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慧门禅师] [点击:2948]   [手机版]
背景色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释慧门 讲授

印度语。麻哈、生底、德拿、毕辛达、萨耶、哲底、饶塔、必宿打、噶、拉马。
西藏语。(今译汉文)名称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印度话是「麻哈、生底、德拿、毕辛达、萨耶、哲底、饶塔、必宿打、噶、拉马。」翻成藏语后,再翻译成汉语「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但是有些人认为,这种翻译不怎么恰当,而另外翻译成《大乘道清净寂灭禅定光明大圆满法要释论》。「大圆满」到底怎样解释?用比较简单的解释来看,「麻哈、生底」,「麻哈」就是「大」,也就是「摩诃」;事实上,也是由「摩诃」翻译过来的。「生底」翻译成「圆满」。「德拿」就是「禅定」。「毕辛达」翻译为「休息」,也有人翻译为「清净」,很多人干脆就把「休息」、「清净」连在一起翻译了。
 
    「休息」到底是什么意思?「休息」有实性、休息、法尔三种意义。「实性」及「法尔」,含有特别的休息的意思,这种特别的休息,就是住于轮回众生中修持,因为依其义修持,可获止憩、解脱轮回,而得休息。
 
    「大圆满」的「大」,就是「摩诃」,就是「究竟寂灭」、「涅槃」、「安稳」的意思。这个「大」,就和《摩诃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摩诃」,意思相同。「摩诃」不仅仅是「大」,而且是大到无边无际、无壁落的,那一种「大」。「摩诃」也有「多」、「无量」的意思,也有「胜」的意思。所谓「胜」,就是没有任何一样比它更好,没有一样可以胜过它。为什么叫作「摩诃」?有什么是具备了「摩诃」这样的条件呢?只有我们的自性、心性,才具备有「摩诃」的条件,才能称为「大」。这个「大」,就是这样翻译出来的。
 
    至于「圆满」,各个宗派的解释有些不同。「大」、「圆满」连起来解释,就是远离一切语言、文字、思惟、忖度,而本不可说的。我们的自性可以说吗?心性可以说吗?自性、心性,是没办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没办法用任何方式加以说明的。所以,才假立名相「圆满」来代表,但是要了解「圆满」,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宁玛派认为「大圆满」,就是心性、自性光辉显露的体用。当我们的三身一切功德,能够任运圆满,就叫作「圆满」。体性空,就是「法身」;自性昭,为「报身」;大悲心周遍,就会变成「化身」。法身、报身、化身就称为「三身」。这三身的一切功德都能任运圆满,而且,这种圆满是一切法的源头、实相,才称为「大」。所以,也可以说,离一切秽垢的当下,本来的自性就是赤裸裸,非常灵空的,这种智慧的显露,就叫作「大圆满」。换句话说,我们的本心是无量的光、无量的明,没有任何罣碍、阻碍,没有任何污秽,就是那样的清净、空明、赤裸,这时候就称为「大圆满」。
 
   「哲底」就是「解释」的意思。「必宿打」为「清净」的意思。「萨耶」、「饶塔」是「木」的意思。「噶」为「马」,「拉马」是「名称」。也就是说圆满一切法,于任何处都是圆满的,是一种自然的大智慧,就是圆满。所谓自然的大智慧,就是指轮回、涅槃无始以来,就是清净的,就是自性的真面目,不是由其他条件组成,是本来就具足的,也就是一切法的根本。是自性所分出的,彼圆、此圆都是圆满于唯一明点中,圆满就是自性,所以才称为「大」、称为「摩诃」,它是一切法的来源。
 
    「遍行云。广大此心境。无一不具者。」我们有没有「广大此心境」啊?学院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法语就是「敞开心胸」。敞开心胸,就是「广大此心境」。我们有没有具备广大的心境啊?「广大此心境」是非常重要的。这里讲的「广大此心境」,就是要我们的心境,变成无比、无限、无量的广大,这种广大,其实是在赞叹「无一不具者。」「无一不具者」,就是本来都具足的,像六祖讲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本自具足」,所以「无一不具者」。只要把心性扩大扩大扩大,敞开心胸,就什么都可以不用修了,「三休息」的三样都可以休息了──心性可以休息,禅定可以休息,虚幻也可以休息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心没有扩大开来,没有敞开,不具广大,才要再修。
 
    假定心扩大、广大了,如前面解释的「摩诃」,大到无边无际、无限无量,而且又是殊胜到无与伦比,那还需要修什么吗?就像学院的禅堂,坐了五十人就快挤满了,假定坐一百人,大家一定连课都听不下去,要把经本拿起来搧凉了;假定挤二、三百人,禅堂就会爆炸了。这就是因为,禅堂的空间是有限量的,它没有大到「摩诃」。很多人都不了解「大圆满」的「大」的意义,一听到「大圆满」,就觉得「噢!这个比《心经》好!」「啊!这个比禅宗好!」好什么啊?其实,当在讲什么法的时候,所讲的这一种法就是最好的;当我们修一种法,修得有喜悦,这种法就是最好的,就是「摩诃」。所以,要达到「摩诃」,需不需要「广大此心境」啊?其实,只要把每学期开学,第一周的法语──「敞开心胸」修好了,每位同学都可以化身当好几个院长,而现任院长也就可以退休、休息了!所以,修行人要「广大此心境。无一不具者。」
 
    「禅定」这里的解释是「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如来一子本续》说:「心静禅定自然获。」心静下来,禅定自然就可以获得,禅定达到这种境界,自然就是「休息」,就是心与法尔境相,都能够相合了。当我们的心与法、法尔、境相,都融成一体时,那就「妄念客尘无聚散。」我们的妄念、客尘,也就是烦恼,没有聚集、没有分散。也就是没有烦恼、妄念,没有它们的聚散产生,我们的心性,本来就住于「大法性尽」,而得到「息」和「止息」。就像一个旅客住进旅馆,发现房间很不好,看看不能住,便叫木工师傅来重新装潢,住一个晚上再搬家。需不需要这样啊?不需要的。住进旅馆就是要休息了,还这样多此一举做什么?所以,只要心能够休息下来,就能松懈的去住,那需要那么紧张?所以,才会把「禅定」解释为「休息」。
 
    「休息」,就是心与自然的法尔境界能够相合,也就是说,我们的心要能够保持像,出生一个月或二、三个月的小婴儿,甚至像还没满月的婴儿,像他们那样毫无目的地,展现出笑容一样。我们有没有办法把自己的心,回归到像未满月的婴儿,那样的心性啊?能不能像他们那样的自然啊?有没有办法?打禅七的时候,把禅堂的灯关掉,让大家漫步走来走去,然后,请大家讲出对刚才那一幕的感想,很多人说不出来,有些人说像「孤魂野鬼」,有些人说「漫无目的」,有些人说「一群疯子」等等,明明是同一个境,每一个人的心,表现出来的却都不一样。有时候,要大家哭,可是很多人哭不出来;要大家笑,也有很多人笑不出来。我们有办法哭笑自如吗?可以像婴儿一样,肚子饿就哭,吃饱了就笑吗?有没有办法?假定没有办法,那就表示我们都没有满足过,都没有圆满过啊!这样怎么能修大圆满?所以,假定我们的心能够与大自然的法,与所有的境界都相安无事;也就是说,心不会受外界环境的变动影响、干扰和伤害,这时,我们就可以「休息」了。
 
    「大圆满」就是我们的自性、佛性,自性、佛性是本来具足的,这就是「大圆满」了。所以,这里讲的禅定,就是把心安定在「法性之境」中,在这法性之境中,没有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这时候,就是随时随地无住而住。不管是入定或是没入定,通通都是定;打起坐来也是定,走起路来也是定,躺着也是定,讲话也是定,吃饭也是定,洗澡也是定,大小便也是定,就是要达到这种「无一而不定」,这样才会懂得,什么叫作「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也。」
 
    「于法性之境中。无分别智定一而不散乱。」是如来的大定,也就是我们要讲的「大圆满禅定」的「定」。这种定,容不容易做到啊?假定禁得起境界的考验,就是真的定;禁不起境界的考验,就是假的定。假定打坐时有定,下了坐就没有定,那也不是大定,那是没有干扰时才有定,就像很多人,都是在人家赞叹时才有定。被人家赞叹时,就觉得他讲得很准、很有道理,「我真的很有定,我都不会生气,我很高兴有人称赞我!」但是,这时是不是真的有大定?当人家称赞得太过了,假定自己都还不知道,就是没有大定;假定能知道称赞得太过了,就表示还稍微有一点定,否则连称赞得太过了,自己都不知道,怎么还算有定?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接受人家赞美、恭维,这就是没有定。当人家一赞叹,就「哇!这才是我的知己、我的好兄弟、好朋友!」然后,觉得自己都不会生气,都不会起瞋恨心,这算是定吗?这是心随着境在转。假定能随着境转,心却如如不动,那才是大定,才是有智慧的。
 
  「如来一子本续云。」大家是不是以为,「如来一子」是指如来的一个儿子,就是「罗罗本续云」?「如来一子」是指佛说的经典,「本续」就是佛陀所说经典的论。在「本续」上就讲,「心静禅定自然获。」心静下来后,我们还会有所求吗?还会需要求一个禅定吗?当心静下来,根本连求一个禅定的心都没有,这样才叫作「静」啊!否则只是坐着想:「嗯!我要进入禅定。我现在是进入九住心的......」事实上,算来算去,连第一住心「安住心」都还没达到,连作意的要安住心,都安住不下来,怎么会有禅定功夫啊?还有些人觉得:「哦!修禅定?很简单啊!」结果,当他把腿盘起来,眼睛一闭,数息「一......」,连一口气都还没吐完,就开始胡思乱想了,这样还能修定吗?有那么简单吗?假定心是那么散乱,怎么有办法得到定?所以,一定要让心先静下来,有了静,禅定功夫自然就会得到。
 
    「休息」是「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尘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禅宗也常讲,一个人若是修行开悟之后,就会变成像小孩一样天真无邪,没有任何的造作。但是要注意哦!这不是指什么都还没学,什么都不懂,看到火也去抓,被烫伤了,还不知道什么原因,不是那样子的!这是说,虽然已经学了很多东西,有了很多知识、常识,但在有意识之下,心还能像小孩子那样,没有任何作意的,那种自然状态。有人就会说了:「要这样还不简单,让自己变麻木就好了。再不然,就吸食安非他命、强力胶、大麻、吗啡等,吸食过后,飘飘欲仙,都没有烦恼。」其实,那是有意识被麻醉了。当有意识被麻醉后,所得到的那一种静,不是真的静,那就只像一个植物人,会吃也会傻笑,但什么事都不知道,要不然,就是产生飘浮不定的幻觉和幻相而已。修行,不是要修成那样子,而是要在有意识之下,让心性能够回到原点的,自然宁静状态。就像小孩子的天真无邪,跟他玩,逗他笑,他就笑,稍微捏他一下,他一痛,说哭就哭,绝对不会造作,不会想哭又不敢哭。
 
    所以,修禅定功夫能修到,要我们笑就能笑,要我们哭就能哭,那就差不多了!假定修到愈笑愈悲哀:「不好意思!人家都在看我,我哭的声音,也不知道好不好听?」连要哭的时候,都还担心自己哭的声音好不好听,这已经是有作意、有造作了!这样就没办法得到休息。只要有作意、造作,客尘烦恼、妄念就会聚散。当我们觉得不舒服,想哭却不敢哭,这时,是不是有强忍的烦恼在?烦恼已经在聚集能量了。或者,当我们很高兴时,想笑却不敢笑,「不行啊!我的戒腊二十年,怎么可以笑?」明明很高兴,也要装得一板一眼,不能让人家看到「和尚怎么可以笑?」甚至坐在火车上,连尿急了也不敢去尿尿,这样能得到「休息」吗?
 
  有一次,某某法师到高速公路的休息站小圊,有一个小孩子看到他,就跟他爸爸说:「爸爸!和尚也要尿尿噢?」好像「和尚尿尿」很没有面子!害得有些和尚从此,都不敢进休息站尿尿。还有一次,禅七圆满当天用斋时,我跟着大众一起排队去拿菜,有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看到了,拉着他妈妈的裙子说:「妈妈!师父也要吃饭噢?」我就开玩笑跟他说:「小菩萨!你不要把我害死!假定师父不用吃饭,不到几天就『ㄎㄡㄌㄡㄙㄡ』(台语)去了!」
 
    所以,假定经常为了一些客尘妄念,而聚聚散散,心那有办法歇下来?我们要让心能够休息,但是,什么是「休息」?只要客尘妄念不要有聚散,心就能够得到休息。我们每天忙忙碌碌,都在忙些什么?就是在忙这些烦恼客尘的聚集和散落。例如在学院里遇到一件事,就自己起烦恼,自己想:「哇!又要交笔记了!」「哇!请个假还要用书面请!」「哇!要出门、要坐车,还要准假单才行!」假定每天都在想这些外在的事,怎么能修行?事实上,当有同学身体不舒服,偏偏没有准假单就坐车出去,学院也拿他没办法啊!有些同学因此而不读了,学院还要求他:「啊!算了!算了!这一次算了!请你继续读下去吧!」很多人就是喜欢,在这些杂念妄想里打转作文章。我们如果没有这些杂念妄想,而且能说笑就笑,说哭就哭,就能好好的「休息」了。
 
    我们的心就是不能休息、不能放下,一下想要得到乐,一下还想要离开苦,杂念妄想就不断生起,才造成这么多的包袱。明明有那么好的法,心胸却敞不开来,还用旧有的知识来障碍自己,「不行!我是修净土的,你不要跟我谈禅。」「我只念阿弥陀佛,不要跟我讲华严。」就这么放不下。所以讲来讲去,禅定休息就是要放下;放不下,也要放下。《禅观有情世界》第一篇就是讲放下,把放下修好了,大圆满自然就显现,大家也不用这么辛苦在这里听课,还要写笔记。我们就是这样什么都放不下,一点喜悦的心也没有;看到他不笑,我也不笑,看到他不哭,我也不哭,每个人都跟送葬的队伍一样,从头到尾板着脸孔。其实,人死了一定要板着脸吗?不对!以后我死了,你们要笑,而且还要放鞭炮。
 
    一个人「虚幻休息」修得好,当他的神识要离开躯体时,会散发能量,遍一切虚空。这时,在他旁边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禅定功夫,散发的加持力。但是,假定那时忙着哭哭啼啼,就算加持力围绕在自己身上,也不会知道,那怎么能得到加持?所以,大家要记得哦!有一天当我死了,不需要帮我助念,也不要哭,大家要很高兴,可以大声的笑,不诵经、不做法会、不发讣文、不通知亲友,所有的照片,有人要就拿去,不要的,通通烧掉,不要留一丝一毫挂在公众的地方,让以后的人不晓得怎么处理。至于我个人的东西,有人要就拿走,不要,也通通都烧掉。最后,还有骨灰,绝不可以摆在慈灵塔里,在那里,一个位置可以得到五万、七万的随喜护持,不要占用,留着给需要的人用。我的骨灰可以就近撒到大海里,或者拿到玉山、阿里山,撒在树底下,等那棵树长得够大了,再砍下来做禅堂的地板,给大家打坐。
 
  我们为什么没办法把心静下来?主要就是太老成、太作意,都没有放松。所以,要好好读《禅观有情世界》有关〈放下〉与〈放松〉那两篇。我们要能切切实实的放下,放不下,就挑起来,这样心才能静下来。「挑起来」是什么意思?不是叫大家还俗去赚钱哦!谈〈放下〉的那一篇中提到,有一个人献花给佛陀,佛陀教他把花放下,他就放下,教他把手放下,他就把手放下,佛陀再教他把身心也放下,他就不知如何放下了。阿难尊者就代替他问佛陀:「佛陀呀!我们都不懂得,身心要怎么放下?」佛陀就说:「放不下,就挑起来。」什么叫作「挑起来」?──就是修习大圆满禅定法,把五蕴都空掉。当五蕴都空掉以后,还需要放下、还需要挑起来吗?放下也不要了!挑也不要了!是不是?这时那还有放下?那还有挑?这样,就能得到「心静禅定自然获。如是云也。休息者。心与法尔境相合时。妄念客尘无聚散。于本住大法性尽。获止息之义。」
 
    「于本住大法性尽。」本住,就是本性如此、本来就有的。尽,就如《心经》中讲「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尽」就是把一切无明都尽了,也就是说,把无明断灭了。但是,我们有没有真正把无明断了?假定把无明断了,就能成佛了吗?还没有!还要「无无明尽」,没有个尽头,要到无始无终时,无相对的尽,回到法尔自然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大休息,就像旅客得到休息一样。
 
    要修大圆满禅定休息法,就像一个譬喻说的,我们的心就像一个游子,在外游荡了一、二十年,终于觉得疲倦了,想要回家,一回到家,看到慈母倚门而立在等待,于是两人抱头大哭,哭完了,内心有一种很舒畅的感觉。同样的,「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到了尽头时,我们也是游荡了好几劫、轮回了好几世。现在,透过大圆满禅定休息法,回到法尔自然性中,也就是回到佛陀的怀抱,而得到真正的休息。
 
    为什么要讲「休息」?就是要让狂心歇息下来。大家想想,佛陀有没有达到大休息呢?佛陀什么时候得到大休息过?佛陀苦修了六年,有没有马上成佛成道?没有!那时候他累不累?很累!最后,佛陀接受牧羊女供养的羊乳,然后坐在菩提树下,把一切都放下了。这时,佛陀是不是达到《禅观有情世界》讲的「放松」了?佛陀的最后一招,就是全然都放松下来,什么都不管了,管他什么苦修不苦修,什么法都放掉了,就在这时,佛陀真正放松,而进入甚深禅定,就在看到最后一颗星星消失时,开悟了。所以,假定我们觉得很累了,千万不要躲进寮房睡觉,要走出来,到大悲殿的屋顶上去睡,睡一睡半夜突然醒来,眼睛一张开,看到一颗流星划过,大家就开悟了!会不会?打禅七时,每天的末后香都是「跑满天星」,这是以事表法,也是在提醒大众,放松的重要性。在跑满天星时,假定眼睛能够突然一亮,看到一颗星星,身心顿失,就能跟佛陀一样开悟了。但是,禅七打了那么多次,好像都没有人看见过星星,反而每天都睡得昏天暗地的,这样怎么能开悟?所以,一定要放松。
 
    为什么我们没办法放松,而好好休息呢?因为还有一个要打坐、要求禅定、要成佛、要比别人好的心,这些都是有所求,没有做到达摩祖师《四行道》里说的「无所求行」,才没办法得到休息。假定能够真正放松,进入真正的休息,还怕我们不解脱?还怕我们不成佛?
 
    什么叫作「清净」?就是一点点脏、一点点秽、一点点罪都没有,也就是佛教经常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有没有「自净其意」?还是「自私其意」?「我提出来的意见,是全世界最好的!」「我想的方法,是全世界最好的!」「我的欲望一定要达成,谁阻挡我欲望的达成,他就是我的敌人;谁阻挡我欲望的满足,他就是罪人!」我们的心就是这样,都是有欲望、有所求,才没办法清净。修行就是要慢慢的弃恶行善,善而更善,修到没有善恶的分别,但不是不知善恶,而是要达到一种纯善的境界,没有一切过恶,又有法尔的菩提心、大悲心,当达到无缘之慈、同体之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能得到法尔的清净。法尔的清净,并不是我们去修才得到的,而是本来就具足,心性就是如此。就像虚空本来就没有乌云,是乌云自己污染自己,而虚空不会被乌云所污染,本来就是清净,是至善、至高、无可比拟的,所以才叫作「清净平等大圆满」。要清净到至微、至妙、不可思议的境界,才能叫作「清净」。
 
    「车解」,「车」就是指可以载客的工具,就是乘、轮、轴等。「乘」就是可以把一切众生带到彼岸,使一切众生进入涅槃、进入清净的车。另外一种译名,是根据意译,叫作《大乘道清净寂灭禅定光明大圆满法要释论》就比较清楚,而《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车解》是照印度话直译的,比较不容易看懂。「清净车者。乃名喻义之聚合也。」就是有聚有合、有散有聚的意思。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法门
下一篇:已经没有了

 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法门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