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漫说《杂阿含》(卷十一)~F 第281(萦发目犍连经):本经叙述外道游行者萦发目犍连,向佛请教解脱之道。
 
[界定法师] [点击:1434]   [手机版]
背景色

  第281(萦发目犍连经):

  本经叙述外道游行者萦发目犍连,向佛请教解脱之道。

  我们知道,在原始佛教时期(佛陀住世期间),虽然婆罗门教的信徒们对佛教的产生,似乎抱有一种敌视的(或不太友好)的态度,但是婆罗门沙门所主张的那一套种姓学说,受到了众多教派的诘难。比如说耆那教与佛教在某些观点上较为接近,而且二者关系似乎始终都较为友善——这并非说二者毫无冲突。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对佛教并不太了解的,但是并非抱有敌意的教派教徒,有时候对佛陀以及他所创立的佛教(佛教观点与佛教义理),开始表示出浓厚的兴趣。比如说这位萦发目犍连,就慕名前来拜会佛陀,请求佛教为他解答疑惑。这位萦发目犍连(和摩诃目犍连并非一人)的装束十分怪异,他将自己的头发束扎成一个大发髻,在头上高高翘起。这种打扮是从属于哪个教派?本经中并非交待得很清楚。

  佛陀见来了一位外道,便关切地询问:“汝从何来?”

  萦发目犍连回答说:“我从彼众多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遮罗迦(行脚僧)出家,集会未曾讲堂听法,从彼林来。”在那个树林中,可谓外道云集,高谈阔论,气氛异常活跃。

  佛对萦发目犍连说:“汝为何等福力故,从彼众多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遮罗迦出家所听其说法?”意思是说,你是出于何种动因,前去听他们在一起海阔天空地侃大山?

  萦发目犍连回答说:“我试听其竞胜论义福利,听其相违反论议福利故。”从这句话之中,这些外道们(含自以为正统的婆罗门)的意见并不统一,他们经常为某一观点而争吵不休,弄得彼此都面红耳赤,闹到最后不欢而散,就差没有动拳脚的份儿。

  佛陀回答说:“长夜久远,种种异道沙门、婆罗门、遮罗迦出家竞胜议论,相违反论议福利,迭相破坏。”这里的“竞胜”,是指为达到辩论获胜的目标,甚至可以不择手段(包括争吵、谩骂、诽谤乃至人身攻击)。佛陀的观点是,对于那些彼此相左且互不相让的争吵,还是眼不见、耳不闻为好。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听闻这些争吵,可谓无半点收获,于己毫无利益。

  佛陀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我们知道,无论从现存的任何一部佛典来看,佛陀在说法的时候,我们所见所闻,听众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信服与赞叹。我们至今从未听说过在佛陀讲法的现场,有人会公然站起来向佛陀发出诘难的记载。对于不理解的东西,我们可以保留意见,可以进行深入探讨与切磋,可以随时向佛陀以及诸大弟子们再度请教,但是绝不能挑起争吵。在佛教的戒律中有所谓“七灭诤”法,便是明令禁止僧尼之间进行任何形式的争吵(无论是有理由或无理由)。

  萦发目犍连闻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向佛陀请教道:“瞿昙!为诸弟子说何等法福利,令彼转为人说,不谤如来,不增不减,诚说、法说、法次法说,无有余人能来比校、难诘、诃责?”从这句问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佛陀所说的“法”,皆是诚实之说,皆是符合规制之说,皆是指引人们逐渐走向解脱之说。佛陀所说之法,凡听闻者皆能获得益良多,皆能从中得到人生意义的启迪与悟解。大家赞叹都甚觉不够,又怎么可能会去无端地“比校”(挑理)、“难诘”与“诃责”呢?

  针对这个问题,佛陀回答说:“明、解脱、果报、福利,为人转说者,不谤如来,不乖其理,法次法说,无有能来比校、难诘、嫌责。”佛陀所说义理,都是导引我们远离无明而走向“明”,远离生死而迈向解脱,他可以使我们广获善果而远离是非恶业。如果我们按照佛陀所教导的那样,为人广说诚实语、智慧语、解脱语,那么谁会前来挑刺捣乱呢?

  萦发目犍连听后深表赞同,他对佛陀所说的教法很感兴趣。当然,佛陀也是有问必答,而且回答得十分圆满,逐渐使萦发目犍连生起对佛法的信仰。

  佛陀回答的内容,主要有:

  第一,作为佛弟子,要努力修习“七觉分”。

  第二,在修习“七觉分”的同时,要努力修习“四念处”。

  第三,在修行四念处的基础上,继续修行“三妙行”(身、口、意三善业);

  第四,不仅如此,还要修习“六触入处律仪”。所谓“六触入处律仪”,是指处理好六根、六根、六识三者的关系。

  当然,无论是修习七觉分、四念处,还是修习三妙行、六触入处律仪,都不能孤立地将它们各自分割开来。佛陀的观点是,佛法浩如烟海,博大精妙,但是它们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取此而舍彼,自然无法取得圆满。当然,修行是一个渐次的过程,我们可以择其一点,从而以点带面,触类旁通。修习七觉分,就必然涉及到四念处;修习四念处,自然而离不开三妙行;而若要使身口意三业达到一个“妙”字,又如何离开最基本的六根六尘呢?因此佛陀说“法法相律,从此岸而到彼岸”,实在是真实不虚!

  最后总结一下:

  1、修习七觉分,能令明、解脱、福利满足;

  2、修行四念处,能令七觉分满足;

  3、修行三妙行,能令四念处满足;

  4、修行六触入处律仪,能令三妙行满足。

  至于上述四者的相互关系,在本经中阐述得相当精妙,请智者自行读诵。(6月11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G 第282经(诸根修经)
下一篇:漫说《杂阿含》(卷十一)~E 第277经~280经

 漫说《杂阿含》之《杂阿含经》内容综述 漫说《杂阿含》(卷一)~A 无常经:叙述观察五阴为无常,为空,为非我..
 漫说《杂阿含》(卷一)~B 正思惟经:叙述正确的观察五阴的无常、苦、.. 漫说《杂阿含》(卷一)~C 第3经~第14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D 第15经:核心议题是“五阴为结使”.. 漫说《杂阿含》(卷一)~E 第16经~第25经
 漫说《杂阿含》(卷一)~F 第26经:什么样的出家僧人有资格被称作“.. 漫说《杂阿含》(卷二)~A 第33经(非我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B 第35经(三正士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C 第37经(我经)、38经(卑下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D 第39经(种子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E 第41经(五转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F 第42经(七处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G 第43经(取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H 第44经(系著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I 第45经(觉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J 第46经(三世阴世食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K 第49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L 第50经(阿难经) 漫说《杂阿含》(卷二)~M 第51经(坏法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