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一、解一切种义
 
[韩镜清教授] [点击:2368]   [手机版]
背景色
【论文】
 
二‧一九○ 一切种相应更分别,此中何法,名为种子?
 
 
 
【疏翼】
 
  第一合解﹝第二﹞颂上后二句「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中,第二广分别。
 
 
 
【述记‧卷十三】
 
  下[1]、第二广上三相[2]。于中有三︰初、发问,次、广释,后、总结之。此即初也。
 
  上来虽言能持法种、与法为种,仍未尽理分别种相,故今应说,先发论端。
 
 
 
【论文】
 
二‧一九一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疏翼】
 
  第二广上三相中,第二广释。于中分十。
 
 
 
【述记‧卷十三】
 
自[3]下、广释,初、出体等,以十门分别种子[4]。后第二[5]、辨熏习相。此出体也。
 
  言「本识」者,显种所在。简经部师等色、心等持种。「亲生自果」,简异熟因──望所生果,非种子故;要望自品,能亲生故。「功能差别」,简现行七转识等──七[6]望所生种,虽是因缘,亦亲生果,是现法故,非名功能,故以功能,显种子相。
 
 
 
【论文】
 
二‧一九二 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不异。
 
 
 
【疏翼】
 
  第二广释中,第二、一异分别。文分为二︰一、立宗,二、举因。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三】
 
  第二、一异分别。
 
  种望所依,及所生果,为不一、不[7]异;此即立宗。
 
 
 
【论文】
 
二‧一九三 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疏翼】
 
  第二一异分别门中,第二举因。
 
 
 
【述记‧卷十三】
 
  何所以然?
 
  本识是「体」,种子是「用」;种子是「因」,所生是「果」;此之二法,理应如是不一不异[8]。本识望种[9],四[10]出体中,摄相归性,故皆无记;种从[11]现行,望于本识,相用别论,故通三性;若即是一,不可说为有因果法、有体用法;若一向异,应榖麦等,能生豆等,以许因果一向异故。不尔,法灭,应方有用,以许体用一向异故。用体相似,气势必同,果因相似,功能状貌可相随顺,非一向异[12]。
 
  然《瑜伽‧决择[13]分[14]》第五十一末[15]、五十二末广说。而彼但言种[16]望现法,即是此中,因望果义,非唯种子望本识义[17]。彼约因果门,此亦体用门。
 
 
 
【疏翼】
 
  以上第二一异分别门讫。
 
 
 
【论文】
 
二‧一九四 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如无,非因缘故。
 
 
 
【疏翼】
 
  第二广释中,第三假实分别。文分为三︰一、立种为实,二、安慧等难,三、护法反质。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三】
 
  清辨等宗、譬喻师等──第三问答、辨假实门。
 
  如生[18]望法非一异,即说生为假,种望于法非是一异,种子应非实!
 
  生等假法,如龟毛等体是无法,非因缘故。种子望法即是因缘,故体实有。
 
  问︰生等既如无,应非行蕴摄!
 
  答︰依法施设故,故是行蕴收。然法非果,生[19]非是因,即于法上假施设故。亦有唯于现行等法或种上立,故例不同种子。非现行因果[20]差别故[21]。
 
 
 
【论文】
 
二‧一九五 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
 
 
 
【疏翼】
 
  第三假实分别中,第二安慧等难。
 
 
 
【述记‧卷十三】
 
  此、安慧难[22]。
 
  问︰生等与法非因果,不可例同于种子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有因果故,应如瓶等是假非实!瓶为假果体,色等为因故。
 
 
 
【论文】
 
二‧一九六 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
 
 
 
 
 
【疏翼】
 
  第三假实分别中,第三护法反质。
 
 
 
【述记‧卷十三】
 
 此、论主质。
 
  如与诸法既非一异,应是假有,如种子故。真如是法性,与法不一异,如前已解[23],故得为喻。
 
  此难清辨、安慧等。设彼救言︰真如亦假。不起故。如空华。许,则无真胜义谛;真胜义谛若许无者,约谁说有世俗谛耶?何有涅槃,而有[24]造修求成佛等?蕴、处、界等通真俗谛。真如唯真,名真胜义。
 
 
 
【疏翼】
 
  以上第三假实分别讫。
 
 
 
【论文】
 
二‧一九七 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
 
 
 
【疏翼】
 
  第二广释中,第四二谛分别。
 
 
 
【述记‧卷十三】
 
  自下第四、二谛分别。
 
  问︰真如非假,是胜义有,种亦应然,实有体故。
 
  谓此种子,唯世俗谛说为实有[25],不同真如。真如,唯是胜义胜义[26];种子不然,非唯胜义,亦通世俗,道理世俗故[27]。今显异于胜义,故说唯依世俗,非不通胜义也[28]。
 
  又依《瑜伽》等[29],胜义唯一非安立谛[30]。故种言唯俗[31],真唯胜义。据实,种子亦通胜义[32]。
 
  又于俗谛中,可名实有。推入胜义,虚妄假法[33]。真如随在二谛,皆实,依诠胜义,亦是实故。若非安立,唯有一种,此即谛唯,不通真故。若立四胜义,此即实唯,胜义谛中假故。此助《瑜伽》会于此等,《瑜伽》并有诚[34]文同此[35]。此则通说一切有漏、无漏种子,义皆同故。
 
 
 
【论文】
 
二‧一九八 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
 
 
 
【疏翼】
 
  第三广释中,第五四分分别。文分为二︰一、定唯相分,二、护法释理。此即初文。
 
 
 
【述记‧卷十三】
 
  第五、有漏种子依本识何分?即是四分分别门也。
 
  此种虽依实[36]异熟识体,即是依于自体分也。亦非见分──见分一向缘前境故;是自体分,义用别故;非受熏故。此言种子依识自体,自体即是所受熏处[37],不可见分初受余熏种,后便依自体分住[38]。此论依附,即依自体,若据别摄,即相分摄,非见等摄。即是见分缘自证分差别功能以为相分,非是缘于自证分体。若不[39]尔,即无证自证分[40],又说见分但缘外故。
 
 
 
【疏翼】
 
  安慧《唯识三十论》云︰
 
是一切种子所依体故,名为「一切种」。若离转识外,别有阿赖耶识者,为了知故,亦须说彼所缘及行相。以识无有所缘及无行相,不应道理故。虽不许彼无有所缘及无行相,然彼所缘及以行相,不可了知。何以故?谓阿赖耶识生起内执受、了别,及行相。不可知外器、了别二种。此中内执受者,谓遍计所执自性执着习气﹝《瑜伽》卷五十二云「谓于阿赖耶识中,一切诸法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是名种子」﹞,及有依根色,及名。以彼所缘极微细故。
 
  该论卷二解虚妄分别云︰
 
次前所说三种识变者,即是分别。谓以增益之义为行相,三界所有心、心所有法,说名分别。
 
  道邑《义蕴》云︰
 
功能,既是相分所收,见分理无缘内之妨。
 
 
 
【论文】
 
二‧一九九 见分恒取此为境故。
 
 
 
【疏翼】
 
  第五四分分别中,第二护法释理。
 
 
 
【述记‧卷十三】
 
  何故不是自体分摄?此护法释。
 
  见分恒缘,故是相分,即是识体,功能义分,故成相分。
 
  真如亦是识之自体[41],应为相分?
 
  真如是识实性摄故,既称无相,不同种子[42]。种子非是识实性故,故为相分;真如,但是识之性摄,体实无相。见分唯不缘识自体。
 
  若护月师,今解无色界以无内身色,先厌色故,且说缘种,隐器色不论。《瑜伽》文,非尽理也[43]。若旧相传,护月师唯种依识见分而住;自证分缘,唯三分故。《瑜伽》五十一说:生无色者,第八唯缘内种子者,依自证分所缘境说[44]。
 
  既尔,生无色不还圣者等,第八见分缘何为境?
 
  必[45]不当生欲色界故[46],虽当不生,许通缘故,如下当辨[47]。
 
 
 
 
 
 
 
 
--------------------------------------------------------------------------------
 
[1] 「下」字,《金藏》作「此」。
 
[2] 「三相」,即果相、因相、自相。
 
[3] 「自」字,《金藏》有,余无。
 
[4] 如理《义演》云︰
 
下广明种子相,隐事须广明。第一、约体分别,第二、一异分别,第三、假实分别,第四、二谛分别,第五、四分分别,第六、三性分别,第七、新熏本有分别,第八、具义多少分别,第九、双辨生引分别,第十、四缘分别。
 
[5] 「第二」二字,《金藏》有,余无。
 
[6] 「七」字,《金藏》有,余无。
 
[7] 「不」字,《金藏》有,余无。
 
[8] 本论卷八云︰
 
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众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愚夫于此横执我、法、有、无、一、异、俱、不俱等。如空华等性相都无。一切,皆名遍计所执。
 
[9] 即体望用。
 
[10] 「四」,谓体、用、因、果。
 
[11] 「种从」,《金藏》误作「从种」。
 
[12] 《摄论》卷一云︰
 
复次,阿赖耶识中诸杂染品法种子,为别异住,为无别异﹝住﹞?非彼种子有别实物于此中住,亦非不异,然阿赖耶识如是而生,有能生彼功能﹝藏文作「mthu」﹞差别,名一切种子识。
 
 《摄论‧无性释》卷二云︰
 
一切法种子是阿赖耶识功能﹝藏文作「nus pa」﹞差别。如法作用与诸法体非一非异,此亦复尔。若问彼等更互为异为不异者,如是问意,非为如理,由具有功能为因而起以假立故。不得容有如经部师思量谓能取义慧生起,与诸行相更互为异为不异,由此二均成过失故。云何耶?如缘所谓诸树,行相为一为多?且诸行相非是一性,由各自觉知众多性故,然亦非众多性,由非众多识生起,不超越一识实觉故。如是当知住阿赖耶识中习气,亦超越一异分别。﹝「若问」以下一段为汉译所无。﹞
 
 《摄论‧世亲释》卷二云︰
 
若有异者,彼诸种子应分分﹝藏文作「yan lag thams cad」﹞别,阿赖耶识剎那灭义,亦不应成,有别异故。由善不善,熏习力故,种子应成善不善性,然许无记。若不异者,云何有多?此不应理,是故二说,俱有过失。……为避如前所说过失,故不定取异及不异。
 
[13] 「择」字,金陵本误作「释」。
 
[14] 「分」字,《金藏》有,余无。
 
[15] 依随转经部说,已如前引。
 
[16] 「种」字,金陵本、《续藏》误作「释」。
 
[17] 《瑜伽》卷五十二云:
 
复次,种子云何?非析﹝即非离﹞诸行,别有实物,名为种子,亦非余处﹝此四字藏文无﹞。然即诸行如是种生﹝原误作「性」,藏文作「'du byed de ltar gyur pa」,「即诸行如是转变」﹞,如是等生﹝藏文作「byuv ba」﹞,如是安布﹝藏文作「gnas pa」,名为「种子」,亦名为「果」﹞,当知此中果与种子,不相杂乱。何以故?若望过去诸行﹝藏文还说望未来亦为果﹞,即此名果;若望未来诸行,即此名种子。如是若时,望彼名为种子,非于尔时,即名为果;若时,望彼名果,非于尔时,即名种子。是故当知种子与果不相杂乱,譬如榖麦等物所有芽茎叶等种子,于彼物中,磨捣分析求异种子,了不可得,亦非余处。然诸大种如是种生﹝藏文无「诸大种」。「种生」如上即「转变」义,汉译误「生」为「性」﹞,如是等生,如是安布,即榖麦等物能为彼缘,令彼得生,说名种子。当知此中道理亦尔。
 
[18] 「生」,谓生相。
 
[19] 「生」,谓生相。
 
[20] 「因果」,《金藏》作「果因」。
 
[21] 道邑《义蕴》云︰
 
所生法不是果,能生之生﹝相﹞,非是因。或俱现行,或俱种子,故非因果。又生﹝相﹞等是假,本法是实,假实异故,非因果也。若萨婆多,生是实有,可望本法以为因果。
 
[22] 道邑《义蕴》云︰
 
安慧见、相二分﹝即能取所取﹞,是遍计所执,体非实物。种子既是﹝第八识﹞相分所收,便许非实,故作是难。
 
[23] 卷二前文云︰
 
谓空无我所显真如。有无俱非,心言路绝,与一切法非一异等,是法真理,故名法性。
 
[24] 「有」字,《金藏》作「所」。
 
[25] 本论《述记》卷三,说「四俗谛」中第二云︰
 
随事差别谛。谓蕴、界等,随彼彼事,立蕴等法。
 
 说第三云︰
 
证得安立谛。谓苦、集等,由证得理,而安立故。
 
 说「四胜义谛」中,本论卷九初云︰
 
一、            世间胜义:谓蕴、处、界等。二、道理胜义:谓苦等四谛。
 
 灵泰谓除灭谛,均有种子。本论卷八末说三世俗中,即合依他起性
 
 之第二「行世俗」。
 
[26] 即本论卷九说「四胜义谛」中第四云︰
 
四、胜义胜义。谓一真法界﹝亦名「一实真如」、即《大乘庄严经论》所谓「二无真法界」﹞。此中「胜义」,依最后说,是最胜道所行义故。
 
 本论《述记》卷三复云︰
 
体妙离言,已名「胜义」,过俗胜义,复名「胜义」。
 
[27] 《瑜伽》卷六十四,立「四种世俗」中第二种,合三世俗中「行世
 
 俗」,合四俗谛中第二「随事差别谛」,及第三「证得安立谛」。
 
[28] 即指「世间胜义」。
 
[29] 「等」,取《瑜伽》卷六十四、《显扬》卷六。
 
[30] 如《瑜伽》卷六十四云:
 
由此谛义,不可安立。内所证故。
 
[31] 「俗」字,《金藏》无。
 
[32] 以是依他起性故。
 
[33] 本论卷八云︰
 
此中意说三种自性皆不远离心、心所法。谓心、心所及所变现,从缘生故,如幻事等非有、似有,诳惑愚夫。一切,皆名依他起性。
 
[34] 「诚」字,《金藏》作「成」。
 
[35] 道邑《义蕴》云︰
 
《瑜伽》云种子世俗有者,彼论世俗谛中有四安立谛。胜义唯一真如,应名非安立谛。今种子唯在安立谛中,故言「谛唯」。云世俗谛,不通真故,若依此论种子唯实有者,此论依四胜义谛四世俗谛,即种子在世俗谛中,唯是实有。故言「实唯」。若推入胜义谛中,种子亦是假有,故疏主助《瑜伽》会此论也。若准《瑜伽》,种子,世俗。此言「实」者,俗中实收。
 
[36] 「实」字,《金藏》无。
 
[37] 道邑《义蕴》云︰
 
为护月师许种子依见分,自证能缘种,故今非之。不可以种依于见分。见分缘境,非种依故;又见分是自证分上能缘用故;又此见分不受熏故;由三义故,知种子不依见分。
 
[38] 灵泰、道邑均谓牒破护月师;智周谓「设遮余人见受熏也」。
 
[39] 「不」字,《金藏》无。
 
[40] 道邑《义蕴》云︰
 
若不是见分唯缘差别功能而言自体者,即不须立第四证自证分。何以然者?见分即是第三﹝自证分﹞果故。
 
[41] 「体」字,《金藏》作「体」,余作「证」。
 
[42] 本论卷八末云︰
 
「性」显二空非圆成实,真如离有离无性故。由前理故,此圆成实与彼依他起非异、非不异。异,应真如非彼实性,不异,此性应是无常。彼、此俱应净非净境,则本后智,用应无别!
 
[43] 《瑜伽》卷五十一云︰
 
若在无色,唯有﹝遍计所执自性妄执﹞习气执受了别。
 
 智周《演秘》云︰
 
无色见分缘下界器,《瑜伽》隐之,但言缘种。
 
[44] 灵泰《抄》云︰
 
护月师释《瑜伽》文也。
 
[45] 「必」字,《金藏》作「心」。
 
[46] 此句灵泰、如理,均谓护法难护月。而道邑则谓护月会释《瑜伽》
 
 文,实为顺解自证分唯缘内种。
 
[47] 本论卷二末云︰
 
然所变土,本为色身依持受用。故若于身可有持用,便变为彼。由是,设生他方自地,彼识亦得变为此土。故器世间将坏、初成,虽无有情,而亦现有。此说一切共受用者。
 
 本论《述记》卷十六云︰
 
今此义言︰现虽无用,身若往彼,可得持身,故须变作。非谓现身即得持用,言可持用故。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二、漏无漏种三性分别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略说初能变三相

 成唯识论疏翼 韩老之愿——《慈氏学全集》 成唯识论疏翼 编写《成唯识论疏翼》简介
 成唯识论疏翼 序言 成唯识论疏翼 凡例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一、宗前敬序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二、造论所为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三、释「彼依识所变」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四、广破外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五、我执差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六、释诸妨难──云何有记忆等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七、释诸妨难──谁造业受果等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八、破法我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九、破数论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破胜论师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一、破大自在天等执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二、破声常声显论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三、破顺世外道极微实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四、总破九十六外道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五、别破小乘──正量部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十六、别破小乘──经部、萨婆多等师..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