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敬礼具德普贤如来
 
[慧门禅师] [点击:1505]   [手机版]
背景色

敬礼具德普贤如来

  我们经常讲「佛法在恭敬中求」。「恭敬」,一般出家众很会把它作广泛的解释,认为只要是在家众,不接受僧众提出来的意见,就是没有恭敬三宝。这就是假借恭敬、敬礼之名,来满足自己的欲望,要求人家尊敬。其实,当别人对我们不恭敬时,就应该反观自照:「为什么别人不恭敬我?是不是因为我没有具德?」应该具什么德?先把范围缩小来看,自己有没有具备,恭敬三宝的德?佛宝、法宝、僧宝,没问题,我们是恭敬的。但是,身为出家众,自己是不是具备,成为僧宝的条件和资格?这就很重要了。出了家,并不表示什么都会,是权威了;一个人不会开飞机,就算把头剃了,出了家,仍然不会开飞机;一个人不会开车,也不是把头剃了,变成出家众,就会开车了;一个人不会讲英文,也不是头剃了,马上就会讲英文。外在的知识、常识和技能,与成为三宝里的僧宝,是没有关系的。当然,有这些知识、常识、语言、技能做工具,是有助于修行,但是,也可能成为修行的障碍──所知障,是各有利弊得失的。
 
  如何「敬礼具德普贤如来」?可以分几方面来说明。所谓「具德」,就是必须具备福德圆满,才叫作具德;也就是要明心见性、要有大开悟,要有「自然的智慧」。什么叫作「自然的智慧」?可以把它比喻成,像虚空一样自然的智慧,也就具备了「摩诃」及「大圆满」的意义。这里讲的「具德」,是具备了大圆满的意义,大圆满是比虚空还大的。当虚空中飘进了乌云,虚空会受到干扰、影响吗?会生起连锁反应吗?当我们在地上走、在虚空过,大地、虚空有没有责骂我们,「你今天没有精进修行,不让你通过」?或者「你今天比较精进,所以,你的脚每踏出一步,前面就出现莲花,右脚走出去一朵莲花,左脚走出去也一朵莲花,左右脚走出去都是莲花」?有没有这样?事实上,虚空是不会受干扰、影响的。有句话说,向人家吐痰或骂人时,就像对虚空吐痰一样,会「反堕其人」,会「喷到自己」,虚空是不会受到干扰、影响的。
 
    自然的智慧就是般若智慧,就是如实的反映,把事相呈现出来,不做连锁性的反应,仅仅是呈现而已。就像有些同学,从别个佛学院读到这个佛学院,转来转去,从别个道场来到这个道场,从那个教室走到这个教室,走来走去,整个虚空都没有受到干扰,只是让大家如实的,在其中来去表演而已,没有罣碍,没有执着,没有认为有那个地方,不能让谁通过。这就是没有任何执着的智慧,也就是自然的智慧。
 
    这种福德圆满的自然智慧,是本来就已经具足,不是去修才有的,只因为我们被污染了,所以认不出来。只须把所受的污染消融掉,让自己回到本来的状态,它就会显现。我们不是经常在讲「吉祥、吉祥」?佛教讲的吉祥,就是要「具德」,具德就吉祥,吉祥就是具德,圆满具足了福德和智慧二种资粮,就叫作吉祥。《喜金刚续》里说的「师利、师利」,就是无二智,也是「吉祥」的意思,也有功德殊胜的意思。殊胜,包括了殊胜有寂,「有」与「寂灭」的吉祥,也就是轮回有趣与涅槃寂灭,都现出空与方便的无二智慧,那就称为吉祥。吉祥就必须要具德,所以,我们要敬礼具德的普贤如来。
 
    我们总是要求人家恭敬三宝,而且,把恭敬三宝套用在自己身上。其实,人家恭敬不恭敬三宝,是人家的事,重要的是,自己有没有具德?有没有具足僧宝的德行?所以,要反观自照来修行。我们不可能因为,被人家恭维了一句话,就马上变成圆满具德了,例如人家对我们说:「你实在很殊胜、很有威德、很有福报、很圆满。」「你是上根利智,马上可以大开悟了。」这样一恭维以后,我们就马上具德了吗?没有用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实实在在自己去修行,才有用;自己不去修,是没有用的。台湾现在的佛教界,就有一种不好的现象,出家众不知道,恭敬三宝的真正意义,只会一味的要求,在家众要恭敬三宝,而在家众也胡里胡涂的,不知道恭敬三宝的真正意义,以为唯唯诺诺,顺从出家众讲的每句话,把它当作圣旨,就叫作恭敬三宝。这是错误的哦!
 
    恭敬三宝,是要透过听闻、思惟佛陀讲的法,以僧宝作为模范,透过修行来调整自己妄心的起伏不定,才叫作恭敬三宝、敬礼三宝,否则就不是。在学院里,就有过这样的现象,例如愚僧经常,用很简单的两、三句话,把修行的诀窍说给大家听,大家听了,就觉得不稀奇、不重要,把它当作耳边风,「院长讲的这些,我都懂,我都听过了。」看过《禅观有情世界》后,也都说:「书里面的每个字,我都懂。」「整本书里不同的字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两千个字啊!这有什么学问?」我们就是不懂得在恭敬中求法,才会把书束之高阁,丢在一边,而一听到要上「大圆满」的课,大家就很兴奋、很高兴,「哇﹗这个课一定很棒,一定可以使我马上大圆满。」从开始讲课到现在,大家也觉得,好像已经有一点大圆满了,其实还差得远呢!听几堂课就大圆满了吗?假定那么简单,很多人都要拜你们做师父,请你们上课了。
 
  「普贤如来。」「普」就是遍一切法,无所不在。当遍一切法时,是没有时空隔阂的;也是因为没有时空的隔阂,才能遍一切法。就像佛陀,虽然示现在两千五百多年前,但佛法仍然遍一切处、遍一切时空,超越一切时空,所以,我们现在才能回到佛陀的怀抱,用法来与佛陀相会。那么,要怎样遍一切法?就是三世没有变迁,过去、现在、未来,从来没有变动过,即使这一世出生为人,也没有变动过;死了再投胎,也不会变动。我们的本性一直跟着自己,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下地狱,跟着我们,进天堂,也跟着我们;成佛,是这一个,不成佛,也是这一个;要跳出六道轮回、要成佛,都是这一个,这就是我们的自性,只不过我们不认识而已。只要认识它,它就遍一切处、三世无变迁,陪着我们生生世世流转,就算我们投胎为一头牛、一头猪、一个人,或者一条虫,都是这一个,它是不生不灭的。所以,这个「普」是遍一切法,三世都没有变迁过,不管在任何境界中,它都没有离开过。
 
    「身及智无离聚之密意。由妙贤(妙善)而不动。」我们都没和密意相应,才会很怕轮回。但是害怕轮回,还比不上害怕现在就死。会怕死,是怕会离开这个躯体,怕这个肉体不再是我的,所以就很执着这个肉体。其实,这个肉体有什么稀罕、稀奇呢?只是心一旦进入这个躯体,就不容易出去了。例如请解剖医师把我们解剖看看,从头发、指甲、皮肤、骨头、眼睛、耳朵、鼻子,一直解剖到最后,能解剖出一个「我」吗?但是,我们偏偏执着,这身体里面有一个「我」;明明在这个身体里面,找不到一个「我」,偏偏听到被人喝斥一声、骂一下子,喝斥的人、骂的人还没到眼前,只不过是声音传送过来,就受不了了。在斋堂用斋时,本来是「五爪拿饭碗」(台语),看到别人用眼睛瞄我们一下,马上就知道自己没有「龙含珠」,即刻就紧张起来。为什么会这样?
 
    参话头,参「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身及智无离聚之密意。」「密意」又是什么?透过大圆满法的修行,就能了知本来面目或密意是什么。在《六祖坛经》里,惠明法师为了抢衣钵,而追杀六祖,六祖跑不动了,就把衣钵放着,惠明法师伸手去拿,却又缩回来,说:「我是为法来,不是为衣钵。」六祖问他:「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什么是明上座本来面目?」密意就在这里。就是因为不认得本来面目,我们才会这个壳子钻完了,又钻那个壳子;钻完了这个人形壳子,不知道爱惜,还想将来能钻到那个披毛戴角的地方去。但是,惠明法师有没有开悟?没有!所以,他才又问六祖:「有没有更秘密的呢?」六祖答:「密在你的心中。」密意,就是指本来面目。我们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是「身及智无离聚之密意」。我们的身与智,从来没有离开过,也从来没有聚合过,它根本没有变动、变迁过,这是在解释「普」,是根据我们的体性、性体来解释的。
 
    「敬礼具德普贤如来。」如果分基(体)、道、果来解释,是包含了哪些意义?《功德藏疏》说,大圆满可以详细的分为基、道、果三位,就是基大圆满、道大圆满、果大圆满。「基大圆满」是指在本来就明明了了、清清楚楚的如来藏体性中,所有轮回涅槃的法都是圆满的,都是如梦所现,如梦幻泡影,是以「无」来显「有」的;「有」是因为明体中的我执所生,除此我执,即为「无有」。涅槃诸法,就像太阳和阳光能够自然的任运;太阳与阳光是一体的,阳光从太阳出来,太阳就是「体」,阳光就是照明,是「用」,体、用能够自然的任运,就称为「圆满」。「有」就是轮回,「寂」就是涅槃,有、寂能够自然任运,就是一种自然的智慧。这种自然的智慧,遍一切处、一切时,就称为「大」。
 
    「道大圆满」是指心及心所法,同样都能消融在法界,而离开戏论。只要能离开戏论,就会自然产生智慧出来,而远离一切造作,超越卜度、臆想的相续。假定没有任何的造作,所有的污垢自然就会离开,它的道与果及所有的法,就能任运圆满。也就是说,能净除覆盖如来藏的烦恼障及所知障,达一切乘究竟之道,就叫作「道大圆满」。
 
    谈到戏论,就像演戏一样,世间的人在演戏,我们现在,就是在演目前自己的角色。但是,演歌仔戏或舞台剧的人,是依照剧本来演戏,做种种动作、讲种种对白,主要是让看戏的人,感到很欢喜而已,并没有实际的意义。我们的妄见也是这样,在产生妄见时,就叫作戏论。我们经常掉入戏论里,而不自知,所以,要远离心和心所法,让二者都消融在法界里,然后离开戏论,自然的智慧就会产生。自然的智慧一产生,就是大圆满。我们有没有大圆满,自己会很清楚。例如当看到一件事、一个现象,就会去猜测为什么会这样,但事实上,这件事、这个现象的原因,我们不一定会知道,一切都是自己推敲出来的,所以,才会有自己的感受。假定有另外一个人,看到同样的现象,他也会去推敲,为什么会产生这个现象,结果,这个人猜测的与其他人猜测的,通通都不一样,这就是戏论。
 
    我们都被幻化的表相所覆盖、蒙蔽着,以自己的妄见来认定一件事,这就是「戏论」。例如禅七时,我们会找一天晚上,把所有的灯熄掉,只留一盏小灯,让学员在「暗蒙蒙」(台语)的禅堂里,漫无目的地走,走着走着,然后,让他们对目前的境界发表感想,有的人说「漫无目的」,有的人说「像孤魂野鬼」,有的人说「这个境界很悠闲」,有的人说「快成佛了」等等,通通不一样。明明看的境都一样,透过不同人的眼睛、耳朵,看了、听了以后,再经过心的判断,讲出来的都不一样,这就是戏论。又如我在这里,讲了一大堆话,每个人听了以后,联想出来的也都不一样。假定要每个人,拿一张纸写下对「戏论」的想法,一定也通通都不一样。明明听到的是同样的话,为什么想出来的会不一样?就是因为有妄见,而且被表相给迷惑住,又没有能力穿透,看不到事实的真相。当看不到真相而自以为是时,就是掉入戏论了。所以,要离开戏论、远离造作,才能超越臆想的相续,产生自然的智慧。
 
    在《禅观有情世界》里提到,我们最大的苦恼就是,忆念、忆想过去的事情,或者作未来的白日梦,把心投入过去,或者丢到未来,然后再投到现在,对现在的境界,又去预测、推测,苦恼就从这里生起,这样就不能「大圆满」了。所以,只要把《禅观有情世界》里讲的,全都修好,就能修大圆满了。但是,现在的人很奇怪,明明白话文每个字都看得懂,大家偏偏不喜欢修,反而喜欢修看起来、念起来都不懂的。例如「说」就用「说」,它偏要用「云」。「如来一子本续云」中的「如来一子」,明明就是佛讲的经典,偏要写成「如来一子」。让大家看不懂,而觉得「哇!太有学问了。这个太棒了。」就是这样,现在的人就喜欢那个,看不懂、听不懂的,然后说:「这个法讲得很好。」对于讲出来都听懂的,一听就想打盹。有这样的心态,就很难任运圆满。
 
   「果大圆满」是说,在本明的自性中,当障碍的秽垢清除,而得到清净时,一切的身及智无离聚而圆满,也就是透过修行,顿证「断」、「证」、「事业」三大自性的圆满,所以称为「大」。果大圆满能离一切盖障,让心光显露出来,产生自性自然的智慧,这就是果的大圆满。
 
    以基、道、果,来解释「敬礼具德普贤如来」。「具德」就必须具备自然的智慧,完全没有执着。而要达到自然的智慧,就要敞开心胸、把心扩大,大到比虚空还要大,这种自然、毫无执着、能包容一切,也不会受干扰、障碍,不会产生任何阻碍,而呈现洞然透澈的状态,就是自然智慧。具德,就是要具足这种自然的智慧。
 
  假若以基(体)来解释,「普」就是三世都没有变迁,过去没有变动,现在也没有变动,未来死了没变动,即使再受生,也没有变动。我们有没有变动过?有。因为我们是轮回来的。不过,也有人可能不是轮回来的,而是乘愿再来的。有些人问我:「你是怎么来的?」我说:「我是随业力轮回来的,不是乘愿再来的。假定是乘愿再来的,心量绝对不只这样而已。」我们要「广大此心境」,才能「身及智无离聚之密意。由妙贤而不动。」
 
    「妙贤」也可以称为「妙善」,文殊师利菩萨的大智慧境界,就叫作「妙善」。「敬礼具德普贤如来。」「敬礼」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了悟此义,了悟「具德普贤」的意义。从体性上去了悟这个道理,才会与「体」相应,这才是真正对佛的供养,这叫作法供养。我们通常讲的供养三宝,是要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而现在很多人供养三宝,都以为把钱拿出来就没事了,回到家照样打孩子。在学院里,上课时也讲要供养三宝,但下了课,进了大寮,就开始计较谁不做事,午斋吃得不满意,也去大寮批评一下,这叫作供养三宝吗?不是耶!供养三宝,是要了悟敬礼三宝之意,了悟真正对佛的供养,就是法供养。当透过法的修行,让自己有所成就,真正了悟法的真义,就是最大的供养,是真正的敬礼。我们有没有这样真正的敬礼啊?「大圆满禅定休息清净法门」首先就教我们要「敬礼」,敬礼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如法去修行,这样的敬礼和供养才是真的,否则就不是真的。
 
  若以「与道合解」来讲,「具德」是什么意思?就是把自性菩提心也放下,这就是「法身密意也」。也就是把我们的自性菩提心、大悲心,完完全全的放下,连「放下」也要放下,连要「空的」也空掉,这就是法身的密意。
 
    「密意」有两层意义。第一层的密意是「身及智无离聚之密意」;第二层,是更进一步的与道相应,也就是法身的密意,就是自性菩提心也要放下。有些人一开始学佛,就处处看人家不顺眼,看人家什么都不对,只有自己对,大家都不如法,只有他如法。尤其有些想要出家的人,看到有些法师不如法,就说:「这个人不如法」、「那个人不如法」、「这个道场不是我要修行的地方,我不能在这里出家。」然后到别的地方,又看到别人不如法,因此整天说:「这个地方不如法」、「这个不对」。他永远只看到别人的不对,从来看不到自己的不对,只好三世轮回,流转好几世、好几劫,一直在找别人的不对,而自己的不对,就这样把他拉去,出生为狗、为猫,这就是因为,他没有把自性菩提心放下。
 
   以「道」来讲。「普」就是在任何时刻、分分秒秒,都要停留在具德的境界里不离开。「贤」就是「未离法身境中显现一切有情本自解脱大圆满境界也」,也就是停留在证悟的境界不离开。所以,普贤如来也是普贤菩萨的,现量证及现量境。普贤王本初的佛名,就是「桑杰衮杜」;从一切两执错误中觉悟为「桑」,无二智慧自性的扩展为「杰」,无余的密意为「衮」,向一集中为「杜」,「桑杰衮杜」或「桑杰,」就是普贤王如来的藏音名号。我们若达到这种境界,而且分分秒秒都不离开,就是自性菩提心放下的境界,是不离开法身境所显露出来的,一切有情本自解脱大圆满的境界。  
 
    宇宙万物都是唯心所造,也就是说,阿赖耶识是如来自性的现量,而我们的身心,则是阿赖耶识的现量。其实,我们的自性,根本就没有离开过这个法界,而在法身境中,显现的一切有情,也只是自然的显现。我们本来就在解脱中,根本不必再求解脱,包括连要求解脱的心,都不需要有,这时才能达到「普贤」的境界,就像三祖请求二祖为他解缚(即解开结惑),二祖说:「谁把你绑了?」三祖一听这句话,就开悟了!
 
    我们的心也经常打结,但是,假定我也向大家讲:「谁绑了你啊?谁把你捆了啊?」大家听了,会不会开悟呢?明明知道自己打了结,偏偏又很喜欢打结。所以,要达到「普贤」这个境界,就不应该有所求。本自解脱的我们,之所以不能解脱,就是因为自己绑自己、自己捆自己。所以,不必求什么,靠自己来解脱,才叫作大圆满,才能达到大圆满的境界。
 
    精进、勤奋的修行,而达到法尔境中,就叫作「敬礼」。我们在供养法,在敬礼、礼佛、礼法时,并不是用头在敬礼,不是把头拜下去就是敬礼,而是要时时刻刻,都把身心投入精勤的修行中,让自己能达到法尔境界。透过这样的修行,才能表示我们对「法」的敬礼。从这样的解释,就能知道要以什么态度,来修「大圆满」。就像上课前都有敬礼,有起立、问讯,但这些都只是外表的敬礼,当老师在台上讲课时,我们却在台下一直打哈欠,没有把法听进去,没有去看自己精进的「自性菩提心」,这就是没有敬礼、没有恭敬法。所以,徒具形式的敬礼,是不能产生道交相应的。
 
    从「与果合解」来了解。「具德」是无始本觉的,所谓无始本觉,就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是本来就已经具足,所以叫作本觉。也就是说,透过大圆满的修行,证到了果位,这种果位必须是,具备福德智慧都圆满,才可能证到「本觉」的境界。本觉的境界,是指本来就觉悟的,就如「佛」,「佛」就是觉。我们虽然本来就觉,但还是要透过修行,才会觉悟,这并不表示,我们本来没有「觉」,我们的佛性仍然是在的。那么,这个本觉的自性,到底是什么?就是「生死涅槃诸无上达到。」无始的本觉就是在「生死涅槃无上达到」。也就是说,有生死时是凡夫,涅槃时就是佛,凡夫与佛其实是一体两面的。这一体两面要如何修,才能达到无上的修持、无上的智慧、无上的功德呢?这就要藉大圆满的修持了。
 
    「而于顿成宝秘密孔中。(法身中)内明身智无离聚而住者也。」这就更深一层,也就是到,能立地顿悟成佛的奥秘了,而到达这个秘密的「孔」,就叫作法身境界。这个「孔」是指什么?身体里有一个秘密孔,把它打开后就能彻悟,这是一个大秘密。这个大秘密在哪里?就在「内明身智无离聚而住者」。我们可以修心地法门、念灭处等法门,当停留在念灭处时,哪里还有身智的离聚?当安住在没有离聚的地方,就可以「成佛」了。达到「内明」,就是清清楚楚、了了分明,就是内心本自具足的光明,无离聚而安住,这就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一样的。密宗的修持,就是要靠修脉轮,来打开这个秘密孔;而藏密气功的修持,更是专门谈,如何打开脉轮,以及怎么修脉轮、修身、修心、修气、修明点等。  
 
    提到普贤的意义。「普者。于彼境中示密严具五决定庄严者也。」「彼境」是指顿成境,就是即刻显现出来的境。「五决定」是指五圆满,就是一处(必为圆满佛剎),二上师(必为佛),三眷属(必为菩萨圣众),四法(必为大乘教法),五时(必为轮回未空,不取涅槃),这五种决定都能够庄严「彼境」。「贤」者,「由彼境中以大悲心变化六能仁。」因为大悲心,而变成六道众生来度众,这样就成佛了吗?事实上,佛菩萨度众生是比凡夫还忙的。我们往往自己做一点事、出一点坡,就觉得很忙很忙,就不能用功了。但是,像观世音菩萨,闻声就要去救苦救难,单是学院每天发出的求救声音,就够观世音菩萨忙的了,何况还有六道众生等着度,忙不忙啊?观世音菩萨比我们忙几千万亿倍,都不觉得忙、不觉得苦,而我们做一点小事情,就发牢骚、就生气、就斗来斗去,这就是没有「贤」。贤,是「由彼境中以大悲心变化六能仁。」要来调伏六道众生,在六道中度化众生。像地藏菩萨发愿在地狱度众生,观世音菩萨寻声救苦救难,就是因为祂们能在污秽里,化为「六能仁」,才能在六道度众生。所以,「敬礼者」就是「恭敬献呈也」。什么叫作「恭敬」?就是要像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这样,才叫作「敬礼具德普贤如来」。我们供养三宝,有没有修到这样啊?能不能在六道众生里救苦救难,而不起烦恼心、不产生任何问题?
 
     自性本寂离戏之空界。顿成身智自性极妙严。诸作千光照摄调伏界。佛子智悲如日喜顶供。为诸贤劫异生众。由于其道解脱城。决定超出之法者。明此自性大圆理。清净车辂之解释。夫一切如来广大圣言之顶尖者。是自性大圆满法门故。其理真实。然于一凡夫实解如何受持次第。使达到所谓大圆满禅定休息究竟故。所以用此解释明白指示要门之理也。今初敬礼。
 
    继续再广说「敬礼」。什么叫作「敬礼具德普贤如来」?
 
    龙清巴尊者这样论述说明「敬礼具德普贤如来」。在密宗里,庄严顶礼佛和上师是很重要的。有些出家众很喜欢别人跟他顶礼,但是,要让人家顶礼,要先看看自己有没有成就?有没有具德?有没有像「敬礼具德普贤如来」所讲的,具备种种威德、成就?假定修行有成就,自己证得法身空性,自性也就起用了。自性起用到什么状态呢?要像太阳一样,能够照耀万里晴天,照遍三千大千世界,身智的庄严才会出现。所以,必须要超越色界天,自性才能庄严,才能成佛。我们的庄严,靠什么来成就?自性本来就是寂静,本来就没有生死涅槃,离开这些戏论、妄见,进入空性里,我们的身智自性,自然就会极妙庄严起来。
 
    我们都想要庄严自己,但是,脸都是臭臭的,稍微做一点工作、出坡,就不高兴了;或者,听到别人稍微批评自己,嘴就翘得高高的,吊上两颗上回学院供养伦珠梭巴格西的大苹果,都还不会掉下来,好像有人欠自己几百万、几千万,没有还一样。连色身都没有办法庄严,哪有办法庄严三千大千世界,产生妙用?  
 
  气色的修行是满重要的,要把气色修到「诸作千光照摄调伏界。佛子智悲如日喜顶供」。「千光」不是一千个太阳,而是太阳另一种含意深远,又很好听的名字。不是一千个太阳哦!假定要一千个太阳,当然也是不难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自然也可以有千江日啊!假定没有千江水,排一千个脸盆水,不就有千日了吗?其实,在佛陀的宇宙观里,「千光」就表示无数量的太阳系,以目前的科学研究即可印证。「佛子智悲如日喜顶供。」「佛子」是指佛说的教法,结集成的经典,它所具备的智慧和大悲心,就像太阳般的照射,并供养一切法界,没有任何分别心。太阳不会因为某人是杀人犯,他走到哪里,就让哪里都暗暗的;也不会因为我们虔诚的拜佛,走到哪里,它就照到哪里。
 
    为什么要「喜顶供」呢?就是为了「诸贤劫异生众。」在一切劫数中,诸贤圣都能用一切好的清净法门,来修行及度化异生众。「由于其道解脱城。」透过修习「大圆满清净解脱法门」获得解脱,而能「决定超出之法」,超越一切的执着。假定不能明白自性的原理,当然就不能了解、受持,法的整个次第,也就很难达到「大圆满禅定休息」的究竟。所以,为了让凡夫达到「大圆满禅定休息」的究竟,龙清巴尊者才讲出更明白的道理。而为了要说明这些方法,连龙清巴尊者在造论时,也都「敬礼具德普贤如来」。尊者本身,已经得到大圆满法的传承,透过修行也得到大成就,为了要让一切劫数中的贤圣众生,也能明白知道这种修行次第,并依样画葫芦的去修行,尊者才把大圆满法详加说明,希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大解脱。「夫一切如来广大圣言之顶尖者。」上述大圆满法的义理,是非常真实的,依此轨道修持,可获得解脱究竟,这是如来广大、殊胜、无上、顶尖的圣言量。
 
    为什么要「休息」?诸佛菩萨为了度化六道众生,而忙来忙去,需不需要休息啊?不需要的,因为诸佛菩萨已经休息在这其中了。但是我们呢?为了忙着要去轮回,在六道中滚来滚去,一下变猪,一下变狗,一下变人,一下变比丘,一下变比丘尼,一下变在家众......变来变去的。我们很会玩把戏,也忙得团团转,滚来滚去,忙得不得了,我们才真正需要休息。禅宗有一句话:「狂心顿歇,歇即菩提。」真的放下了,就可以停止六道轮回,就能够了生死,这时就叫作「大休息」。只要能够了脱生死,就叫作真休息;而在没有了脱生死以前,我们一直忙得不亦乐乎,经常说要离苦得乐,却偏偏在造苦的因,不造乐的因,所以才忙得不得了,忙得不亦乐乎,还自以为很忙就能解脱。其实,都是忙着在六道里打滚。
 
    让自己狂心顿歇,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心真要大休大息,就要放下。要看自己有没有放下,就要看《禅观有情世界》最后一篇〈狗子与佛性〉,看看自己的心是不是跟「看破」、「放下」、「自在」(三只狗的名字)一样,忙得团团转?是不是处处你争我夺、与人交诤?也就是交互争夺,有语言上的诤夺、肢体上的争夺,吵吵闹闹、打打杀杀。假定是,狂心怎能歇啊?所以,要了解心性。一旦了解自己的心性,自然就能放得下,不然,就永远放不下。其实,把《禅观有情世界》全都看通了,不管是大圆满、念灭处、四念处、白骨观、或者数息观等等,通通都会懂得怎么修。最重要的一点是,要「休息」,要让狂心歇息。
 
    在学院里,大家都想读「禅门专修部」。为什么?因为可以不交周记、笔记,不必考试,每天只要进禅堂打打坐,应付应付,至于在禅堂里,胡思乱想些什么,也没有人知道!这叫作狂心顿歇吗?其实,那还是在忙,忙得不得了。所以,要修「禅门专修部」,就要狂心顿歇,不胡思乱想,把一切放下、放下。大家有没有放下?怎样放下啊?连现在都还忙着抄笔记,那有放下?眼睛都还忙着看书,那有放下?这些其实都是攀缘,并没有放下。在禅宗里、在大圆满里,都是讲顿悟的,说放下,就放下,不是手上接受了供养,嘴里拼命说:「不用!不用!」「放下!放下!」偏偏就把供养,放到自己的口袋里。到底放下是放到哪里去了啊?放到口袋里,也叫作放下吗?这样,是不能超出三界的。
 
    真正停止轮回的流转,才叫作「休息」。也就是说,在意念之间停止生死轮回,才能超三界,才叫作真正的放下。过去所教的念灭处、境灭处,甚至观肉团心的修法,都是要让狂心顿歇。所以,要修大圆满,只要把《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的〈观心品〉修会了,大圆满自然就会修;〈观心品〉看懂了,大圆满法自然就看得懂。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禅观有情世界
下一篇:一个解脱自在的法门-放下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