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漫说《杂阿含》(卷八)~D 200经(罗睺罗经)
 
[界定法师] [点击:1910]   [手机版]
背景色

  200经(罗睺罗经):

  第200经名称也叫做“罗睺罗经”,虽然名称相同,但是与上述二经有较大的不同。本经主要叙述罗睺罗欲求得阿罗汉果之法,于是向佛请教。然佛陀知其根机未熟,故先后示以五阴、六入处、尼陀那(因缘)法,使其静处思惟。待时机成熟时,便授其无常等法,使其成就罗汉道果。

  我们在读诵《妙法莲华经》第二方便品之时,便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槃,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佛陀在准备开演法华经之前,曾经“默然”,后来据说有五千增上慢者自动退席,可是佛陀并没有加以制止,据说这些人根性不具备听闻无上大法的因缘条件。若勉强听闻,必生骄慢毁谤之心。从这里,我们便可以看出佛陀对于说法时机的把握,不仅很在意,而且运用得恰到好处。

  这部经典(200经)也是这样。佛陀之子罗睺罗向佛陀请教一些问题,请求佛陀予以开示:

  “善哉!世尊!为我说法,我闻法已,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独一静处,专精思惟,不放逸住已,如是思惟:所以族姓子剃除须发,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修持梵行,见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罗睺罗的这段表白,实际上就是在向佛陀“求法”。他的意思是说,佛陀啊,您看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就圣果。您还是为我说法吧,我听了以后,一定会按照您的教导去修去证,肯定会速证圣位的。所谓“自知作证”,就是成就阿罗汉果位。

  佛陀的伟大之处,就是不徇私情。他并不因为罗睺罗是自己的俗世亲子,就有意加以偏袒,有事没事时给他单独“开小灶”。他对所有弟子皆一视同仁,从不搞特殊。他为弟子说什么法,该选择在何时说法,都要事先观察一下弟子的根性(即所谓的“心解脱慧”)有没有成熟。

  于是,佛陀按照惯例,对罗睺罗的“心解脱慧”进行一番观察,结果发现他并没有成熟,还不能接受高深的佛法——增上法。佛陀很有智慧,他没有直截了当地拒绝罗睺罗,而是善巧方便地对罗睺罗说:“汝以授人五受阴未?”——你有没有向大众宣讲“五受阴”之法呢?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五受阴”在佛法修习次第中,始终是处于基础的、关键的地位。因为五受阴之法的重点,是教人知道众生在于五阴之中执取为我、我所的过患,从而树立五阴非我的观念。脱离五受阴,我们就没有能力再向更高层次的佛法迈进。

  罗睺罗回答说:“没有啊,世尊。”

  佛告罗睺罗:“汝当为人演说五受人。”

  罗睺罗听后,便“于异时为人演说五受阴”。说完了以后,再还诣佛所,仰白佛陀说:“世尊!我已为人说五受阴,唯愿世尊为我说法。”

  佛陀再次观察了罗睺罗的心智,发现他的“心解脱智”仍未成熟。于是就问道:

  “汝为人说六入处未?”

  罗睺罗回答:“未也,世尊。”……

  再后来,佛陀观察罗睺罗“心解脱智”依然未成熟,于是又问道:

  “汝已为人说尼陀那法(因缘法)未?”

  罗睺罗回答:“未也,世尊。”

  当我们读到这里的时候,我们便会发出疑问:佛陀教罗睺罗为他人先演说五受阴法,次演说六入处法,最后让他为别人演说尼陀那法,佛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或者说,佛陀此举的真实用意何在呢?

  要获悉这个答案,其实并不怎么困难。假如我们当过老师带过学生,对此便有着切身的体会。如果学生能接受五分知识,老师必须具备十分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要达到个个优秀,那么这位老师一定是位了不起的特级教师。无论是教书育人还是上台演戏,都深知“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的真谛所在。我们如果要将一种真理,精确无误地传达给听众,且要让大家都能听得明白,易于接受,我们自己却一知半解、囫囵吞枣,能行呢?根本行不通!自己都没有整明白的事儿,要想让听众能听得明白,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而佛法相对于世俗的教书育人来说,就更深了一层。佛法不仅靠思想上的理解,更要靠身体力行而实证实修,这样才能获得真切的经验体会。比如说我们常说五阴为苦空,为无我,为无常。光用嘴巴讲讲,对于三岁孩童来说,都并不费太多的力气。而要知道五阴非我的来龙去脉以及其究竟实相的甚深观照,没有“静处专精思惟”的功底,是绝对达不到的。因此当罗睺罗将因缘法向众人宣说完毕,再一次请佛说法之时,佛陀还是观察到罗睺罗的根机未熟。怎么办呢?佛陀乃对罗睺罗说:

  “汝当于上所说诸法,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

  就是说,我们光会演说还不行,还要认真地去“专精思惟,观察其义”。想想我们当前的各位讲经法师,你们在四处弘法之时,有没有静下心来,像佛陀所教敕的那样,“独于一静处,专精思惟,观察其义”呢?恐怕大部分法师都无法真正做到这一点——包括我在内。

  罗睺罗听到佛陀的这番教导后,并不沮丧,而是老老实实地对自己向别人宣说的诸法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使他倏地明白了——

  “此诸法一切皆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

  我们中国的禅宗常讲“开悟”。什么叫“悟”,了解了佛法的真正旨趣,这就叫作“言下大悟”,或“豁然顿悟”。罗睺罗从前面的渐修,到最后一下子闹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原来所谓的五阴法、六入处法,还有因缘缘起法,都是让我们“顺趣涅槃、流注涅槃、后住涅槃”的呀!佛陀决不会为说法而说法,他所说的每一种法,无论长短大小,无论言语多寡,都是应机而设,不会形同虚设——这就是“悟”。

  那么“悟”了以后,是不是说就等同于成就圣果了呢?非也!因此《六祖坛经》中的“迷时众生,悟时即佛”中的“佛”,是广义之“佛”,并非佛果。

  佛陀听了罗睺罗的这番话后,再次观察罗睺罗,发现他“心解脱智熟,堪任受增上法”,于是对罗睺罗宣说“一切无常”之法。法还是那些法,可是认识却大不相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修禅境界。苏轼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其所说与经中真义,亦殊途同归。(3月3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E 第201经(漏尽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八)~C 第198经~200经(罗睺罗经)

 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
 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 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D 第15经:核心议题是“五阴为结使”..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 漫说《杂阿含》(卷二)~A 第33经(非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B 第35经(三正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D 第39经(种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G 第43经(取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I 第45经(觉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K 第49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L 第50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