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40-141卷
 
[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日常法师] [点击:3783]   [手机版]
背景色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卷A面
  必须应该做的。
  【「无多闻者,则不能知静虑方便,净惑方便,故应无厌而求多闻。」】
  啊!假定你没有,没有多闻的话,你不了解,所谓修定怎么修法,你也不知道,啊!所谓净惑那是智慧啦!断定缚、慧断,啊,那么怎么样把那个无明烦恼的种子断,你也不知道,耶!一切一切都在根本因,正确的是亲近如理的善知识,如理正闻,所以我们啊!应该求多闻,而求多闻啊要不知厌足,所以前面一开头时候就告诉我们啊!要学什么?要不知厌足的常啼佛子以及善财童子等等,一个是大般若经当中的常啼菩萨,一个是华严经当中的善财童子,那这是我们应该学的。
  【「那罗延问经云:『善男子,若具多闻能生智慧,若有智慧能灭烦恼,若无烦恼魔不得便。』」】
  处处地方说这个,啊又引一个经,你有了多闻嘛!就从这个地方为因,能如理的生起智慧之果,有了智慧,这个因就能灭除烦恼,没有烦恼魔不得便。好了!你的问题都解决了,问题都解决了,都在这个上头啊。
  【「是故圣道最胜命根谓择法慧。」】
  那现在又来说,所以这一个,这个圣道最最殊胜的根本哦!就像命一样的,什么?能够抉择法,前面说业果是圣道的根本,现在这地方又说这个择法慧是根本,两个有没有冲突啊?没有冲突,啊,这个智慧的内容告诉我们什么?如是因感如是果嘛!所以从行相上面,正因为你有智慧,是必然是了解,说智慧了解对象是什么?就是智慧是我们能辨别的这个能力,所辨别的事相,那是如是因感如是果啊!这两样东西那就是这样,一个东西,对吧!就是这样,所以你能够这样的话,那就对了,然后呢?业啊,因为业的因感业的果,所以由这个上面说世间没有常相,世间没有定相,世间一切没有自性,所以从一切的事情,从,从业来感的果,所以也同样了说明它的自性空。所以你真正有智慧的话,一件事情就说圆满了,而靠什么?靠智慧,所以前面的、后面的,正是层层深入,从事相面上面说到根本上面,佛法的整个的重心,最殊胜的根本是这个择法慧,是智慧;这个智慧对于这个法能够鉴别,能够抉择是、非,而:
  【「慧无上因。」】
  这个智慧的最主重要的因在哪里?那么现在看:前面是愚痴之因哦!现在这个是无上之因哦!
  【「谓于无垢经论勤求多闻,以诸教理善为成立。」】
  必定要靠这个,要靠什么?经论,上面说无垢两个字哦!这两个字很重要、很重要,要求多闻,这个仅仅就自利方面来说,你自己必需如此,啊、这个所以这样说的话,因为我们有一个基本认识了解,说这皈依的外支已成,你只要这一点做对了话!你一定会确定会找善知识,而且只有找到善知识,这个才会得到这一个,所以你就自己方面来说,真正重要的你一定要在经论上面勤求多闻,然后呢,多闻够不够?不,还要以诸教理善为成立。所以本论之真正殊胜的地方,它不是,哦!把告诉你一个道理就算了,一定要非常善巧的抉择、辨别。它为什么要这样啊,平常我们现在难得的,嗳呀!念了一部经,啊、是啊,金刚经、弥陀经、楞严经、法华经,嗳呀!自己觉得好了,然后呢!是有的人有这么说,一经通经经通,这个道理错不错?这个道理不错的,可是啊!我们啊都是误解了,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现,几乎没有一个地方不误解的,它这个一经通叫你怎么通法,以我们的通是如何通啊,我们的通啊把这文字念通,然后呢!这个老师告诉你,这个道理啊怎么讲,你也会啊这么如此这般的讲一遍,啊、这个耳朵进来,然后呢,嘴巴里面出去,讲的一字不漏,啊、然后文字上编排的很好,觉得通了,通了吗?所以六祖大师说的很清楚啊,说通即心通啊,如日处虚空,唉!讲通,那个要什么?心里跟它通唉!那个时候就像日处在虚空,为什么?日是光明没有一点遮障的、无比的,什么黑暗都破除掉了,这样的情况啊!不是我们现在我听见了,然后执着的要命,然后学唯识的嘛!说我这个最好,啊!你这个不对;啊!学中观的嘛,也是我这个最好;学小乘的嘛,说大乘非佛说;学大乘嘛,又说这个小乘又不行,大家吵得天翻地覆,啊!错了!错了。所以我们必定要拿以无垢的经论哦!第一个勤求多闻,还要以种种的教理啊,及善巧的把它建立起来,所以譬如说我们中国古代的祖师,建立那个藏、通、别、圆,小、始、终、顿、圆,种种次第以及本论,都有它特质必须要的条件,你如果能够这样把握认识了以后,那就自然而然哪把佛的圣教,圆满的建立起来。所以性宗、相宗之间,一定也是啊,彼此间互相相辅相成,绝无矛盾之处。而现在我们这种毛病啊,都会避免掉了;反过来的也告诉我们,我们学的时候啊,千千万万不要先入为主,这是我们无始以来执着就是这个样,你碰到哪里沾到哪里,一听见一个,哦!觉得对了,然后呢,自然而然哪你觉得这个就对了,排斥其它的,那是对我们是一个莫大的大障碍,啊!然后呢,往往还是看见人家不好啊;也不是不好,看见,因为自己有自以为对的事,这个心情,好学的人往往找种种根据,成立自己哪!我这个对,你看我这个地方找到根据了,我这个对;那地方找到根据了。是这样吗?不要说你读通了三藏十二部教典不一定行啊,何况,何况实际上呢!我们啊,这个话不应该这样说了哦!实际上呢!我们真正读了很少的经典,就算你读通三藏十二部教典也不行,为什么?佛说的很清楚,说完了;他,大家还记得这个公案吧!佛在世的的时候啊,唉!地上面啊挑了一点土,阿难啊!你看啊!我爪上的土多啊?还是地上的土多啊?唉!这爪上的土怎么、怎么可以跟地上的土比啊?佛说我未说的像大地土,说的就这么一点点,哪、佛世的;然后呢,龙树菩萨也是一样,跑到龙宫一看啊!这么多,又是一个;然后本论的这个师承阿底峡尊者,他当年在印度这个好了不起啊,他几乎学遍五明的所有东西,唉!最后那个空行母,换句话说就是那个净土世界的,那个已证圣果的人啊带着去,说嗳呀!你现在学的怎么样?他自己觉得嗨!这个解三藏十二部没有一个不通的,而然后那个菩萨就带他去,这个你看见过吗?没有;那个看见过吗?没有;那个看见过吗?没有,结果一看都没有看见过,哦!好、好、好,就是如此了,这好清楚好明白的一个事实。固然也许要说啊,也许这个故事啊,都是什么啊!好象他在做梦当中不相信,结果他到了西藏,到桑耶寺的时候有这一段公案,他跑到桑耶寺一看,嗳呀!原来我以前这些东西都没看见过,好明白摆在这里,请问大家如何?你们如何我不知道,你问我的话,今天我坐在这里,讲的你们还让你们觉得服服贴贴的,我看过几
  本啊?嗳呀!这么一点点;说老实话三藏十二部我实在是都碰都没碰到,仅管有很多翻,我说起来我哦唉!这个华严八十卷、六十卷、四十卷,我都看过;哦!阿含、大般若;对不起!看过了什么?蚂蚁在纸上爬,当时看这个就看了,看了莫名其妙啊,这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居然懂得了这一点点,乃至于听人家讲了以后,就执着的要命,嘿!就是这个。所以它这地方告诉我们啊,要无垢经论勤学,其次呢!以诸教理善为成立啊!要想这样做的话,第一个要把我们心里面这一种执着啊要拿掉,所以现在不忙着去学很多啊,现在第一个要认得我心里的障碍勤加忏悔啊,你能够把这个拿掉了以后,你自然而然有机会能够深入啊,要不然这个障碍你还没有动,这个障碍已经先在这个地方,然后呢,无始以来的习气自然而然啊,就忙着去找,找了半天啊,你这个争论的资料是越来越多,然后开起口来一开口啊,就跟人家吵了个半天,啊!这和佛法不相应,不跟人家吵当然另外有好的心,情况的话,一说法嗳哟!说得非常动听,啊!更是觉得了不起,那是更害了!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我们继续下去。
  【「然诸欲修法者,尚不能知闻为必须者,是由于修时不能定解,必须观慧思择而修,反颠倒解,不须多闻过失所致,故自爱者,应弃此过犹如恶毒。」】
  那么眼前的状态怎么办呢?嗨!真可怜啊,很多现在修行的人啊,连它基本的道理说这个修行哪!听闻是必须要的,必定要从闻思上面,这个道理都不知道,他为什么不知道,有个原因的,因为啊!修的时候啊,他不能确定的认识,这个必须的次第,必须先去啊观慧思择而修,这个不知道,这个不知道,因为这个不知道啊,所以啊,他就会觉得嗳呀!这个闻是无此需要的,于是在这种情况之下,由于自己的执着误解,还倒解以为不要多闻,害了这个大过失。所以真正自爱的人啊,对于这个啊;有此什么?毒;不但毒而且加一个恶毒,嗳!这个多可怕极了,可怕极了!所以关于那思择慧修的时候啊,我不妨说简单一点,那么现在人家说,那个念佛好象不要嘛!参禅不要嘛!真的念佛不要吗?真的参禅不要吗?真的吗?我们不妨仔细看看啊!这个是善方便,念佛只是说嗳呀!你呀!完全靠弥陀他力,是念佛的时候一定要讲什么?信、愿、行,请问你信些什么?请问你愿些什么?然后一句佛号欣厌具足,请问那个欣厌的内容是什么?假定你的脑筋里下面一片混沌,只是嘴巴念的话,请问这一句佛号当中有没有欣厌?请问这一句佛号当中有没有信?有没有愿?你的信愿从哪里来的,很清楚很明白,你必定了解,嗳呀!这个世间可厌啊,一心想逃啊,这唯一去处是只有极乐,一心向往啊!所以那个时候啊,由于这个前面的这个心里面啊,所以那句佛号,就拼命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你就一心皈投,那个功效什么?思择而来,不是吗?怎么会不要呢?乃至于修的时候,都告诉你啊,你念的清清楚楚,要听的清清楚楚,请问这是什么?然后呢!你不妨看看呢?正助双修;正的时候怎么,助的时候怎么,不要动脑筋吗?然后参禅也是一样,啊!人家学定,然后呢!定在那里一坐八个钟头,嘿!祖师说某人啊!你这个没有用啊,冷水泡石头,啊!石头本来就泡不开的,你用开水去烫都没有用,还要冷水去泡,你泡到驴年也莫干,这个祖师说的话,那一定要什么?起大疑情;疑情怎么疑啊?嗯!你就想:哪一个是念佛的?念佛的是谁?这不是全部的精神就在那里找吗?这个不是思惟吗?这不管说是参一个无字也好,然后呢!参一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也好,全部的精神在那里找那个东西啊,所以叫疑情;疑是什么?去思惟、观察,你去找它嘛!那里说不要的,而且我们更要清楚啊,禅是在什么地方修的,在大乘啊是加行位上,它是已经积聚了资粮,真正要那个时候啊,发了大菩提心以后,然后呢,找跟那个空慧相应的时候,那个时候才学这个法门,那个次第步骤非常清楚、非常明白。所以我们现在不了解,啊只是表相面看看,说人家这么坐在这个地方,好象很蛮舒服的样子,好!我也这样修啦;啊!那不要,啊、那看这些东西干什么!那是一个大误解啊,所以我们哪!真正了解自爱的,对这一件事情啊要放弃它、排斥它像恶毒。下面:
  【「大瑜伽师云:『觉瓦,欲成佛一切种智者,不于牛负量经函辨其所作,而将掌许若讲若藏,皆无所成。』」】
  嘿!那个大祖师就告诉我们,大瑜伽师啊就是啊,阿底峡尊者的三个最主要的这个康地的这个弟子之一,一生一直跟着他的,说菩萨呀!你要想成佛一切种智啊,你啊要在什么情况之下?牛负的经量,那个西藏的运载的工具,最大是牛,换句话说呀牛,哦!这个牛驮的力量好大好大呀!如果现在你不在这个上面,而是掌许这么一点点的这个上面,或者讲说,乃至于藏在那地方,自己觉得啊这样做的话,皆无所成啊,没有用啊。
  【「朴穷瓦开启经卷安置枕前曰:『我等是学者故,纵未能看,应于此等而发愿心,若不知法云何能修。』」】
  那另外一个善知识也这么说,啊!然后呢!他打开了经柜,嗳唷!放在这个上头说,我啊!现在正在学啊,唉!就算一口气不能看那么多啊,唉!下面这句话我们用得上啊,应于此等而发愿心啊,记得前面啊六度当中每一个地方告诉我们啊,耶!现在我们要以大地做为我们的愿心,然后我处处地方说,我们因地当中啊要努力,说这个是我要的,这是我要的,现在真正的问题什么呢?你还没学啊,先已经打了退堂鼓,嗳呀!不行啊,好了、好了,我就不要了,你因地当中已经种了这个,请问你成些什么啊?这个很明白很清楚,你总是觉得嗳哟!这个不行,嗳哟!这个不行,由于这样的因,心心念念对了个境界,心心念念就起来了,现在我们应该对了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苦,要面对事实唯一的办法学这个,现在我虽然做不到,可是我唯一的要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发这个愿,对啊!那下一次你不断的发这个愿,于是遇到缘,这个因就成熟了,下一次你来的时候,你就行了,可是因果的必然性啊。啊!所以在这个上要发愿心啊,啊!要晓得若不知法你怎么修啊!那道理这么简单,你了解了时时刻刻启发这个愿,自然而然呢慢慢慢慢的,不断的增长这个善因,慢慢慢慢的增长,好!就有希望了。所以下面又有一个说:
  【「慬哦之弟子送博朵瓦时,三云:」再三说「汝等快乐。」】
  嗳呀!呀!但愿你们啊好好的啊;啊真正的啊相应啊,得到这个快乐啊。
  【「次云」】
  为什么呀?说:
  【「能得依止我如天覆地之知识,不须于他更起口水,不劳多看红红本释,事业微少,不劳思业果内心安泰,以多咒法成多事业令心饱满。」】
  这一个是一个方言,实际上呢,也就是说他是谁呀?他是阿底峡尊者的,那敦巴尊者的弟子--阿底峡尊者的再传弟子,要晓得阿底峡尊者的最殊胜的全部传承他的教法的,可以说唯一的弟子,那个敦巴尊者、敦巴尊者,所以啊得到了一个大善知识,所以他说如天覆地,啊,再没有疑议了,能够全部完圆满得到师承的,接近了这么一个大善知识以后啊,你不必再羡慕别的了,啊!说不须于他更起口水,就是我们看见别的,嗳哟!那个口水流了,羡慕,啊、我们嗳哟!看见这个啊大上师,嗳哟看见这个大善知识,嗳哟!看见这个人哪!你不要去羡慕了,你只要真正能够跟到这个大善知识就好了,啊!这个时候就不劳多看红红释本,是为什么原因?这里面大理由在哦!不是不要我们多闻哦!正因为这个地方,所以他亲近善知识有必要的条件,你们还记得不记得,所以你一定要多看那个祖师的传记,他一定是以师心为心,他绝对不会拿自己的心里面,种种地方揣摩老师在什么地方,那个时候自然而然啊,他那个全部的信心啊,一直是在这个上头;就这样,因为你的信心百分之百,所以这个师长的这个加持,这个经教能够啊,传到你身上来,这个是它重要原则哦!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说,嗳呀!你亲近了这个人,啊、你不要看书了,反正跟着他,大家一天到晚弄弄吃的、玩的、喝的,那完了!是的,他这样他的东西也全部家当传给你,这个家当是干什么啊?注定我们啊生生世世是轮回生死不绝啊,这要了解的啊,啊!所以你能够这样的话,啊,他就是、就是这样,所以我们从这个地方,容或这个传记对我们不清楚,但是阿底峡、哦不是,哦另外一个那个密勒日巴尊者那个传记看得很清楚,的的确确的,啊这个老师就会有这样的力量,把那个最精要的东西,能够传给他,同样的这个圆满的也给他,你只要能够在这个上面,那时我们就看得出来了,亲近这个善知识这样的条件哦!啊这个善知识这么做不合理,他绝对不会想啊这个善知识这么不合理,何况还有其它、这个善知识很残忍,绝对没有一点点,在任何情况下我们无法想象的,他只是觉得嗳呀!我的业障还重啊,这个是我们该学的地方啊,啊!所以说这个这一种道理啊,真是我们该学的,在我自己个人啊,到现在时候我为止,我感觉到啊连它本论;一开头亲近善知识,怎么亲近法,我都不知道!上面是慬哦瓦啊!弟子送博朵瓦的时候啊,就告诉他:「嗳呀!说你们啊依止到那样的,这样的最了不起的大善知识,你们真好啊!你们真好啊!」一下说了几个,一方面是赞叹,一方面是随喜啊,千真万确的啊,所以啊,这个我常常的记了一句话,入菩萨行论上面,这是啊寂天菩萨说的:「当知善知识,如命不可舍。」啊、这个善知识像命一样啊;换句话说,跟到善知识最大的幸福、最好的快乐、最重要的事情啊,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现在啊我们第一件事情要辨别这个东西,啊!辨别这个东西,对我们末法的时候啊,最重要的。所以我看见很多人啊,要去啊找道场,我是非常欢喜、非常赞叹;可是那个时候注意哦!你要别具卓眼啊,要认得清楚啊,千万不要说嗳哟!这个道场吃得好,啊,然后呢!这个事情少,样样省力,嗳呀!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然后我去选它,完了!完了!啊!的的确确的你要去找得有道之处,这个地方是善知识如何?同行的如何?所以前面告诉我们清清楚楚,如果这个地方的啊,有道有食尽寿不去;啊!又有道又有啊样样的供给,那在任何情况之下,你绝不离开;其次一步呢?这个地方呢,有道无食,道是有的,吃的东西都没有,但是你要咬紧牙关,一定要在那里,就是那个密勒日巴尊者很有意思,他老师就说:「耶!我给你吃了,那就不给你讲法,给你讲了法没得吃的。」「嗯!没关系啊,那我自己讨饭。」这样苦啊!这样的磨折他,他不走,他成就在这里;刚才反过来说呢!如果这个地方的啊,无道的话;不管有食无食是赶快站起来就走,这是我们啊必定要了解的一个事实啊。继续:
  【「霞惹瓦云:『乃至未成佛求学无完,至成佛时始得完毕。』」】
  哪!这样的情况,一直要到成佛啊,所以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啊,啊现在大地的菩萨都不能离开善知识,而我们居然离开了,这怎么可以?容或我们说耶!我们看见那修行人,不一定能见到了佛啊,实际上呢,真的情况如此吗?我们看不见,大地菩萨看不见,但是经论上面说得清清楚楚,华严经上面,大家还记得吧!善财童子第一位参的大善知识是谁啊?德云比丘,他得到的叫做念佛三昧,得到念佛三昧一切时处,十方诸佛就在眼前,他没有一个时刻离开过啊,从那个时候开始,一直到成佛到亲见;为、为什么?破了无明了,那我们现在没有破无明居然不见,怎么可以呢!这样,所以大乘止观上面告诉我们:我们是瞎子唉!你虽然不看见了,他看得见你的。你怎么看法呢?就用你的信心跟愿力去看,所以啊信愿,哪!这个在这一句佛号,不是要嘴巴上面念出来,心里面心心念念,所以这个皈依是一心皈投的地方,唯一的佛、法、僧三宝,这个才是、这个才是。所以一直到最后啊,
  以等觉啊然后还是拿这个十大愿王是导归极乐,这个导归极乐我们要注意哦!这个极乐是什么意思?十方一切诸佛的共同现象,都是极乐,这我们要了解的,说广义的哦!一点都没错啊,为什么?世间之乐是有漏的,这不叫极乐,唯有成了佛以后是圆满的,彻底圆满的。所以啊普贤十大愿王,普贤是一切诸佛的愿,换句话说一切诸佛都这样来的,菩萨因地当中都这样做的,到最后都是这样,一直从凡夫开始一直到了等觉,然后拿这个东西,耶!走到圆满的这个报身报土的地位,对了!就这样。
  【「迦摩瓦云:『若谓修法何须求知,是自失坏,我寡闻者易生此失,易说修行不须求知。』」】
  啊那个祖师又告诉我们啊,说啊你要修行哪!修行就修啦,不要去忙这些啦,不要求知啊,那是啊自己伤害自己啊,而尤其是我们啊,寡闻的人更容易生这种过失,啊,说更容易啊,说以为啊修行不要指导的。
  【「然修法者,实定须知,纵于此短寿未能圆满,须不失暇身,相续多闻。」】
  啊说所以说,所以实际上真正怎么、真正状态啊,你要修行一定要多了解,啊!总算,总是我们现在这个人身啊,耶!寿命很短啊,也一定要趁得到这个暇满的时候啊,继续不断的去增长这个相续多闻。
  【「若谓修者不须,说者乃须,说说法师易生此罪,以修者尤须故。」】
  啊!有人说修的啊!不要啊,说的人讲说才要啊;所以修行的时候不要的,讲说嘛!当然你要懂得了很多道理啊,然后呢!要跟人家讲啊,啊!说啊这种情况啊,是实际上,不是这样啊,说法的人固然错了,修的人也不对,真正说起来,的修人是更需要,修的人更需要。
  【「如是修者慧及慧因多闻,不容或少,应获广大定解。」】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百四十卷B面
  所以呀要晓得,真正如理修行的人,是这个必须要的,而得到智慧,要得到智慧,一定要得到智慧的因,这个都从那里,多闻开始的,这个是绝不可以少的,关于这个道理啊,一定要获得定解,而且是广大定解哦!
  【「然此定解于未知修时,必须观察修者极难生起。」】
  但是这个上面这个定解啊,就是这个必定须要的这个定解啊,在不了解的人啊,对于说个,说,一定要怎么样的,要观察修,啊关于这个概念一定要什么,去观察修,这个认识啊,很难生得起来的哦,尽管我们现在听是听见了,耶!但是呢,为什么得不到定解?由于有种种原因。所以我们必定要克服前面的种种的这种障碍,啊!然后呢?净除种种的罪障,如理去思惟,得到了相应的,耶!认识,那个时候净信心有了根了,那个时候才慢慢从这个上面,所以说对于这些道理啊,真正修行的正确的内涵,一定要什么啊?观察修,不是说,啊!你坐在那里,闭上眼睛,或者做其它的,关于这个道理很难生起啊,因为很难升起,所以特别告诉我们啊!我们要很认真的去做啊!的的确确要相当勤勤恳恳的,至少我们现在心理上面对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了以后啊,要努力去忏悔,要努力的深发大愿,说我一定要做到,一定要做到;然后呢?用种种方便,千千万万啊,不要用种种方便保护自己的坏习气,保护自己的大痴大邪见,还有种种的理由,种种的借口,啊哟!总觉得这个也不能少,世俗的固然不能少,进入佛门当中这个还是不可以少,等一下还更说起来,啊呀!等一下是这个,乃至于用种种方便,现在我们眼前太多方便,这个方便啊,实际上啊都把我们啊,送上那一条窄路,乃至于死路去,这个好可惜,这个好可惜。所以啊!本论一开头的记住,啊为什么一开头的时候,告诉我们一定要修的时候,先对圆满的道体有了正确的认识,然后在这个上面这个构架上面步步深入,要不然你一旦走上错路了,要扭过来这好难啊!现在下面又说。
  【「虽自许为受持三藏之法师,亦多认为修之前导,或仅为左证,非实教授。」】
  哪!这个就错误的根本,看看哪!宗喀巴大师的时候,就已经这样了,所以现在有很多自许,他这个自许两个字,特别有意思,啊!的的确确那些人,受持三藏啊,都看过喔!但是呢?他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得住这个三藏的重点。是!你说看过了吗?是看过了,自己觉得啊!因为他看过了,所以自认为如此,因为他没有把握得住,了解这个真正的经论的内涵,所以他认错了,也以为啊!这个修的前导说,前面啊!这么要引导一下,然后呢?就左证,哎呀找一点证据,就是如此啊,啊修行的时候,真实的这个教授不是这个,那!那些人啦,广学的人尚且如此,那错的不知道那里去了!
  【「由此因缘,说欲速成佛则须勤修,欲利圣教则须多闻,内自修与利圣教别执为二。」】
  因为上面这样的说啊,他说你要快速成佛啊,你怎么办啊?要勤修;可是你要利圣教,要想啊!说广弘广佛法,那个才要多闻多听懂了,可以讲给别人听啊!所以他就把自修跟那个弘法啊,看成分开了两件事情,这样的看法,实际上呢?这个的的确确我们很容易生的误解,好容易,那个法华上面啊!就曾经说过,法华在授记品当中,学无学人授记品当中,授了这个阿难尊者的这个记,哟!那个时候啊!有很多这个发新发意的菩萨就想,嘿?阿难尊者乃是一个学人,他怎么会得到那个授记呢?那个时候就心怀疑了,佛就说哟!你不要弄错啊,我跟阿难两个人啊同样在空王劫的时候啊,就发了大菩提心了哟!我那个时候因为啊,勤勤的修学,阿难是只求多闻喔,所以啊现在我成了佛了,他还没有,还在坐在学人地位哦!然后呢楞严上面好几个地方都这么说。所以我们啊,耶因为这种根据,所以前面说为什么叫自许受持三藏,是嘛!要我们自己不能如理抉择这个道理,看了这个经典以后的话,总归容易,啊!对对对就是这个样,于是自以为对,错了!实际上,实际上错了!请看下面。
  【「此是予盾最大狂言。」】
  啊!他第一个下断语,他上面这种说法完全矛盾的,那是完全错误的,狂妄的,因为:
  【「以圣教中,除教证法别无圣教。」】
  真正旳圣教只有两样东西:教跟证,前面已经说过了,教是什么?因!告诉你怎么修,告诉你怎么修以后你懂得了如理去修,然后是证,所以这个彼此间必然因果关系,你现在不要这个教,不要多闻,没有因有果吗?所以说:
  【「前者是令了知修行之轨。」】
  是因!告诉你怎么修。
  【「后者是令知已予以实行。」】
  啊把你所了解的认真的去做,这彼此必然的关系啊!
  【「故修行能无错谬者,即是最胜住持圣教。」】
  你能够这样修行呢,一点不错,那个才是真正支持圣教,真正利益圣教啊!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现在修错了自己也不知道,讲了个半天还把错误的讲给别人,说相似法!所以佛一再说啊,你不要大家说啊:嗳呀!我弘法,我如法的行啊僧的事业,这个佛经上面说得清清楚楚,破坏佛法最严重的,只有两件事情,一个叫说相似法,一个叫行筹,这个怎么讲?一个就是开口讲弘法,可是对不起,你对这个法的真正内涵不知道,然后文字弄懂了讲给别人听,嗳呀!这个讲的讲得是天花乱坠,嗳呀!叫人家听得啊是动听得不得了,但是呢,似是而非;还有一种是行筹,什么叫行筹?他不一定讲,哦,但是你的僧团当中啊,好象如法的羯摩什么等等,我们作羯摩的时候有一个行筹的,对吧!现在我们不大熟悉这个,换句话说大家有一个什么羯摩重要,你同意的,不同意的要行筹等等,耶好象在那里认认真真的做,对不起,这个是相似法。佛说外道没办法破你,别人没办法破你,那个时候就是破坏佛法了。这很明白的,你真正要支持弘广佛法,你要什么?要如理如量的做到,然后呢就算你不开口,这个佛法是在世间,有人来问,你有机会一讲出来,那当然对,然后你处处的行持当然正确,那个才对啊。所以我们现在动不动要去弘法了,实际上一定要知道,啊你弘的是相似法,还是如理法啊?如果是相似法你不弘啊,它还没坏,一弘你就完了,完了,就完了,这个是我们必定要知道的事情啊!
  【「又能无错住持修证之圣教,必依无错了解教法故,故先知多法者,修时即应修彼法义,不可忘失。」】
  所以告诉我们啊!你要想真正的住持这个圣教,这个圣教要靠什么?要靠修证而得的如理修证的,耶这个要,不要错哦,一错就不行哦!前面在卷十的时候告诉我们啦,修行的时候错了,错了没用的,哦,我们也一直说蒸沙煮饭,你煮饭烧了半天一锅子沙摆在那里,啊!你把锅子烧破了,饭也烧不出来,你说一定要没有错,是!那么这个时候呢,必依无错了解教法。所以啊!先知道以后修的时候就把所了解的照着去做,不可以忘失,忘失了以后,你修些什么?你修你自己啊,修自己是不是妄想就是昏沉,增长邪见,嗳呀,忽然想出一个什么东西来,然后自己得,所以不要说深广的地方,乃至于最起码的,我们天台的小止观啊,他就告诉我们哪!啊你一定要辨别邪正啊!有的时候走上邪路上面了啊,你要了解啊!那时候一定要把什么啊?这个不能忘失圣教啊!所以十六观经上面也说耶如此观者是正观,否则是啊错了!处处地方,那个圣教是我们修行必须要的依据,告诉你怎么修也是它,修的时候验证也是它,现在居然说不要了,请问修些什么啊?毛病都在这里。说
  【「若先未知亦勿怯退,当随慧力而求多闻。」】
  啊知道了那么这样去做,假定你还没有知道的话也不必怕,怎么办呢?哪要随自己的力量啊!说广求。
  【「复非听闻此法,别修他法,即所修处而求闻思,故又不应唯修一分,定应依止,初业菩萨所修圆满道之次第。」
  】
  下面说明了,所以说我们真正听闻什么?听闻了道理以后照着去修,这个在前面,道前基础已经讲得非常清楚,道前基础那一部份呢?破除此中邪执,大家还记住吧!所以很多修行的人啊,有一种错误的执着,还以为对。所以啊!大师在这个地方特别的说明那个错了啊,所以我们在这个地方啊!可以重新思惟一下,了解的只要再想一下,不了解的切切记住回过头去看。然后呢!道前基础是这样,然后呢到下面一步一步上来,一直有很多错误的地方,特别到上士的时候嗯,特别到上士的时候,第十卷的时候,又有一个非常详细的辨别,我们一定要知道。所以啊我修的就是我所思的,思的就是我听闻的,这个必然是;不是说啊,你听的是那个讲的是那个,修的是另外一套,不是说嗳呀!现在我们啊,要啊怎么闻思啊,大家相应啊,他是相,不!要信解行证啊,相应啊要并重啊,所以嘛在这个地方讲说,讲完了跑到佛堂里面去拜佛,讲完了把书本一合,拜佛的拜了另外一套,叫做信解相应啊,不是的啊!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这里坐在讲堂里去讲,讲完了去修,所以讲的时候就告诉我们怎么修,然后呢讲完了,不能停在这里说这样懂了,一定要跑到佛堂里面去拜、去做,那个时候就把刚才讲的,这样子才叫相应义啊,否则相什么应啊?否则这是炒杂烩,两个兜在一块,那兜在一块没用啊!这样,这个要清楚啊,两个兜在一块是冷水泡石头;两个相应的话,啊你米洗干了放了水,摆在锅子里面烧,耶,到最后这水跑到米里面去了,然后哪经过火一烤的话,这个饭就煮熟了,这个才叫相应啊!所以你的因是什么?那因是米、水、火,那果呢?饭!那个饭里面一定有米一定有水,还有火的力量在里面,对不对?那里说离开这个东西,另外一样东西啊?所以我们现在修行也是一样,因地当中先在那里讲,讲那个道理然后照着去修,然后哪修得对,所以你成功果的时候靠什么?前面讲的听的,然后照着修的来,请问天下的事情有一个例外吗?烧的饭是如此,做的衣服哪也是如此,就像那个棉花纺成纱,纱织成布,布裁了穿在身上,请问这个布里面有没有棉纱?有嘛!有棉花?有嘛!有没有人工?有嘛!这些东西都在里头啊,世间事没有一个例外的。世间这么浅近的,何况佛法!所以现在说,啊,不了解的不要,固然错了,然后呢听见了,又说嗳呀我们两样都要,结果变成个你是你,他是他,两个兜在一块儿,那不相应嘛!这是我们啊再说一遍,啊所以那个时候啊!一定要依止什么?初业菩萨所修的圆满道之次第,这个才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初修行的人啊,要应该依止的圆满道的次第。这个圆满道的次第必定是什么?知对量正,然后哪还要次第无缺,这个三个次第,一点都不可以少,不是说叫我们一口气做到它,但是因地当中要一点都不能错,因为你这个有完全正确的因,才能够感得圆满无缺的果哦,这个是我们真正重要的喔。所以如是二心初心难哦,记住哦,啊不怕佛果难求,就怕你下的初因弄错,弄错了,那的确弄到驴年永远没希望;你初因弄对了你只要把这个因积累上去的话,无有不得果者。现在我们继续下去,进一步。
  【「若慧劣弱即令修彼,若慧广大或初虽微劣,由修习故增广之时,将此道次渐为增广,能与一切清净经论相属而修,亦非定须别求多闻。」】
  哟!这里说了,假定说我们现在条件哪比较差,啊慧劣弱即令修彼,那换句话说,前面告诉我们这一个本论旳道次,就是从佛、文殊菩萨、弥勒菩萨两位十地菩萨,辗转到龙树菩萨、无著菩萨,然后呢再就阿底峡尊者合并起来,这样子的圆满道的这次第,你就从这样上面走也就对了。啊说到这地方也顺便提一下啊,这个一定两个合起来的,所以我们千万啊不要自己打架,啊大小性相,这个千万不能分开的,一定要配合,这个才是圆满,假定你的智慧比较广大,或者呢?下面这个我们用得上的,初初虽然比较差,因为修习了慢慢的增广,这个就是我们现在最用得上的,我们千万不要说我们差,陷在这里,说我们是差,但是因为差所以修,修了就增广,增广了呀从这个上面慢慢的,慢慢的一步步的上来啊,你能够照着这个次第这样做的话,哟!他也还是跟那个清净的经论啊互相配合的。所以这种情况之下,的的确确啊可以不必另外再求多闻,为什么?因为他的精要纲要都在这里,从这地方才可以说一经通啊经经通,的确的他们凡是尤其大乘经典,它必定是究竟这个内涵啊是包括圆满的,可是问题是这样,你这个大乘经典凭自己的力量,是不是能够把它的精要全部抉择出来,这是个问题哦!所以我自己常常自己拿自己来嘲笑,也可以说把我失败的经验告诉你们,哟!我当初听人家说,哟!这那个法华经圆满,然后我去看,我看了半天看不出它什么圆满在那里,它只是说你也成佛,他也成佛,这个话这么简单法,所以我们自己的力量是看不出来的,结果拿到天台智者大师手上,他讲了一个妙字,讲了三个月还没讲完,嗳呀!原来这个里面还有这么深广的意义啊!假定你真的能够这样通了当然嘛!所以说这个地方真正重要的要有传承,要有师承啊!我们千万不要私心自用啊,这个文字上面看懂了,觉得以为对了,那错了。所以它下面特别的有一个说明啊!
  【「故凡圆满无错教授,略亦能摄一切经咒大小诸乘道之宗要。若广开解亦能遍入一切教法。」】
  这个是重要的,所以凡是任何一个教法,它是没有错误的,是啊!所以根本因是正确的,而且是圆满的,这两样东西完完全全的话,它虽然是一个简略的一个纲要,却是能够把一切佛法,从小大性相显密所有各式各样的这个道的纲宗,以及它枢要通通包括在里头,然后你把这个纲要,推广开去的时候,能够跟一切的教法相应,绝对不会错的,是这样,这有它的一个特质在。
  【「未获如斯教授之时,于少分修易生喜足,然于圣教全体修行宗要,难获定解。」】
  假定你在没有得到这个东西之前的话,那不对,啊所以这个地方要把它狭起来,我们的的确确要求广学一切好象啊比较困难,那不怕,这个地方有这样的一个完整的教授在,你得到了这个教授的话,它也能够啊很深广的包含了一切,就是这样,可是哪处处地方说明了,这个教授一定要有传承的哦!那不是凭空想象,或者看看文字自己看得出来,当然你宿生有善根,那个可以,但是这个得到的也不圆满哦!凭什么说这个不圆满,我们还是从我们祖师这个典型的公案当中,我自己是个凡夫,完全不敢说,啊我说出来都是错的,可是我的根据都是根据这个,阿底峡尊者,印度的宗喀巴大师、龙树菩萨,你看那么些个大祖师世亲菩萨等等,那都是绝顶聪明呀!他看了哪一个啊一下就看懂了?他假定凭自己看,看看懂的话,他要不要啊上山下海到处去求啊?现在我们这个时候啊,那飞机汽车轮船方便的不得了,那个时候完全靠着两只脚跑啊!印度你看热成这个样,啊,他只要听见那个地方善知识去求,他那没有一个地方不求的,阿底峡尊者接近过这么多的大善知识,性宗、相宗、显教、密教、大乘、小乘、十八部,没有一个,乃至于到后来的金洲大师,金洲啊!据说是现在的锡兰,它是一个东印度孟加拉湾的,从孟加拉湾要到锡兰去的话,那不晓得要跑跑多少路啊,为什么啊?找了半天说两个:教授,那就是这,佛传下来的。只要那个时候才晓得重要,而且他不是得到一个哦,所有的那些没有一个没有教授的哦!哟!他还不此,不以此为满足,所以才能够把这个圆满哦!所以我刚才说,不是说就算他是个过来人,他是个啊开悟了,对不起,你从他的路上,走他那一条路摸上去,摸进去,是错是不会错的,但是圆满,对不起,还在后头。所以我们现在念佛也是如此,的的确确我们要记住,不要说嗳呀代表了一切,这个代表的意义什么呢?你要现在不管它,你到了见到了佛,那自然而然后面的来了,这一个的意思,如果你眼前要想得到这个圆满的教授的话,那非要像这样的,这样的教授那可以了,否则的凭我们自己说看看经,那开悟了或者得到一心不乱了,把这个经验告诉别人的话,是,你就你这一点来说,容或不错,可是对圆满的教授,那两件事情,这我们应该清楚的,啊所以他告诉我们哪,唉我们没有得到这个正确的教授的时候啊,少分修哎便生喜足,前面讲精进的时候特别说明啊,得少为足、得少为足,我们这个毛病实在啊,好严重!现在真正可惜的还不是得少为足哟!你得到了少,沾沾自喜的话,常常走上面就走错了,小的走错只是在门外空转,大的走错不晓得错到那里去了。啊!那错得好可怕,这种情况我们真正要了解的,像这种情况啊!于圣教全体的修行宗要啊,难获定解,因为你自己觉得对了,然后呢!自己觉得沾沾自喜啊!那个时候啊,嗳!对真正修行的全部的纲要啊,就你跟你啊,你自己陷掉了自己,自夸莫甚于此。现在人家谈起来,嗳这个我懂,嗳那个我懂,就是这样,就是犯的都是这个毛病。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多看那个古德的传记,像那个宗喀巴大师,印度的当年的大师,嗳呀,那个像那诺巴尊者,白教的,现在我们譬如说,哟!常常人家说白教最好,实际上你看看白教的祖师看,他怎么做的,那像我们现在这样呀!那个那诺巴祖师他是自己是国王,从小绝顶聪明,在五印度,在世间学问没有一个不通,然后跑到佛教里边也是大小性相显密没有一点不通,他凭什么啊?他不是坐在那里看懂的,他要广学一切,然后碰见了最后碰见那个人以后,还告诉他,哼你要讲道理可以,真正修行还不不对,他一下还觉得不服气,嗯!对啊!那那那,这个基本精神很明白摆在这个地方,所以现在你不管你学是那一教那一派,你要如果真正想学成就的话,我们即使不看佛,看祖师,那个每一个祖师,没有例外的都是这样的哦!在这一点啊我们先摆在心上面,那这就好,这就对了,这就好了,啊这就好了。所以就算我们现在的净土,净土为什么把慧远大师摆在初祖,他大有道理,在那个时候他也是都不服输的哦!他的老师,啊!那的的确确,你们看看慧远大师在,在那个时候,东晋时代,那个地位,世间出世间的学问天下找不到第二个,他可没有说唉呀只要四个字就够了,这个很明白啊,很清楚摆在这个地方。然后我们看禅宗,禅宗的达摩祖师初祖,你看看他在印度那个当年的情况啊,他也是这个样啊!不管是那一个,所以我们现在说,不要说学佛,那看看学祖师,不管是那一宗那一派,对啊!要记着,这个是我们啊,愿处。记住,不是说叫要我现在一口气不要这样,这个倒不是,啊我们必定要注意--因,你下第一个因下对,那么下面又告诉我们啊!呀!最后结论是。
  【「故应亲近良师。」】
  这个就对了!啊!你只要这一个真正的善知识靠对了,他一定会把这个圆满的教授告诉你。第二个:
  【「净持尸罗,数闻教授。」】
  真正靠近了他了以后啊,一定要照着这个规矩来哦,我们千万不要把那个尸罗两个字,看得太狭义哦!前面已经一再说过了,就是我们起心动念的行为等等啊,都是跟着凡夫走的,你一定要,耶晓得自己在凡夫,所以你一定要跟着他,以他的知见为知见,以他行持的方法为行持,这个才是尸罗的本质,尸罗,戒,绝对不是说,哦!我这件衣服该怎么穿才如法,你这个不如法,绝对不在这个上头哦!啊,不在是我这个板打几下,他讲的那个所谓是,这个时间怎么弄,不是哦!正知见,这是根本!然后呢根据这个而从身口的行为哦!这每一个地方都说得清清楚楚哦,尤其大乘教法,不要说大乘,就算小乘的教法当中,你看好了,南传的清净道论,你仔细看看它,它一定是以正见为重要的。这个正见说明什么啊?不要说我觉得我想,你错到不晓得那里去了!啊!然后呢这个第一个,见--一定不能拿我的,然后呢行--一定不能拿我的,他告诉你怎么办我就怎么办。亲近了善知识以后,开始要接受他这样的,啊所以那个时候一方面听闻这个教授如理行持,这样,所谓骑着马上找马就是这样,听闻了教授以后照着这个次第去做。
  【「每日四次修习所缘。」】
  哦这个正规的修法,他那个四次是这样的,早晨一大早起来,平常啊照着那个佛世的规定啊,早晨两点钟就起来,现在我们就算做不到嘛,三点钟起来,然后呢第一座,第一座早晨完了以后呢,就早斋,早斋完了是第二座,午斋第三座,然后呢晚上,就是每天是这样的四座,至于所缘他并没有特定,就是看你的层次的高下,那么虽然没有说特定的特别的,可是内容大纲却在下面,做些什么?
  【「至诚祈祷师长本尊。」】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一卷A面
  【「至诚祈祷师长本尊」】
  第一个。
  【「又由多门积集资粮,净除业障,若能勤修此圆满因,其慧倍复殊胜增长,乃能生起彻底定解。」】
  真正要作的就是呢,至诚祈祷,师长本尊,就是归依发愿就是这个事
  情,而且要什么,至诚哦,这个两个字一定要如法作到,我祈求的是什么,我祈求的净除我们无始以来的无明,不管是所知障,烦恼障,不管是人我执、法我执,不但是现行,而且种子,不但种子,而且彻底无余的一点不遗漏的,这个我们的的确确开始第一步,千千万万注意所以说如果说我念佛,一定说我绝对要念的什么?学阿隬陀佛,像你一样,绝对不是说哎呀我现在这里这个求去就行了呀,(取发和尚,静得糊中),(你取发护)这个的话,对不起就去都就去不了了,这是我们千真万确要了解的。这是真正祈,祈祷师长本尊。那么这个
  里面有个特别的,这个本尊就是我们所修学的,这是密教特别说的,就像我们显教亦复如是,譬如念佛,阿弥陀佛,就是这样,然后然你一心一意,比如说我们禅宗通常啊,禅宗这里供的到底什么我不知道,有的人说是文殊菩萨;有的人说那没什么关系,实际上文殊菩萨是诸佛之师啊,你们看看法华经就晓得了,他早就成了佛了,所以你总归这个,换句话说那就是我的根本目标。那么为什么讲师长呢?师长是代表什么,就是哪!这个我所祈求的这个阿隬陀佛也好,释迦世尊也好,文殊菩萨也好,观世音菩萨也好,他那个教法实际上从师长传
  来的,我还是必须从那个师长上面步步上去,所以你能够这样把师长看成佛一样,你就得到佛的加持,当然这个地方的善知识前面已经告诉我们了,不是随随便便哦,你要经过思,观察如理决择才有的条件都现在这个上面哦,那么这个第一个,第二个呢,多门中作两件事情,罪障嘛,把它消除,这个就是忏悔等等,这个忏悔包括四样东西,这里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前面已经说过了,如果不清楚回过头去再仔细的来复习使用,然后呢积集资粮,那么所以加上前面那个,那个亲近善知识多闻教授,就把那个听闻的东西,在这地方如法的行持,所
  以整个的说起来,一共四件事情,而这个四件事情,第一个亲近善知识这是外在的,自己要作的事情就是听闻如理无垢的教授,然后至诚祈祷师长本尊,还有呢多门中修学资粮挣除罪障,三样东西,能够努力的这个上面的话,有这个圆满因,这个是圆满因哦,这个圆满因一定正确的,所以如果单说圆满的话,一定是正确的否则的话你怎么圆满起,所以正确无误的,而且一点没有遗漏的,那么在这种状态,其慧倍复殊胜增长,啊它那个增长不但是加倍加倍的,而且殊胜的增长,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然后又这样作的话,那么对于前面这个完
  整的道理,能够生起彻底的定解,彻底的定解生起来了,下面都有了,这个胜解什么?一切善法之本也,还记得不记得,胜解,另外一个就是善法欲的根本在这个上头。你一定要对它有殊胜的见解,一点没有遗漏,圆满决不动摇有了这个心里的话,眼前很清楚。比如说我们常常说的比喻当中,被毒蛇咬了,你必定要百分之百肯定!这个毒蛇咬上去的话,它一下那个毒跑到你心脏,非死不可,你有了这个完全的正确的概念的话,一咬到你马上拿这个刀很快的剁掉了,这样才是啊,不是说哎唷想想看,还有什么其它的办法,这个不叫胜解,这个
  心里面就是犹犹豫豫的,所以说到这个地方的话,容或我们自己不一定了解,但是我们不妨现在看看我们以前温习的,了凡四训也好,俞净意公遇灶神记也好,他不是说刚开始的时候,非疑即惰,我们说这两个字好象很容易懂了,实际上你仔细的检查什么。惰是什么,不努力。疑呢要去作了心里想!咬呀这样到底好不好啊,就是这种心里,现在我们眼前仔细看看,看看我们的心里,你不检查不知道,检查了,哎太多地方很多地方好象要作的但到那时候,哎呀好象总有种种的借口,哎呀这个也不好意思,这个还有这个,那个还有那个,都是非
  疑即惰,真正等到生起殊胜定解的话,这种心里是一点都没有了,所以这种心里形象我们在这地方一定要认识的很清楚,你认识了清楚以后,然后你修行才有希望,要不然文字的认识,对不起,那个心里文字所指的到底形象什么,你了不相干,既然了不相干,你修修些什么?都是修张嘴巴,就因为修张嘴巴,修的好的话变成鹦鹉,吱吱嚘嚘叫起来很好听,就是这样。就这么,修的不好听,饿鬼地狱哇惨叫就是如此。我这个一点都不是开玩笑哦,那是千真万确的事实哦,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从它的本质上面所体会得到啊!
  【「如先觉云:『先所闻法,令心总现,数数思惟称量观察,若忘其法专学持心,则无助伴。』」】
  前面已经成就的这种先觉叫作,他怎么说啊,你修的时候怎么办呢?把眼前心里面现起来的内容是一定是什么,如理如量,以前听闻的,把这个现起来了以后那么照着这个思惟称量观察,这个才是修啊,假定你把先前听闻的法,忘记掉了,这是专注持心,没有用没有帮助,实际上我们现在,看一下看我们的心里什么状态,比如说你念佛了,现在告诉我们啊什么叫一句佛号。信愿具足?信是,信是欣些什么,愿是愿些什么,然后你念的时候,的确哎呀这个娑婆是无比的苦啊,那怕叫你作皇帝,你一无是处啊,这一心一意啊,那个时候你唯一的地方是归投依靠吧。耶那个时候是什么?先是闻法,令心总厌,然后你心里面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了,你拼命念佛这句佛号是什么,信愿也具足;信愿也具足,这道理不简单嘛,现在你忘得干干净净了在那地方的话,吧就在那嘴巴上面霹哩巴拉喊哦。然后心里面胡思乱想的想,就算你拼命的拿起来,我想我们大家都有经验,哎呀念了个辛苦无比,然后三天五天也许还可以,然后呢过了一年两年那就完了,原因在那里,就是这个,这个这种地方,注意啊,所以真正成就的先已经觉,凡是修过来的人都有这个。你没有这个法相应的,你都是这这样哎呀,你拜佛也好,我想初机的人啊,也许不一定了解,诸位旧修上座我想一定有这个同感吧!毛病在这里啊,赶快从那地方痛改啊,还来得及啊。
  【「故上修者是上法师,中品修者是中法师」】
  下品不谈了。
  【「凡所修法即知彼法。」】
  那你要修的一定要对你修的了解哦,这很清楚哦。
  【「若由是思定解坚固,则诸恶友唱说,善恶一切思惟,皆是分别悉应取舍者,自知法中无如是语,良师不许,便能不随彼转」】
  啊。你能够这样的照着上面的,上修就最完整的那最了不起的,那真正法师,你开口说话你就对呀,中品的,中修的是中法师,下品的这里根本不谈,这一定要晓得你修的法,就是你所知道的,对于这个获得坚固的定解,不但定解而且坚固,因为你内心当中有确定认识,所以这恶友哦,现在这地方告诉我们恶友是什么?这个,不是跟你打架的,就是说那种似是而非的,说起来很好听,也是引经据典,但是实际上并没有如理,他那就说呀,哎啊一切思惟都是分别的,你不要思惟的,我们一开始就要如如不动,所以有很多人说啊,我们刚开始的时候,讲楞严,说楞严的宗旨干什么要得到根本,所以你不要去妄分别,所以他一开始就去找那个东西,当然你找到固然好,结果找不到,他就叫你不要分别,实际上大无明当中,觉得这个修,哎真是可怜,这样,所以楞严本身就说的很清楚很明白,不是吗!佛陀跟阿难两个「七番真心十番显见」,在那里啊,辩思当中啊,处处地方,而且他那个思辩当中,心里面也,看,在里边、在外头,他找了老半天,里边是这个嘛?不对,外面是这个嘛,不对,中间这个嘛,不对,那都什么,如理的闻思啊!他最后找到了,然后在安住在这个上面,这个才是楞严的宗旨啊,现在我们有没有下过这功夫啊,没有,也没有这个善知识指导你,这很明日,很清楚,然后我们也说,哎这像蒸沙煮饭,你不用它,结果他的蒸的沙,我们的蒸的粪唉,这个要了解啊,这千真万确的,都在那妄想当中,那那把那个好东西排除掉了以后啊,他那个蒸沙的最多浪费那柴火,你蒸的那个粪是臭气冲天啊,害人不浅,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这是我们要了解的,所以我们真正要看这地方,你要了解的很正确,当然我们现在这地方,说一个道理让人家,那可以,至少种一个善根,刚才一再说过这个道理,这个特别这地方说明,自己修行哦,你要把握得住这个,所以那些错误的,你啊不会自己晓得,这个真正的完整的教法当中,可没有这样的说法哦,真正的良师可不许哦,因为你了解,所以你不会跟着他转。
  【「若无此解有信无慧,见哭则哭,见笑则笑,随他所说觉为真实,犹如流水随引而转。」】
  如果你对这个道理没有正确的认识的话,那是没有智慧,信心倒够的,害了!有信无慧于是看见到人这么说啊,你也这么来。看见他说的不对啊,你也说不对,这个叫见哭则哭,看见这地方说的对啊,你也说对,这叫见笑则笑,你根本不晓得他说的是对啊!是错,就像水一样,那个那里雨一下,不晓得跟着跑到那里去了,这个是我们真正重要的,所以说没有智慧有这么大的大祸害啊,前面说来说去告诉我们啦!智慧的重要啊,有了有这么大的好处,没有有这么大的缺陷,所以古人告诉我们宁愿千年不悟,不要一日错路,就是这个道理,我宁愿在这里摸,停在那里,所以说停在那里你没浪费,没有走远,就算你动动,原地踏步也不怕,就怕你一错,错路了以后啊,你跑得越起劲越远,将来一旦回头的时候,不晓得跑到那一年那一日,而这个概念是太重要,有了这个我们再继续下去。下面说啊现在晓得这个智慧这么重要,我们要学耶慢慢的,告诉你智慧还有几个不同的项目,差别在三样。
  【「一、通达胜义慧。二、通达世俗慧。三、通达饶益有情慧。」】
  现在下面说一下,
  【「谓由总相觉悟,或由现量觉悟无我实性。」】
  这个叫胜义慧或者总相的或者是现量觉悟无我实性,那么现量就是你现证,现证什么,无我的实性,总相的是什么它虽然你没有现量证得,可是闻思相应的,换句话说一切法的总相,它都是空,没有真实这个实性的,这个才是这个第一个真正的所谓胜义谛,所指的,
  【「第二个通达世俗慧,谓善巧五明处慧,如庄严经论云:『若不勤学五明处,圣亦难证一切智,故为调伏及摄他,并自悟故而勤学。』」】
  世俗慧,就是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天台所谓俗谛,天台所谓俗谛,那个什么,包含了五明处慧,这样就是世间对一切的事相上头的,前面是总相,这个是别相,那么对这个东西啊,要彻底的了解,下面印经证,说你如果不学这个东西的话,菩萨之根,小乘的根本差别就在这里,又叫作道相智,在这样情况之下你没办法证得一切智,一切智就是圆满的佛果。所以不管是为了调伏别人,以及自己要想彻底的圆满的解决都要勤学。
  【「谓为调伏未信圣教者故,应求声明及因明处,为欲饶益已信者故,应求工巧及医方明。」】
  那为了帮别人的话,你调伏没有信的人,求声明跟因明。为什么这个是调伏别人啊,声明是语言,文字,音韵,你善巧的,运用了以后然后可以。譬如我们跟人家谈话,你总要懂得谈话的运用、善巧、技巧,用晓得就是说,因明就是说话的原因,他毛病在那里,你找到了,那么从这个上面根本去讲,不要说风马牛不相干的事情,这两样东西我们很明白很清楚,对吧,第一个就是你要把握住,所谓理则,我们讨论一个问题,原则,这个原则,为什么是这个样,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有什么坏处,然后你做种种比喻,所谓宗因喻等等,这个是因明,把握住,然后你要表达这种方式,你要用的语言、文字等等这个声明,那么这个是未信的,已信的话呢?你怎么去摄受他,用工巧明,就是其它的技术。为自悟应求内明,此是别义。对这个是个别说了,总来说的话,
  【「又此一切皆为成佛故求,是为通义。」】
  就这样,实际上就整个来说要求成佛,这总共都要,这是世俗慧。
  【「第三通达饶益有情慧,通达能引有情现法后法无罪义利。」】
  就这样啊。要把一切有情引进来,引进来怎么办呢,眼前也好,后来也好,世俗上的事情啊,是眼前好后来不好,眼前好是最多短短一百年,后来不好是无比长劫生死轮回,哎呀这地狱里边,这是我们要分别得的清楚的,佛法眼前好,将来是更好,而且一直增上。
  【「第四正修慧时应如何行。发三慧时,应令具足六种殊胜,及具六种波罗密多,自住慧已,立他于慧是为慧施,余如前说。」】
  这个前面也都是,每个都这样的,你们要看的话,在二百六十七页,啊这个很重要哦,这个是概念,所以修六度真正殊胜的话,他一定具足六种殊胜,第一个、一定依的这个是大菩提心,然后所作的事情的话一定是偏圆,偏是,譬如布施,遍施一切,智慧的话是偏学一切,没有一点,那怕是做单独的一件事情,这个详细的就要把重新的看一遍就行。
  【「第五此等摄义。虽有现证空性之慧,若无大菩提心,仍非菩萨之行,故应增长大菩提心为行所依,地上慧度修所愿境。」】
  又说一遍,那么要晓得这个慧的特质,这个是什么,三乘之母,他大乘不共的父是什么,菩提心,所以说仅管你有了现证空性之慧;这地方说的很清楚哦,如果说你没有这个方便,没有这个大菩提心的话,这个不是菩萨行,所以是啊我们现在这地方修智慧先一定要什么?把大菩提心为行所依,然后学,那个时候学的这个慧啊,是地上慧度是我们所愿的,所以没有大菩提心,这个慧是通常是总相的,这是见空性,然后呢菩萨这个一开始修的是道相智,这个两个东西同样的,修
  的这个是积集资粮,大菩提心。所以两样东西要同时怎么样相辅而来。
  【「其能圆满无上妙智资粮所有方便,谓发三慧。」】
  那么能够圆满这个无上妙智的资粮,换句话说,因地当中先要作些什么呢?那这个方法就是要启发闻思修,很清楚,所以我们眼前从闻思下手。
  【「现应励力而求多闻。」】
  这个就是我们真正努力的,所以说来说去我们眼前第一件事情真正要努力的就是这个。
  【「若不尔者,违越学处罪所染着。」】
  假定你不能这样的话,你自己要做的根本的事情都不知道,你的行为处处地方为罪染所犯,你还谈什么,所以容或有人说,哎呀我是念佛的,念佛更重要啊,你不是要去嘛,这个念佛净土法门说的最清楚啊,戒,戒是最稳啊,你不是要求生净土嘛,所以我总是问人家,也你念这个,你的目的是在这个目的,在这个四句,还是你要求生净土啊,你要四句那不谈,你就忙那个四句就行了,要求生净土,就单单说不必谈这么大,它说的很清楚什么,戒,戒最稳,你只要把那个戒能够持的很稳的话,那一定往生哦,而且他说一日一夜学什么--八关斋戒,乃至于沙弥戒,你持净了就能去,这不是千真万确嘛,你要想这个持的净,干什么,还要多闻啊,否则你不了解,对不起,你自己以为持了,违犯了不行啊,所以何况你求无上大菩提,所以我是要去,但是我的目地是这个,所以你一定要在生生增上,那个时候不管是你走那一门那没关系,我是持戒也好,净土也好,禅宗也好,教,宗--第一个,眼前是这样还有啊。
  【「诸余生中亦不乐多闻,不能学习菩萨学处。」】
  这个道理已经一而再、再而三说过了,眼前这个因地当中,先已经把这个恶因种下去了,将来下一生又生起了,所以唯一的希望,现在就是哎呀赶快啊,现在听见了,一定要把宿生种下去这个靠现在听见的时候,努力拔除,唉那就有希望了,好的话这一生就成就,否则的话下一生出来很快的,拼命的去学嘛,不会像现在,哎呀听见了这个这么麻烦啊,因为什么,你宿生因地当中已经把它拿掉了,你心里因地当中已经种了,我要努力这个,我要努力这个,所以到那个时候,一起缘起法,你自然而然这个就来了。
  【「若于现法勤修开发智慧方便,能遮现法不学之罪。」】
  那很清楚你现在能够这样去学的话,那么能够遮止不学的罪过,这个现在。
  【「如妙手问经云所说,余生亦能速疾圆满般若波罗密多。」】
  下一生啊也很快也很容易的,把这个学的这个东西啊,很快的就学的起来了,为什么啊,因为眼前你努力了嘛,所以他的的确确你只要如理一念相应作的话,马上就这个果报跟着来,所以我们从处处地方不但佛法处处地方要体会,实际上应该这么说,这个佛法是包含了世间的一切,深的地方我们容或不看见,但是浅的地方我们应该多去看,所以我平常经常把了凡四训摆在那地方,倒不是一定去看,有的时候我心里面一看,我觉得一点都没错嘛,你看这个袁先生听了这个云谷法慧禅师以后,他第二年的考试马上改了,第二年考试名次马上改,我们现在也是如此啊,只要你听了这个教法你肯下功夫的话,现生就改了,然后下一生,下一生更快啊,就是这个道理,昨天已经讲到慧、般若波罗蜜多慧度,最后第五此等摄义,前面说我们如果不学的话,现生呢因为不了解,什么是该作,什么是不该作,所以啊都被罪染所染污,然后呢余生,也很难学习,一方面可以说余生很难,就是将来很难学习,实际上他经本上面并没有说的一点事情,因为我们没有学习这个般若波罗蜜多,不晓得如理取舍,所行的事情都是非理的做法,结果呢?这个非理的集的种种的业,将来感得的果是什么,像下一生,下一生一直在恶道当中轮转,即使偶然有因缘脱出来的话,还是因为不了解如理取舍,还是受苦,辗转的在这个里头,所以这个结果是对我们是损失太大,太大。反过来我们能够学的话,现在就用智慧开发,能够遮止很多不理想的罪犯,所以啊眼前,就得种种的身心两方面的增上,而余生呢很快能够容易学,所以一直向上,自然这个解脱乃至于无上大菩提是很容易,所以经论上面处处说,你这样做的话不久当成菩提,这是千真万确的,千真万确的事实,主要的关键都在这个上头,所以关于这一点呢,我们要再三的深入的思惟观察,策发我们推动我们全心全意去学习这个,现在我们再继续看下去,就是看第五摄义那一段当中的第五行。
  【「如是经咒二道栋梁,六度之中,修习静虑之次第,尚似略存,修余五度之次第,皆已隐没,故于修行摄要及引发定解之方便,略为宣说。」】
  那么上面说完了以后,大师,就是宗咯巴大师见于当时的状态,这个当时的状态,就是指佛教界状况,说我们真实的修学佛法,最主要的栋梁是什么呢,就是撑持整个那个建筑物的中心支撑的,最重要的支撑,这个重要的支撑是指房屋的,现在这个地方,这一个是支撑的什么,支持大乘佛法的。
  菩提道次第广论翻译第一四一卷B面
  不管是显教,是密教,通常经就是指显教,咒就是密教,大乘不外显密两部份,那么这个两部份的栋梁主要的是什么呢,是六度,而在当时在这个六度当中啊,只有学定、静虑稍稍还有一点东西留在那里,其它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乃至于般若,那个五样东西的次第慢慢慢慢的都隐没了,既然完整的教授隐没了,请问你不了解没有学这个教授怎么修,既然教授也没有了,所以没有能够如理修,佛法还靠什么,佛法嘴巴上面如果讲讲可以成佛的话,所有的人都成了佛了,所以像大般若经,而且很多经论上面都这么说,不是说我要成佛,我要成佛,假定说就这像我要成佛,讲两句,或者你想要成佛就成的话,那天下没有一个不是佛,实际上呢一定要如法行持,要如法行持,要有完整如理的教授,那么既然现在这个完整的教授隐没的话,佛法那当然因此隐没衰退,所以大师看见了这一个,乃将修行的重要以及它的内涵种种,特别是对于这个关键要确定的产生正确的认识,所以他说修行的重要,引发定解的主要的方法,像前面这样的把那个大要,这个略分两方面,第一个是的确很简单,第二个这是大纲,纲略、纲略,换句话这最主要的那个大纲,你能够把那个大纲把握住了,然后呢能够从这个上头一步一步深入,你就可以,要得到能得到你所要的东西,这样那么下面。
  【「诸大经论所说,修习缘如所有及尽所有般若自性毗钵舍那之次第,及修习静虑自性,奢摩他之次第,后当广释。」】
  除了这个简略的说以外,特别是关于学这个定慧,这个定慧最主要的目的,干什么呢?要了解一切法的真相,那么一切法的真相分两部份,一个叫如所有性,一个叫尽所有性,所谓如所有性是一切法的共相什么─空性。平常我们说真如,即所有一切事情的真如,我们天台或者所立的─真谛,那么尽所有性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平常我们说的俗谛,就一切杂染清净法当中一切东西的,比如说品别,边际,换句话说这是那一样东西属于那一类,它这个界限范围彼此关系等等,比如说我们讲一切有为法,那么有为法呢?就是拿这个五蕴就可以统统含摄,就是这样的五类,每一类等等等等,是这样的,乃至于十二处十八界,那么可以说明了,不但有为法,无为法也说了这个叫作尽所有性,尽所有性。所以不但它的总相,它的本质是什么,就如所有性,空性了解而且它这空性当中所生起的种种不同的差别相、因缘、功效等等,是这个要彻底的了解这个,那就是圆满的佛法、佛陀。那么要了解这个,一定要学止跟观,那么关于这一部份呢?后面再详细的说明它。
  【「凡菩萨成佛,皆依六度而得成佛。菩萨地中,于六度一一之后,皆珍重宣说,故应了知,此是过去未来现在诸菩萨众共行之道,此六即是一切白法大海,故是修行宗要无上大嗢柁南。如菩萨地云:『如是六种波罗蜜多,菩萨为证无上正等菩提果故,精勤修集,是大白法溟,是名大白法海,是一切有情一切种类圆满之因,名为涌施大宝泉池。又即如是所集无量福智资粮,更无余果可共相称,唯除无上正等菩提。』」】
  那么最后这个文字说明一下,所有一切修学佛道的佛子,就是菩萨,他所以从这个修学菩萨而成佛都依这六度,那么在菩萨地当中啊,关于这个六度除了详细说明以外,每说一度,他最后都特别的珍重叮咛特别说明这件事情,所以这地方我们应该了解,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菩萨没有一个例外的,共同行处,实际上呢也告诉我们,我们将来要做的也必定是这个,必定是这个,除了这个没有第二条路好走,仅管我们现在愚痴,我们像前面所说的由于怯弱,或者其它的,为眼前小事情蒙蔽了不走,这个结果只是自己伤害了自己,这是自己给自己增加苦恼,最后你还是要走这个路,才能够真正的得到,圆满无缺的一切,以及净除一切痛苦,这一点前前后后一再说明,所以这六样东西就是一切白法完完整整的所有的内容,大海是所有的世间一切水到最后都归在那里,换句话说菩萨修学的,该修学的全部的内容就是这个了,所以这个是修行当中无上,再没有比这个的真正的最扼要的内容,嗢柁南平常有几个解释,这地方就是它的大纲宗要,全部的内涵,那么下面又应那个瑜珈师地论菩萨地的,文词来说这样的六种波罗蜜多,这个菩萨为了证得无上菩提的佛果,所以努力修学,是一切大白法的溟,溟也就是大的水啊,也可以说是大海,所以叫做一切大白法,所有一切有情要圆满一切之因,有这样的因,就这样感这样的果,所以从这地方,所有的大宝都从这地方出来的,由于这样而积聚了无量无边的圆满的福智资粮,因为你这样做了,所以这个因感得的果,只有一个,没有,再没有其它的果可以跟它相提并论,什么果,无上正等菩提的佛果,好,那么关于六度部份在这地方也简单的说明了。昨天我曾经提起一件事情来,说这个阿难尊者跟佛陀啊,同样的在空王劫的时候啊,在就是空王出世的时候啊,一起发菩提心,结果呢,说阿难到现在还在学地,而我们佛陀却已经成了佛果,这两个人的差别,一个是多闻一个是精进,这个上面好象,这个精进,你真正修持,你只要精进就够了,不要多闻那个样,不但法华而且楞严,很多地方说这样,大乘、小乘,那么而在这个地方又特别告诉我们,我们要修习的时候,一定要透过多闻,那么到底这个多闻跟精进之间怎么辨别呢?这地方不是有矛盾吗?现在这个大家想一想,大家想一想,这是一个小考的考题,我告诉你们啊,你们现在想想看说这个不要多闻吗?现在学了这个以后了解不对,修学佛法一定要从多闻开始,这多闻了吗?这经上说的明明白白是有这个,毛病在那里,你们要想办法把它找出来。没关系就像前面的几次一样,你只要肯去想,想完了以后,然后我们再讨论了以后一说你就能够把握住这个重点,要不然的话,我们很容易就陷在这个错误里面,而不觉得,结果虽然有一番好心,就走上去啊,那难免因为认识不够啊,总是走的千辛万苦,弄的不好的话,乃至于不晓得转到那里去了,那么六度完了以后,在下面四摄。
  【「第二、四摄成熟他相续,」】
  六度主要的是调伏自己,虽然他里面的内涵也能够包含了四摄,所要做的事情,但的的确确四摄的时候由于纯粹针对的利他,它这个方式是稍有不同,那么针对着利他是专门以这个利他作为立场,但是你要真正利他,如果自己没有调伏要想调伏别人是无有是处,同时呢,这个调伏别人也就是把你自己调伏的认识用到别人身上,这样,所以它的里边的差别在这个上头我们仔细的研讨一下,也就了解了。「分五部份,第一、四摄的自性,」第二、为什么要这四样的理由分为四部份,还有这个四摄里边作些什么事情有什么功用,第四摄受眷属要想摄受那个话必须依这个四种方法,
  【「第五、略为解说,」】
  约略的解释一下,这个四摄的内涵,
  【「今初」】
  先把那个四摄的特质说一下,
  【「布施如前六度时说」】
  已经说过了。爱语者呢?是说对于所化的机,就是我们不是要利益别人吗,那么就是你要去度化的那些根器那些众生,怎么样说明种种道理,这个就是爱语,这个是爱语。
  【「利行者如所教义令所化机如实起行,或令正受,」】
  这个前面爱语是你告诉他,告诉他了。利行呢,就怎么样把你所讲的这个道理啊,使得他能够如你所说恰如其分其理的去行、去受。
  【「同事者谓教他所修自亦应修与他同学。」】
  同事呢,你所教他的,自己也应该也跟他一起学,这个四个内涵,下面每一个他还有详细的解说,实际上就是在略说里面,真正详细的在菩萨地上面说的很清楚,瑜珈师地论里面,下面所说的还是个大纲,我们把后面最后第五个略为解释了解了,那么这四样东西,也大概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个定义说完了最后应那个论,
  【「如庄严经论云:『施同示劝学,自亦随顺转,是为爱乐语,利行及同事。』」】
  这个论上面怎么讲?施、布施啊就同前面六度所说的一样,对这布施,示劝学,就是开示他、劝他学,这个什么啊?这个就是啊这个爱语以及利行。自亦随顺转,那末把你所讲的,所教他作的,自己也顺着所讲所教的一起作,这个是什么就是同事,下面说是为爱语爱乐语,利行及同事。那么其次为什么要以这四样东西来安立,为什么要帮助别人,摄受他们要根据这个四点呢?说一下,
  【「第二立四之理由。何故定为四摄耶,答谓摄受眷属令修善行,须先使欢喜,此必先须施以资财饶益其身。既欢喜已,令修道时,先须令知云何应修,此由爱语宣说正法,除其无知断其疑惑,令其无倒受持法义。既了知已,由其利行令修善行。若不自修而为他说应取应舍,彼不信受反作是难,且不自修何为教他,汝今尚须为他所教,若自实行他便信受,谓教我等所修之善,彼自亦修,若修此善定能利益安乐我等,」】
  那末这个就是啊,这四样东西啊,所以最后说,先未修者能新修行,已修行者坚固不退、故须同事。为什么要立四个的原因说一下,说你要摄受他,要使得他跟着你能够如理如法,一定先要让他随顺你,那么要随顺你呢?第一个你要使他欢喜接受你那这个东西,须要布施,这个使他得到好处,倾向于你,那么从这个上头,我们也可以说,虽然同样的布施,这个布施,前面的布施跟无悭无贪之施具斩一切恶,送给别人,纯粹是从他的内心来策发的,从前面的那个六度当中,你对自己没有一点点的、执着,任何东西,外面的财产、妻子、国城、山河大地乃至于生命、脑髓,没有一个不送的,这样先养成功了,然后进一步那个时候要为了帮助别人,就是这样,所以虽然同样布施可是这个重心、目标是有不同,那么现在这个地方纯粹是为了别人,但是你假定前面这个六度不修的时候,人家来要,对不起,你的悭垢,舍不得这些东西又不行,其次就算你舍得了,你没有财位又不行,所以经过了前面这个六度当中的布施的,第一个,你障碍,你布施的,是彻底的消除掉,这是第一个,这违缘是没有一点点余剩,第二个因为你修了这个六度以后,所以你得到的这个福报,而这个福报,尤其有智慧来摄持的,所以他永远是无量无尽的,在任何情况之下,你这个要用的这个资财就没有任何限制,所以内外全无障碍,到那时候,你布施的时候,心以及物一点没障碍了,所以那个时候才谈得到摄受别人利他的这个布施,彼此间还有这样的一个差别,这个是我们应该了解的,否则你虽然想布施哦,你自己心里面这个痛,这个舍不得,这不行,再不然虽然你舍得的,你没钱也不行,现在经过前面这个六度当中这两个障碍彻底尽除,所以这个四摄当中的布施,跟六度的布施哪差别在此,那么现在因为你布施,然后呢令他资财圆满令他毫无所畏,进一步呢,那么叫他修道,要叫他修道呀,你一定要晓得怎么样是修法告诉他啊,所以那个时候有爱语来宣说,让他了解,那么这个爱语啊,实际上这个中心的目标,目标是使他了解佛法,可是虽然他欢喜你了,你开始接引的时候,却不能一口气就说佛法,就像教育,普通一般世间的教育意思一样。那个幼儿园你就给他讲,不要说大学里边的,中学里边的东西,他也是一窍不通。所以这个爱语也有层次,这个层次在后面宣说,先轻言软语的,让他在这个语言上面,听起来柔和,话的内容也好,那个时候再进一步拿佛法,重要的话时再告诉他─修行正法,使得他能够正确的了解佛法,而断除那些疑惑,对于不正确的认识,那么能够如理如法不错误的受持真正的佛法,跟佛法的内涵相应的,更进一步了解了以后,利行令修善行,更进一步要教他,说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怎么样根据这个去修,那个是利行,那么虽然你教他,如果你自己不修的话,唉他不一定能够相信你,他反而会说对呀你教我,你自己也不做,乃至于他怀疑你,你自己不做,你教我做,这个到底有什么好处呀?平常我们世间尚且如此,何况佛法。所以啊你自己也能作,他也更能信受,更能信受,同时呢,在这个上面有种种的,不要说佛法,就世间来说,比如说我们看见常常讲的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乃至于像学校里边的,现在的很多老师传授的,不是教育,传授的只是一般的知识、技能,如果是真正教育的话,那一定是以身作则,这个是非常重要,更进一步来说所谓我们修学佛法的人啊,大家总觉得我要将来弘法,弘法,是弘法是必定要的,但是如果我们自己做不到,结果忙了半天,出去人家也说只许州官放火,你说了半天,你自己呢,请问,你弘的法在那里,所以说到这里我是越来越感到惭愧,我始终自己了解,我只是把失败的经验告诉大家,诸位如果将来有心弘法的话,不要说现在学会了一点文字,跑着去大吹大擂。如果是你发了菩提心说,不管我现在先给他种一个种子,你有这个菩提心,那倒还不错,不过这个事情要真实衡量,要真实衡量,总是我们尽量的先要跟他一样,那么这个效果就能够如理如量的显出来。如果彼亦自修,前面说啊,他会说啊,如果说,我们跟他一样的话,人家学的人也会说,对啊,他也跟着我一样呀,所以啊!这样做的话,显然的他这样做得到好处,那么我这样做也得到好处,他还能够把他得到的好处告诉我,我也认真的肯去学,所以先他没有学的,因为你这样的话,也跟着你学,他已经学了,由于这样的关系坚固不退,所以他须要同事,能够坚固不退的话,那就如理成就,这样的话这四样东西就圆满的利他的这个特则,这个内容。
  【「如云:『能利他方便,令取令修行,如是令随转,四摄事应知。』」】
  主要的就是说明这个道理,真正能够帮助他们的方法啊,使得他应取,使得他于布施爱语,那么接受你,了解,然后有利行,那么让他怎么去修行,由于同事,他也跟着你一样的如理上去,如理上去那么就如量的完成,所以这个四样东西我们应该了解的。
  【「第三四摄之作业,」】
  那么这四摄作些什么呢,
  【「以此四摄于所化机何所作耶」】
  作些什么呢?
  【「谓由布施故,令成闻法之器,以于法师生欢喜故,」】
  这第一个,由于你布施,所以能够使得他成就闻法之器,为什么呀,因为你布施,所以他对你亲切、欢喜,一亲切了欢喜,那个时候你就能够教他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了解,说你要教别人啊!不是跑着去这么大吹大擂,乃至指责别人等等,你真正帮助别人,先必定从这个地方开始,同样的你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会说为什么现在人家来,布施,就是坏人,上来向你要的话,你不会说话哼这个坏人我布施,造成功社会的垃圾,他正因为社会的垃圾,你要帮助他,怎么帮助他,从这地方先跟他结个欢喜缘,然后以后有机会教育他,才能够把他救出来,减少这个社会问题,当然由此推广你可以晓得,所以我们必定要了解佛法里的真正的特则,千万不可以拿我们的概念去讨论去看这个问题。
  【「由爱语故,能令信解所说之法,以于法义令正了解断疑惑故。」】
  那么进一步呢,他跟你接近了以后你用什么方式,以爱语就是以非常巧妙的言词,不但听起来他欢喜,是内容也是如理如法,那么他就能够信得过你了解,对于应该所学的这个佛法啊,正确的了解,没有一点问题,那么再下面,有了这个了解。
  【「由利行故,如教修行。」】
  就是你再进一步告诉他去行持。
  【「由同事故,已修不退长时修行。」】
  得到这个结果,由于你跟他一起这样的作的话,那么像前面说的没有修嘛,就修,修了嘛继续增长,然后长时修行,达到完成。
  【「如云:『由初为法器,第二令胜解,由三使修行,第四成净修。』」】
  这个很容易了解,最后一个亲近,所谓净修的话由理的证得。
  【「第四摄受眷属须依四摄。佛说此为成辨一切众生义利贤善方便,故摄徒众应须依此。」】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42-143卷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讲记 第138-139卷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一课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二课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三课 接触佛法快3年了,但一直在门外打转,至今还没有皈依。看过法师讲解的《..
 现在汉地许多人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论在佛教中的..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
 如何理解菩提道次第中的三士道? 《菩提道次第略论》导读(释宏演)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一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二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 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第五世班禅大师洛桑耶喜)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1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2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3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4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5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6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7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8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