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附录III.-沿途困境
 
[毗婆舍那实修法要] [点击:3158]   [手机版]
背景色

附录III.-沿途困境


在过去几年, 相当多的马来西亚人从事内观(毗婆舍那)禅修, 从收到的响应, 我们能列出他们遇到问题清单。不过, 我们在这里只讨论的较普遍的。 


■  为什么会出现并发症
正念观照是如实觉知。如果我们有正念, 我们的心对内、外因缘条件会非常敏捷, 是否它们是有利益的呢?或者相反的, 我们要采取行动。

毗婆舍那禅法的实修, 包含培养强烈和连续的观照,时时刻刻观照身心过程的的现象。集中的意识, 当它足够强大, 被正确导引,它能贯穿无明厚厚的面纱, 解脱烦恼和苦。如果这样的话, 那么, 有些禅修者可能会问, 会有并发症出现吗?答案是很简单的,他们没有正念, 或许他们努力尝试过。有正念到处都受用。没有正念的话,你就只能指望麻烦。我把禅修通常遇到的困境整理分类如下︰

1  愿望和价值的冲突;
2 恐惧;
3 缺乏。
 
A. 冲突
最普遍的是在物质和宗教愿景间的冲突。如《法句经∙75偈》 说的︰「诚然, 一个是导向世俗成就之道, 另一个则是导向涅槃之道。」我认为, 从本质上讲, 大多数佛教徒知道, 精神上的幸福快乐, 比世俗的幸福好。毕竟, 精神的幸福是唯一在的终点, 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不过我们也迅速地同意了, 与物质财产的取得相比较, 精神富裕难度高多了。因为我们的渴爱很坚固深厚, 智慧则浅略, 但我们大多数的人, 会像居士们那样, 了了过一生。有些人努力达到精神及世俗的愿景, 到头来只发现他们自己被撕破分开。其它人试着无视于它们两者间的任一个, 但是那也于事无补。

正确的做法, 佛教徒应该在他这期生命内, 不忘心灵目标, 因此他的生活将要调合这两者, 提升自己和他人, 从世俗问题超越到出世间的解脱。忽略自己内心深处对解脱的追求, 到头来以可悲的状况收场。

《阿毗达摩》解释:在从果智(那是开悟)的心路出来之后, 意门过程, 以欲界心, 继续保持涅槃目标, 伴随着活跃的速行, 此速行心具智慧力(执行断除或减弱烦恼)。这意味着, 心清楚的知道、察觉无为法, 究竟真实, 寂静乐。由于那样的愿景,他完全地拋弃︰

●萨迦耶见, 对自我错误的看法。
●疑见, 对三宝的怀疑。 
●戒禁取见, 八正道是出离轮回的方法。执持八正道之外的各种外道苦行等妄见。
●贪欲下苦界。
●瞋恚下苦界。.

在论书中, 悭及妒忌两者也都应被舍离。据说对三宝会永不退净信, 而且不会逾越五戒。经典中, 很多说法:

「令人叹叹, 可敬的乔达摩!令人叹叹, 可敬的乔达摩!就像倒立的人, 应被扶直;或者暴露的人, 加以遮蔽;或者对迷途的人, 指示方向;或者在暗处举一盏灯, 以便有眼睛的那些人能看清事情;可敬的世尊, 以不同的方式开示我佛法。我们归依佛、法、僧。愿可敬的世尊, 从今天接受我们为弟子, 直到我们生命终了。」

如果它真的发生了, 佛法将永住, 直到最后的五蕴停止。

或许这么问可能会更好︰
「有究竟真实吗?」
这个问题可以被更进一步精简为︰
「有恒常不变吗?」
在大多数实例里, 保持圣默然最或许最好。
然后, 动机怎么样?
「以苦为动机难道不够吗?」这是一个反问。
「那, 为什么不用其它模式和方法?」
《迦兰摩经》(Kalama Sutta) 有个答复, 经中建议不要仅仅对因为道听途说、谣言、传统、经典和等等就相信。如果你修行, 信心就会出现。因此, 或许最好的答案会是︰如果你练习够的话, 事情对你会很清楚。

以前我经常从长老那里得到这个答案;对我们的许多问题, 这也是我现在经常想到, 给其它人的适当答复。
 
不过, 它并不意味着, 有极崇高的宗旨, 像是证悟涅槃, 一个人就必定要放弃全部现世快乐和财产。证悟涅槃它本身是所有佛教徒的终极目标, 但是我们必须认出我们的缺点。因此, 必须有的次要附属目标, 这意味着要厘定清楚,你想在精神追求上作多少的努力, 或者你在物质上可以作多少让步,至少在某个特定期间。例如, 我们必须考虑职业, 我们想要选择的。不论你下了怎样的决定, 它要稳定、高尚(记住精神层面的重要性)、实际(你要考虑真正情况, 不论是在环境上或是内在特质, 是好?还是邪恶?),以及灵活性(即要适合瞬息万变的世界)。当下你了决定的时候, 就应该停止冲突, 至少要减少到最低程序。

愿你的附属目标, 稳定地开展, 朝着终极目标移动。

另一个冲突我们一定要提及的, 是在慈悲和智慧之间作选择。有些人害怕修毗婆舍那, 因为道业的成就, 意味着他们将不再承担菩萨成佛的宏誓。实际上, 你没什么可惧怕的, 因为如果你愿力强, 要成菩萨, 那你禅修时就不可能证得出世间道智。不过, 你仍然可以(暂时)放弃你的菩萨愿, 在修行路上, 当你到达门槛时, 是否要证阿罗汉果, 再做选择。两条道途都很崇高的;一个是实际的, 另一个是很理想。
 
B. 害怕
a. 惧怕未知
这包括怕发疯。由于这种恐惧, 有些人就停止禅修, 因此拖延了的进步。但是, 这绝不是一种无根据的恐惧。人们可能「变坏掉」, 它有多种原因。我们把他们归纳成两类-行为异常的趋势和修错了。

i 行为异常的趋势
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潜伏着某些习气-有好的, 也有坏的。那不仅现在世的累积, 可能累生累劫的熏习。见到些不太强的习气, 在你禅修期间出现, 这并不稀奇。如果你不能处理它们, 它们就把你「处理」掉。我们中是有些(幸运的是并非太多)个案 , 失控的趋势是:他们比其它人要强。这通常发生在深受精神官能症困扰的人, 其它人则是由于遗传因素。如果你碰巧也是其中之一, 在你的禅修过程中, 你应该非常小心。密集禅修, 特别是没有禅修指导, 我们并不推荐。因此, 建议你参加禅修前, 要尽你最大的努力, 解决你现世问题。

并不需要取消参加毗婆舍那禅修的资格, 只是一定要透过有经验的禅师, 在密切的监督下来进行。应该寻找咨询, 告知禅师, 你个人不得安宁的问题, 或者先前崩溃状况。

ii 错误的修行
这里意味着是跟正定相对的邪定。这两者的差别在于有没有正念观照。当观照没有正念时, 心将是不善的,那就会导致贪、瞋、痴三毒的增加。这个意味着当你忿怒, 禅修时你的愤怒, 大约是放大十倍;贪婪或愚痴也一样。这种心的性质, 跟一个疯子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它可能会变得更糟, 如果禅修者继续修习错误的定。什么会出错?

这可能是禅修的人一开始就犯错了。人们禅修的理由各个有不同。如果你的动机是自私的, 结局很可能更自私、更愚痴。修毗婆舍那的目的, 是出离烦恼, 我们透过经常和连续的正念, 观照身心过程。如果你禅修是要成为百万富翁、要跟看不见的东西沟通、要能读解其它人的心思, 那我建议你停止禅修。 

态度也是要另一个重要的因素,在这个目标导向的世界, 很多人老是挨靠着设定目标, 如果事情的结果不是他们所的预期, 就非常的沮丧。结果要不是情绪失控地哭, 或努力使他们自己和其它人相信, 他们具有些实际上并没有的东西。

有个问题禅修者经常问︰我们怎么知道, 什么时候我们就要疯掉呢?回答是︰当你认为你是阿罗汉(或者像那样的事), 你认为你有他心通、宿世通、天眼通、天耳通, 那你就很可能快疯掉了。造化有它自己移动的脚步, 不耐烦是没用的。如果我们为进步所困扰, 一定要特别地观照。
处理目标的方式错误。在禅修的过程中, 禅修者可能会遇到不寻常的经验, 那可能非常可怕, 或充满禅悦(例如视觉影像、声音或觉受)。在修毗婆舍那, 应该被正念观照, 它们最后也会消失。如果它们长久持续, 下一步是不要去注意它们, 转移观照其它的毗婆舍那目标(例如腹部上、下)。如果那个(可怕或者可意的)目标继续地强势主导, 那建议你起来做经行。
问题是, 禅修者会变得迷住心窍般害怕, 或者执着这些现象, 那他们会再三再四地出现;这样会强化不善心。当执着或畏惧出现, 必须(忽视那个目标并)观照心理状态(如害怕), 直到它消失。否则会导致错误的集中注意力。如果那个你不想要的目标顽强、持续不断, 明智的做法是, 停止禅修, 直到你得到适当的禅修指引。

b 怕痛和身体残障
在禅修过程中和在我们的生命里, 痛是没办法避免的。但是, 我们用痛来训练我们的心, 它变得强烈也不受影响, 并渗透入它的真实的性。

入门的禅修者必须面对初学通常的痛, 忍耐点, 它会消失的。过后, 由于定力的深化, 痛可能会更强悍。之后, 你可能会经历到它的停止。在较适应的禅修者中, 痛实际上是颇受欢迎的, 因为它是心的锋利、刺骨的目标, 让心来保持专注, 增长定力和正念。

当你见识过太多痛时, 恐惧也会出现。这可与小孩一样, 尽管是良药, 因为药很苦, 他不肯吃药。理解更多佛法知识, 能帮忙克服这类问题。此外, 你也要记住, 在禅修过程中, 还有许多禅悦法喜和法益。而且, 你也可以无视于痛, 改观其它的目标。当你的恐惧感出现时, 请观照到它。如果这还不受用, 你要经常亿念佛陀的功德, 这会帮忙来克服它。

有些人, 当在观痛时, 害怕痛可能会导致生理残障或死掉。 这里有两个不同情况︰没有实际疾病, 以及真正有病, 例如心律不规则、痔疮、气喘病、高血压, 等等

没有实际疾病:
在这样的状况下, 当他们停止禅修时, 痛会迅速消失。在放弃观痛前, 你要先观照到你想放弃的动机。不过, 你也应该试着去观照你的恐惧感, 直到它消失。这种恐惧实际上是没有根据的。有人已经坐了六个多小时了, 脚也没有废掉。

有实际的疾病:
像这样在情况, 在来参加禅修营之前, 要先寻求医药帮助。在毗婆舍那禅修, 痛和恐惧应先直接观照到, 但是如果那是不可行(因为他们很强大和持久) ,就必须忽视他们来观其它目标, 直到正念和定力强大足以处理掉他们。很多慢性病和不治之症的病患, 透过毗婆舍那禅修克服了疾病, 但是这需要很努力, 以及有坚强的意志力。能死在禅堂, 也是很有福报的。

C. 缺乏
a. 没有合适的地方禅修
这通常是很站不住脚的借口之一。如果地方是嘈杂的, 「听到」、「声音」可以当你的禅修目标。你也可以观照「冷」或「热」。再者, 要找到一个凉爽、安静的地方也不难。
 
b. 时间不够
为什么人们不能找到足够的时间禅修, 因为关于工作和家庭, 个人有世俗的承诺, 这好象是蛮正当的理由。「没有时间」好象很不合乎逻辑, 你肯定可以腾出些时间(或许不太够), 如果我们真的想禅修, 最少清晨起床后、睡前各坐一支香。而且, 我们也能练习在日常生活中观照, 无论做什么, 开车、讲话、走路、思考…等等, 当下都要很明明了了, 要镇定。除了纯正念外, 我们也可以培育其它的功德, 譬如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出離、智慧、精进、忍辱、谛实、决意、慈心、平等舍。

c. 缺乏禅师
在马来西亚短缺毗婆舍那的禅师。或许更正确地说法, 短缺具格的禅师。

要有什么资格呢?有个不可否认的事实, 所有的关切都在, 禅师要知道怎样禅修, 并且有能力教导其它人。知道怎样禅修, 可以被定义为学成圆满, 因此透过个人的修持经验, 有清楚的理解培育心的技巧。此外, 禅师的戒行, 可以从他持守戒条来显示, 泰然不动的心, 他的宁静是很明显的;烦恼心的强度也应该是很弱。

至于有能力教示, 这可以被定义为, 有颗个真诚的慈悲心, 赋有足够佛学识, 如饱读巴利藏经及论书(譬如:《念处经, 》。禅师也要能够给予准确的指导, 适时的鼓励, 那禅修者可以快速进步, 当然是要沿着清净道前进。

不用说, 师弟间有效沟通是很重要的, 诚实和开放也一样。如果你有几位老师可以选择的话, 选择一名禅师, 他的习性与你能调和得好, 会是很明智的。由于禅师的短缺, 聪明的作法是在参加禅修营时留意, 你在那里密集禅修几天, 你会有好的理解禅修是什么?要怎么做?之后, 你就可以凭借经常性的通信, 当做沟通的方式来继续修行。最初的禅修指示, 宁可当面求教。

d. 缺乏定力
有些人放弃毗婆舍那禅修, 普遍原因是, 他们的心本质上极其不安宁, 禅修反倒不得平静, 好象他们不仅浪费他们的时间,也遭受很多不必要的苦。这样的人应该问问自己︰我持戒清净吗?我的日常生活律仪如何?如果在基本的身业放纵自己, 那就难怪心如此散乱。止持不善业是定力的基础, 这就很清楚了, 不应该怪罪于禅修。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力行观照, 他们应该能集中注意力。

我每天禅修多少小时?我真的每天禅修吗?如果你并不用心努力, 你就不能期望什么。如果你有热诚, 有深远心, 天天做定课, 就不会有心力不集中的问题。

你获得适当、完整的禅修指示了吗?你有定期的去小参吗?如果你没有适当的指导, 不变更坏, 这会是奇迹。这通常是只在多次小参, 与禅师的讨论之后, 才会获得适当的禅修指示(我们通常不注意地听, 并且容易忘记)。


■  四护卫禅
不过, 可以理解有些人有顽强的百八烦恼, 使他们放弃修行纯观毗婆舍那, 有的甚至连试也不试。在下坐后, 进行毗婆舍那禅修之前, 练习四护卫禅, 可帮助人们有信心, 这些人非常需要平静和喜悦。此外, 我们不否认纯寂止禅能帮助我们快速取得强大的定力。如果恰当地做, 它也可以帮助我们现世的事业心。

因此, 在进行毗婆舍那禅修之前, 四护卫禅经常会被推荐。 他们是︰

1 佛随念: 忆念一个或多个佛陀名号的功德(产生信心和能量)。
2 慈心禅: 对一个或更多的生物散发出慈爱 (克服恶心和不满;灌输和睦、友善) 。
3 不净观:观想身体令人厌恶的, 例如, 分别观三十二分身(以克服欲望)。
4 死随念:观想死, 以克服惧怕死, 灌输对无常的逼迫感。

缅甸人建议是, 在毗婆舍那禅修之前, 每种卫护禅各做两分钟 (总计约定在八分钟) 。
■  持续地禅修
毗婆舍那禅修者要面对的另一问题是, 不能保持禅修的热诚, 至少是有规律的共修, 对于开展智慧来说, 那是很重要的。修行, 当我们分析它时, 是精进不懈达成的。这种机能(精进), 高度依赖着信心和信仰。净信的近因是被定义为, 信近因是当信之事, 或听闻正法等等, 其激励起信念。

我现在心里想的是三宝︰
● 佛陀-代表导师的, 例如佛像、佛足印、菩提树和遗物(遗迹及舍利等)。

● 法-它的代表物可以是*轮、经书, 或者能是实际教义或实修。

●(圣)僧伽-开悟弟子们的共住之处。因此,它适合经常与心灵目标、活动、人物沟通, 特别是那些与毗婆舍那, 有直接关系的。当我们情绪低落时, 他们帮助我们提升起。

如果我们依次考虑精力的要素, 觉知基本八精进事的逼迫感, 精进是可以被激起的。这些是︰生、老、病、死、堕恶趣之苦、过去生死轮回之苦因、未来生死轮回为之苦因、今世为了寻食(与财富)之苦。

忆念这些可以激起精力, 为离苦而精进不懈。

祝福你真诚地努力,永不停止奋斗,直到你证达最后的解脱, 涅槃。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已经没有了
下一篇:附录II.-概念与真实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