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二课
 
[修心利刃轮释·索达吉堪布] [点击:2280]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十二课

  实际上,在修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很多过失,并不是外境导致的,而是自己的内心,也就是说,修行不好的根源是我执太重。这一点,在某些教言中不一定找得到,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这部论典,在以后的修行历程中,对这个问题有清晰的认识。以前,很多道友经常抱怨这个、抱怨那个,认为修行不好的主因是上师、佛法、亲朋好友等。虽然外境等俱有缘之类的法,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最根本的还是内在的我执。

  虽然《修心七要》等教言经常讲,唯一我执是怨恨的敌人,一定要摧毁、践踏它,但我们却常常忘记这个根本问题,在修行过程中特别喜欢外求。通过这次学习《修心利刃轮》,听说很多道友还是有不同受益,当然也不一定每个人感应都很强烈,但从总体上看,大家通过这次共同学习,也懂得了很多以往并不了知的道理。

  以前,我们总将修行不好的原因,推在他人等外缘上,现在终于能回过头来反观自己,了知是自己在即生或前世造了很多恶业所致。在懂得这个道理之后,一定要好好忏悔,再不能造恶业。当然,凡夫人习气非常重,百分之百做到所有罪业都不造也很困难。比如:今天因缘聚合发愿不造恶业,后来在对境现前时,因为烦恼深重,就会失去正知正念而干坏事。

  为什么有些人经常犯错误呢?其原因就是福报不够。而有福报的人,修行的顺缘随时都可出现。佛经中讲,人的福报是有差别的,有福报的人不管到哪里,都能遇到好的上师、好的道友和真正的佛法,同时自己现前烦恼的机会也很少,即使现前烦恼也能有效对治;而没有福报的人,遇到对境经常产生困惑,修行总是遇到违缘。如果我们能看一些前辈大德的传记,并以自己的修行旅程与之对照,就会了知人的福报确实有很大差别。

  但不管怎么样,即生能遇到释迦牟尼佛的殊胜正法,是非常稀有的,因为在地球上七十多亿人口当中,能值遇佛法的人并不多,而且大多数都不能真正闻思修行,只是求三宝保佑而已。因此,我们能闻思修行《修心利刃轮》,是非常有善缘的。

  我希望在座的各位,通过这次学习《修心利刃轮》,一定要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现在很多修行人,最大的违缘就是心浮躁,定不下来。这跟所受教育、成长环境、前世烦恼等有密切的关系。实际上,做任何一件事情,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可能成功的。前面也讲过,很多人修行不成功的原因,就是今天想这个,明天想那个。若在一个佛教团体好好安住,认认真真、勤勤恳恳地闻思修行,就会有所成就。

  前两天,我们选了几位法师,对学会的辅导员进行辅导。但有的法师说,我不一定能呆三年,我不一定能呆一年。这一句话,是他们内心的真实写照,让我非常失望。因为让我了解到了两点:第一,他们弘法利生的发心很薄弱;第二,他们没有诚心诚意安住学院求学的决心。好像是在两三年中考察工作,或像新闻记者采访完一两个人后,马上收拾行李准备离开一样。当然,他们也有借口,比如身体不好、心情不好等。但我认为,对凡夫人来讲,身体永远健康,所有烦恼都没有,也是很困难的。所以,一定要有坚定的心,否则不可能弘法利生,即使有利他的发心也很薄弱。

  当然,在修学和辅导讲课的过程中,若确实站不起来,也可以把课停下来。但若只是身体稍微有点不好,并不是很严重,也应该坚持。我身体不好的时候非常多,有时输液也要慢慢走来讲课。所以希望法师和道友,对闻思修行和弘法利生,不要像世间的上班或工作那样来对待,否则内心不可能有大乘佛法的菩提心。

  在某些学佛团体中,有些居士天天都找这个借口、那个借口,比如:朋友结婚,需要参加婚礼;亲戚生病,需要看望;领导出游,需要陪同……这是很不好的。当然,作为世间人,完全没有事情也不可能。但要观察轻重缓急,每个人都应扪心自问:在自己的生命当中,最重要的是什么?自己的人生方向是如何定位的?自己是怎样对待闻思修行的?

  在讲《修心利刃轮》时,我要直言不讳地告诉大家,我们的大乘利他心远远不够,相差太远。有些人则心态极不稳重,虽然刚开始承诺得很好,后来却不能善始善终,包括个别发心人员,今天承诺发心,明天又因为这样那样的事情不发心。看到他们的所作所为,好像所谓的闻思修行,完全是表面上的行为。

  佛经中讲,现在是末法时代,于五浊恶世,众生、见解、生命等越来越低劣,这是大势所趋。此时,虽然自己想做一件好事,也很难成办。对像我这样的人来讲,想逆转、改变过来,也无可奈何、无济于事。不过我还是要对个别人做一些提醒,也许自己会好好观察。在字面上,《修心利刃轮》你们都能讲得很好,但里面的窍诀却没有挖掘出来,即使挖掘出来,恐怕也没有把它运用到修行实践中。

  下面讲颂词:

  于众行少吹嘘大,自无功德声势大,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有些人对上师、众生、弘法利生、佛教的事业,做的事情极其鲜少,或根本没有做任何事情,但在众人面前却自吹自擂,把自己吹捧得特别大。(在世间,嘴巴会说且与领导关系不错的人,基本上不做任何事情,但默默无闻工作的人的功劳,全都变成了他所有,这种现象非常多。)有些人在戒定慧和闻思修方面,什么功德都没有,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声势浩大,如同一地或十地菩萨来到世间一样。

  若详加观察,我们都会清楚自己到底是凡夫还是圣者。若是凡夫,以语言、文字来评价他人,也不能太过分。前段时间,我之所以批评个别道友,就是因为不管是对自己传承的法师,还是其他相关人员,过多吹捧、过分炫耀,甚至说一些不可思议、无法想象的超胜功德,对佛教并没有利益。所以,应该以理性、正直的途径来宣扬佛教的道理,这非常重要!

  虽然大学的老师、学生等知识分子的群体,非常尊重事实,但对神秘的东西,也不一定有分析、推测的智慧。若有必要宣讲一些神秘之事,也应有理有据,若只是道听途说,他人将这些语言文字记录下来,对佛教则不一定有利。因此,希望大家抱着对自己、他人负责的态度,注意自己所说的语言和所写的文字。

  但现在很多佛教徒,说话特别离谱,经常说一些无法想象的超胜语言,比如:我看到某人发光;某人有三只眼睛;某人头上有阿弥陀佛,一看到马上变成一团红光融入自己的心间,当下我就安住在无可言说的大乐当中。诸如此类的语言相当多。对佛教徒来讲,若自己真正见到了不可思议的境界,是不适合给别人说的,尤其是在非法器和不了解佛教的人面前。不过,有些人完全是胡言乱语,因为他根本没有不可思议的境界,不要说见到阿弥陀佛显现,连阿弥陀佛的名号都不会念。

  我们佛学院非常理性!遵循上师法王如意宝的传承,大家在聚会时一般不会说:我见到了阿弥陀佛,我见到了观世音菩萨,我见到了大势至菩萨等。当然,我们并不否认事实真相,但没有见到千万不能乱说。

  在众人中做事情,这个颂词是特别好的教言,所以不能表功、宣扬、炫耀。比如在一个单位,同事、领导做了什么事情,大家都一目了然。若一个人吹嘘得特别厉害,人们逐渐就会对他有看法,甚至不满。就像《水木格言》所讲的一样:“劣人做事虽小,表功之声灌耳,湿柴燃火极弱,黑烟弥漫房室。”意思是说,低劣之人虽然没有做什么事情,但在别人面前却吹得特别厉害,就像潮湿的木头放在炉灶里根本不会燃烧,反而让黑烟笼罩房室一样。

  因此,佛教徒无论做任何事情,比如宣传上师、道友、自己,都应看看到底有没有功德。若没有少许功德,连跳高都很困难,却说能飞多少公里,恐怕自己都会耻笑自己,其他天尊和护法神就更不用说了。

  那为什么很多人没有功德却说有功德,没有做善事却说自己做了很多善事呢?其根源就是我执。因此,要践踏祸根我执分别,刺中我执敌人凶手的心,让它永世不得复生,永远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否则对自他都会带来不利。所以不要光是空口说,一定要实实在在做一些善事。若只会说不会做,修行就会失败。即或是讲法的人,其结局也是如此。

  我希望在座的道友,无论时间多么紧张,自己所学的知识,早上起床后至少要禅修半个小时,晚上睡觉前也要观修半个小时。学院里面极个别法师,二十多年来,每天早上都在不断禅修。其实,早上情绪平缓,心明清,环境安静,没有任何干扰,最适合修行。不过早起易困,起床后应先洗脸漱口,清醒后再开始参禅打坐。若没有坚持修行,虽然学了很多知识,在生老死病现前时也用不上,这是非常遗憾的!

  《百喻经•口诵乘船法而不解用喻》中讲:有一富贵人家的儿子,与一群商人入大海采宝。他特别会讲驾驶船只的方法,比如:在海中遇到漩涡、洄流等时,应如何驾船躲避等。船只行驶一段时间后,船师突然生病离开世间,众人都让他驾船。不久,船就遇到了巨大的漩涡,一直出不去。因为他只会说不会做,最后所有人都淹死在海中。凡夫人也是如此,虽然口头上会说:应怎么参禅,应怎样调整呼吸,应如何修不净观等,但在实际行动中却观修得很少,甚至不解其义,那也不可能让自他脱离业和烦恼的束缚。

  因此,作为佛弟子,不但会说还要会做,而且做比说重要得多。但有些人经常说得特别多,尤其是别人的过失。前段时间我跟大家讲过,通过这次学习《修心利刃轮》,希望每个人都要观清净心,不要说别人的过失。因为,每个众生都具有一切功德之源的如来藏,即或是乞丐和屠夫,也具有少分功德,并不是唯有自己是菩萨,其他人全是低劣的凡夫。

  我相信,在两三天或一个礼拜当中,大家都能做到不说别人的过失,但这并不算是真正的修行人。以前我讲过,若是真正的修行人,得到一个教言,一辈子都可以受用。比如,我特别爱说别人的过失,在得到不能讲别人过失的窍诀后,就应经常提醒自己: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爱说别人过失,今后再也不能说了。甚至还会想:我经常喜欢看别人的过失,今后再也不能这样了。若看到,则闭着眼睛,或把头全部包起来等。若能这样有针对性地改正自己的毛病,不久就会彻底斩断。

  以前,很多噶当派的法师和格西,都通过诸如此类的方法来调伏自己的烦恼。所以,在听闻某个法后,自己的心行一定要有所变化,这非常重要!若天天听闻却没有一点变化,虽然能在相续中种下善根,除此之外也不会有很大的利益。

  师多担负誓言少,徒多饶益护持少,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有些人依止的上师特别多,今天到这里去灌顶,明天到那里去求法,只要是上师,不管是男的、女的,高个子、矮个子,胖的、瘦的,庄严、不庄严,都要去皈依、供养,认为上师越多越好。他们常说:阿底峡尊者依止了很多上师,我也要像他那样。但上师一般不会没有任何条件地给你传法,也即需要守护誓言,比如:在讲完法后,会让你看、让你修;在灌顶之后,自己也要信守誓言;即或是念五加行的传承,也要求修加行。但这方面自己从来不重视,甚至没有担负、守护一次誓言,那就不是修行人的作为。

  有些人摄受了很多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成千上万。他们常说:原来我孤独一人,现在还可以,有很多粉丝,即或是在新加坡、日本、美国,也为数不少。虽然他的弟子特别多,但却不负责任,因为很少用正法来护持或饶益。

  作为佛教徒,依止任何一位上师都要有恭敬心,哪怕是在十多二十年前听过一个偈颂,现在也要恭敬,不应喜新厌旧。若特别愚痴地认为,虽然以前我在某法师处听过法,但当时并没有用心听,所以他不是我的上师,那就说明自己根本不懂佛法。在世间,这种忘恩负义的人,也会受到人们谴责,出世间的佛法就更不用说了。

  若上师没有饶益所摄受的弟子,则说明他的自私自利心很重,也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才喜欢有很多眷属。但实际上,弟子要依靠上师获得真正的解脱,一定要闻思修行佛法,所以建立正确的师徒关系非常重要。否则,若像世间的感情或关系一样,则极不可靠。

  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中说:“如不净堆之上师,所化蛆眷多亦弃,引信士入歧恶道,欲解脱者永莫依。”意思是说,对想获得解脱的人来讲,若依止的是像不净粪堆那样的恶知识,即或他的所化眷属像蛆虫一样多,也应舍弃、远离。因为,即使他在美国、日本、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拥有众多眷属,信徒们也会被他引入歧途。为什么呢?抱着各种各样自己目的之故。所以,上师与弟子首先应互相观察,之后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否则,若以盲导盲,两者都会成为受害者。

  现在个别大学有一些特别不好的现象,比如:虽然学校收了很多学生,但老师并不是为了真正培养他们,而是为了自己的工资等待遇得到改善;学生也不恭敬老师,并没有把老师当作知识的源泉,完全是利用。作为佛教徒,一定要谨慎处理上师和弟子之间的关系,若刚开始没有善加观察,对上师身份等不太了解,就盲目依止,到后来则会处于特别尴尬、矛盾的境地,这是没有必要的!

  在依止上师之前,如前辈高僧大德所讲的一样,要善于观察,这特别重要!在观察完了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以佛法为主,不要相信自己的分别念。否则,就会以世间理论,给上师加上一些过失,最后要么闹矛盾,要么诽谤。比如,某人对自己所依止的上师不欢喜、不满意,就会在他头上添枝加叶地增加过失,甚至无所顾忌地诽谤。也许自己暂时会成功,但将来的果报却无法想象。因此,凡是与自己结上善缘的上师和法师,都要有恭敬心,这根本不会失去自己的威仪。

  晚上抽讲考班的学员讲考时,我经常爱看每个人的简历,发现很多学历都很高,比如从清华、北大等北京各大高校毕业,有的还在某个城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有时我很随喜,因为在当今社会,他们没有忙着世间法,而选择了解脱之路,以后弘法利生的前途应该非常美好。但有时又想,因为他们学历很高,自相续可能会非常傲慢。若傲慢,则过患无穷!

  因此,我持这种观点:一方面,非常尊重高等学校的知识分子,并不认为所有世间学位或文凭都没有用;另一方面,并非高等学校毕业的大学生才是人才,而没有读过高等学校的人,比如小学生、中学生等,就不是人才。因为,法尊法师等没有很高文凭的人,也对世界和佛教作出了突出贡献。所以,既需要有一定的水平,还需要有高尚的人格。

  而在世间,若是一位小学毕业生,则会受到别人另眼相看;若是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别人就会特别恭敬他。我的看法一分为二,既不能忽略知识分子的群体,同时也要看到,在没有世间学问的人中,也有很多人格高尚、性情稳重的人。所以,学院选法师,也需要长期观察。有些知识分子,傲慢心等烦恼特别重,虽然嘴巴会说,实际修持却很差。当然,也有很多修行比较好的知识分子。

  通过学习这个颂词,希望所有佛教徒都要先观察,再结上佛法的善缘,不要将师徒关系等同世间的感情,否则自己没有懂得佛教的道理,则无法行持真正的佛教。比如,若上师没有对弟子好好传授佛法,只是让他天天提水、做饭,修行就有一定的困难,因为弟子没有学到任何佛法知识。当然,若上师是菩萨,承事也有很大的功德。

  若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弟子获得了上师相续中的戒定慧,一旦上师离开世间,或自己离开上师,无论到哪里去修行,都非常充实。以前,麦彭仁波切的侍者哦色,一生承事上师,并将上师的教言记录下来。上师圆寂后,还经常以光明身来摄受他,最后他的修行达到了大圆满的最高境界。所以,很多人在依止上师的过程中,都需要如理如法。而不如法的根源就是我执,因此要践踏我执妄念,刺中我执怨敌的心。

  承诺繁多利行少,名大观察鬼神耻,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世间人对事情承诺得相当多,比如别人讲善法的功德,或赞叹某种事情,他就会说“我要去做”,虽然什么都承诺,但却很少行持,特别是饶益有情的事。还有人名气相当大,前世是什么转世,今生又如何如何,可是相续中世出世间的功德法却很稀少,跟他接触一段时间,不要说天人和人的功德,连鬼神都会耻笑。对我们而言,被佛菩萨耻笑理所当然,受到同类的人耻笑也能理解,但下等的鬼神看不起我们,认为我们的所作所为太恶心、太丑恶,就说明我们的行为并非人所应行,实在太差劲了!

  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先学习世间的格言,真正懂得做人的方法,这非常重要!现在有些佛教徒,做人、做事太差,暂时不说更高的超世修行,连自己所承诺的事都做不到。所以,我们不应承诺太多,因为并没这个能力。但对自他众生有利的事情,比如弘法利生,没有承诺则会破坏缘起,甚至丧失机会,故应尽心尽力。

  我很喜欢麦彭仁波切在《君主法规论》中所讲的这句格言:“承诺无能为力事,不察人云自亦云,信口胡说未知义,此等即是愚者相。”承诺自己根本办不到的事情,比如:你们放心好了,这样的事情我以前做得特别多,按我的智慧、能力等资源,肯定没有问题。不经详细观察人云亦云,就是别人说什么,自己也随着他马上去说。根本不知未知的意义而信口胡说,比如:不知空性的意义,或别人的情况,却说这件事情如何如何等。诸如此类都是愚者的相。

  在生活中做人时,针对自己的习气、毛病,应以这些教言反复观察,一定要摧毁它们。特别是自己所承诺的事,不要变来变去。但有些人人格太差,今天承诺说:“以前我错了,从现在开始发誓再也不犯,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可是,没过几天又出尔反尔。这种行为,不要说天尊,连人都很失望,鬼神也会耻笑。就像一件破烂的衣服,今天缝好了,过两天又破了,再缝好,一拉又不行了,最后只有扔掉。所以,务必履行自己的承诺。

  当然,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确实会遇到困难。有些人刚开始说:我要去发心,我要去修行,我当辅导员没有问题,我当法师没有问题……但遇到一点点小小的事情就说:好累哦!我身体不好,再加上最近家里也有事情,我可不可以退了?这是很不好的。而这些过失都是我执导致的,所以要消灭我执分别妄念。

  寡闻空口说大话,乏少教理多分别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平时孤陋寡闻,对教理没有广闻博学,也没有修行的境界和世间的成就,在别人面前却经常空口说大话,比如:这件事情,我如何如何能承办。特别是在修学上,虽然缺乏对教理的理解,但却以自己的分别念说了很多胡言乱语。因此,要践踏祸根妄念的头,刺中我敌凶手的心。

  大家都清楚,现在有些佛教徒,对显密佛法的教理,连十多二十部论都没有闻思过,甚至基本教理都不通达,但在别人面前却装作特别有境界、证悟很高,无论是在书中还是口中,经常流露出这样的语句:我已经证悟了,我见到本尊了,我懂得一切佛法等。更有甚者,还直接驳斥前辈高僧大德的观点。其实,他们这样说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他人。虽然胆子特别大,其结局却很悲惨!

  现在末法时代,有许多肮脏、恐怖的景象,我说都说不完,比如:没办法了知自己已经着魔,认为自己真的有一些境界等。无垢光尊者在教言中也讲:浊世众生的恶劣习气,用语言难以道尽。所以,希望大家做人要真实,不要空口说大话。《六祖坛经》亦云:“迷人口说,智者心行。”若是迷惑的人,则只能口说,心根本做不到;而真正的智者,虽然说得少,心却能恒时行持。因此,在闻思修行的过程中,大家应恒时观察自己,多注意这些现象。

  尤其没有广闻博学佛法,更难获得密法的境界。智悲光尊者在《大圆胜慧》中,曾引用无垢光尊者《句义宝藏论》的教言:“现在大圆满密法住于信解地的原因,没有闻思究竟的人,根本无法通达密宗最甚深的究竟意义。”若认为密法不需要闻思,安住一下就可以,那一定要是上根者。比如,极个别前辈高僧大德,依靠表示法就获得了证悟。但在末法时代,众生烦恼炽盛,分别念繁多,这是非常罕见的。故智悲光尊者说:“这是无垢光尊者,悲悯浊世众生而留下的珍贵教言。”

  总之,大家不要经常说修行的境界,比如神通等,一定要做一个清净的修行人,这非常重要!

  眷多无有荷担者,主多远离可依怙,

  践踏祸根妄念头,刺中我敌凶手心。

  有些人虽然培养了很多眷属,但他们的眷属并没有善巧智慧,到最后真正能护持自己,或荷担如来家业的人却没有。比如:一位闻思多年的人,建立了多所佛学院,却培养不出好的僧才。有些人虽然依止了许多尊主、主人,如法师、君主等,但自己却没有真正地修行,也没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最后不得不远离依怙处。比如:一些企业的员工经常搞关系,跟领导的关系很不错,但到自己真正遇到困难时,谁都不能救助。因此,人在修行或做世间法时,应该有一分功德和能力。否则,总是依靠他人来护持,总有一天会过得不顺利。

  我认识一位佛学院的法师,十二年过去了,连一个辅导员都没有培养出来。他人很好,但没有管理能力,不过寺院的住持对他特别满意,因为能管得住他。其实,法师和管家不应排斥有能力、有智慧的人。虽然他们有傲慢等不良习气,但在工作效益和工作技术上还很不错,所以要欢喜接受。否则,就像刚才这位法师和住持一样,虽然他随顺住持,听住持的话,住持很满意,但结果却培养不出人才。因此,有时我们也需要学习世间的管理。

  我特别希望,在座的法师和道友不要只看眼前,在有时间的时候,应该了解当今世界的现状和古今中外的文化,以方便弘扬佛法。佛陀也说,有时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世间法。如《优婆塞戒经》云:“世间之事虽无利益,为众生故而亦学之。”我很喜欢这个教证。虽然对菩萨来讲,世间的管理、格言、理念等,并不一定能对自己的解脱带来利益,但为了度化众生,也有必要学习。

  但现在有些老法师,对世间的东西一律排斥,其实不了解世间的所作所为,是很难适应社会的。故我认为,佛教徒应该了解世出世间的知识。如果一个人在山洞或茅棚中修行得到成就,不了知世间的新闻等也是可以的;但若发心摄受众生、弘扬佛法,了解目前的社会状况,以及人文等知识,也有很大的利益和帮助。

  本颂讲,有些人虽然有很多眷属,但却培养不出人才;有些人虽然依止了很多主人,到最后却无依无靠。其原因就是没有智慧,我执太重,善巧方便不够。因此从现在开始,要践踏我执分别念的头,刺中我执怨恨敌人的心,让它永远离开世间,不要再破坏我们的闻思修行、弘法利生。也就是说,要用智慧来观察,了知以前自己什么事情做得不对,并以窍诀来改正过失。若真正有修行,不管长相等显现如何,以后弘法利生一定会成功。

  所以道友们千万不能想:我这辈子没有弘法的机会;我这么下等的人,以后出去肯定别人不理我;我只要自己化缘,能吃饱就可以了;我不饿死就可以了……应该有非常坚定的信心:我一定要度化多少多少众生;我一定要广弘佛法、广利群生。以前,有一位蒙古的和尚发大愿:在即生中,我一定要当大法王,摧毁一切魔军……我们也要像他那样发愿,生生世世弘扬正法、利益众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三课
下一篇:修心利刃轮释 十一课

 修心利刃轮释 修心利刃轮(达玛绕杰达造论)
 修心利刃轮释 第一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二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三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四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五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六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七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八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九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课
 修心利刃轮释 十一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三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四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五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六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七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八课 修心利刃轮释 第十九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