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六)
 
[入菩萨行论讲记·达真堪布] [点击:2050]   [手机版]
背景色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六)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今天接着讲《入菩萨行论》。
  
  壬二(宣说事宜)分二:一、意乐;二、行为。
  
  癸一(意乐)分三:一、略说;二、广说;三、摄义。
  
  子一、略说:
  
  易位卑等高,移自换为他,  
  以无疑虑心,修妒竞胜慢。
  
  凡夫都是如此,对高者——相对自己比较好的、高于自己的人会嫉妒;对平等者——和自己各方面差不多的人会竞争;对下者——比自己差的人会傲慢。一般凡夫都有这些过患。因为都是凡夫,也可以说这些是凡夫的自性,所以都学会理解吧。有人傲慢,正常,没有什么,傲慢就傲慢呗,让他自己傲慢去吧。有人嫉妒,正常,也没有什么,无所谓。我们还算是学佛修行人,面对这些众生更要稳重,不应该跟这些人一般见识。有人跟自己竞争,正常,那就竞争呗。竞争也没有用,这些要靠自己的善根、福德,看自己的缘分等。
  
  我们现在在学佛、在修行,就要对治这些烦恼,对治这些习气。此处也是通过自他相换的方式去对治傲慢、嫉妒和竞争心。作为一个修行人,不是要跟别人竞争,而是要积福德,结善缘。若是你真想成功,真想有所收获,就靠自己的福德和缘分等。跟别人竞争,对别人生烦恼,互相造业,这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这些与你最终的成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很多凡夫都是愚痴的,跟他人竞争,看似自己能力强,通过搞关系或使用某种手段就能取胜,其实不然。若是你自己没有这个福报,没有这样的机缘,即使你再有手段,再有能力,也不可能胜利的。
  
  学佛人都是相信因果的。可能因为自己的福德、福报成熟了,缘分好一些,所以这次胜利了,但这也是暂时的。你不可能永远胜利,也不可能永远失败,胜败是轮换交替的。有胜利的时候也有失败的时候,有失败的时候也有胜利的时候,这都没有什么。
  
  作为学佛人,就要对治这些烦恼。若是你嫉妒他,想阻碍他,都是没有用的。看似有时候因为你嫉妒他、阻碍他,导致他没有成功或没有得到他该得到的,其实不然,这可能是他自己的福报不够或者因缘没到导致的。你嫉妒他或者阻碍他和这个结果有没有关系?不能说没有一点关系,但是没有太大的关系,也可能只是一些缘,但不是真正的因。这个结果真正的因在于他自己。所以,即使你再嫉妒或者再阻碍,若是他有功德或有福德,你也没办法。
  
  我们也要对治傲慢。人就是这样的,有什么可傲慢的?也许暂时在能力、财产、文化、容貌等各方面比某些人好一些,但你往上比,比你高的人有很多,人上有人,你什么也不是。所以,也没有什么可傲慢的。
  
  任何时候内心都要保持平静,在任何对境当中都要学会稳重。怎样才能稳重呢?把这些事情都看得很平常,这样心自然就稳重、平静了。若是你不明白这些道理,遇到一些对境的时候就会生嫉妒心,遇到一些对境的时候就会傲慢,遇到一些对境的时候就可能有跟他人竞争的想法,这样心就无法平静。若是心不平静,智慧也无法显现出来,这样还会犯错、造业,还要轮回。
  
  现在应该怎样对治?用自他交换的方式来对治,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修嫉妒、修傲慢、修竞争。这都是对治傲慢、对治强烈的嫉妒心的方法,也可以说是窍诀。这也是有必要的,这叫以妄治妄、以毒攻毒。
  
  这个时候,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他是原来的我,然后嫉妒他,对他傲慢,跟他竞争,心里无有怀疑,很虔诚地去修、去做。
  
  子二(广说)分二:一、真实修法;二、彼之原因。
  
  丑一(真实修法)分三:一、修嫉妒;二、修竞争心;三、修我慢。
  
  寅一(修嫉妒)分二:一、于世间法嫉妒;二、于功德法嫉妒。
  
  卯一、于世间法嫉妒:
  
  这个时候自己放在低于自己者的位置上去修嫉妒。跟谁嫉妒?跟原先那个我嫉妒。
  
  蒙敬彼非我,吾财不如彼,  
  受赞他非我,彼乐吾受苦。  
  工作吾勤苦,度日彼安逸。
  
  这个人受到世间其他很多人的恭敬,而我却没有人恭敬;他有很多财产,我却没有那么多财产;他处处被人赞叹,我却处处遭人谴责;他享受快乐,我却遭受痛苦;我经常兢兢业业做事,而他却悠闲自在度日。就要这样嫉妒他。
  
  为什么要这样?因为这样你才能真正地去换位思考,才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很多人经常说:“你怎么体会不到我的感受呢?”难!作为凡夫,只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很难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所以,就要这样修自他相换,不要有怀疑,自己真的就是那个人,很虔诚、真实地如是修持。这也是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上,把自己换成他人。
  
  其实有很多修炼方式,比如说,我们很难能感受到地狱的痛苦,这个时候自己可以在心里这样想,自己真正到地狱了,感受地狱的痛苦,真正用心去思维、体会,就能体会到。这都是一种修炼的方式,就要以这种方式去修炼,最后才真正能体会得到。不然很难。
  
  我们思维地狱的痛苦时,就去烧炉子烤自己,去体会、感受八热地狱的炽热;在狂风暴雪的冬季里,裸体到外边,这样去体会八寒地狱的痛苦。我们思维饿鬼道众生的痛苦时,尤其是外障饿鬼、内障饿鬼、特障饿鬼那些隐住饿鬼的饥渴之苦,自己三天、四天不要吃饭、喝水,这样用心去体会饥渴的痛苦,才能体会得到,没有那么容易啊!哪有舒舒服服、轻轻松松就能成就的?都是要这样炼出来的。
  
  我们说得都好听,都很轻松:“要体会他人的感受,要为别人着想……”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很难。谁能为别人着想啊?都为自己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无始劫以来的习气,不知不觉地就会这样做,一切烦恼都是这样产生的。
  
  “怎么能体会到他人的感受呢?我只能体会到自己的感受,很难体会到他人的感受。”你看,都是“我!”“我!”始终都是“我”,总是觉得“我好,我对……”眼里哪有别人?这都是习气。你不能只是随便想一下,而是要认认真真、无怀疑、很虔诚、真实地去体会,才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
  
  如果有人嫉妒,你就很不理解,内心很愤怒。其实,这有什么啊,双方站的角度不一样嘛。你是站在你的角度思维的,他是站在他的角度思维的。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所思维的不一样;站的角度不同,所以所看到和发现的也不一样。所谓的修行,就是要学会换角度。在面对人、事、物时,任何时候都懂得换位思考,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想、去看,这就是智慧,也可以说这是超越的,这也就是所谓的涅槃。
  
  凡夫都是站在一个角度去想、去看的,他不会换角度。佛会换角度,佛是站在不同的角度去看,所以他看得透,看得全。凡夫愚痴,不会这样看问题,所以凡夫所发现的,乃至最后所作出的决定都是错误的。
  
  同样一种东西,站在这个窗户看是黄色的,透过那个窗户看是白色的,透过另外一个窗户看是红色的,但是你认为是蓝色的,“这是我亲眼看到的!”凡夫都是这样的,只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不相信别的。
  
  我们的意识觉得自己很聪明、很明白似的,但是自己的眼耳鼻舌身识所传来的消息也许是另外一个,但是他不相信,觉得别人的感觉肯定都是错觉,还经常说对方是幻觉。到底你这个是幻觉,还是他那个是幻觉?凡夫就这样,没办法,跟他说不通。所以,若是想学佛,就要放下自我。你不要只相信自己的见闻觉知,你要接受点儿其他的信息。你要接受菩萨、佛传来的信息。你也可以比较一下: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哪个是了义的,哪个是不了义的。你这样做叫学佛。佛传来的消息,才是真正的了义,才是真正的真理。若是能对佛传来的信息完全相信了,能抛弃掉自己所得到的消息,再也不要这些了,这个时候你就行了,快成就了。
  
  我们现在根本不接受佛的信息,只是想“我怎么怎么,这是我知道的,或我的什么……”这叫自以为是。我们一遇到问题的时候,一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是自以为是,没有相信佛说的话,没有相信因果。有的根本不接受,有的即使接受了,觉得那些都是神仙,不得了,就放那供着,有事的时候去拜拜。不能这样!佛所讲的这些也好,给我们传来的这些信息也好,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理,都是我们生命的意义,都是改变命运的方法,所以你要采纳,你要运用。
  
  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去看,能发现自己很多的错误和不足。若是你能换位思考,真正把自己放在低于自己的那个人的位置上,这样去看原先的那个自己,能发现很多错误,能发现很多问题。为什么要自他相换?就是这个原因。
  
  卯二、于功德法嫉妒:
  
  世间盛赞彼,吾之身名裂,  
  无才何所为?才学众悉有,  
  彼较某人劣,吾亦胜某人。
  
  世人都赞扬他(原来的那个自己,真正的那个我)功德广大;而现在的我低劣无德,身败名裂,没有一点功德或者才学,又能做什么呢?其实不是这样的。人人都有才学,人人都有功德。原先那个真正的我傲慢得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可傲慢的。虽然你现在比我强,和你比我是低劣的,但是,某些人比你强啊!你和他比,你也是低劣的。若是和某某人比,我也有功德啊。
  
  这时心里就这样思维:虽然世人都称赞他功德广大,很多人都说我没有功德,但是比你有功德的人有很多,比你有才学的人有很多,比你有能力的人有很多。若是跟他们比,你什么也不是,你也是低劣的。和某些人相比,我也是有功德的,有能力的,至少我也得到人身了,至少我也有佛性,有如来藏啊。
  
  其实,如果真正明白真相了以后,所谓的才学、能力、荣耀、地位等,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这些也是相对法。和某些人比,你有能力,也很有功德;但是跟另外一些人比,你没有功德,没有能力。你所拥有的都是暂时的,没有什么。在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可值得羡慕的。历代祖师们讲过,他们从来不羡慕世人,从来没有羡慕过所谓的富翁、明星等。
  
  现在很多人认为某某人有神通,觉得很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你也有神通,只是现在还没有显现出来,阿赖耶当中都有这些种子,只是还没有发芽、结果而已,但是有一天一定会发芽的,一定会结果的。无始劫以来,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你曾经当过仙,也做过神,也玩过各种各样的神通;以后你也会玩的。所以这都没有什么。
  
  所谓的富翁、世界首富,你现在觉得很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你也都做过。你曾经做过帝释王、财宝天王,世界首富有什么啊!真的,无始劫以来,我们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都做过这些角色,以后也会做的,阿赖耶当中都有这些种子,只是一些因缘没到而已。因缘一到,你也是世界首富,你也是大富翁。大家现在对明星、大腕都崇拜得不得了,都羡慕得不得了,其实没有什么,你都做过,以前当过明星,做过名人,以后也会做的,在阿赖耶当中的这些种子有一天都会发芽、结果的。
  
  这些都不是什么真正的功德,也不是什么真正的福报。无漏的功德才是真正的功德,无漏的福德才是真正的福德。所谓无漏的,就是超越的,不是属于世间的。
  
  大家应该知足少欲。“我现在唯一的希求就是解脱成佛,没有别的。”这是真正的知足少欲。其他的身份自己都曾经做过,以后也会做,现在就只是这样一个片段而已。犹如放录像带一样,以前放过很多内容,以后还会放很多内容,现在放的就是其中一截片段而已。这个意义很深,若是明白这个,就能知足少欲了。若真正知足少欲了,心里就只有一个愿望,只有一个希求,即解脱成佛。因为这才是究竟的,这才是以前没有做过,没有当过,没有享受过的待遇,所以自己现在就唯一希求这个。
  
  戒见衰退等,因惑而非我,  
  故应悲济我,困则自取受。
  
  如果说从戒律失毁、见解退失等方面来看,现在我这个人见解很低劣,戒律不清净,而原先的那个我戒律清净、见解高。但是,这不是我的问题,而是烦恼的问题。我为什么失坏了戒律呢?因为烦恼控制我、束缚我,我没有办法啊!我之所以见解、智慧没有你好,这也是因为烦恼的力量太强了,我真的无能为力啊!
  
  你不是说你是具有功德、具有悲心的人吗?若是这样,你就应该救济我,应该竭尽全力解救我脱离这些衰败,这是你应当做的。如果你具有功德,具有悲心,你就来救济我,让我摆脱这些困境和障碍,好不好?如果已经救助了,那么为此而经历的艰难险阻我也甘愿承受。
  
  对方是因为被烦恼控制而导致破戒这样的结果,因此自己更应该去帮助他,而不应该看不起他,心生傲慢;或者看到他没有什么正知正见,自己就对他很轻蔑。否则,就说明自己也没有什么功德。
  
  以前某地有两位颇有名气的出家人,彼此互相嫉妒。有一天,其中一位出家人对侍者说:“今天你给我煮点茶,我要安心品品茶,因为我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位出家人有女人了,已经犯戒了。”另外一位真正有修行的上师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知道那个出家人虽然没有犯戒,但是他的嫉妒心和他的那种行为比破戒的出家人还低劣,还差。
  
  “我守戒很清净,但是他经常破戒。”为此而洋洋自得,这种想法、行为本身就是过患,而且是极大的过患。看到别人破戒了或者造业了,更应该发慈悲心,努力地去帮助他人解脱这种障碍和痛苦。
  
  然吾未蒙济,竟然反遭轻,  
  彼虽具功德,于我有何益?
  
  然而,我却并没有成为你这位菩萨所救助的对境,你既然不能救济我,又为何自以为是贤善的菩萨而轻蔑、小看我呢?这样的话,你说你有功德,但若不能救护我,你有功德对我有什么意义?就是你没有功德的意思。
  
  你若是有功德,应该能帮助别人,应该能救济这些困难或痛苦之人。但是你没有这样做啊,说明你有这样的功德也没有用。这不是功德,而是过患。所谓的戒是净的意思,虽然你表面上持戒很清净,但若你内心不清净,你就没有戒学的功德。
  
  不憨愚众生,危陷恶趣门,  
  向外夸己德,欲胜诸智者。
  
  这些愚痴的众生因造业而快要堕落了,现世当中也有很多众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灾难,你对他们不用说伸手帮助,连悲悯心都没有,反而还向外炫耀自己是具有功德者,还想跟那些真正有修有证的智者相比,甚至想超出他们,这都是痴心妄想。
  
  大家就要这样修嫉妒。第一,这样能真正体会到他人的感受;第二,能真正发现自己的很多过患。只有你真正体会到他人的感受,才会利益他人;只有你真正发现了自己的错误,才能改变自己的错误。若是想修行,就要这样修行,这都是胜妙秘密之窍诀啊!
  
  寅二、修竞争心:
  
  对在财产、能力、才学等各方面和自己均等、看似差不多的人,我们也要从自他相换的角度去修炼竞争心,从而来对治这种竞争的心态。
  
  为令自优胜,利能等我者,  
  纵诤亦冀得,财利与恭敬。
  
  为了使自己优越、超胜,跟那些财产、能力等各方面与自己相当的人竞争,纵然依靠诤论等手段也要从他手中将利养、恭敬等抢夺过来。
  
  这个时候,对境是和自己各方面差不多相同的人。对这些人,自己不惜一切代价要超出对方,希望自己能多得一点儿利益,多得一点儿恭敬。“我要超胜他!”不惜一切代价,这就是竞争。
  
  极力称吾德,令名扬世间,  
  克抑彼功德,不令世间闻。
  
  无论如何,都要尽力使自己的功德光显于整个世间,而使谁也听不到对方所具有的功德。
  
  复当隐吾过,受供而非他,  
  令我获大利,受敬而非他。
  
  跟他竞争的时候,想方设法地隐瞒自己的过失而暴露对方所有的过失;试图自己受到众人的供养,而对他并非如是;我获得丰厚利养,而令他一无所得;我受到众人的恭敬,而不让他受到爱戴。
  
  其实,内心这样烦恼,这都是造业的,这种人今生来世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利益,不会有真正的快乐。人活着,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快乐,谁不愿意享受快乐?但是这样同他人竞争,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无论是今生,还是来世,给自己带来的都是痛苦。但是世人都不明白这个道理,都这样做。他们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肯定不是为了自己能承担痛苦,而是为了自己能享受快乐。可见,世人的所思和所行是背道而驰的,自己想得到快乐,但是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得到的只能是痛苦。
  
  吾喜观望彼,沦落久遭难,  
  令受众嘲讽,竞相共责难。
  
  我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观瞧着这位菩萨长期遭受痛苦,还想方设法让他受到一切众生的冷嘲热讽、交相谴责,这也是竞争。
  
  对方遇到了一些困难或者遭受了灾难,自己在那儿幸灾乐祸。人都愚痴,有贪心、嗔恨心等烦恼,在这些烦恼的控制下,就像发了疯、着了迷似的做这些事。你仔细观察,认真思维,这样做有意义吗?这样跟他人竞争,自己当下是痛苦的,过后也是痛苦的;暂时是痛苦的,究竟也是痛苦的。你以这种心态跟他竞争,没有用。
  
  寅三、修我慢:
  
  对高于自己的人要修傲慢。真的,人都是这样的,觉得自己很好,很了不起,就要这样跟他修傲慢。
  
  据云此狂徒,欲与吾相争,
  才貌与慧识、种姓宁等我?
  
  据说这个烦恼深重的低劣之辈,想跟我比,想跟我争,无论是从见闻、智慧、容貌,还有种姓、财产、能力等方面,你能跟我比吗?哪个能比过我?你还要嫉妒我,你哪有资格呀?你有跟我平起平坐的资格吗?你什么时候能赶上我啊?今生今世你别想跟我比!就这样思维,跟他修傲慢。
  
  真的是这样的!若是跟那些真正有智慧、功德的人比,自己什么也不是了。
  
  故令闻众口,齐颂吾胜德,  
  毛竖心欢喜,浑然乐淘淘。
  
  我要让他听到世界所有的人都称赞我的功德,我的功德远远胜过他。这个时候,我因此而汗毛竖立,心生欢喜,完全沉浸在这种快乐之中。
  
  彼富吾夺取;若为吾从仆,  
  唯予资生酬,其余悉霸取。  
  令彼乏安乐,恒常遇祸害。
  
  他有一点财产,或者一些恭敬,我都要夺取,全部霸占为己有。若他乖乖地做我的仆人,我就给他点儿薪水或是东西;若是他不听,我就让他失去一切安乐。不仅如此,我要让他恒常灾难临头、痛苦不堪。
  
  这是自我交换,站在高于自己者的位置跟自己修傲慢,这样就能对治傲慢。这也就是以毒攻毒的对治方法。
  
  丑二、彼之原因:
  
  彼为堕生死,百般折损我。
  
  站在三个角度、三个位置上跟他修嫉妒,跟他修傲慢,跟他修竞争。如果有人问,为何这般憎恨这个人呢?因为此人在轮回中,于漫长的岁月、众多的地方曾经百般折磨、损害过我。自己因为我执而嫉妒、傲慢、竞争,然后在六道中轮回,遭受了无数的痛苦。这才是真正的怨敌啊,所以我就这么憎恨!
  
  子三(摄义)分三:一、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三、是故教诫修自他相换。
  
  从此文向下,位置又要换过来了。
  
  丑一、不修自他相换之过患:
  
  汝虽欲自利,然经无数劫,  
  遍历大劬劳,执我唯增苦。
  
  告诉自己的心意:“心意,你只追求自利,无数劫以来为承办自利付出过何等的艰辛,结果只是饱尝痛苦、增长痛苦而已,没有别的。若是你不去利益他人,还这样自私自利,终将无法摆脱痛苦。”现在这些世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自己的快乐,不择手段,经历了千辛万苦,真的很不容易,但是最终却一无所有,即使有一些财产、地位,但仍然是烦恼,仍然是痛苦。
  
  所以,从现在开始就要修利他,不要自利。大家若想改变命运,就要这样改变。以前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以前为什么不顺心、不如意?因为我们都是自利的,希求自利就是这样的结果。如果想改变,就要换过来,不要去自利,而要为他利;再不为自己着想,而为别人着想。
  
  丑二、修自他相换之功德:
  
  是故当尽心,勤行众生利,  
  牟尼无欺言,奉行必获益。
  
  所以,一定要通过自他相换的方式行持利他,去做利他的事。释迦牟尼佛的教言是无有欺惑的,释迦牟尼佛讲述了自他交换的功德,依此而行,以后必能获得圣者的果位。
  
  前面讲了很多道理,大家也应该明白了。也许你很难真正明白,但也没有事,只要相信佛说的话就行了。佛所说的话是无有欺惑之言。伟大的佛陀讲了很多自他交换的功德,讲了很多利他的功德,你只要相信佛陀,然后去修自他相换,去全心全意的利益他人,这样你最终一定能获得解脱,一定能获得圣者的果位——佛的果位,圆满的果位。
  
  若汝自往昔,素行利生事,  
  除获正觉乐,必不逢今苦。
  
  假设你在以往就能奉行自他相换的事,能修这样殊胜的法,那么不可能得不到佛陀圆满的安乐,即佛的果位,不至于反而落到如今这般痛苦的地步。
  
  为什么会在轮回中感受痛苦?就是你没有修自他相换,没有修利他心,没有去利益他众而导致的。若是你早就修自他相换菩提心,去利益众生,那么你早就获得圆满的安乐果位了。
  
  丑三、是故教诫修自他相换:
  
  故汝于父母,一滴精血聚,  
  既可执为我,于他亦当习。
  
  自己就是自己,他人就是他人,这样交换能成吗?大家不能这样怀疑,而是要很虔诚地去思维,这样就能成!就像你把父母的精血聚合物看成是自己的身体,执为“我”一样。原本就是父母精血的结合物,你一直耽执是自己的身体,视其为“我”,最后就真的成了自己的身体,真正成为“我”了。这个身体一冷,就说“我冷了”;它一热,就说“我热了”;它饿了,就说“我饿了”……它真正成“我”了。同样的道理,你就这样自他相换,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把他人放在自己的位置去思维,去修炼心态,一定能成。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
  生老病死犹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五)
下一篇:《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七)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五)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三)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零一) 《入菩萨行论》讲记(一百)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九)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八)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八)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七)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六)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五)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四)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三)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二)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一)
 《入菩萨行论》讲记(九十) 《入菩萨行论》讲记(八十九)
 《入菩萨行论》第88课 《入菩萨行论》第87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