦可以让我们体证苦谛(身心皆苦)。

2) 集谛:贪爱是苦的因,清楚觉照坐的色身等等(保持在当下),实相般若就会生起,就可以破除「我」在坐的邪见。

3) 灭谛:烦恼越减少,我们也就越接近灭苦(涅槃)。这有的是短暂的(彼分涅槃)* 如保持在当下;或恒常的-如圆觉者所证(断惑涅槃)。

* 彼分涅槃由「身-心-现在法」,开始断除我见一直持续到随顺智时,「灭」(涅槃)才变成永恒的(见十六阶智)。

如果断除贪爱就止息了苦痛,因为贪爱是苦的因,因除果就除,而我们要体证四圣谛,就要靠道心(道识)的力量;道心可以断除烦恼(见1.6.1节「实相」;及3.1节第十四阶智)。

4) 道谛:使念住于身体的各种姿势,保持在当下,我们就是在修戒、定、慧,这就是八圣道或道谛,我们越能以智慧体证苦,就越能实践八圣道。

贰、各种苦的四念住修法

苦苦(身体的疼痛、难过)

色身

行苦(正在变化或对治的疼痛,较苦苦更微细难见)

苦相(三法印)

身心

苦谛(纯苦)

苦苦是一般的苦,像各种姿势的疼痛,修行者要先观照苦苦,因为苦苦随时存在于四种姿势,是很容易见到的。修行者了解苦苦以后他就知道身心由于苦苦的趋使而整天在改变姿势。

行苦是由旧姿势变到新姿势时所残留下来的苦。行苦也是为了维持色身整天所必须做的活动,诸如喘息、疗饥、呼吸等等。

苦相是身心的特性,他们都存在共同的特性:无常、苦、无我。这些特性唯有透过实相般若才能够体会到;体证三法印要成就第四阶智-生灭随观智时才能体证。

苦谛是第一圣谛-苦的圣谛,苦谛即是身心,体证苦谛时;就体证全部的四圣谛了。

参、问题

1) 染有「我」的烦恼是从何处进入的﹖

它是从心(受)而入的。心的感觉,例如觉得是「我」在坐,是自己在坐。这个修法是要体证,事实上是坐的色身。必须以精进、正念、正知的心去观照是坐的色身(而非我)。

2) 谁知是坐的色身﹖

三心(精进-正念-正知)知道是坐的色身(而非我)。

3) 觉照四种姿势的目的是什么?

1.觉照各种姿势并认知是各种色身(而非我),可以破除妄执「我」在站、在坐等等的邪见-由此而证得无我。

2.坐的色身感到疼痛时,我们就见到苦,苦迫使色身不得不改变姿势的时候,这就是无常。无常意即我们无法长时间保持相同的姿势。如果我们了解是坐的色身(无我),也自然了解其他两个特性,苦和无常(以思慧了解)。

4) 为什么我们要从旧姿势到新姿势一直保持观照疼痛呢?(例如,从坐的色身到站的色身。)

坐的色身痛时,修行者注意到坐的色身苦,改变到站的色身的时候,要一直观照疼痛以便注意到站的色身还是苦,苦对治了之后,修行者可以发现改变到新姿势只是要对治苦而已,这样可以防止心与烦恼相应:讨厌旧姿势而喜欢新姿势。因为我们知道旧姿势或新姿势当中本来就无「我」,只是坐的色身和站的色身而已,因此可以防止烦恼。修行者用这样的如理作意观照就可以体会到根本没有那一种姿势(立姿、行姿等)是快乐的。因此不断重复地用如理作意观照姿势的变换就可以体会到真理:四种姿势当中所隐藏的苦谛。

5) 为什么我们用「坐的色身」、「站的色身」等等的名相呢?因为每一个姿势的色身都不相同,甚至在同一个姿势的色身也都不相同,坐姿是一个色身,站姿又是另一个色身等等,甚至知道坐的色身的心与知道站的色身的心也不相同,这是因为身心在每一剎那都不断地生灭,而且从来没有两个相同的身心。这个知见可以帮助修行者看破妄执身心为「我」或自我的邪见。(见1.11节中的「坚实」)。

修行者可以对自己发问的问题:

1) 坐的色身是常还是无常?无常。

2) 我们怎么知道是无常呢?因为苦常常迫使色身变动。

3) 是什么东西而造成苦的呢?因为有了身心

4) 心-是常还是无常?是无常。

5) 我们怎么知道是无常呢?心不能永远安住于一个所缘上,妄想心会生起。

6) 心苦不苦?心是苦。

7) 如何证明心是苦的呢?因为心不能安住于一个地方。身心一直是无常和苦的,因此它们是无我的,无法控制的,它们不是「我」。你体证到这一点时,就见到法了:你所见的法就是苦。并且可以导致体证苦谛。苦谛就是你只能暂时地对治身心的苦。身心迅速地生灭,这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

8)什么是坐的色身?整个姿势或我们坐的样子就是坐的色身。

9)是什么在观照坐姿?不是「你」观照坐姿,而是三心(精进-正念-正知)。

肆、检查身心

了解这个修法一直是以身心为所缘,对修行者而言是很重要的。修行者如果不能持续对身心保持觉照力的话,即使非常勇猛精进修行也是徒劳无功的。但如果修行者了解修法的话,这种修行应该不至于太难。

修行之前要彻底地检查身心,如此修行者才能够很易容地认知什么是什么(要知道在六根的作用范围到底是用身或心为所缘)这就像学习阅读一样:学生在学习阅读之前要先认识字母。同样地,修行者必须先认识身心,修行才会有结果。如果我们修行不能持续地以身心为所缘的话,我们会用「我受苦」的观念来修,这样我们就不能断除妄执「自我」的观念了。

伍、定

对于这种修行,太过偏定并不是一件好事。有时坐着观照的时候,修行者只知道坐姿,而不知道是坐的色身;或者太过偏定的情况下,修行者甚至会不晓得自己的姿势了。这些都是太过偏定的结果。某些活泼的运动对于减少偏定的现象是很有用的:做工作、快走,或者甚至于跑步。在任何情况下,如果在某种姿势下偏定的话,就必须改变姿势(以减少偏定的现象)。

关于定的问题,阿姜念谈到:「以四念住为所缘的定不可能导致贪念,因为四念住的定可以引发智慧-体证苦的智慧。」(这是一种判断修行是否正确的方法)。

「会让人感到快乐的定,并不是四念住的定,因为这种定并不单纯,这种定与烦恼相应,虽然这种定能引发乐受,但却不能破除颠倒妄想。这种定是有为法(心的造作,行蕴的活动),是五蕴(身心)的一部份,并不能灭苦-也就是达到涅槃。(涅槃也是心,但它是常和乐,因为它不属于五蕴)。」这种短暂一念之间生起的涅槃,是没有感觉的。当优陀夷问舍利弗既然涅槃是没有感觉的,为什么涅槃会是快乐的呢?法将舍利弗尊者回答道:「没有感觉本身就是快乐。」(增支部涅槃经)

有时修行者在偏定的情况下,会失去认知坐姿是坐的色身的觉受。但他仍然认为他在感觉坐的色身,因为他缺乏觉察力来提醒他,已经不再感觉坐的色身了。而且,如果缺乏觉察力的话,修行者也会感觉苦,但不能认知是坐的色身苦,他会认为是「他」感觉苦,因此他还是在串习这种「他」在坐、「他」受苦等等的观念,而不能拔除自我的邪见。

修行者必须记得姿势不只是「色身」而已,而是坐的色身,走的色身等等不同的色身。否则他会认为是相同的色身在站,在坐等等。如果他这样认为的话,他将无法断除「颠倒」妄想,而会妄执这个色身就是他自己。

一开始,修行者是如理作意而知道目前是坐的色身,然后他用明觉(三心)观照坐的色身,疼痛产生的时候,明觉认知是坐的色身苦(而非我),变换姿势时,如理作意于换姿势是为了要治苦,而且如理作意可以防止换姿势时生起贪和瞋。

陆、妄想

太过精进是会造成妄想的原因之一。而且,会造成修行者与妄想对抗而使情况更糟。因此我们要认知妄想是心,妄想是实法,而且也是法念住的所缘,因为妄想也是无常、苦、无我的。妄想让我们认知心是无法控制的(无我)。

修行的目标是用精进-正念-正知三心来拔除贪瞋。如果修行者喜欢定,那是贪;但是妄想来时又讨厌妄想,那又落入了瞋。偏于任何一边的话,他就无法断除贪瞋。所以不要喜欢或讨厌妄想。

修行者要越修越纯熟,如果不纯熟的话他又会讨厌妄想。这种讨厌的心理是由于缺乏智慧,特别是缺乏如理作意;如理作意知道妄想是心,妄想是实相因为妄想是无常、苦、无我的。会产生妄想是因为三心(精进-正念-正知)已经偏离了当下。了解妄想是心(心的状态)的时候,妄想就会消失,而三心(明觉)就可以再回到当下。不要随着妄想的「内容」(一连串的想)而去,否则会使你越偏离当下。如果在发现你打妄想的那一剎那,你知道妄想的「内容」,你就没有觉照力;如果你有觉照力,此时你就不会知道内容。只要了解这是妄想,心就可以再回到当下了。(意即觉照力强时,回到当下的时间很快,不会知道妄想的内容)。

修行者再回到当下的时候,能够很清楚地观照坐的色身。这是因为他没有动念想要见坐的色身(没有烦恼,没有想见实相的贪念),这就是具足正念-正知的心,应该保任,但却不可以强迫。这种修法,要像观众一样地观照身心,而不是想要改变或控制身心。修行经验丰富以后,妄想心(像「猴子」一样的攀缘心)会缓和下来-而修行者就能更常保持在当下了,那时就更容易掌握到当下了。

柒、杂项

生病不会形成修行的障碍,但修行者多半没办法再感觉坐的色身了,因为这样会使病情更加严重。他只要观照疾病,不要管姿势了,只要好好体会色身是苦(佛陀对那毗居士说:一般世间的人发生病苦时,身不安心亦不安,但灭除二十种身见的圣者,身体不适,心却不会不安。) ,这就是苦谛,他也可以观照色身无我,身体的状况是无法控制的。(生病时观身,不用再观照坐的色身等等了,只要观照色身即可。)

修行者如何知道心具足正念正知(活在当下)呢?

心起正念正知观照的时候,心知道身体的姿势(这是正念的作用),而且心知道目前的姿势是坐的色身等(这是正知的作用)。正念正知起观照时的感受,是一种修行的时候心不散乱、不忧虑,也不会不安或乏味的感受。

如果修行者不够精进,会造成懈怠或修行时无法集中精神。不精进是由于对修法缺乏正确的理解;无法体会苦和袪除烦恼的需求;也不能体会我们随时都会死-所以要好好利用我们的每一分一秒。修行者也要记住佛陀所留给我们的遗教,就是四念住,因此我们要利用今生好好修行。

初学者要记住这种修法是一种非常高深的善法(断除烦恼),所以是需要时间的。这是因为熟练可以让你离苦得乐-但这一点并不容易,修行者不应该急于成就。而且大多数的修行者都从事过错误的修法,所以需要时间将它矫正过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4 四、结论
下一篇: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2 二、实修

 身念住念观法 7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 一、佛法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2 二、智阶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3 三、三十七道品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4 四、四圣谛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5 五、毗婆奢那(内观)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6 六、当下和实相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7 七、精进─正念─正知,如理作..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8 八、不善根:恶行的根源..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9 九、奢摩他与毗婆奢那修法的差..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0 十、色和心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1 十一、蔽三法印的因缘法..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一篇 理论 7-1-12 十二、十二缘起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1 一、修行摘要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2 二、实修 身念住念观法 第二篇 实修 7-2-4 四、结论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三篇 7-3 成果 身念住念观法 第三篇 7-3-1 一、十六阶智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