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厌离娑婆、欣慕极乐」是往生净土的先决前提
 
[关其祯居士] [点击:1495]   [手机版]
背景色

  「厌离娑婆、欣慕极乐」是往生净土的先决前提

  第317期明觉文:关其祯

  人人为求生,岂会为求「死」 - 往生!?

  净土宗的宗祖善导大师编著《观经四帖疏》时,先作偈云:「道俗时众等,各发无上心,生死甚难厌,佛法复难欣,共发金刚志,横超断四流,愿入弥陀界,归依合掌礼。」道者,出家众;俗者,在家凡夫。无上心者,即菩提心,从学佛初心,乃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或发愿往生西方净土,都算是成佛正道的无上心。

  释尊早年舍王位,离宫出家作沙门,入深山修苦行,欲为众生求解脱生死之道。作为佛弟子,我们也应该为了生脱死而学佛,但何以善导大师说我们难厌生死,难欣佛法呢?既因学佛者,多为求福报,求智慧,求平安,求心安,求开悟,岂会为求「死」 - 往生!?人人都想求生,但始终会死,不用求死也会死。净土行者所求的,是死后能往生到弥陀净土–极乐世界!

  净土宗讲「往生」,世俗人都认为不吉利!?又常常讲「厌离娑婆」,岂不是厌世、太悲观、太消极了,无人情味吗!?人人都知道终归要死,但有些人选择以廻避的态度,说什么「未知生,焉知死」,「一个永无答案的问题」等,总不愿意认识和面对这个问题。为何我们不妨尝试开放自己,了解一下释迦世尊 - 这位历史上大智大德的人的看法,探究他所证悟的解脱生死之道。

  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

  很多佛门中人都知道和相信因果业力,明白生命是无常,相续不断,死亡只是一期生命的终结,也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所谓「生死轮回」。虽知人身难得,三涂易堕,所谓「一旦无常到,方知梦里人,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不容忽视,不要低估因果业力的牵引作用,更不要错误地高估自己的福德和修行工夫。

  很多人梦寐於人天福报,醉心於片刻安宁等等,殊不知「诸佛出世,种种方便劝化众生者,不欲直令制恶修福,受人天乐也。人天之乐,犹如电光。须臾即舍,还入三恶,长时受苦。为此因缘,但劝即令求生净土。向无上菩提。」(摘自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

  有些初发心菩萨又言:世间的苦难多的是,我等佛弟子怎能不顾而去,枉说什么「发菩提心」,逃避责任,简直冷血无情,是懦夫所为!殊不知「又如少冰,投大冰池,虽消少处,反更成冰。」(摘自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

  总而言之,各有种种因缘,致使不少人犹疑不决,没法踏出三界火宅的第一步,更无缘进入净土法门。难怪《无量寿经》云:「升道无穷极,易往而无人」。净土法门殊胜无比,得生净土者很容易便可出离三界生死,进升至极的境界,但却几乎无人踏入此门!

  厌离娑婆,欣慕极乐的金刚志

  故此,善导大师力劝道俗们「共发金刚志」。什么志?厌离娑婆,欣慕极乐之心志!金刚喻坚固、不动;志者,志向,决志也。金刚志,即坚固不坏、坚定不移之心志。佛弟子未能下定决心出离三界生死,难叭契入净土法门。反过来说,矢志出离生死者,莫不契入净土法门!

  「横超」者,乃是净土法门的特色,又言「顿超」,相对「直超」而言。如小虫出离竹竿,若它咬穿竹节,一节一节地垂直而上,名为「直超」,喻拾级而上的自力菩萨行。若小虫横向咬穿竹竿,即可超出,故名「横超」。

  「四流」者,即见 (见惑)、欲 (欲界)、有 (三界九有)、无明 (生死根本),即众生回转三界生死的洪流。三界者,是娑婆世界的欲界、色界、无色界,上至二十八界天,下至十八层地狱,有无量无边的众生。见者有五,即身见、边见、邪见、见取、戒取等,众生的知见是颠倒的,如以苦为乐,生死可怖却眷恋。欲者也有五,即色、声、香、味、触五境生起的情欲,亦是财、色、名、食、睡等,拖着众生后腿,难以自拔。众生一念无明,以流转三界九有。

  愿入弥陀界,是发愿往生,得入阿弥陀佛的净土–极乐世界。极乐是无为涅槃界,恰恰与娑婆的有为生死界相反。涅槃者,不生不死之义也。众生生者,光寿与弥陀等齐,因此永离生死,故善导大师劝勉我们「愿入弥陀界」。

  净土宗第十二祖彻悟大师云:「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可知出离生死,并非局限於净土法门。佛弟子亦应皈依三宝,一心归命佛,誓要出离生死。不过,净土行者更「愿入弥陀界」,因为「入弥陀界」等同「出娑婆界」,凡夫可以不再轮回六道了!

  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

  一般佛弟子只知念佛能罪灭河沙,又能福慧增长,而此十句偈是表明净土行者的心迹和念佛的动机–发金刚志、发无上心,誓言厌娑婆、欣极乐、断生死,矢志归依弥陀,求生净土。这是净土宗的宗旨,也是一切修习净土法门者的根本目标!

  且看《观无量寿经》的韦提希夫人,她贵於皇后,母仪天下,却遭亲子杀害,而国王丈夫被困,危在旦夕。被认为世间最美好的乐事,瞬间成最惨绝人寰的苦难,这是至极的厌苦缘,因此,韦提希夫人恳请佛陀,求生无忧恼处、清净业处,即是她的欣净缘。虽知爱欲乃是生死之根本,加上名利权位等,真是难厌难舍啊!

  《无量寿经》的末段,释尊花了大篇幅,痛陈娑婆世界的五苦、五痛、五烧,详述失是苦,得也苦;无是苦,有也苦,说明娑婆世界的不真实之本实,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不可执为实,所以,死是苦,生也苦,不要醉生梦死。释尊虽广开弥陀净土的解脱法门,但若众生未能打开第一道屏障 - 厌离娑婆,发金刚志,舍苦出生死,恐怕亦与西方净土有缘而无份矣!

  善导大师为净土行者下了「发菩提心」的定义,云:「唯发一念厌苦,乐生诸佛境界,速满菩萨大悲愿行,还入生死,普度众生,故名发菩提心也。」

  善导大师又感言:「欲得舍此娑婆生死之身,八苦、五苦、三恶道苦等。闻即信行者,不惜身命,急为说之。若得一人舍苦出生死者。是名真报佛恩。」闻即信行者,即闻弥陀净土法门,便能起信及作念佛行,舍苦出生死者,此名为「真报佛恩」!

  对娑婆的厌离与对极乐的欣慕,是往生净土和成就净业的先决前提。厌离娑婆和欣慕极乐,两者相关。厌离娑婆的人,不一定会欣慕极乐;但欣慕极乐的人,自然会厌离娑婆。因为众生动念,乐生弥陀佛土,佛即知之;弥陀光明摄照,摄取不舍念佛众生,但使未厌离者亦能起厌离之心,此是净土法门说的「佛力护念」所致,不可思议!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生死是怎么样的一回事
下一篇:定为凡夫,不为圣人的净土法门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