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菩提道次第识小
曲世宇
[菩提道次第·参考资料] [点击:2734]   [手机版]
背景色

菩提道次第识小

曲世宇

一、道次第对学佛者的意义

佛从最初发菩提心、中间集积福慧资粮、最后现证圆满正觉,一切都是为了利益有情而做的。所以释迦世尊初于鹿野苑为五比丘三转四谛*轮开始,直至双林树下示现涅槃这四十九年间,对各种根机的有情说了无数的法要,也无非为了成就有情义利。

总的来说,有情义利分为二种:一是现前义利,二是究竟义利。现前义利即是增上生,为人天乘果,为下士道,如阿底峡尊者之名著《菩提道炬论》云:“若以诸方便,唯于生死乐,希求自利义,知彼为下士。”究意义利略分二种:一是声闻缘觉乘,唯求自出生死,为中士道。如《道炬论》云:“背弃诸有乐,遮恶业为性,若惟求自静,说名中士夫。”二是菩萨乘,由大悲心最极发动,欲尽拔一切有情痛苦为因,得佛位为果,为上士道。如《道炬论》云:“由达自身苦,若欲正尽除,他一切苦者,是为胜士夫。”由此可见,道次第摄尽了一切佛语教授,并把它们有条理、有次第地组织起来,令任何一种根机的学佛者,都可以依据自身的能力修学相应的部分。特别是处在末法时代的今天,邪说纷纭,佛教学人对圣教密意莫衷一是,有的好高骛远,求速躐等,从不切实考虑自身的心理状态,连修学菩提道最初之放舍现世心尚未生起,却大言无上密生圆次第或大圆满。有的盲修瞎练,执于宗见,或念一佛名,或持一明咒,或参一话头,对整个佛法圆满道体之建立,一无所知。置身于这种环境之中,则倍感菩提道次的可贵。如被誉为西藏日轮的颇邦喀大师说:“菩提道次第是三世诸佛所共履的康庄大道,是三界中的唯一明灯。”

另外,现在修学净土宗的人特别多,净土宗以仗他力,横超三界,被称为易行道而著称,故有“万修万人去”的说法。但是我们现见往生的人属实不多,究其原因何在呢?主要是因为放不下现世的一切,出离心也不踏实,菩提心亦只是在口头生起,更遑论通达中观深见而上品往生。然上述内容俱是菩提道次第所诠释的主要内容,学佛者若能将菩提道次第依次在身心中生起,一念即可往生净土,岂是那些整日茫然,仅是口头念佛者所能比拟?因此不论是修学任何宗派,凡为出离心所摄持的,就是解脱轮回的因,凡为菩提心所摄持的,就是成就佛果的因;凡为性空正见所摄持的,就是轮回的正对治法。除此以外,不论你修什么法,念诵、观想,甚至大圆满、大手印,如果离开此三根本法义的摄持,是不能解脱成佛的,这是至尊文殊对宗喀巴大师所宣说的甚深义理。

出于同一想法,阿底峡尊者的再传弟子朴穹瓦也曾请问京俄瓦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二种情况,一种是善巧五明,获得坚固三摩地,具足五神通,得八大悉地;另一种是阿底峡的教授(指道次第)虽尚未如实在身心中生起,但对此能获得定解,他人无法改变其意,不知您选哪一种?”京俄瓦回答说:“阿奢黎,不要说‘道次第’在身心中生起,就算是只知道一点点‘道次第’,我也宁可选这种。因为我以前曾无数次地善巧五明,能经劫入三摩地,具足五种神通,获得八大悉地,但却不能超越轮回,但是如果我能对阿底峡所说的‘菩提道次第’获得决定,那么我一定能遮退轮回。”(颇邦喀大师《三主要道甚深引导笔记·开妙道门》)所以,对于菩提道次第的修学,对修学任何宗派的学佛者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菩提道次第的内容

菩提道次第是指一个凡夫从初学佛开始,直到最终证得佛位中间所必经的历程。概括起来说,道次第的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种根本要义,即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如四百论》云:“先遮止非福,中间破除我,后断一切见,如此为善巧。”龙树菩萨亦云:“先增上生法,决定胜后起,以得增上生,渐得决定胜。”宗喀巴大师也在完成《菩提道次第广略论》后,将全论内容摄为此三种根本要义,另造一文,名《圣道三要》,来总结菩提道次第的精要部分。所以菩提道次第的主要内容,不外是先令我们断恶修善(遮止非福),以此正因而令我们获得更好的内在和外在条件(增上生法),再由此基础上观轮回中一切享乐盛事,其体性无非是苦而发出离心,破除我执无明,证得涅槃(中间破除我),最终发菩提心,而至究竟佛果(后断一切见)。因此,说出离心、菩提心、空性见是整个菩提道次第的骨干,是一点也不为过的。

修习菩提道次第的前导基础,就是对暇满人身的修学。暇身对学佛者,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无论是要获得后世安乐,还是要解脱轮回、发菩提心,证甚深空见,都必须依赖此宝贵暇身。特别是修学密法者,若要在此五浊恶世一生证得双运身,更是非此暇身不可。寂天菩萨在其名著《入菩萨行论》中说:“由依人身筏,当度大苦流,此筏后难得,愚莫时中眠。”宗喀巴大师也总结说,修道最初之身,人为第一。

然此身虽如此宝贵,但却不知何时死去,正所谓身命无常。我人放不下现世,无法生起出离心之主要原因,就是对死无常没有作深细、恒常的思维修习。当知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死,就算是释迦世尊、至尊米拉日巴、第二法王宗喀巴大师,也要舍此幻躯,何况他人?虽死王必来索我生命,但不知何时降临到自己头上,若不早下决心,放舍对世间八法的经营,努力学修佛法,待死主来临时,别说一切亲朋眷属财产舍我而去,即此从投生开始就始终一刻不离之身体也要离我而去,唯有佛法,特别是此圆满无缺、无谬之菩提道次第教授,是我们唯一的依靠,于是理应生起决定修法之心。又复此身虽死,但决非“人死如灯灭”,而是要依着业力去投生的,所生之处,概有二种,谓善恶两趣,试思我们生前所作之业,恶多善少,能生至善道者,寥若晨星。既知当堕恶道,受大痛苦,当决心依止三宝,因唯有三宝才能救护我们出离苦海。然“诸佛非以水洗罪,不以手除众生苦,非移自证于余者,示法性谛令解脱”,故皈依三宝之后,要依着佛所开示的因果道理取舍修习,则决定可生至善趣。

虽能生至善趣,但我们决不可以此为足,因为今生在大梵天,来世就可能堕热地狱;今生贵为人王,来世则沦为乞丐。正如《集法句经》所说:“集聚皆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有离,有生咸归死。”提婆菩萨在《四百论》中也说:“有智慧的人怖畏善趣和怖畏恶趣是没有分别的。”总之,只要身在轮回之中,决无保信之处,如《法华经》中说:“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况且此轮回,无休无止,无始无终,在这个以苦为性的三界中,应该寻求一个永久的解脱,方不枉此万劫难遇之暇满人身。

如此观三界苦,发出离心,则应观察什么是轮回的因呢?即我们为何会堕入轮回呢?它的根本原因,就是无明烦恼。具体地说,就是俱生我执,它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未受过任何哲学思想和宗派思想熏习和影响的虚妄执实心。那到底什么是“我”呢?我们又是如何去执这个“我”的呢?所谓“我”既不是指这个身体,也不是指意识,更不是指什么阿赖耶识,因为我们通常都说我的身体、我的意识、我的思想、我的阿赖耶识,可见他们都不是“我”,五蕴中的任何一蕴都不足以构成“我”,五蕴合起来也还不是“我”,这个“我”是依着五蕴而被假安立的,这就是“我”的真相。但这个“我”并不是我们所要破除的对象,只有当我们认为它是“实有”的时候,才是俱生我见。因为在我们的心对境时,有三种状态:一是执为实有,一种是明其无自性,另一种则是既不执实,也不缘空。所以正确认知身心中哪种状态是俱生我执,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如果能正确认识俱生我执二生死因,则知道有无数的分别心都不是俱生实执,也就不会片面地认为一切分别都应该破除,而损坏缘起法则,堕入断见魔洞中去了。认识此俱生我执后,当知能断此实执的,就是通达一切法无自性的空慧,认识并实证到所执的“我”根本不存在,纯是幻觉,即慢慢趣向解脱了。

虽然自己能够解脱,但是一切如母众生,都还在三界火宅中,饱受痛苦煎熬,正盼着我们去救护,而我们却心安理得,不闻不问,即使长着一颗人头,与畜生又有什么分别呢?还不如乌鸦,尚有反哺之心行。况且在自利方面,还不究竟,佛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等功德,尚未证得。故此,我们应该发大菩提心,为度一切有情而愿早日成佛,将度众生之重担,自己勇猛无畏地荷担起来,如此方为真正大丈夫。

以上只是将菩提道次第之大意,简略地勾勒少许,详细内容,请阅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


三、与菩提道次第建立相关的一些问题

从究竟了义的教法来说,唯一佛乘,三乘教法是不了义的权说,因此于上士道次第中,亦能摄纳下、中士道无余,下、中士道可以说是大乘道的分支和基础,既然如此,我们应以无实之身,发菩提心修学大乘佛法才是,为何菩提道次第要从下、中开始引导呢?当知其中有大修持扼要。《入行论》云:“于诸有情先,如是思自利,梦中尚未梦,何能生利他。”这是说,自利尚且未能,怎么能利他呢?只有先取满心要,怖恶道苦,而依三宝,取舍业果,求得增上生,再思善趣无寂静乐,唯是苦逼迫性,而求解脱,方能比度自心,对一切有情起大悲心,因此修学下、中士道的内容,并不是只让我们单纯地求得生死乐和自解脱,而是通向大乘道的必经阶梯和必要基础。

总的来说,道次第先从下、中开始引导,概有二因:一是摧伏一些所谓“大乘者”的增上我慢,下、中士道的心量尚未在身心中生起,便言我是大乘;二为广益上中下三根。

现见一些学佛者,好以大乘自居,大小乘之唯一分野——菩提心具备与否暂且不说,修行之初应具之放舍现世心能有几人敢自承当呢?如果“利”暂时放下了,但是“名”又霸居心头。西藏的笨贡加尊者在一次得知有居士来的时候,特别将佛堂收拾一新,随后一想,这不是做给居士看的吗?如此岂是修行人所应做的?便洒上一把灰。试看,如此微细的一个心态就已随入“现世心”,若要彻底放舍现世,如不经一番用功修习暇满、无常,谈何容易?而此“放舍现世心”只不过是我们迈向成佛之路的第一步而已。班禅·邱吉坚赞在《菩提道炬论疏》中说:“如果人生的目标只是想要获得现世之乐,这样的人,实际上不是“士”,而是凡庸众生。”很显然,如果不放舍现世,就连下士也不是。萨迦祖师扎巴坚赞在《远离四执》中也说:“执著现世的人,严格来说,应该算不上是佛弟子。”《地藏十轮经》也说:“愚痴懈怠根下劣,于二乘法不勤修,定不能具大乘轮。”就是说,如果连共下、中士道尚未能在身心中生起,而言我是大乘者,徒自欺欺人罢了。

广益上中下三根者,上根即是大乘行者,也需要求得增上生和希求解脱。有些学佛者曾对我说,上士按次第修学,有迂缓之失,不如直接进入大乘或者是顿悟为妙。殊不知对上士来说,修习下、中士道,一可以巩固自己,二可以转教他人,而且即是上士,对下、中道自能快速修起,岂会有缓慢之失?而对下中士来说,单纯地让其修学大乘法,也难生功德,若再弃舍下中士道,将会一事无成。假使一个人,他追求的是世间幸福,就应该让其修学皈依、业果,断恶修善,以求得增上生,若令其修三界苦,求出轮回,则不相应。智敏上师曾说一喻,譬如上楼,下中士固然是按次第一层一层爬楼梯,而上士虽坐电梯,又何尝不是按次第一层一层地上升呢?只不过是速度快而已。因此菩提道次第才是真正的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之圆满教授,各种根机的人都会从中获得相应的利益,而且逐渐被引导至大乘道中,所谓若生下下,必导上上是也。

录自:法音杂志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四个殊胜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一课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二课
 菩提道次第──宗喀巴大师之三主要道 第三课 接触佛法快3年了,但一直在门外打转,至今还没有皈依。看过法师讲解的《..
 现在汉地许多人在学习《菩提道次第广论》,请您介绍一下这部论在佛教中的.. 有人说《菩提道次第广论》是密法论典,禅宗和净土宗的人没必要学,这话对..
 如何理解菩提道次第中的三士道? 《菩提道次第略论》导读(释宏演)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一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二
 入菩提道次第--显明佛陀密意(堪布泽仁扎西 译) 菩提道次第直授·趣入一切种智速疾道(第五世班禅大师洛桑耶喜)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1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2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3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4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5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6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7课 菩提道次第略论讲课记录 第8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