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0三卷
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点击:2290]   [手机版]
背景色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六0三卷)
 
   诸位同学,请看南方法喜菩萨赞颂第八首: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种种方便门,示悟而调伏。】
 
  末后这三首偈是说「真应无尽」;这一首是讲「法云无尽」,四弘誓愿里面所说的「法门无量誓愿学」,这四句偈就是说的这一愿。『佛随众生心』,当然首先要现身,这个身是应化身,也可以包括佛的报身,因为报身教化的对象是法身菩萨,一般都是讲地上菩萨,因为讲地上菩萨包括别教;对于别教三贤以下的,都是示现的应身、化身。现身决定是无心的,这一点诸位必须要记住。前面三首偈所说的是「体用无碍」,我们凡夫有碍,碍从哪里生的?妄想分别执着。才起心动念障碍就现前,障碍无量无边。大乘佛法里头常说一迷一切迷,不是局部的;一觉一切觉,「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一切觉。
 
  我们凡夫的麻烦在哪里?就是起心动念犹豫不决、疑问重重。有疑当然要问,为什么?帮助你破迷开悟。破迷开悟的方法很多,有些用言说,有些不用言说,要看来问的是什么人,应机说法,看来问的是什么根性。上上根人不必言说,一个表示、一个暗示,他就恍然大悟了。中下根性的人不行,也就是说他缘不成熟,不成熟用言语教他。教他他能不能开悟?不能开悟,为什么?落在意识里头。对方用的是意识心,佛用什么样的妙法也没有办法帮他开悟,不是佛不慈悲,也就是说我们自己这个根性是生的,不是熟的。就像水果像桃一样,长在桃树上,我们去摘桃,一定看看熟了我们就摘它,不熟就等几天,一定要等它熟。佛菩萨很有耐心,你没有熟等你,什么时候成熟,你开悟的机缘到了,肯定来帮助你,绝对不失时。
 
  所以我们常常赞叹诸佛菩萨说法「海潮音」,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候,绝对不会差误。可是现在很难讲了,现在大家都晓得,全世界的气候都不正常,磁场乱掉了。磁场怎么搞乱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众生思想乱了、行为乱了。佛在经上常常给我们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我们居住的地球、这个生活环境,正报是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一切造作不正常,乱了秩序,这个依报环境也乱了。许许多多天灾人祸,决定不可以说这种天然灾害与我们人的思想、行为没有关系,那你就完全错了,息息相关!如果我们居住地球上这些众生,我们的思想、行为有规律,这个自然秩序也按照规律来,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风调雨顺。我们按什么样的生活来过日子,这个规律?印光大师给我们讲的「敦伦尽分」,伦是天然的秩序,亲疏尊卑长幼,这是天然的秩序,决不是人为的。圣人为我们说出来,教导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遵守这个秩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五伦十义。
 
  你看看古今中外,哪一个不尊重义人?这个义是道义的义。《新旧约全书》里头讲得多,「某人是义人」。什么叫义人?在人类生存天然秩序里面他尽到他的本分。做父亲的本分是慈,做儿女的本分是孝,做领导人的本分是仁,做部属的本分是忠,各有各的本分,这个本分就是义。敦伦尽分,尽分是义。世间法有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还是伦理的秩序。出世间法是教学,老师对学生要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师弟之道,老师跟学生的关系彼此应当遵守的义务,我们都能够遵守、都能做到,这人是义人。总而言之,就是知恩报恩;知,你要知道这个秩序,顺着这个秩序去做,顺天应人。顺天道、尽人事,这个人是义人。
 
  『佛随众生心,为兴大法云』,佛随着众生的心、随着众生的根性、随着众生的欲求,你的欲望、你的愿望、你的希求,佛菩萨来帮助你。第二句「兴」是兴起,用我们现在的话说是建立,「大法」就是佛陀的教育。「云」这个字是比喻,含义很深,这个字用在此地就是告诉你,佛法是因缘生法。凡是因缘生法,当体即空,你不能够分别、不能够执着,你分别执着你就错了,所以《金刚经》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它像云一样,云雾,我们观察、了解它的性质,远看有一朵一朵的云彩,近看什么也没有。现在我们坐飞机,飞到云层上面去,你就知道它没有碍障。所以云的性质,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说它没有,远看形相很清楚,你说它有,一走近,没有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法都如云,这个意思就是相有性无,自性里头没有这个东西。为什么会现这个相?这个相是感应而生的,众生心有感,佛菩萨自自然然就有应。感是有心,应是无意、是自然的,所以感这个想我们常常讲感想,是情见,佛的应是智照,不一样。
 
  因此,佛菩萨跟我们说的一切法意思很深,我们不容易体会,唯有上根利智他们能懂。他们听到佛的言教、见到佛的示相,他就明白了、觉悟了。这些觉悟的人很慈悲,转过头来再为那些不觉悟的人详加解说,在解说里面中根的人得利益,逐渐逐渐明白,虽然没有上根人直截了当的明了,中根人能够做到仿佛、做到相似,也不错,也很难得。下根人种了善根,阿赖耶识里头种善根,所谓是「一历耳根」,或者一历眼根,「永为道种」。我们无论是在现前或者是在别的地方,诸位在网路上或是在电视前面,我们大家在一起学习都是有深厚善根的人,没有深厚的善根你不会喜欢这个节目。一般人都叫节目,实际上我们应该讲课程,你喜欢这个课程,每天按时来收听,我们在一起学习,善根深厚。但是还没有觉悟,从什么地方看你没有觉悟?你没有放下。果然你真的觉悟、真的放下,你就入佛菩萨的境界,你的心境跟虚空法界剎土众生融合成一体,你完全投入了。
 
  佛示现的教学的目的圆满达到,纵然你是属于下下根人,佛在你阿赖耶识里面种下佛的种子,佛的目的还是达到了。所以就佛的示现来讲,他永远是圆满的。佛在经上用比喻来说,好比天上下雨,在我们这个小小的范围里面,降雨量完全相同,大树得到滋润,它的根很深,散布得很广,它吸收的水分很多,它满足了,这就好比说是上根利智。小草它也接受同样的雨量,它的小根也满足它的,这是下根。雨量完全是相同,大树、小树、花草各个吸收水分的量不一样,这就好比一切众生根性不相同。佛的示现说法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得利益不一样,纵然是没有善根的人,阿赖耶识种了种子,就像小草一样,它也吸收了少分。
 
  佛建立这个教学,就是佛教教育、佛教教学。『种种方便门』,「种种方便门」是讲教学的方式、方法,我们今天讲仪式、方法。天台化仪四教,从仪式分顿、渐、秘密、不定这四种,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从仪式上讲;方法里面讲有藏、通、别、圆,这些完全是应机施教,「种种方便门」。众生根性有渐根的,一定要按照顺序由浅而深,慢慢的来提升他;有顿根的,我们讲天才,他可以不必按顺序,他能够顿超,这种人少。一定要懂得观机,看看来学的学生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他适合什么样的方法。佛随机说法,所以佛没有定法可说。严格的来说,每一个众生根性都不相同,所以佛为众生说无量无边法门,应无量无边的根性。佛虽然讲了那么多、讲了那么久,这通常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世尊在世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时间是四十九年,跟世尊见过面的,多数提出问题向世尊请教的,世尊都给他一一解答了;还有一类众生,跟世尊见了面,他虽然没有提出问题,世尊一眼就看穿过去生中生生世世累劫因缘,有时候无问自说,你不问,佛也给你讲开示。
 
  佛灭度之后,弟子们把这些教诲记录下来,成为经典流通到现在。佛陀当年在世没有教科书,没有教学的计画、教学的方法,没有,什么都没有,这种教学是大圆满、大自在、大解脱。现在我们教学讲究教育心理学,讲究教学的方法,完全落在意识里头,可以学到常识,可以学到世间的一切学问,不能够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你要想了解宇宙人生真相,世间的这些方法用不上,什么原因?落在情见里头。佛教导众生要用智照,不能用情见。可是佛很慈悲,对中下根性的人往往也不舍情见的方便,这就是我们常常讲五乘佛法:人乘、天乘、声闻、缘觉、菩萨。佛教人天众生,不用情见他不懂。所以佛说法,古德讲依二谛,也就是佛法理论的依据:二谛。第一个是真谛,真谛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所证得,凡夫没有。真谛世间人难懂,前面三首偈就是给你讲真的,很费事、很难体会。对人天来讲,佛讲俗谛,俗谛讲得多,真谛讲得少,我们听了很开心,容易懂、容易接受,给我们讲世间的这些道理、人情世故,教导我们怎么生活、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好懂!我们欢喜接受。这里头也有少分的真谛在里头,佛这个用意是希望不断的把我们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这是大慈大悲。
 
  佛教菩萨、教声闻缘觉,多说真谛,少说俗谛。为什么对菩萨还要讲俗谛?菩萨要教化众生,你要不懂得众生的根性,你没有办法教化,所以菩萨法里头有俗谛。讲到最高的是真俗圆融,真俗是一不是二,圆教!所以佛教化众生,实实在在讲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细心体会、认真学习,佛无有定法,随机应变,活的!活活泼泼。教学的目的最后一句,『示悟而调伏』,「示」是指示,也是示现,示现是暗示,明确的指示或者是暗示。示的是什么?觉悟的境界。释迦牟尼佛一生,经典上常讲的「八相成道」,八相成道是暗示,我们一看就要觉悟。看不出来、不能觉悟,这才指示,那就为你详细说明八相成道的意义,这就是指示。聪明的人、利根的人看到、听到,他就觉悟。悟的是什么?世尊示现的八相,我们到这个世间来,为什么不能示现?悟了学佛,学佛就是学示现。
 
  当然前面这一段我们学不到,人家从兜率宫降生,等觉菩萨后补佛来入胎。我们想到这一段,我们到这个世间来投胎,是业力来的。所以他的降生跟一般凡人就不一样,他降生就能走七步,「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异相,跟一般人降生完全不一样。一般人降生生下来只晓得哭,小孩一出世一生下来就哭,你仔细听听「苦啊!苦啊」,你仔细听,听懂了没有?他在叫苦,声声都在叫苦。所以心思稍微敏捷灵敏的人,一听小孩出生叫的声音,苦!人生苦,从出生到死亡,生苦;然后你仔细再观察,老苦、病苦、死苦,生老病死苦,听这个声音、看到这个身相,就觉悟了。这个跟释迦牟尼佛示现到外面去游玩,看到生老病死,他觉悟了,这是示现给我们看的。为什么他看生老病死觉悟了,我们看生老病死茫然不觉,迷在这个境界里头?这就是我们不如他的地方。再仔细观察,他看出来这才是人生第一桩大事,「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这是大事。这个大事要不要解决?哪一个不想解决这个问题?
 
  自古以来多少人想求解决这个问题、了解这个问题,怎么样去研究、去探讨,都找不出根源,一直到今天没有法子解决。没法解决就很可怜,佛经上讲「随业流转」,苦不堪言!佛就为这桩事情,这个世间众生上上根人想解决这个问题而没有法子,佛来了。佛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修道、证果。他老人家自己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首先要悟,这个悟是对于生老病死的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古印度的学者,高级的宗教像婆罗门、瑜伽、数论都很了不起,他们通过禅定的方法,居然能够到色界天、无色界天。六道轮回不是佛说的,古老婆罗门教所讲的,婆罗门教就是现代我们中国人讲的印度教,新加坡人说的兴都教。他们的历史悠久,我跟他们接触,他们告诉我,他们这个教的历史是一万多年,这是传说。
 
  古代的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他们没有明确的记载。现在全世界对兴都教,肯定他们的历史是八千五百年,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最久的。佛教的承传到今天,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三千年,现在世界上一般公认是二千五百多年。六道轮回是婆罗门教说的,说得非常清楚,换句话说,婆罗门教在我们一般人来说是上根利智。他们对于六道里面的状况了如指掌,但是为什么会有六道轮回他就不知道。这六道轮回能突破吗?突破之后又是什么样子?这他不晓得,要等释迦牟尼佛降生。他们知道六道轮回之当然,不知道六道轮回的所以然,所以解决不了问题。释迦牟尼佛出世才把六道轮回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发生说出来了。佛在这个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原本只有一真法界,可是诸位要记住,如果你着了「一真法界」这个名相就错了,你还是出不了六道轮回。
 
  一真法界里头的境界就像中国老子所说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你看看老子说的这个话,你要想真正契入一真法界,你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老子这两句跟马鸣菩萨讲的三句,意思、境界完全相同,我们今天讲的离妄想分别执着,也就是佛家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思议!由此可知,世间上根利智为什么到最后这个层次不能突破?他没有离开思惟,我们今天讲思想。殊不知思想是有范围的,在这个范围之外他想不出来,他就无能为力。言语的范围更小,思想的范围比言语大,但是它都有范围。而心性、真心本性没有范围,经上常讲「无有边际」。我们的思想能力有边际,在法相唯识里面就讲得很清楚,思想范围是阿赖耶识。这个很厉害,能够缘到阿赖耶识,但是缘不到自性。你要想见性、想明心见性,你用思惟的方法决定没有用处。所以你要想见性,只有用智照,不能用情见。这个情就是有妄想分别执着,只要夹一丝毫妄想分别执着,都是属于情见。情见最高可以见到阿赖耶识,没有办法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这个没有办法。能够缘到阿赖耶的相分,阿赖耶的见分、阿赖耶的自证分、证自证分缘不到。
 
  所以佛教给我们这个方法:离心意识,不用它,不用心意识。心,我们今天讲得粗浅一点大家好懂,落印象,我们眼见色、耳闻声,落个印象,那个印象就是阿赖耶里面的种子。第二次见这个人为什么会认识?你阿赖耶种子里头有档案,一见面立刻把那个档案调出来,跟它对一对。好象对照片一样,你们现在到外国旅行,在海关检验、证照检验,他拿你的照片跟人对一下,就认识了,是你没错。我们看到这个人会认识他,阿赖耶识里头有档案,一见面档案立刻就出来了,一对没错,你是某人,落印象!这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就等于仓库一样,档案室。末那识是执着,唯识里头有比喻,末那识是看守档案库的这个人,他非常执着。第六意识是传送室,第六意识在外面搜集资料,眼耳鼻舌身各个搜集,它是总搜集,由末那传送给阿赖耶识收藏,这么个关系。
 
  佛说这些东西我们都不要用它,要做到什么?不分别,不用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不执着,不用第七识;不落印象,不用阿赖耶识,叫离心意识。离心意识叫参学,佛法里面不讲研究,研究是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叫参究。参究里面是智照,研究里面是情见,别看好象差别很微细,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效果完全不相同。所以我们如何培养我们觉悟的能力,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学不分别、不执着、不落印象。不落印象难!你看看新加坡的许哲她能做到,她不落印象,永远保持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人家问她,李木源居士问她:「你怎样能不落印象?」她举个例子,「我每天上街,我在街上看到很多人,也听到很多人说话,你要问我,我完全不知道。」这不落印象。不落印象是什么?我们平常讲不注意,注意两个字都是佛教名词,你把这些印象注入意识,就落印象了;你不注入意识,虽有印象,很淡薄。给你讲街上看到哪些人,真的忘掉了,完全不知道,没有放在意识里。常常这样训练,不管什么事情,特别是不善的事情,不落印象;善的事情落印象,这个好,让你的心纯净纯善,这调伏了。把不善不净的心、不净的行为,调伏为纯善纯净的心行,这个教育成功了,佛到这个世间来的目的达到了。
 
 
 
  22
 
 
 
  诸位同学,请看法喜菩萨偈颂第九首:
 
  【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大众所围绕,照耀十方国。】
 
  这一首偈是赞颂佛陀「众会无尽」,世尊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讲经三百余会,四十九年当中,就好象我们现在办讲座一样,办讲座办了三百多次,相当的密集。佛经上讲的众会,会是大众聚会,佛陀跟大众在一起聚会就是教学。讲学、教学这两种方法,同时交互的起用。我们仔细观察,佛对这些学生们用讲学的这个方式少,教学的方式多,我们要从这些地方体会,学习怎样帮助社会大众,怎样帮助九法界众生。这个学习的法会,我们佛法里面讲法会,现在一般社会上怎么讲?讲活动,这种学习的活动要多办。
 
  前几天我跟我们学院里几位同学在谈,学院现在还在筹备阶段,我们的旧房舍差不多整修完成,新的还在申请,必须要等申请新的建设完成了。我们新的有一个多用途的活动中心,面积比我们现在这个新教堂要大两倍,活动中心后面跟楼上总共有十个教室,我们才有活动的场所。这个中心建好之后,我们就要举办活动,我们的活动完全是学习。我们是学佛,我们不搞佛学,这是净宗学院跟一般学校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着重怎样向释迦牟尼佛学习,学得不能跟他完全一样,也得有一点像。学习什么?学习释迦牟尼佛的生活,学习释迦牟尼佛那种热心教化众生,那是佛的事业,学习释迦牟尼佛处事待人接物,这是三个重点。
 
  世尊一生从事于,用现在的话说,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因此,我们必须要设定许许多多学习的班。我们的班,每一个学科是开一班,我们现在特别注重的是基础教育。我们要开《弟子规》班,我们开班,欢喜学《弟子规》的到这边来上课。我们同学当中有真正发心来教导的,我们请他来教,热心的来教,专教这个班。这个班第一届结业了,第二届再来;二届毕业了,三届来,我们有一个教室专门教《弟子规》的。专门教《了凡四训》的,这又是一个班,专门教《阿难问事佛吉凶经》的,专门教《无量寿经》的,专门教《地藏菩萨本愿经》的,我们可以开很多班,一届一届的培养。每一届的时间不长,短的一个月,长的不超过三个月。我现在交代同学们,你们要认真做充分准备开班教学,这是个学院,名实要相符。
 
  无论教哪一个科目,我们的重点要落实。我们教学的要求:信解行证。我不信,我学它干什么?我相信这是古圣先贤好的教诲,佛的经典是从自性性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我要好好学习,要理解。要解得圆、要解得深、要解得广,然后大家在一起学习怎么落实。落实在自己日常生活当中,落实在日常工作里面,不管你从事哪一个行业,你所学的东西肯定能用得上。落实在一切应酬当中,与一切大众交往,从这里面去求证。从行当中证实你的信、证实你的解,从信解里面,证实你的行。我们要过圣贤人的生活,我们要过佛菩萨的生活,我们这一生没有白过,这一生没有空过,过得有意义、有价值。希望大家在这一段期间当中,要认真努力做充分的准备。我们先办短期的,就是时间是一个月到三个月。先办短期,办个三、五年,我们从短期里面吸取经验教训,不断的来改正。改进,你改就会有进步。三年或者五年之后,我们发展为长期的教育。先从短期开始,一门深入。
 
  来学的同学,上哪一个班,专心在这一班,其他班的东西不要听。在语言里面我们分三类,有华语班、有英语班、有越南语班,现在分这三类。我们在至少是五年之内维持我们现在学院的现况,五年之后教了有成就,确实有很可观的成绩,我们学院如果扩大,我们另外找地方建学校。这个里头第一个条件是师资,没有老师我们这个愿望就落空了。有多少老师,这老师能够开多少课程,我们统计能够开多少班,我们建学校。将来在澳洲、在其他国家地区弘法利生,推广佛陀教育、推广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由学院培养这些学生,由他们去做。我们在背后协助他、支持他,这是众会道场。
 
  看看毗卢遮那如来,『一切世界中,见佛坐道场』,毗卢遮那佛的道场遍布在虚空法界,这个我只要提一提,不必再细说了,前面跟诸位详细讲过。「见佛坐道场」这一句,就是说佛在这个地区教学,教学言教固然重要,最重要是身教。你自己没有做到,不能给学生做一个榜样,你的教育就不能成功。我教《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条条我做到,我做给学生看,要求学生务必也要做到,你的教学成功了。《太上感应篇》、《沙弥律仪》这都是属于行经,佛经有教经、有理经、行经、果经,行是要做到、要落实,这个不是讲理论。你这个班的学生都做到了,影响整个学院的大众,为什么?你们做出榜样,那些虽然没有听课的、没有参加这个班的,自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举一动,你们是示范,肯定受你们的影响。这个影响就是佛经上讲的放光,你们在放光,所以自己做不到不行。我们今天准备功夫,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做到。譬如早睡早起,现在我们要教这门课,我现在就要做、要练,作息决定按照规定的时间,生活有规律。
 
  对尊长要尊敬,哪些是尊长?年龄比我大的都是尊长,我们要做给社会大众看。每个星期六我们这里都有温馨晚宴,我们街坊邻里邻居都到这边来,欢欢喜喜的,我们供斋,这是外财供养。我们对他温馨、给他温暖,内财供养。我们尊敬他们、我们照顾他们,无条件的。他要问你们:「你们为什么这样对待我?」「我们老师教的」,「你们老师是谁?」「我们老师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在经典教我们就是这样做的,我们一定要做到,我们是佛的好学生。他接触到、他看到、他听到,他对于释迦牟尼佛的教学自自然然就尊重了。那种仰慕尊敬的心油然而生,这就是你启发他的善根。阿弥陀佛的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我们将来如果有这个缘分,把这个地区我们的邻里乡党,各个都变成上善之人,心地善良,思想纯净,我们这个小范围就是上善村、就是净土;要是达不到这样的效果,我们修净土不叫白修了?
 
  这些同修们到这边来吃饭也曾经问过我,净土是什么意思?我不知道有没有人问你们?净土是心清净、身清净、环境清净。清净就快乐,快乐就长寿,人逢喜事精神爽,健康、长寿、快乐。从哪里来的?从心清净、身清净、居住环境清净。由此可知,我们环境的整理很重要,这要分工合作。哪一个人分哪一块地方,每天早晨要整理、要打扫。我们早晨做整理环境的工作,这些邻居都会看见,来来去去都看见,「这些人很勤快、很勤劳,环境整理得这么整齐、这么清洁!」这叫放光,影响他们。他们看我这么做,他们也会这样作法。所以功德、福德的大小,《了凡四训》里面讲得很清楚,要看它影响的面多大、影响的时间多长。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功德大;虽然你还没有能离妄想分别执着,你福德大了。这个福里头有德,福里头有智慧,不是痴福。
 
  我们只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建这么一个道场,这个道场一定要做出成绩出来,足可以为一切道场的榜样。我们道场虽然小,人数不多,谚语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要做出成绩出来。成绩的标准是什么?标准是经典,我们净宗主修的《大乘无量寿经》,要把《无量寿经》完全落实在这个地方,所有一切课程都是配合的,都是完成《大乘无量寿经》这个境界,我们在这里是干这个。我们的所作所为,《大乘无量寿经》是我们指导最高原则,是我们居住在这个地方的同修必修的课程,其他一切课程是助修,正助双修。现在我们虽然是主修的课程,我们每天只要读诵一遍,把它记在心里,为什么?修学要有次第。我在这三个月当中,我学《弟子规》,第二个三个月当中,我学《了凡四训》,第三个三个月当中我学《沙弥律仪》。
 
  这些东西,都是着重在行持,不是着重在理论,要求自己要做到。经文要熟记,不一定要全背。像《十善业道经》,不需要全背,前面两大科能背就够了,后面不需要。要理解这十条怎样去落实,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瞋、不痴,要落实、要做到。十善最高的指导原则经文不多,要记得很熟,「佛告龙王,菩萨有一法,能离一切世间苦」,你看这句话多重要!「一切世间」是九法界,这是什么法?「昼夜常念善法,思惟善法,观察善法」。原来的经文是「常念、思惟、观察善法」,我把善法每一句都加上去。「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你记这个就够了,全经宗旨你都掌握到了,落实在实际生活当中,起心动念离贪瞋痴。我要做到,这个样子才是大乘经里面常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都能做到,这个学院也就是上善学院,为什么?里面都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要以这个目标来学习,务必要达到这个目标,要从本身做起。本身做得好,自然就影响别的同学、影响这个地区、影响这个环境,做出好的样子,好的样子是佛菩萨的样子,给人看看。
 
  同学们在此地,你们自己也有愿望,确定你是走护法这个路,还是走弘法的路。走弘法的路,要准备教学,走护法的路要特别发心照顾道场、照顾大众的生活起居,把你的智慧、把你的德行展现出来,发扬光大。弘护是一体,在这个学院里面弘法的是教员,护法的是职员,密切的配合,这才是一个健全的学院。弘护都要听经,都要深入经藏,为什么?才能建立见和同解。这是一个和合僧团,和合僧团是经上常讲的「众中尊」。众是什么?众是团体,所有一切团体里头你这个团体最尊贵,用现在的话讲,最值得人尊敬。为什么?你是一个和合团体,也就是所有一切团体里面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佛陀这样要求我们,一切诸佛如来在一切世界当中,无不是要求他的学生要做所有团体里面的好榜样、好模范。我们要常常记在心里,要常常想到、要常常做到。每天晚课,晚课干什么?反省、检讨、忏悔:佛陀这些教诲,我今天做到了没有?
 
  我们净宗成立在缘起里面,订了五个学习的科目,第一个就是三福,我想想我有没有做到三福?第二个是六和,第三个是三学,第四个是六度,第五个是普贤十大愿王。试问问,我们每天有没有把这五个科目来做一次反省?每天都能够反省、都能够检讨,你是在真修。如果你没有能够这样做,你没有在修行。没有在修行,你今天一天起心动念、一切行为,还是随顺你的烦恼习气,你这一天当中毫无进步。这五个科目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我们今天提倡的《弟子规》、《十善业道经》、《感应篇》、《沙弥律仪》,都是想达到圆满这五个科目,五个科目是我们的纲领,这些典籍是细目、是手段,达到我们的目的。
 
  为什么要学这些科目、学这些经典?三福里头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落实在十善业道上,《十善业道经》完成这个科目,完成三福头一条。否则的话,你这四句念一念,白念了,你怎么做?三福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沙弥律仪》、落实在《太上感应篇》,我们用《太上感应篇》、用《沙弥律仪》来落实这一条。第三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我们取《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四句话落实在《地藏菩萨本愿经》。这几门功课是完成净业三福的,我净业三福真的扎根了。所以学院的教学是从根本下手,绝不好高鹜远,好高鹜远没有不落空的,扎扎实实从根本上下手。
 
  现在我们看这些年轻人,许多在中国、在外国大学毕业,拿到硕士学位、拿到博士学位,不会做人,书念得很好,什么也不懂,在大庭广众之下,手足无所措。这是什么原因?基本的生活教育没有学过。最基本的是《弟子规》,我们把它列入第一个课程,我要求大家从这个地方下手,从这里做起。我到这个地方来,每一次来我都细密的观察你们做了几条?做得像不像?你们做得很像、认真做,我全心全力帮助你们、照顾你们;你们如果是不认真、不好好的学,阳奉阴违,我清楚,不是不明白,我不是傻瓜,我不说而已!你们做假的,那我又何必到这儿来做真的?你们混日子,我不敢混日子,所以我现在把重点放在大经的讲解。你们不认真做,我这个大经讲解圆满了,我就走了,你找也找不到我。我到哪里去?哪里有缘就到哪里去,哪个地方有人真干,我就到那里去帮助他们。
 
  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都是这个样子,缘兴则现,缘散就灭了,就在一个缘字。缘是什么?众生好不好学、肯不肯真干。所以你好学、你真干,决定感应佛菩萨到这里来。这个心里真正起了好学的心,真正起了真干的心,绝对感动佛菩萨就来了。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华严经》讲得太多太多遍了。这样的大部经,从头到尾听一遍,要专心的话他会开悟,会悟入。为什么?这一部里头不断重复,也就是说遍遍都在熏修,句句都在唤醒,这经有分量、有力量。实在唤不醒,来生来世吧!佛帮助一切众生,生生世世,没有舍弃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总是真诚、清净、平等的来帮助你、来照顾你,不管你是感恩也好、你是报怨也好,无所谓!觉悟的人不计较这些,觉悟的人只看你的佛性,不执着、不计较你现前的行为。所以对你现前的行为,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你的行为善,与性德相应,称赞你;你的行为恶,与性德不相应,一句话不说。
 
  「入法界品」,善财童子做出来给我们看。礼敬诸佛,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不管你是佛菩萨还是妖魔鬼怪,平等礼敬,平等的供养。但是称赞,称赞就有差别,你的行为随顺性德,称赞;违背性德,不称赞。你看看他参访胜热婆罗门、参访甘露火王,这个十愿里头就缺称赞,他没有称赞,他有礼敬、他有供养。我们要学,要学会做人。别人的善心、善行,我们要记住常常赞叹;别人的恶念、恶言、恶行,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中国古人常讲「隐恶扬善」,这个世间到处都赞叹别人好处,这个世间人都会修善。为什么?大家赞叹。你做得再坏的事情,人家一口不提,他内心会生惭愧,「你看人家都原谅我」;我做一点小小的好事,人家都赞叹我,这个样子才能帮助这些恶人改过自新、回头是岸。如果这个社会对于好人好事不提,恶人恶事多报导、多宣扬,那个恶人看到,「你看看我作恶不错,多少人赞叹我,报纸天天在登我。」这是什么?这是劝全世界的人、劝一切众生作恶,不要修善,世界怎么会不乱?社会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舆论要负大责任!
 
  我在许多地方遇到很多人问我,今天这个世界这么样乱,灾难这么多,什么人能够救?我很肯定的告诉他,两种人能救。哪两种人?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他能救。他要制定一个好的政策,转移社会风气,就救了。另外一种人是电视台的主持人他能救,他如果真正是一个菩萨再来的、佛再来的,每天你请道德之人在电视台上讲上半个钟点、一个钟点,我相信不到半年、一年,社会风气改了。所以电视的主持人可以毁灭这个世界,可以挽救这个世界,他的权太大太大了,他的权力超过国家领导人。为什么?他主持教育。你看看中国《学记》,这是中国教育哲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从前这个教化是帝王手上管的,他制定好的教学政策,这个国家能够长治久安。
 
  过去英国历史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对于中国文化赞叹备至,他说在全世界两千多年来,真正是一个统一的局面的只有中国。中国到今天还是统一的局面,这靠什么?靠教育。汉武帝制定的教育政策,采取儒家的教学。这个政策,中国虽然历朝改朝换代,但是教育政策始终不变,一直到满清都遵守。所以中国这两千多年来长治久安,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儒家的教育跟大乘佛法。汉明帝的时候佛法到中国来,所以中国人受的教育就是儒跟佛,懂得做人做事的原理原则,不违背这个水平。晚近这些年来大家把这个教育疏忽了,中国乱了,但是它那个根很深,所以这个动乱还没有影响到根本,赶快救还来得及;如果现在要不救,再过个五十年,这个根就没有了。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懂得这个道理,抓住这个原理原则,这一个国家地区就是全世界的一线光明,这一线光明渐渐扩大,那就能影响到整个世界,世界众生得救。
 
  古人把教育看得多么重,从小教儿女,为什么?家庭教育好,你这个家前途光明,家和万事兴,子孙光宗耀祖,都是从小培养出来的。怎么教的?这一千多年来《弟子规》扎的根。这个根扎下去了,一生都是好人、都是君子,不会做坏人。讲道义、讲仁义、讲情义、讲恩义,知恩报恩。现在人把这个教育丢掉了,人心没有依归,思想没有标准。堕落是什么?胡思乱想,每一个人胡思乱想,就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天灾人祸。记住佛的话,依报随着正报转,这不得了!我们看到经上讲佛的道场、佛的教学场所,由衷的仰慕,五体投地的赞叹。我们要认真学习,来救度苦难众生。今天时间到了。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0四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0二卷

 弟子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发现念了无量无边的佛...佛可千百亿化身,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塔是否可以放在转轮盘,让佛塔顺时钟转动,这样是否..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总目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3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4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5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6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7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8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0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2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