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八讲
 
[慧祥法师] [点击:2868]   [手机版]
背景色

  众佛友!上课了!
  请大家一样,以“如实复打”的方式来上课。

  题目:《心经》解说
  讲次:第八讲
  日期:2007年11月27日
  主讲:释慧祥

  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祈愿“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回向:佛弟子(自己名)愿以今天听经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令一切众生,未种善根者,得种善根;已种善根者,善根增长;善根增长者,发菩提心;已发菩提心者,于菩提心不退转;菩提心不退转者,速成佛道;成佛道者,广度一切众生无有障碍。
  并愿以此回向之福,发愿令佛弟子(自己名),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事业顺利,生生世世不堕三途八难,生生世世见佛闻法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萨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登正觉,广度众生。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佛”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法”三称
  “皈依十方三世一切僧”三称
  称念并回向毕者,请放掌!

  众佛友!
  在第七讲中,我们简介说明了“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二层的现象及道理。
  现在,我接着分析说明。

  【经文】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
  【释经】以此缘故,当我们能在令“苦厄空掉”之中,来发展一切时。这时,再也没有色蕴的苦。再也没有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相关的苦厄了。
  【说明】
  为什么当我们能在“空掉苦厄”之中来发展一切,则再也没有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等等相关的苦厄了呢?
  众佛友!
  那是因为当我们平时在发展任一样事物时,能注意四个重点来发展,所以就自然有这些效果。
  也就是指在发展“色蕴”时,也注意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又发展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时,也是如此都要注意做到“受不异空,空不异受,受即是空,空即是受。……乃至识不异空,空不异识,识即是空,空即是识。”
  而有关“色不异空”等等的解释在之前我已经说明过了,请大家如果不了解,则到http://www.hx1965.org/xj.htm  去参考!

  【经文】无眼耳鼻舌身意。
  【释经】再也没有眼根所引发的苦厄了,再也没有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所引发的苦厄了。
  【说明】
  众佛友!
  五蕴,是属于对“有为法”中的“诸法”的一种分类方式。
  六根,也是属于对“有为法”中的“诸法”的另一种分类方式。
  在比对上,有人将“眼根、耳根、鼻根、身根、身根”归纳于“色蕴”的范围。而将“意根”归纳为“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范围。
  但是,如果依《首楞严经》中佛陀自己的解释来看,“六根”本身,全都是属于“色蕴”的范围。“透过六根而起的种种作用中”才分出“受蕴、想蕴、行蕴、识蕴”来的。
  首先,我引《首楞严经》的经文来说明“六根”本身,都是属于“色蕴”的范围。
  如《首楞严经》载,佛说:“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
  由动静等二种相击,于妙圆中,粘湛发听。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如新卷叶,浮根四尘,流逸奔声。
  由通塞等二种相发。于妙圆中粘湛发嗅。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如双垂爪。浮根四尘流逸奔香。
  由恬变等二种相参。于妙圆中粘湛发尝。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如初偃月。浮根四尘流逸奔味。
  由离合等二种相摩。于妙圆中粘湛发觉。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如腰鼓颡。浮根四尘流逸奔触。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众佛友!
  从《首楞严经》的经文中,我们就可以知道“六根”的根元,都是“四大”。
  又我们也知道“四大”是属于“色蕴”的范围。
  因此,我们就知道,有人将“意根”归为“受、想、行、识蕴”的范筹,是不合佛意的。
  因为如果用成白话来说明:
  一、眼根,就是眼球及视觉神经。
  二、耳根:就是外耳、内耳、听觉神经。
  三、鼻根:就是鼻子、嗅觉神经。
  四、舌根:就是舌头及味觉神经。
  五、身根:就是身体及触觉神经。
  六、意根:就是脑及脑神经。
  从这儿,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知道“六根”其实就是指“色蕴”中的“内四大及四大所造色”。
  所以“六根”是属于“色蕴”的范筹。而非“受蕴、想蕴、行蕴、识蕴”的范筹。
  因此,对《心经》中所说的“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来说。
  《心经》中所说的“无眼、耳、鼻、舌、身、意”其实是在解释“无色”而已。

  【经文】无色声香味触法。
  【释经】也再也不会因为色尘而引发任何的苦厄了,也再也不会因为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而引发任何的苦厄了!
  【说明】
  众佛友!
  之前我们己经说明过“六根”其实都是属于“色蕴”的范畴。
  而这“六尘”呢?是不是也是属于“色蕴”的范畴呢?
  答案是:对!“六尘”也是“色蕴”的范畴。
  问:如何得知“六尘”也是属于“色蕴”的范畴呢?
  答:还是刚刚所引用《首楞严经》的那段经文。
  请您们再看一次就知道了。
  “由明暗等二种相形。于妙圆中粘湛发见。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如蒲萄朵。浮根四尘流逸奔色。……(乃至)
  由生灭等二种相续。于妙圆中粘湛发知。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见。浮根四尘流逸奔法。”
  众佛友!请您们看看!
  “见精映色结色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眼体。…
  听精映声卷声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耳体。…
  嗅精映香纳香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鼻体。…
  尝精映味绞味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舌体。…
  觉精映触搏触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身体。…
  知精映法览法成根。根元目为清净四大。因名意思。……”
  从经文中,我们就知道“六根”,是由“六精”映“六尘”,而结成“六根”的。
  而又这“六根”的根元都是“四大”。可见,“六尘”都是“四大”。
  众佛友!
  四大,就是指“固体(地大)、液体(水大)、能量(火大)、气体(风大)”及其组合而成的种种。
  我们可以很肯定的说“六根”:“眼根(视觉器官)、耳根(听觉器官)、鼻根(嗅觉器官)、舌根(味觉器官)、身根(触觉器官)及意根(知觉器官)”都是属于我们的肉身的种种,所以都是固体(地大)、液体(水大)、能量(火大)、气体(风大)”四大所组合。
  又“六尘”呢?其中“色尘”本身,被我们的“见精”所映,而结“色尘”为“眼根”的。 这用白话来说是:
  我们的真心,本具六种妙精明性(见精、听精、嗅精、尝精、觉精、知精)。
  又我们的真心,本来如大圆镜,能映一切万法。

  当我们的“见精”映“色尘”之时,如果误将某“色尘”以为“我”,则这“色尘”就结为“眼根”。 有关这个,要如何证明呢?
  众佛友,只要观察,梦境之中,如何形成您的梦中的“眼根”就知道了。
  其实,梦境之中,根本没有“眼根”的。但是,因为我们的“见精”映某一“色尘”之时,我们自己没有“妙观察”,而“虚妄认知”以为“某色尘”是“我”,这时“见精”就跟这个“色尘”结在一起(绑在一起),就变成我们梦中的“眼根”了。
  而人生,本来就是另一场“大梦”是众生共业所成的“梦”,别于我们个人的梦,所以叫“大梦”。意思就是“大家一起共同做的梦”。
  所以佛陀才说:“见精映色,结色成根。”
  又众佛友!
  在梦中,其实我们根本就没有身体。但是我们的“觉精”映“某一触尘”,这时因为没有“妙观察”,所以“虚妄认知”以为“某一触尘”是“我”。所以就绑着这个“触尘”而形成我们的“身体”。
  我就曾经有一个经验。
  有一次,我在梦中,有四个人来捉住我的身体,我当时早已觉知这是在梦中,也觉知梦中不应该有身体,所以当时,梦中有人捉有左手,我就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左手”如何能令您捉住呢?这时梦中的左手就不见了。在梦中,另一人捉住我的右手,我也对他说:“我根本没有右手!您如何能捉住我呢?”这时右手又不见了!此梦中人还说:“他的右手为什么不见了?!”哈哈!
  在梦中,另一人捉住我的脚,我也同样说:“您没有脚可捉的!”脚也就不见了。
  又梦中,另一人要用嘴咬我的头,我也对他说:“我根本就没有头可以跟您咬!”这时头也不见了。六根都不见了。
  这时,只是一个明明白白的如虚空,如镜子。
  因为我有如此的梦中的经验,所以我才能理解,如佛所说的“六精映六尘,结六尘为六根”的现象。

  众佛友!
  “六精”,是“真心”的六个本来就具足的六种功能,即“见、听、嗅、尝、觉、知”六种功能。
  又众佛友!别以为这“六精”的六种功能,是从“六根”来的。
  当知,就算没有“六根”。这“六精”的六种功能都本来就存在的。
  如何知道没有六根,六精的功能还是存的呢?
  例如《首楞严经》中佛陀:
  “汝试于途询问盲人:‘汝何所见?’。彼诸盲人,必来答汝:‘我今眼前唯见黑暗,更无他瞩。’以是义观,前尘自暗,见何亏损?!”
  众佛友!
  一、“见精”所映,名为“色尘”。结“色尘”为我,则成为“眼根”。
  因为如此,眼根坏时,只是“色尘”变化为黑暗。“见精”根本就没有亏损。所以盲者,才能看见黑暗。
  所以可知,“眼根”还只是“色尘”之一而已。
  二、“听精”所映,名为“声尘”。结“声尘”误以为我,则成为“耳根”。所以,耳根坏者,可以听到静无边际。
  如此,三、“嗅精”。四、“味精”。五、“尝精”。六、“知精”所映,名为“法尘”。结“法尘”误以为是我,则成为“意根”。所以,意根坏者,还是可以觉知,所以可以再见境界来结缚之,所以投生而得到另一个身体。
  因此,可知,“六根”随然会坏,“六精”还在。
  《首楞严经》中佛说:“今此会中,阿那律陀,无目而见。跋难陀龙,无耳而听。殑伽神女,非鼻闻香。骄梵钵提,异舌知味。舜若多神,无身有触,如来光中,映令暂现,既为风质,其体元无。诸灭尽定得寂声闻,如此会中摩诃迦叶久灭意根,圆明了知不因心念。”
  众佛友!
  从这经文,我们就知道:“六根”虽然会坏,“六精”还在。
  因此,当知“六根”不但是“四大”所组合而成,而且是“六精”映“六尘”时,弄错了误以六尘以为我。而不知“六精”才是“我”。
  又众佛友!
  “六精”不是“六识”。千万别又弄错了!

  众佛友!
  根、尘、识,都是“尘境”。
  又众佛友!
  六根、六尘、六识,都是“六精”镜中像。
  六精,喻如镜。六根、六尘、六识,即是像。
  如《首楞严经》载,佛说:“阿难!识性无源。因于六种根尘妄出。”
  又《首楞严经》中载佛说:“以诸众生从无始来,循诸色声,逐念流转。曾不开悟,性净妙常。不循所常,逐诸生灭。由是生生,杂染流转。若弃生灭,守于真常,常光现前。尘、根、识心应时销落。想相为尘识情为垢二俱远离。则汝法眼应时清明。云何不成无上知觉!”
  众佛友!
  请大家别再追逐着“根、尘、识”,而当守住本来就永远存在的“妙明真精”的真心。
  因此,众佛友!应当有所体悟,“六尘”还是属于“色蕴”的范畴。
  又众佛友!
  受、想、行、识诸蕴,则是“根”与“尘”交互作用下所产生的现象。
  又如《杂阿含经》“比丘。譬如两手和合相对作声。如是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CBETA,T02,no.99,p.72,c8~10)
  众佛友!用白话来说明就是:
  “比丘!譬两只手,聚合在一起拍打,就能产生声音。
  就如同这样,“见精”为本因,以“眼根”及“色尘”为缘,则能产生“眼识”。
  又“见精”为因,再以“眼根”“色尘”“眼识”三缘和合再一起,就产生“眼触”。
  当“眼触”产生的同时,就产生了“眼受”、“眼想”、“眼思”。(注:思,就是行。)

  众佛友!
  今天说这么多,重点就是要说:“六根”及“六麈”都是属于“色蕴”。
  而刚刚从“缘眼.色。生眼识。三事和合触。触俱生受.想.思。”的经文中,大家都可以看出我所说的现象就在经文中。
  因此,再来做个结论。
  在《心经》的经文中的“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都还是在说明“是故空中。无色。”而已。 也就是说,当您能将“六根”“六尘”的苦厄空掉时,也只是空掉“色蕴”的苦厄而已。
  众佛友!
  当您知道“六精”的存在,不再将“六根、六尘、六识”误以为我。这时名为“妄念销落”。
  《楞严经》载佛说:“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黯名色阴尽。是人则能超越劫浊。观其所由坚固妄想以为其本。
  众佛友!
  我们从无始以来,一直都追逐着“根、尘、识”以为我,所以才会随“根、尘、识”的无常而流转。
  从现在起,如果您已经肯定的了知“精性妙净”,用此精性,则当我们用真精明心来运用,用深则从生疏,到熟练;从熟练,到巧妙;从巧妙,到通达;从通达,到出神入化。
  当我们能无始来运用“根、尘、识”的习惯,都改了,不再用“根、尘、识”了。而是用“真精明心”来运作。有一天,当无始的错误习惯都销落尽了,这时“色阴(色蕴)”的障碍就消失了,这时,心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
  众佛友!这时,就真的可以说是:“是故空中。无色。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众佛友!
  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上课到此。
  作业:
  一、请写心得。
  二、请说明“六根”“六尘”与“五蕴”之间,彼此是什么关系。
  祈愿大家健康、平安、吉祥、如意、解脱、自在。


  (注:学生赖宏德整理,未经释慧祥法师校阅。)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解说第九讲
下一篇:《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说第七讲

 我刚皈依,每天都要念《地藏菩萨本愿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除了这.. 能否推荐关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讲解的书籍或录音?
 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看玄奘法师的革新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探索
 宽谦法师讲《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体现的人生境界论(袁方明)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颂》序 《般若波罗多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释 《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六)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五)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四)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三)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二)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一)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二十)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九)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八)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浅释(十七)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