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修行随笔
 
[海涛法师弘法讲义-2009年] [点击:2426]   [手机版]
背景色

修行随笔—一 海涛 辑

1.在八正道的修学中,第一就是正见。

2.佛陀在《杂阿含经》里说:「假使有世间,正见增上者,虽复百千生,终不堕恶趣。」

3.另外,在《法句经》里也记载:「正见学务增,是为世间明﹔所生福千倍,终不堕恶道。」这些经典内的话语,都充分说明了正见的重要性。

4.通过学习佛法,能使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把佛法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把佛陀的认识变成自己的认识。

5.而佛法的修行,应该要从闻、思、修来下手。闻就是听闻经教,把经教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和认识,进而由闻慧而思慧,由思慧而修慧。

6.《大毗婆沙论》:「由正见故,起正思惟;由正思惟故,得正语;由正语故,复得正业;由正业故,复得正命;由正命故,发起正勤;由正勤故,便起正念;由正念故,能起正定。」

7.佛法虽有八万四千法门,然而每一法门都不能背离八正道,由此可见八正道的重要性。

8.佛陀为了强调正见的重要性,将正见置于八正道之首,而且以「曙光是日出的预兆」譬喻「正见」是一切善法的前导。

9.在整个佛法的修学中,正见也是非常的重要,缺乏思惟的信仰,往往会流于迷信。

10.正知正念会带来智慧与慈悲。如果试着去分析我们生气的原因,往往会发现心中愤怒的根源,都源自于一些无知与错误的想法——这显示我们必须在智慧与慈悲多下点功夫。

11.觉悟的种子就在心里。借着修持,我们可以立刻让愤怒、烦恼、痛苦变成花朵。

12.佛法可以可以在当下带给我们快乐与宁静的智慧。只要真正地修行,愿意身体力行,人人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

 

修行随笔—二 海涛 辑

1.大乘佛法的目标是成就佛果,这必须依赖六度万行所累积的福、智资粮。所以修行者必须具备广大圆满行、愿,否则难以在长时间里集聚功德。

2.有关行、愿最完整的说法是在《普贤菩萨行愿品》里,普贤菩萨为善财称叹如来胜功德后,说了十大行愿:「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何等为十?

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

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轮;

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

十者,普皆回向。」

3.「普贤行愿」包含六度的修行,可以累积福德资粮,可以增长智慧及慈悲,开发你的菩提心,培养禅定,修行永无疲厌。

4.因此,要成佛就得修普贤行、发普贤愿:虚空边际无尽故,所有众生亦无尽;一切众生无尽故,业与烦恼亦无尽,业与烦恼无尽故,我此行愿亦无尽。

5.为一切有情祈愿,是因为我们已经思惟、发愿要利益一切众生、使他们获得安乐,是最有意义的事。

6.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必须放弃狭窄、自私的心态,常常发愿,使心更加的开放、宽大。

7.寂天菩萨说:「如是为利生,我发菩提心,复于诸学处,次第勤修学。」

8.时时为众生发起愿心,是成就菩提道的基础和不二法门。时常关怀众生,为别人着想的「菩萨行」,是永远做不完的。

9.修行人忘失菩提心,轻则懈怠废弛,重则道心全退,大乘学人不能片刻离开菩提心。菩提心就是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结合的心。

修行随笔—三 海涛 辑

1.凡夫如何过着不凡的生活?学习每一分钟深刻去体认与实践生命的意义。

2.想让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就要转变心态,找到自己的方向和使命感。能活得有意义,人生就不再空虚。

3.佛、菩萨为了救众生苦,利益广大的众生,广说各种慈悲的方便法门,我们必须把握机会学习,并在生活中加以落实!

4.佛陀并不是要教导我们应如何悲观或乐观地生活,而是清楚掌握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依从情绪、烦恼而做出反应、取舍。

5.修学佛法以深信因果为前提,而深信因果就是鼓舞我们修学佛法的动力。

6.惟有止恶行善,才能改变自己未来的命运。学佛者更要观察自己起心动念,所作所为,是否与佛的教诲相应。

7.所以,在明了因果关系之后,我们就应尽一切力量止恶、行善,如此在今生、来世才能有好的福报,并且能持续亲近善知识,修学佛法。

8.贪、瞋、痴的行为是不善业,苦趣的众生由此产生。反之,善业引生善趣的众生,生生世世受乐。

9.经上云:「福业如果熟,不以祠祀得;人乘持戒车,后得至天上。定智如灯灭,得至于无为;一切由行得,求天何所为?」

10.所有一切的福报、恶果,都是由自己过去的善、恶行为决定。与其依赖神明的保佑,还不如平时精进修行,「自求多福」才是上策!

11.《三世因果经》说:「若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若问来世果,今生作者是。」想要拥有什么样的未来、什么样的命运,就应该从当下种下相对的因。

12.当我们证悟实相,摧破无明之后,就不会再造下恶业,也就是断除了轮回的因。

修行随笔—四 海涛 辑

1.修行的原则是,认明我的身心和环境,都是无常的、无我的、暂有的、幻有的,便可渐渐地对名利得失的心念淡薄下来,对于求解脱之心积极起来。

2.使我们生起痛苦、烦恼的,并非「无常」本身,而是我们对「无常」的拒绝接受,和对常的执着、不舍。

3.无常的现象,使得所有快乐转眼消逝;同时,无常的现象不也公平地让再大的痛苦也终归消散吗?

4.所以,无常的变化可以使人生充满希望,因为没有宿命,在无常面前,人人皆平等,人人有希望。

5.佛教讲「无我」,要怎么能达到呢?就要观。观就是思惟修,依教起修、依教奉行,你就能够开智慧。

6.照着佛所教导的,如实地去观想、修行,我们就能克服在日常生活当中所有的烦恼与不如意。

7.古谚:「好事成就皆赖智慧」,要成就些许功德,是要靠智慧去判断的;而要得到福报,又是要靠修德去积累的,这前因后果、福德智慧其实是环环相扣。

8.有钱是一种福报,懂得正确使用金钱,则是一种智慧。真正有智慧,财富用得非常恰当,以清净心,以平等心,修广大的布施,成就无量功德,这样财富才能生生世世保持,不会享一世就完了。

9.金钱的积累是从「每一枚硬币」开始的,一个成功致富的人绝不会因为钱小而弃之,他们知道任何一种成功,也都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没有这种心态就不可能得到更大的成功或财富。

10.我们在生活中累积功德也是如此。错过任何行善的小机会,只会使菩提道的成就更加遥远,千万不可以有不在乎小功德的心态││只想要迅速累积最大的福报,而不愿花时间善待身旁最近的众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空性与菩提
下一篇:《演道俗业经》辑要

 修行随笔(岩松) 07-125修行随笔
 05-082修行随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