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出离与报恩
 
[多宝讲寺学僧文稿] [点击:2414]   [手机版]
背景色

出离与报恩
释化群
 
  一、苦之谛理
  佛为太子时,四门出游,见老、病、死苦,厌俗而求解脱。这些示现如同明灯,指示我们如理地思惟发生在自身上的经验。
  父亲退休后,诸病缠身,如肺结核、肝硬化、腹水、糖尿病,用药及诸饮食方面又互相影响,那是非常痛苦,又困难的。多次宣布病危稍有康复,最后在六十岁时于医院抢救室中病逝。那时父亲生病,心情郁闷,又加上医药开支,家里难得有一些轻松与闲适。正在县城的中学里读书的我,很少抽出时间去照顾父亲,便想通过努力考取大学,以缓和家中沉闷的气氛,慰藉父亲痛苦的身心。加上自身经常感冒,每次都持续一些时间,在感冒中头脑昏沉,用药又需要开支。倘若大学联考时感冒,那一切希望都破灭了。心里便很想找到一个能够确保解决病苦的办法。世间又有几个人能够免除病苦的降临呢? 解脱之道其修远兮,我等应将勤勇而求索。
  父亲去世时,祖母已经是八十七岁高龄了。伊是县城一个晚清秀才的女儿,下嫁到乡下来的。伊养了几个孩子,在那些艰苦的年代里,用她自己的话说:“聪明的都死掉了,剩下两个傻的。”特别是我的一个叔叔,是极聪明的一位,远远超出邻里的同龄,在长到十六岁的时候,害病而无法医治,好端端地就死掉了。所以在伊的一生中,对于小孩子特别地眷爱顾惜。现在年垂九十而送其六十之子,其痛何如? 祖母是识字的,一辈子都有阅读的习惯。心志非常清醒理智,然而气力却因老迈而自然衰竭。诸事渐需依赖于人,自己走路时要摔倒,乃至晚上一个人也不能安睡,常常因黑暗而恐惧。无止无息地思念其子孙眷属,希望他们时时环绕其前,然而却因他们自身学习工作的所迫,难以满愿于万一。在这样充满怅惘之中,于九十之际,遍示老苦,闭目而去。
  那时看到祖母的衰老,无有气力,心中感到特别地失落无助。我们自幼在祖母的照顾下一点点长大起来,祖母在心目中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现在饱受老迈之苦,我们却毫无办法。谁能避免不受老苦呢? 乃至于祖母的逝世使我感到特别的伤心,如同世界粉碎成为虚空。我感到自己好像没有依怙、没有亲人、没有寄托、没有一切了。以前可以在祖母那里得到保护,得到安宁,得到称赞,得到尊重,现在都没有了。特别是看到她垂垂老矣的情景却不能给予一点帮助或减轻,这是在感情上极其难以接受的逻辑,却又是现实。
  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妇女。她多年劳动,省吃俭用,默默无闻。多年照顾病中的父亲,父亲去世后又照顾祖母。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的眼睛渐渐地看不见了,成了一个做什么事情都靠用手摸的人,不管阳光多么明亮,一个不能自己出门的人,一个盲人。到医院里去检查,医生说眼底坏了,治不好,也只好接受这样的现实。


  二、流转之相
  父亲的去世使我想到应该自立,祖母的去世仿佛一下子把我和世间的牵挂解开了。在这样的一生中,到底应该干点什么呢?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望子成龙固然是世间的理想,倘若仍然重复一个生老病死的故事,又有什么意味呢? 一个人,老病死苦究竟是无法超脱的。除此之外,尚有种种苦相,如有隐秘之手在幕后操纵,避之不及,送之不去。
  人的一举一动无不是心意的外化,心意复随种种外境而相与起伏。这一生我们或许尚有聪明智慧可以避免那些邪说的陷阱,思惟的垃圾,在这样一个动力学系统的持续轨迹中,我们怎么能够确保生生世世不受邪说之害,不为魔之眷属呢?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众缘和合必有众缘散离,心系流转即无宁静。生灭法中无有究竟出苦之道,不应将自身安乐建构在他者痛苦之上。流转对待是所应舍。

  三、三主要道
  至尊宗喀巴大师决择本师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之密义,概括为三主要道,所谓出离心、菩提心、清净正见。我们这些浊恶世中的具缚凡夫,要想从种种牵缠瀑流中解脱出来,清净无垢的圆满教法——三主要道乃是真正的希望。而其首要者则是出离心的养成。
  出离心的根本意义固然是出离烦恼,如贪嗔痴慢疑不正见等,环境作为一个增上缘也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如《山法宝鬘论》中引大善知识博朵瓦的教言说:“抛弃故乡,远离亲友,断除愦闹,如理作意之人离解脱不远了。”复在三聚净戒中,以律仪戒而为根本。律仪戒最圆满者,厥为比丘戒。故比丘身是求解脱中最殊胜者。
  在我们的思惟品质中,散乱是一个具有极大影响力量的因素。散乱使我们对修善方面一事无成。对于出离的熏习陶冶也将驱走散乱的所依,使我们的心地与止观的原则相应。我们身心的堪能将大大提高,即此而得以转凡成圣。
  求出离是我们得究竟解脱安乐的正因。舍此而侈谈自他利益无异于痴人说梦。如《菩提道次第求加持颂》中云“世间满足深险罪业坑”,善思念之。

  四、一切众生皆是我母
  《大般若经》云:“若有问言,谁是知恩能报恩者? 应正答言:佛是知恩能报恩者。何以故? 一切世间,知恩报恩,无过佛故。”
  今此生中,生养我等,母恩为最。佛成无上正觉,观视世间无始劫来,一切众生莫不百千万次为我父母,生养育我殊极之恩,与今生母等无有异。故念恩者,当念一切众生之恩,皆如父母。欲报恩者,当报一切众生之恩,皆成大觉。

  凡夫之心,与诸圣心,皆尽虚空,周遍法界。应知观世音菩萨大悲之心,地藏王菩萨大愿之心,文殊菩萨大智之心,普贤菩萨大行之心,摄一切众生之心,念念相续,无有间断。凡夫心中,亦摄如上诸圣之心,大悲大愿大智大行,一念相应,感应道交,身口意三,即凡成圣。应知我等心念力,三宝加持力,法界缘起力,如理希愿力,如是种种力,威神不思议,佛说四重恩,究竟而得报。如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为楷模。
  更从金刚乘说,现前上师与十方三宝等无有异,同一体性,功德具足,随机钩摄,方便调伏。若使现前上师欢喜者则使十方诸佛欢喜。十方诸佛复是现前上师之所化现,从现前上师身口意中随应而出。若与上师心相应、念相应、愿相应、行相应,则与十方诸佛相应。如大悲大愿至尊定公上师所云:“念念不忘师尊三宝,念念不忘父母众生,念念不忘依戒依法精进修行,念念不忘成佛度众生。”报恩之期,其在兹乎? ☆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盂兰盆报父母恩法会有感——佛弟子当四恩总报
下一篇:引路明灯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