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教心理学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陈兵教授] [点击:1901]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七节 讲经说法与宣传心理学

  讲经说法,是佛教弘传的主要方式,长期以来,佛教在这方面积累有大量经验,最宜应用于宣传心理学。

  一、应机说法

  应机说法或“观机逗教”,意谓须根据听众的需要、爱好和接受能力说与合宜的法,是佛教说法度人、弘扬教化的基本原则,与儒家“因材施教”之旨趣略同。《杂阿含经》说佛陀犹如善于准确诊断而对症下药的大医师,善于根据众生的不同根机,说相应之法。《楞伽经》卷一偈云:
  彼彼诸病人,良医随处方,如来为众生,随心应量说。
  若“所说非所应,于彼为非说”——如果所说的法与听众的根机不相应,听法者就难以接受,会认为所说并非真理,这种说法可以说是错误的,即便所说是正法、真理,也可能导致负面效果。如经中说佛陀大弟子舍利弗,便因不具足应机说法的智慧而“颠倒说法”:教给应修不净观者数息法,教给应修数息法者不净观,结果二人精勤修习多日,也无所得,后来经佛陀纠正,很快就证得道果。《楞伽经》卷三说对佛法的通达有说、宗二种通:
  说通者,谓随众生心之所应,为说种种众具契经。
  说通,《大乘入楞伽经》卷四译作“言说法相”,谓“以巧方便随众生心”,令其进入佛法的殿堂,即针对众生的“机”,说以相应(合宜)的法,机,有根机(基础)、时机、欲性(需要、爱好、兴趣)等方面。时机,佛经中多称“时节因缘”,《大般涅槃经》卷二八佛言:
  欲见佛性,应当观察时节形色。
  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时机,禅宗尤其强调开悟须待时节因缘到来。
  佛陀是善知一切众生之机而应机说法的典范,《法华经》卷一〈方便品〉偈称赞佛陀之应机说法云: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
  《月灯三昧经》卷五偈谓“说时勿仓卒,当间器非器,观其机器已,不请亦为说”——说法之前应先观察、辨别听法者是什么根器,能否接受此法,如果是能接受佛法的根器,即便对方没有请教,也应主动为其宣传佛法。如果是年长资深者请问,应先礼貌地说:“在您大人面前,我岂敢随便说!”《优婆塞戒经·自利利他品》说,说法须顺应众生的接受能力,从浅入深:
  菩萨若欲为诸众生说法界深义,先当为说世间之法,然后乃说甚深法界。何以故?为易化故。菩萨摩诃萨应护一切众生之心,若不护者,则不能调一切众生。
  护心,指像大人教育孩童一样注意保护众生的心,不令因难以接受所说法而惊怖、困惑、疑虑乃至受到伤害。如果不能顺应众生的接受能力保护其心,便难以成功地说法教化众生。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接受社会文化信息的浸润、暗示,形成先入为主、从众心理、模仿心理、偏见心理等属于我法二执的心理倾向,讲经说法及宣传中,要善于破除这些心理,佛教经论中便常破除这类执着。
  《大智度论》等将佛陀应机说法的技巧归纳为“四悉檀”——悉檀(梵 siddahānta),古释为“宗”,即对法或对教辨明宗要;有时也解作“成”,即所说义理无有乖反;有时也解作“理”,即诸法的理趣。天台宗智者大师《法华经玄义》卷一解释四悉檀为“佛以四法遍施众生”。四悉檀为:
  1、世界悉檀。运用世间常见的事物为比喻,说明佛法的道理,如以车子为各种零件的组合说明五蕴乃因缘和合,无我。
  2、各各为人悉檀。观察听众的心而为说法,如对不信因果报应者说“杂报业故,杂生世间得杂触杂受”以破其断见,对执有灵魂、神我者说“无人得触,无人得受”,以破其常见。
  3、对治悉檀。针对听众的执着而说,犹如应病与药。如说不净观对治贪欲,于瞋恚病中则不名为善,非对治法。
  4、第一义悉檀。说第一义(法性真如)“过一切语言道,心行处灭,遍无所依,不示诸法,诸法实相无初无中无后,不尽不坏。”
  四悉檀的主要意义,在于应机说法,如智顗《摩诃止观》卷三说:“佛知众生种种性、欲,以四悉檀而成熟之”,故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或次说,或不次说;或具说,或不具说;或杂说,或不杂说。又说佛说法有随乐欲、随便宜、随对治、随第一义“四随”,其义同四悉檀。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说法者应具的条件及说法讲演的技巧
下一篇:启发创作方法

 佛教心理学的二十六原则 佛教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摘录 目录 佛教心理学 第一节 身心疾病的佛教治疗
 佛教心理学 第二节 不良嗜好及病态社会心理的针治 佛教心理学 第三节 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
 佛教心理学 第四节 佛教管理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 第五节 佛教与教育及智力开发
 佛教心理学 第六节 佛教心理学与文艺创作 佛教心理学 第八节 罪犯改造及“事业法”
 佛教心理学 第九节 佛法对科学心理学及现代文明的启迪 佛教心理学(陈兵)
 佛教心理学 Buddhist Psychology 佛教心理学
 佛教心理学(周宏) 佛教心理学鸟瞰
 佛教心理学鸟瞰(惟海法师) 佛教心理学——“缘起模型”初探(赖贤宗)
 浅谈佛教心理学说中的理想人格构建(吴建云) 《佛教心理学》前言(陈兵)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