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亲友书讲记 第一讲
 
[夏坝仁波切] [点击:4741]   [手机版]
背景色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龙树菩萨所著的《亲友书》。上次讲的《宗派论》还没有讲完,现在为什么又要讲《亲友书》呢?原因是有居士再三祈请我讲《亲友书》,我一直也没有满他们的愿,因此这几天我要先把《亲友书》讲完,然后再讲《宗派论》。《宗派论》是一部大论,而且我这次准备集中五部大论来讲这个《宗派论》,所以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这个《亲友书》如果要广讲的话也会很长,但是也可以简略一点儿讲,明白其中主要的道理就行了。我觉得学佛的人明白通达《亲友书》中所讲的道理是很重要的。因为其中所阐述的内容,可以说是佛教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和做人做事的原则,也是佛弟子寻求现前和究竟利益的一种非常完善的思想。所以我想先讲《亲友书》或者叫《亲友集》。

  《亲友书》的作者是二千一百一十多年前一位非常有名的大德—龙树菩萨。唐朝的义净法师将《亲友书》翻译成汉文。另外在宋朝时也翻译了一个版本。按照每个偈颂的字数和整体风格来看,义净法师翻译的与印度原文更接近。但从内容上来说,印度的跋摩和尚翻译的版本更全面、更准确,这两个版本是各有所长。我今天要讲的《亲友书》还参考了从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藏文版本。

  西藏和汉地译经的规矩不一样。在汉地,谁翻译了一部经典之后,后人就不再改动了。在藏地一部经典一旦一个人翻译了之后,其他人就不再重新翻译其他版本了,这主要是考虑到如果同一部书有了多种版本,就不知道应该依照哪一个了。那后来人要干什么呢?就是在前一译师所译的经典基础上不断地加以完善,找出内容表达的不清楚、不完善的地方,直到把它改成大家公认的和原文意思最接近为止。这是藏地译师的翻译风格。

  我今天讲解的《亲友书》,是按照《亲友书》的“释”来解释。这个“释”的作者是西藏非常有名的一位大德,他是宗喀巴大师的师父仁达瓦(仁达惹珠)大师。所以这个“释”应该是非常精确,没有任何错误的。

  《亲友书》就是写给朋友的书信。宋朝时期印度的大德把它叫做龙树菩萨的《劝发诸王要偈》,也就是龙树菩萨劝国王书。实际上原文的名字叫《亲友集》,或者《亲友书》。藏文的叫法在这里就不解释了。

  讲《亲友书》首先要介绍龙树菩萨。龙树菩萨可不是一般的凡夫。比他早四百多年前出生的释迦牟尼佛在《楞伽经》里面专门提到了龙树菩萨将来到这个世界上。他说在南方莂踏这个地方,有一个比丘名字叫具德,他的另外一个名字叫龙猛。他会断除常见和断见,在这个世间把我的教法推向兴盛,并且能够宣讲如来正法,证得一地菩萨的果位,然后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此外,对龙树菩萨的授记还有很多,多得说也说不完。《亲友书》就是龙树菩萨给他朋友或者弟子国王宝擎王(乐行王)写的一封书信,内容主要是讲如何才能取证现前和究竟一切利益的方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授。

  《亲友书》总共分成三个部分:前行、正行、结行。前行是为什么要听我的这个书信,正行、正式讲这个书信,结行为最后结束。

  甲一、前行:我们看前行,是劝国王认真地看我的书信,说:

  具德我演如如教   为生福爱而兴述

  真善宜应可审听   此颂名为圣祗底

  前面这四句话义净法师翻译的版本里面有,但是原文里面是没有的,是后来加进去的。另外印度跋摩法师翻译的译文里面也没有这一部分。所以我就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一下:

  具德我演如如教,就是说具有大功德和大善根的国王,你所以今天能够聆听如来的教法,是因为你前生修善积德所致,所以说是具德,应该听的。“我演”就是我所演讲的,“如如教,”“如”就是如来的教法,也就是佛经里面所说的内容,而且是许多许多佛经里面所说的一切精华的内容的总结,所以叫“如”,如来所讲的一切教诲的内容,叫“如如教”。

  为生福爱而兴述,我为什么要讲这样的教法呢?是为了让众生生起福德和爱乐而讲述。它如何能增长福德和爱乐呢?由于它是如来无数经典当中的精华,所以你依此去修炼的话,就能够得到现前人天之荣华富贵、一切快乐,最终还可以得到究竟的决定善的涅槃福德,或者涅槃果位。“为生福爱而兴述”,就是我要非常详细地清楚地讲述的目地。

  真善宜应可审听,由于这个所讲的内容:一、道理非常殊胜;二、如果你这样修,就能够生起善意的善根。所以你要非常认真地聆听。

  此颂名为圣祗底,此颂的名字就叫圣祗底,这个圣祗底是什么意思呢?“圣”就是圣者。“祗”就是所敬之处,是一切所尊敬和敬仰对象的一种非常殊妙的语言,因此叫圣祗底。

  现在按照梵文再来解释一遍:这是一切功德的本性能够生起“真善意”的教授,你应该用心仔细地聆听。简单说就是:你在过去的无数世中聆听佛法,修行佛法,是个有极大功德的国王!你要认真地聆听这个法。听什么法呢?听圣祗底的这个内容。由于你国事繁忙,没有太多时间聆听教诲,因此我就概括的说主要的内容,虽然语言不多,但是内容很深奥。为什么要说呢?由于一切如来的无数经典当中所说的一切教法,能够增长现前的增上生和究竟的决定善等一切福报和爱乐,所以说,帝王啊!为了你自己和你的眷属,乃至天下一切苍生的利益,我在此讲说这个书信。诸外道杀许多畜生来用血供神,或者烧自己的手指和手臂等等这样的苦行方式来修行,或者以不能生起善根的一些修禅定的方式来寻求解脱,这些都是颠倒的,是不正确的。能够脱离轮回的方法唯一就是佛法。由此,如“如来教”当中所说的,为了增长功德故,今天我来讲说《亲友书》。

  随何木等雕佛像   诸有智者咸供养

  纵使我诗非巧妙   依正法说勿当轻

  无论是木头所雕刻的佛像也好,石头所雕刻的佛像也好,泥做的佛像也好,只要是佛像,那么智者、有学问、有佛学修养的大德就会把他当做真佛一样来供养他和恭敬他,而决不会由于其所有材料的好坏来区别佛像。同样的道理,我今天所说的这个内容,“诗非巧妙”,意思是我写的诗并不是那么巧妙,但是由于我所说的内容是正确的佛法,所以“勿当轻”,不要轻视这个内容,要把它当做很重要的内容来接受。

  王虽先解如如教   更闻佛语增生解

  犹如粉壁月光辉   岂不鲜明益殊妙

  龙树菩萨说:国王你虽然对佛法,闻、思、修等已经很多了。“更闻佛语增生解”,但更应该多听佛语。听的次数越多越好,思考的越多越好。为什么呢?因为这样就更能增长对佛法修行的胜解。

  关于这个问题印度的跋摩法师译得很清楚,但是打的比喻跟这里不太一样。他说什么呢? ‘大王虽数闻,如来梵音说,胜悟由多闻,屡闻则生信。如日照树枝,岂不增其先’。大王你曾经听过很多佛法了,但是如来所说的一切法是梵音,印度人认为梵天的音,是音乐当中最好听的。意思就是如来教法如同梵天之声一样非常美妙,你虽然理解得非常好了,但是你更多的聆听,就会理解的更深,信仰就会越来越增强。义净法师打的比喻是刷白粉的墙壁本来是白的,一旦照了月光之后就显得更洁白。这部分主要是劝说国王听佛法。下面就是正式讲佛法。

   

  甲二、正行:正题的内容  

  总体上大概有三部分:一是总说修善积德或造福修善;二是讲轮回之苦,让国王生起对轮回的厌离之心。三是讲脱离轮回之苦而证得涅槃的功德。

  首先,总说劝国王修善也要分成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俗家人和出家人都应该修善的劝说,在这里又分三个部分:

  一、六念

  一切功德的根本就是对佛陀的信仰和虔诚,为了增长这种信仰和虔诚,就要讲六念:

  佛法并僧众   施戒及与天

  一一功德聚   佛说应常念

  六念是念佛、念法、念僧、念布施、念持戒、念天。这里边所说的天,大概是佛和菩萨,或者是本尊,可以这样理解。下面就详细解释六念:

  1、念佛:首先要念佛。如何念呢?不仅是在嘴里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释迦牟尼佛”,而是还要在心里面忆念佛的功德。如何念佛的功德呢?要忆念佛的身功德、语功德、意功德,成就功德等等。比如说,在此世间,佛、薄伽梵、善逝、如来、应正等觉、无上士调御丈夫、世间解、天人师。是无上的人天等一切的本师。佛陀,就是从迷惑梦幻中彻底觉醒的圣者。薄伽梵,翻译成汉语是世尊的意思,世间唯一的尊者,或者唯一的至尊,里边有调伏、具德、超越三个内容。调伏四魔:烦恼魔、死魔、蕴魔、天子魔。具六功德。超越轮回之苦,也就是脱离轮回之苦的意思。如来如是证得一切种妙智的果位,得到无上正等觉的佛陀就是善逝。为什么叫善逝呢?以善道而证得善果,然后通达世间一切无所不知,成为一切众生的向导师,是无上的。他具有智慧,并且有它的基础——戒学和定学,能够到达不颠倒之果位,所以叫善逝。是人天等一切天下苍生的本师﹑师父﹑导师。就像这样一一地想起佛的这些功德来,边想边念佛。为什么叫如来呢?因为他通达一切众生的一切习气、习惯,知道如何调伏,所以说他是如是证得无上种妙智的果位,调伏一切烦恼魔等,是应赞叹﹑应供养的对象。他具足不颠倒的一切功德最极圆满,所以说是无上正等觉。对于十二缘起支,以及地水火风空等一切五大等一切器世界的世间和情世界的众生无所不知,所以说通达一切世间。这里打的比喻是如马车的车夫一样,能够调伏天下一切苍生,对不同的众生以不同的方式来度化。

  2、念法:要常念法的功德。法的功德是无病无断清静。无病,意思就是如同无病者具有健康的身体。佛法能够彻底消除一切烦恼的和坏习气,所以说无疾病。 “时间无断”, 为什么说无时间断呢?这是说不仅仅得到一次利益,而是从此以后事事处处都得到利益,或者彻底脱离苦海,证得永久的安乐,所以说时间无断。佛法可以总结为两个部分:一是教法,二是证法。一切教法开始是善的,中途是善的,最终的结果也是善的。听闻佛法是善,中途思维佛法也是善,结果修证佛法也是善,所以说时无断。净是什么意思呢?修行者通过修证佛法能够证得涅槃的果位,可以达到清净的效果,所以说清净。就像谁能够得到火把就拥有了光明一样。它有三个特点:1.本性清净。2.明了所知,3.断除一切违缘。什么叫清净见呢?就是能够不颠倒通达一切万事万物的本来面貌。还有看释迦牟尼佛说法,佛宣说一样的法,可是下面听人不同,每个人听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有些人听到了大乘法,有的人听到的是小乘法。我虽然不是佛,可是我今天给你们讲的法,你们每个人听到的就会有所差别,有的人可能理解到甚深的道理,有的人只能听到浅显的道理。就像我一说糖的味道是甜的,你马上就能感觉到它是甜的,但是那不是我说的糖的真正甜味,而是因为你曾经经历过这种甜味,还有,我所说的甜味和你所认为的甜味不一定是一样的。比如说,你从来没吃过蜂蜜而只吃过糖的话,我说蜂蜜是甜的,你就会误以为蜂蜜的甜就像糖一样,实际上蜂蜜的这个甜和糖的甜完全是两码事,两者的甜不是一个类型的。性空正见的真正道理对人们来说是非常模糊的,也就像没有吃过糖一样,由于没有这种经验,即使我用尽了心思和你说,你听到的却是另外的一个道理。因为人们听过了之后,往往会按照自己曾经历过的某一件事的经验来理解。

  这就是法的功德

  3、念僧:就念僧宝的功德。修习佛法的高僧大德具有戒、定、慧三学,是佛的弟子。他们担负着为众生传法解惑的责任,所以如来的一切僧侣比丘等都是应供的对象、应布施的对象、应赞颂的对、应礼敬的对象。

  4、念布施:布施能使人远离贪心。布施能使我对天下一切苍生消除吝啬的染污,又能够使我具有愿意解救天下的一切穷人到彼岸的这种善心心。这是我无数世来所造一切功德的根源。

  5、念持戒:要常念持戒的功德。我们要持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戒律呢?要念想我现在拥有的这个戒律是没有垢染的、没有缺点的、没有混杂的、也没有被任何贪嗔痴所征服的,是自在的,是一切贤德所赞扬的对象,是能够生起禅定波罗蜜的基础。应该这样来念持戒的功德。

  6、念天:要想得到天界,包括四大天王天、三十三天、兜率天等等。要念想为什么他们能得一生天界呢?因为他们曾经行善积德,断除恶念,生起善功德,所以他们今天得到生天界。我们要想来世得到人天之快乐,就应该修善积德。这叫念天。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念天也是念及本尊的功德。

  第二部分:劝其重修善根

      对前面所说的修善、六念生起极大的信心和虔诚心之后,应该对因果报应生起信心,也就是说应该正式修善。

  十善诸业道   身语意常亲

  行善一定要止恶。十恶包括身三恶、口四恶、意三恶。身三恶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口四恶就是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意三恶是贪、嗔、邪见。反过来断除十恶就是十善。十善的业应该是身口意生,恒常止恶,永远不要去做十恶。

  远离于诸酒   亦行清净命

  酒能生出许多的烦恼和业障,它虽然不是本性罪,但它是禁(遮)罪,从戒律上禁止做的罪。它为什么不是本性罪呢?喝酒本身没有罪,但是一旦喝了酒之后,就会引来一些罪,要么起贪心,要么起嗔心、起愚昧、傲慢、嫉妒、疑心。总之会起很多烦恼,所以它是禁戒(遮罪),因此应该断掉。

  “亦行清净命”。“命”是行为的意思,意思是建立一个非常清净的、良好的生活方式,酒可以引来许多放逸,所以要断掉。另外对众生有害的,对修佛、对自己、对他人会造成诸多损害的生活方式都要断掉,要学会良好的生活方式,令你的生活不会防碍任何一个苍生,不会让任何一个众生受苦难。

  知财体非固, 如法施比丘。

  贫贱及再生, 来世为亲友。

  这里说布施的对象大概有三种:一是功德田,二是慈悲田,三是报恩的田。即:报恩对象、功德的对象、慈悲的对象。

  首先是“知财体非固”。我们要知道一切财物是不会永久的拥有。而人的肉体亦不会永存于世。藏语里边有一个说法,“知财如夏风,无常不牢固”,也是说钱财是身外之物,它是无常的,是不牢固的。所以要把自己的全部回报给比丘上师,圣人智者。

  第二个是惠施的对象就是贫贱之人。戒律里也有这一条,就是要帮助贫苦无助的人。还有一个惠施的对象就是“再生”。这里说的再生,是说所有对我有恩德的人。比如说:“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意思就是不要忘记有恩于己的人。

  做布施有三个对象:一是供养的对象——做功德的对象,二是慈悲的对象,三是报恩的对象。

  这样做的功德是什么呢?“来世为亲友”。你来世的时候,最好的亲友是谁呢?就是你今天所做的布施。没有任何一个亲友真实与你到来世的,唯独你今生所做的一切布施,无论是对三宝做的供养也好,还是对贫穷和有疾病的人慈悲的施舍也好,还是对自己的父母的孝养,或者对有恩之人的报恩,只有这些功德能够跟随与你到来世。比如说来世能得到非常好的父母的养育,或者有非常好的经济条件,非常富裕等等,这一切都来自于前世所造的功德。你看很多人为什么有那么好的条件,绝对不光是因为他有智慧,更多的是因为他前世所造的福德。因此,有些人面前能掉下许多馅饼,但有些人甚至于一辈子的努力也得不到满意的成果。这就是说人要积聚财富和健康不仅仅要有智慧,还要有福报。要有福报那就要修福德,要修福德第一个就是布施。不仅仅是要修布施,还要修持戒,守持戒律。

  众德依戒住,如地长一切。

  勿冗瘦杂悕,佛说应常习。

  众德就是一切功德。一切功德依赖什么而生呢?依赖的是戒律。在戒律的基础上才能生起一切功德。这好比什么呢?“就如地长一切”,要是没有了地,到哪里长树,到哪里去丰收啊?没有大地,就没有任何一种植物,没有动物。也就是说,大地是一切万物生长的基础。同样,一切功德生长的基础是什么呢?是戒律。“勿”就是不要,“冗”是离散破坏的意思,不要让自己所受的沙弥戒、菩萨戒、或是比丘戒受到破坏,这就是“勿冗”。

  “勿瘦”是什么意思呢?瘦就是胖瘦的瘦,有减少的意思。如果你不能守持戒律,你的戒体不就是变 “瘦”了嘛?所以这里用“勿瘦”,来说明你不要违反戒律,你的戒体就不会受到损失。那样以来你的戒体不是就会很“强壮”吗!

  第三个是“无杂”,杂就是杂乱,好坏混在一块儿。在你受戒的心当中没有被贪嗔痴等恶的习念掺杂在其中,所以叫无杂。

  还有一个叫“无悕”,“悕”是心愿的意思,在这里当作贪欲来讲。 “无悕”就是不要把自己的善根回向到轮回的世间享受,或者回向到名声、权力、地位这样的现前利益当中,而是回向到脱离轮回苦的真善,清净善当中。这就是“无悕”。

  这四勿:“勿冗”、“勿瘦”、“勿杂”、“勿悕”,大家一定要加以对治啊。

  “佛说应常习”,应该常常修习。这就是说:第一,在自己的戒律上千万不要以任何一种借口犯戒或者破戒;第二,不要犯任何一个戒,让自己的戒体变得瘦弱;第三,不要让自己所受的一切戒律当中添加了许多贪嗔痴等等杂染、私心杂念夹在其中;第四,不要把自己受戒律或者守戒律的功德回向到贪欲荣华富贵、名声、地位、权力这样的方向中去。这就叫“勿冗”、“勿瘦”、“勿杂”、“勿悕”。

  施戒忍勇定,慧不可称量。

  此能到应修,渡有海成佛。

  这段话很重要。施就是布施。把自己的一切受用和功德全部供养给佛菩萨,供养给一切众生,没有一点吝啬和舍不得的心,这是布施波罗蜜;断一切恶,行一切善,无论言谈举止,起心动念都以戒为准绳,这是戒波罗蜜。我们对在修习佛法过程中所遇到的种种苦难的考验,以及生活中被他人所伤害,或是遇到种种违缘的忍辱,就是忍辱波罗蜜;对修善生起极大的欢喜心,修习佛法刻苦勤奋不畏艰难险阻叫勇,就是精进波罗蜜;自己的心远离颠倒梦想,无论放到哪里都毫不散乱,是禅定波罗蜜;还有慧,通达万法自性皆空的智慧是慧波罗蜜,这就是六“波罗蜜”。 “波罗蜜”是梵语(parami),意思是到达彼岸;另一个意思是完成了事情。六“波罗蜜”就是指修行的人通过种种方法修行最终到达解脱的彼岸。为什么说“不可称量”呢?声闻缘觉等乘都是为了寻求个人的解脱。而佛菩萨是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而寻求无上菩提果位,他们的功德是不可称量的。

  此能得到应修,渡有海成佛。要依照这样的方法修行,你就能渡过生死轮回的苦海——有海,到达菩提果位。不仅自己能达到这样佛的果位,而且也能把一切众生从这个当中解救出来。下面一句话是:

  若孝养父母,其家有梵王。

  现招善名称,来世生天堂。

  这是专门对俗家的弟子所说的四句话,很重要!意思是什么呢?在家的居士或者在家人,应该恭敬孝养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这样的人连鬼神都会敬重。这里面有一句“其家有梵王”。梵王就是天中之王梵天。意思就是一切护持善法的梵王、玉帝、四大天王等善神都会保护你。“现招”,就是现世可见的利益。那就是美名扬于天下,因为孝敬父母的人一定会扬名于天下,另外你还会得到长寿的福报。来世你一定能够得到快乐美好的生活,或者生于天堂。

  下面有八句话说的是八关斋戒。为什么讲八关斋戒呢?因为在家弟子不可能一辈子守梵戒,这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在家弟子在初一、十五,或者吉祥之日受持戒律是完全有可能的。咱们说猪八戒,为什么叫八戒?因为他受的就是八关斋戒,看来这个猪八戒也受不了沙弥戒。八戒是什么呢?

  杀盗淫妄说,耽食爱高床。断诸酒歌舞,华彩及涂香。

  若女男能成,此八支圣戒。欲界六天上,长净善当生。

  八关斋戒是从今天早晨开始,直至明天太阳升起来为止:第一、不杀生,包括苍蝇蚊子在内;第二、不偷盗,哪怕是一分一厘不占取不属于自己的任何财物;第三、不淫,这里不是不邪淫,是不淫,不发生男女关系;第四、不妄言,就是不说假话;第五﹑不耽食,耽食是什么意思呢?过午吃饭算是耽食,受八关斋戒的话就不能吃过午饭了;第六﹑不爱高床,就是不坐很高的床。超过佛陀的一肘以上的高度,大概算是高床了。不过你们会想师父为什么可以坐在高床上?我坐在这个高座是为了讲佛法,这是允许的;第七﹑断诸酒。从今天开始到明天早上为止不喝酒;第八﹑不跳舞,不唱歌,还有不做美容、不化妆、不涂香,就是不洒香水,但是洗澡可以的。无论是女人还是男人,如果能守持这样的八戒。持戒律者死了以后,就可以生到欲界六天之上的色界天。“长净善当生”,在藏文里边不是说色界天,而直接说欲界天。它这里边的“上”,也可以是指欲界天的意思。

  “悭谄诳贪怠,慢淫嗔氏族,多闻年少骄,并视如怨贼”。

  能够毁损一切功德和优点的恶习共有十三个。这句话主要针对的在家的弟子说的。

  首先是悭。悭就是吝啬,舍不得放不下。我们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吝啬这个毛病。自己拥有的财物,当要救济帮助别人或者给人家时候就舍不得;自己的掌握一些知识和文化,生怕别人知道,舍不得教给别人;自己所拥有的技术,生怕别人学会。凡是一个人对任何财物食物,权力、受用、名声等等舍不得、放不下,或者生怕别人拥有的一切心都可以列为“悭”。

  二、谄。谄和诳有所不同,谄是掩盖自己的错误和罪行缺点。也就是说,没有胆量和勇气把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加以纠正,而是采取一种掩盖方法。尤其是对别人无耻地拍马屁或者讨好,几乎丧失自己的尊严,这一切的行为可以称之为谄。          

  三是诳。诳就是不但掩盖自己的错误,而且还要加以伪装,或者以欺骗的手段或见不得人的方式去寻求和获取。谄和诳有什么区别?谄是针对自己,掩盖自己的错误。诳是一种对他人的举动,是为了欺骗他人。

  还有一个叫贪。就是贪婪贪欲。包括对美色的贪,有对名利的贪,还有对自己身体的贪,受用的贪,都属于贪。

  五叫怠。“怠”就是懈怠的意思,指没有上进心进取心,没有改正自己错误的心念,或者没有完善自己的勇气或信心,那就称之为懈怠,也就是堕落。

  六是叫慢。慢是自己没有优越于他人的地方,但是以为自己一定优越于他人,自己就比他人强的心思,这叫慢。淫,淫就是对美色的情欲。为什么把对美色的贪欲和对财物和受用的贪欲区别开来呢?因为它们的区别在于效果是不一样的。对美色的贪,产生一种堕落,或是沉迷,没有上进心;而对财物的贪婪,它会导致,走向非常强烈的极端,或者走向邪道。一个是让你停滞不前,或者堕落。另一个让你走向不该走的方向。所以说它们两个的后果不一样,由此区别开来说。

  八、嗔是什么?是对某些众生或者有情的憎恨心报复心,或对人恨之入骨一定要复仇的那种愤怒。这里我们先总结八个恶习:悭、谄、诳、贪、怠、慢、淫、嗔。

  下面有五个“骄”。他这个里边是这样说的:慢淫嗔氏族,多闻年少骄,

  这里讲了氏族、多闻、年少,三个骄。

  生在富贵家族自以为很了不起,这叫族姓的骄傲。还有是“多闻”,就是有点学问就骄傲。还有一个是“年少”骄,就是自以为具有好容貌就骄傲。

  在藏文里边说了五个。一是种族的骄傲。二是相貌的骄傲。三是多闻,有学问的骄傲。四是年少力壮的骄傲。五是权力,拥有权力的骄傲。这五个骄傲加上前面八个,总共是十三个。这十三个是能够夺取一切善根生命的最大的敌人。

  这个问题很重要!人绝对不应该有前面说的这十三个错误,或者恶的习气,因为这十三个不但是对修善积德造成极大的妨碍,而且对人的发展和进步产生阻碍。所以龙树菩萨说,应该把这十三个烦恼恶习当做是自己生命中的怨敌来对待,远远的离开它。比如我们从世间、眼前的角度去说,由于吝啬或者悭,就能导致亲戚朋友离去。虽说我们朋友是用心交往的,而不是用财物交的,但是众生不是佛菩萨,你没有一定的布施的话,他不会围绕在你的周围。无论是法布施、财物布施、无畏布施,还是慈布施,只要有了这四种布施当中的某一种,他才会亲近你。你想想,要不就是为了贪财而围绕在你的周围,因为这样对他有好处;要不就是为了得到你的知识和学问。比如说:你们是我的弟子,可是为什么就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为什么?你们不是恶意在这里贪图什么,可是你们毕竟有所求嘛,你们所求的是法,那也是四个布施当中的法布施啊。要是我吝啬不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教给你们的话,你们还能在我的周围吗?那不会在的。当然了,我打这个比喻是不太恰当的,包括我们拜师父、拜佛也是有所求,有些是为了利益天下苍生,有些是为了自己家人或者亲朋好友,总之是为了点什么,对不对呀?还有,比如说你们整天围绕在你的父母身旁,他们哪怕是遇到再大的危机和困难你也维护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解救,为的什么?就因为父母给了你生命,他们也给了你真正的无私的关爱,那是慈布施。要是这个父母非常的自私,从来不为孩子着想,一点都不关心孩子的话,孩子长大了以后会对父母如此的感恩吗?不会。可是吝啬的人,他舍不得的往往(不仅仅)是财物,包括自己的爱也不舍得的生产给别人,只爱自己,连自己的父母、孩子、丈夫、或者妻子也不爱。那也是吝啬。无畏布施,有很多人哪就在说,你是我的再生父母啊!是你把我从死亡当中救出来的,我一辈子也不能忘记你!他死心踏地的跟着你,为什么?不就因为你曾经救过他吗?那就是无畏布施!也就是说,如果你既舍不得做财物的布施,也舍不得做法布施、慈布施、无畏布施,那包括你的孩子、妻子或者丈夫、父母,也包括你所有的朋友,一个人都不会在你的周围。这不能怪别人,就怪自己非常的自私、吝啬。你要关心关爱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学会更多东西,而且在人危难之际,你要想方设法全力地救他、帮助他,只要你能这样做,就是大菩萨,那你就是天下人所感恩的对象。

  第二:谄,我刚才说了,以种种方法来遮盖自己丑陋和邪恶的目的来欺骗别人。但是,狐狸尾巴是藏不住的,终有一天会露出来的。一旦被人发现了你的这个丑恶目的时,你的骂名会流芳千古啊!所以说非常可怕。

  第三个:诳,就是伪装出来欺骗他人,你的这种狡猾一定会被别人揭穿的,就算你在事前没有被揭穿,事后也一定会揭穿的。为什么呢?因为他失败了,事后就知道了为什么会失败的原因,从此以后你就失信于天下,再也没有人会相信你。就算是真心诚意地对待某一个人,他也不会相信你,他就认为你是伪装的。

  还有贪婪贪污啊!贪婪贪污会把你逼上悬崖,走向了昏迷当中,永远永远都洗不干净。

  懈怠。也是致命的,因为它对任何修善或者上进心产生懒惰的心理,不愿意修善或者厌烦修善积德,厌烦改邪归正的叫做懈怠。

  慢。慢为什么是错误的?一但有了傲慢,你一定会失败的。傲慢好比是山顶,你一旦到了山顶,下一步走的就是下坡路。      

  淫对美色的贪欲会让你沉迷其中,永远的不能让你清醒过来,永远都不能让你得到理智,所以就好比是在非常厚的乌云当中行走一样,前后都是一片黑暗,根本不知去向。

  憎恨会把你自己逼到极端的路上,最后自己把自己毁掉。

  自古以来有很多人讲“骄”的缺点。比如战争当中人们说“骄兵必败”。而我们修善积德的人一旦有了骄心,他再也不肯认真地去检讨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就不会有任何一个进步和发展。包括种族、学问、年少、相貌以及权力!一旦有了任何一方的骄傲,你最终的结果就是失败。所以,你把这十三个烦恼当作自己的仇敌一样来对待它,不要让自己的内心当中产生任何一种。就算没有白听《亲友书》,记住了这四句话你就受益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亲友书讲记 第二讲
下一篇:金刚萨埵忏悔修法

 亲友书讲记 第二讲 亲友书讲记 第三讲
 亲友书讲记 第四讲 亲友书讲记 第五讲
 亲友书讲记 第六讲 亲友书讲记 第七讲
 亲友书讲记 第八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