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印光法师与中国宗教文化三型范
 
[印光大师永思集续编] [点击:1124]   [手机版]
背景色

  印光法师与中国宗教文化三型范   张廷荣

  一、印光法师所看清楚的是甚么?所融通的又是甚么?
  近百年之中国宗教文化,因西方文化之东渐,一直是在一飘浮与喜新厌旧之流风中,在此流风中,真能知己知彼,而自能卓然以立而更能真有所得,其所得者又真正连中国人之应有宗教与文化,一并振起,而践履贞凝成一不可移之型范者,我以为印光法师有最大的启导和成就。

  我相信,在百周年纪念文中,关于他老人家的净土修持,一定有很多的高论,因此,这一方面,我不想再说;同时,在另一方面,我发现几个摆在现实很重要的问题,这几个问题,或者是关于时代拯救的核心,或者是关于中国宗教文化重建之基本道路,我久想有几篇长文来疏导,今天我尤感觉印老对这几大问题,都由他的精诚行化中,对之有一种澈根地而平允地解决,因此,此文乃先述其概要,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印光法师恰巧生在新旧时代的交替中,也恰巧生在东西思潮的纷杂中,他用其纯正的慧眼,确是分别有了明察,一方面将这一既有的明察结果,付之于宗教德行的实践,我们从实修处看,固看出他晶晶明明的实修果证,我们从宗教文化的宏远规模看,更觉得他的修证行谊,是处处替我们宏远的宗教文化立基石,撑间架。

  因为在最近这几年中,国人已渐觉悟到宗教之价值,已渐觉悟到中国文化之价值,并对宗教文化都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就是这许多重振宗教文化的意见中,国人有了各种的看法,最主要的,有下列几点:

  第一,想从儒家思想中再转出宗教,或者用佛教的仪式,并儒家思想,来建立一新的宗教。

  第二,认为佛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最久最密切,如顺中国文化的理路说,自然是佛教,那儒佛关系,如何配合,那儒佛关系,孰轻孰重?

  第三,时代最需要的是一个甚么精神,这个精神,在儒与佛之中,是否已充足具备?

  第四,一个最迳捷最方便最融通之宗教,应该怎样地来展开,才最为适合?

  以上这四点,国人仍只有许多意见,或者各存有一种主观的成见,至于用真正的行谊,来实际型范的,在现今实在找不出很多,如要具体地的解答,还是只有印光法师的行谊言论,最为适合。

  二、印光法师之儒佛关系论
  今天有三方面的不同看法,第一是儒家学人看佛教的意见,第二是佛教学人看儒家学术的意见,第三,是不站在儒家这一边,也不站在佛教的这一边,而是一种综观的看法,老实说,这三个看法,今日真正表现很平允的,还是很少,但今天兴儒也好,兴佛也好,而儒佛的关系,必须要有一种稳妥的调整和确定,那这种存继绝举废之志者,使儒佛相成而各不损者,还只有印光法师之的见为不可移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方能尽性学佛,试观古今之大忠大孝,与夫发挥儒教圣贤心法者,无不深研佛经,潜修密证也。”

  “儒佛二教,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以世无一人不在伦常之内,亦无一人能出心性之外,具此伦常心性,而以佛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为克己复礼,闲邪存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助,由是父子兄弟等,相率而尽伦性,以去其幻妄之烦惑,以复其本具之佛性,非但体一,即用亦非有二也。”

  “欲学佛祖,须先取法圣贤,倘躬行有玷,伦常乖舛,尚为名教罪人,何能为佛弟子?

  “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弟友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以上均见印光法师文钞)

  从以上的分别论列,我们可以看出,印光法师,从他处东西思想的纷杂之中,从他处儒佛均在衰微之中,从他一生之实修实证中,我们即可得下列结论。

  (一)印光法师看儒佛在今日是同等重要。儒佛根本不应也不能互诤。

  (二)看儒佛之关系,是两者绝对相助相成的,合之则双美,离之则两伤,这两语可说是他从中国文化危难之至性至情中所切实体验而出。

  (三)儒佛之合和,并不是互并或归之儒一边及归之佛一边,而是各显其美,学儒之“尽伦”,学佛之“尽性”,亦惟有“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方能尽性学佛。”“尽伦”不妨说为儒家之所重,“尽性”固是佛教之极致,然尽伦正有助尽性,尽性正所以尽伦,二者之所重或特殊,亦不必互掩,而是一互尊藉以互成。

  (四)佛教徒亦不妨先倡导人伦之儒学,印光法师明言:“欲学佛祖,先须取法圣贤,”若于儒家之“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弟友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这说明先重儒学,先重儒行,是坚固做人的根基,亦正是学佛的根基。

  (五)学佛之佛教徒,他亦更可以成就儒家之大学人,或大忠臣,大孝子,可以更作好一个堂堂正正的儒家。印光法师即指出:“诚观古之大忠大孝,与夫发挥儒教心法者,无不深研佛经,潜修密证也。”这说明佛教真可成就儒家,亦已真能成就儒家了。

  (六)根据以上的正见,正表现了佛家的非常德量,兴佛亦兴儒,亦正表现了佛家的真正宏远,因佛教徒兴儒,正所以为求尽伦而到尽性,故兴佛固是兴佛,兴儒亦是兴儒,更所以助成兴佛,果真本此一德量之开出,那儒家学人之欲将儒学极成一宗教,更见其多余,更见不必要。何则,因儒佛“合之则双美”,佛教徒真诚兴儒,佛教本身即是一宗教,则儒家学人亦因佛家之真正兴儒关系,必更使儒家学人当下亲见一与儒学极有密切关系之佛教,一种极能助儒学之佛教,即是最好之宗教,即是一助儒学之宗教,而不必由儒学本身来成一不伦不类之宗教,而反因妨碍真正之儒学。印光法师此一对儒佛关系之德量,实可以导引儒学佛教之正常复兴与开展,此是印老悲心德量上所奠基之中国宗教文化之新路,此正待吾人照既定之路开拓去。

  三、印光法师对中国文化、儒、佛所同表尊重之人道精神所作之正确评价。

  上面我们已引的“尽伦”者,尽人伦也,人伦即是人道,又云“尽性”者,虽可以说尽众生之性,但印光法师上文之特别指出“尽性学佛,方可尽伦学孔”之“尽性”,足见亦是尽人之性,尽人之性者,人道之本源也。印光法师论人道精神,有最精澈之指导:

  “学佛一事,原须克尽人道,方可趣向,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佑之哉。”
  “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
  “世间人,谁能一一占全,吾人但取其克尽伦常,力修净业而已。”
  “窃以春秋祭祀,儒礼所重,岁时追荐,释教尤崇,念水源木本之恩,修慎终追远之事,世出世间,又何间然。”
  以上均是印光法师对儒佛二家,均特别重视人道精神之正见,因为只有重人道精神,学儒学佛,才均有下手处。总之可约为下列几点:

  (一)确定,肯决人的“学佛一事”,究竟为的甚么呢?它为了“原须克尽人道”。照这样说,学佛为了尽人道,那是尽人道是入手处。但也是一目标——真能“克尽人道”。假若人对于人道,应尽而不去尽,即于人的孝弟忠信,礼义廉耻,一不实践。而在人道的本分上,即有亏欠的话,印光法师特别指出,这样不重人道的人,“虽终日奉佛,佛岂佑之哉。”即是说,一个不尽人道的人,终日奉佛,佛能保佑他么。

  (二)印光法师特别指出佛教是怎样的著重人道,他“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佛教既是包括一切善法,所以一定要“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尽其人道之分。”这是多么亲切的指教,这“各尽人道之分”,分者,人之应分也,人之应分所当尽,即是人道之当行。

  (三)印光法师说世间人,谁也不能一一占全,既不可能占全,亦不求其占全,但总要把握几大重点来作,印光法师提出的重点是甚么呢?是人道和信仰,也可以说,是人道的信仰,“吾人但取其克尽伦常,力修净业而已。”这就是人道和信仰的最好说明,更说明了人的不能占全,亦尽可不求占全,但减之再减,只要是人,终必须占有者,终必须把握者,则为人道——“克尽伦常”,信仰——“力修净业”。这是作一个决不可少的,更是一个佛教信徒决不可少的。

  (四)印光法师以深澈之慧眼,更指出儒佛人道精神之通体流行,这即是祭祀(儒)和追荐(佛)之虔诚心行,因为春秋祭祀是“儒礼所重”而“岁时追荐,释教尤崇”。为甚么呢?因为世出世间,“念木本水源之恩,修慎终追远之事”,是同样重视的,这祭祀和追荐,正是一种人道精神之悠久流行。这足见儒佛的真正密契合和,也是在人道的根荄上同源的,此一点相同之殊性,亦见儒佛两千年来之和合,自是其来有自,非偶然也,亦见中国文化之所以用儒学主流之,用佛教大摄之,更非偶然也。

  四、印光法师对中国人、文化、与人道精神所修证最能同契之法门——净宗之持名念佛。
  以上两者,儒佛关系之平允看法儒佛同重之人道精神,可说均是时代最重要之根本问题所作之解决。而净宗之持名念佛,则纯是宗教信仰一大圆澈之法,从修证所体验出至简至易之法,净宗之持名念佛,为佛陀之亲自教说,为中国大乘法门一重要之宗,为古德祖师亲修实证至稳至当之法,为中国人“家家弥陀,户户观音”一已普遍深入而契机之法,近百年来,当中国文化宗教式微之时,印光法师独立不移,纯一不纷,一心一德,宏大此宗,尤将此宗之修持法门,更特重最契机之门,即持名念佛。考净宗修证之纯,近代唯有印老,考修持法门之纯,亦唯有印老。儒家以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今印老所倡之净宗持名念佛,说至易至简,一句佛号,即可万修万人得;说由之开展,则一大藏经,则人伦至道,均可由此开展,又均可由此归一。感怀先哲贞凝之德,乃写此三型范,以告国人,以与教友互相勉励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印光大师的人生佛教——为纪念印光大师百龄圣诞而作
下一篇:由宗仰印光大师谈及老实念佛

 印光法师与弘一法师和太虚大师之缘(昌莲)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