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开发直觉智慧 第八讲 五根(第二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点击:1942]   [手机版]
背景色

第八讲 五根(第二部分)

  昨天我讲解了五根,五根是每个禅修者所必须具备的,这些五根必须锐利、有力,并保持平衡。禅修手册《清净道论》提到了禅修者如何使这些五根更强、更锐利、更有力,提到了九种锐利五根的方法。但是,今天我们没有时间讲这九种方法,因为我们必须要重复讲解五根某些方面的内容。

  大家知道,五根是:信、精进、念、定、慧。

  信:通过对法的正确了解而建立起来的信
  精进:热忱的努力
  念:持续稳定的正念
  定:深度的定
  慧:观智、觉悟、智慧或理解

  这五根也被翻译成力量。因此,五根也是禅修者的力量,能使禅修者证得觉悟和苦的止息。

  慧也翻译成知识,但将慧译成知识就太弱、太肤浅。当慧指观智和觉悟时,它是深刻的、深层的,因为这种慧是通过在禅修中的亲身体验而获得的,不能通过学习或理论知识来获得。在五根里面,慧主要指观智和觉悟,但它也指一些知识或对法的理解,以及智慧。

  信和慧必须保持平衡,定和精进必须保持平衡。正念永远也不嫌多。当信比慧强时,一个人就会很容易相信别人的话,或一些体系、教理或一些人。此人就变得轻信,易接受导致痛苦的错误观点。

  在禅修中,当禅修者具有一些禅修体验时,其信心会增强。假设禅修者能够清晰地区别观察的心和目标—腹部的上下移动,观察的心是一个过程,上的移动是另一个过程。通过非常专注地观察上下移动,禅修者会通过其亲身的体验认识到身和心这两个过程是分开的。然后,就会判断佛陀的教导是正确的。

  当我们观察上下移动时,观察的心是一回事,被观察的对象—上下移动,是另一回事。因此,这是两个不同的现象,一个是心理的,另一个是身体的。如果我们不练习正念禅修,并且对上下移动的过程的专注力不够好,我们就不能够将身和心区分开来。于是,将身心现象的两个过程认为是我、人或众生。但实际上,身心这两个现象没有一个是人、众生或我。心理状态或观察的心是心理过程,它既不是人、众生,也不是我。身体现象,上升移动和下降移动,也不是人、众生或我,只是物质现象或身体现象的过程。

  由于禅修者能够区别主观和客观是不同的身心过程,对自己的体验和认识感到很高兴。他/她非常感恩佛陀,是佛陀教导了这个正确的道路,引导我们去认识身心现象的真实本质。通过忆念佛陀的觉悟和他对弟子们的悲悯,禅修者会分析法,想到佛陀的伟大,等等。于是,正念受到干扰,定力中断,不会在禅修中有更大的进步,因为没有正念,定力太弱。这就是当信比慧更强时产生的缺点。因此,信必须与慧相平衡。

  禅修者应这样思维:“想佛陀的功德、佛陀的伟大或法的利益是错误的。这是一种分心。我应做的就是如实地觉知任何生起的现象。只有对当下正在发生的保持正念这才是正确的道路,它引导至苦的止息。”于是,慧,即法的知识或理解,引导禅修者走上正确的道路。这样,信和慧就平衡了,禅修者继续客观地观察在身心中正在发生的任何现象。禅修者走上了正确的道路,有希望证得更高的观智、觉悟,并证得苦的止息。

  当慧,法的知识或理解,比信更强时,禅修者会分析禅修方法。他们会分析佛陀的教理,或分析任一在禅修中获得的体验。他们会将他们的体验与法的理论知识和经文作比较,并思维:“经文是这么说的,但我的体验却是这样或那样,这与经文不相符,因此,我的体验与经文不相符。”或这么思维:“非常正确,我的体验与佛陀所说的完全相符。”于是,分析个人的经验造成分心。分析的知识和体验的概念化中断了正念和定力。于是,禅修者就不能在禅修中取得进步。

  禅修者应如此思维:佛陀是通过他亲身对法的体验来教导这种正念禅修方法,并不是从其他老师那里学来的;因此,这绝不会错,始终是正确的。这样,禅修者就能增强对禅修方法和佛陀教导的信心,不需要再去分析或思维体验。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运用这个方法。于是,信引导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如实觉知当下正在发生的任何现象。他们就能够继续禅修,如实地觉知当下发生的每个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然后,禅修者就能够证得更高的观智、觉悟和苦的止息。因此,慧与信应保持平衡。

  同样地,当一位禅修者贪婪地或野心勃勃地想通过根除所有不安的、负面的心理状态或烦恼而证得觉悟或生活安宁,他/她日夜精进地用功。这位禅修者下决意:“我必须在一周内证得觉悟”。他/她在禅修中付出过度的精进,非常专注地观腹部的上下移动。于是,他/她变得掉举,心不能很好地停留在目标上,心不专注,散掉了。心越散乱,付出越多的精进来观察,导致心更加散乱。于是,禅修者有时候会变得很生气或对禅修感到失望。尽管他/她付出如此多的精进,但他/她不能将心专注在任一个禅修目标上。禅修者会感到很绝望,放弃禅修,哭泣,或对禅修非常生气。这就是精进过强的过患。

  精进应与定保持平衡。当没有定力时,禅修者可以修习慈心禅或忆念佛陀的功德,这样他/她的心就变得更加平静、更加专注。那时,禅修者可以切换到威巴萨那,但精进必须稳定。

  另外一种方法不是修习慈心禅或忆念佛陀的功德,而是以一种身心更放松的方式继续修观禅。禅修者可以休息一会儿,使心平静约十分钟、一刻钟或半小时,然后非常平静地、缓慢地继续观腹部的上下移动,并在心中思维:“我不期盼进步,我所应做的就是平静地、平稳地如实觉知在身心中发生的任何现象。”拥有这种态度,他/她就会平静地、准确地观腹部的上下移动,不会太专注,观“上、下”,“上、下”。当心跑掉时,禅修者不应感到失望,因为心打妄想是自然的。没有一个心不打妄想。如果有心,就有妄想、想和分心。明白这些,禅修者应观妄想的心是“妄想、妄想、妄想、妄想”。不要追妄想的结束,而是标记妄想五、六次,然后把心带回到主要目标,平稳地、平静地观“上、下”,“上、下”。

  在行禅中也一样,禅修者不应观许多目标,而只是非常准确地、平静地观“左、右”,或“提、推、落”。三个目标就足够了,不需要更多。非常准确地观提,觉知提的实际移动。然后,观推,身心完全放松,准确地、密切地观察,觉知推的实际移动。然后观落,觉知落的实际移动。这样,以平静、放松的心情,不带任何期盼,观察每个移动为“提、推、落”。于是,心逐渐变得平静并专注在禅修目标上,随着定力的增强,禅修者会发现自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禅修者应从这里记住一个教训,思维:“由于精进太强,我陷入了困境,因此太多的精进对禅修是不利的。平稳的精进、一定程度的定力和稳定的正念将会帮助我证得更高的观智,”等等。这样,就能够检查精进是否太强,将精进与定保持平衡。

  如果定比精进强,会导致昏沉或昏睡。当禅修者能非常轻松地、很好地观察任何心理状态和身体过程时,心变得越来越专注。付出一些精进,定力就变得更深,心能很容易专注在当下生起的任何目标。当腹部上升时,能够非常轻松地专注在上升的移动,很舒服,不用费太多的力气。由于定力太强,心精进逐渐变弱,最终,由于精进太弱,观察的精进力不够。心变得迟钝、沉重,慢慢地导致昏沉。为什么会打瞌睡?因为定力比精进强,精进太弱。因此,心变得迟钝、沉重,导致昏沉。

  在此情况下你们应怎么做呢?享受昏沉?佛陀用了两个词:贪睡和贪昏沉。当一个人早上醒来,不想起床,从床这边滚到那边,这就是贪睡。但当一位禅修者在坐禅时感到昏沉,他/她没有专注地观昏沉是“昏沉、昏沉”,因为他/她知道如果专注地观昏沉,昏沉将会消失,就不能享受昏沉,这就叫贪昏沉。

  那么,你们是应享受昏沉还是要克服昏沉?你们如何克服昏沉呢?因为观察的力量不够,你感到昏沉,心和身体发沉。因此,你需付出更多的精进,更加使劲地标记“昏沉、昏沉、昏沉、昏沉”。有时候,不是在心里念,而是大声地念。是的,就这样大声地念“昏沉、昏沉、昏沉、昏沉”。心被激活,变得有活力、警觉,昏沉就消失了。有时候,禅修者处于这样一种状况,他/她半享受昏沉,半观昏沉,因此,他/她不会在观昏沉时付出足够的精进。禅修者缓慢地标记“昏沉(稍停)、昏沉”。昏沉可以通过在观察时付出更勇猛的精进来克服,使标记更有力、更有精神、更快,如“昏沉、昏沉、昏沉”或“瞌睡、瞌睡、瞌睡”。如果这样还不能使昏沉消失,禅修者就睁开眼睛,标记“瞌睡、瞌睡”或“昏沉、昏沉、昏沉”。这样,他/她就能够克服这种迟钝的状态。

  你会体验如目犍连尊者在证得觉悟前所体验的昏沉,他是佛陀第二大弟子。当他听到一小段总结佛陀教导的偈子时,就证得了第一层次的觉悟,成为入流者。但是要证得更高的其他三个层次的觉悟,他必须禅修。他在马嘎塔国名为伽罗瓦拉子的村庄附近修行。他只是练习行禅,观脚的移动。他体验到了不同的移动,并体验到了脚的移动—身体现象的无常、苦和无我性,也体验到观察这些移动的心的无常、苦和无我性。但慢慢地他累了,因为他已经连续走了七天,他想坐下休息会儿。他走向树下的座位,坐下来,修行正念。但在很短时间内,他感到了昏沉。尽管他观这个昏沉,但不能克服昏沉,因为这个昏沉是由于疲倦造成的。此时,佛陀居住在竹林精舍,他知道目犍连尊者的禅修状况,于是来到目犍连尊者身边,在他旁边为他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在佛陀时代,每个比库都要为来鼓励他的佛陀准备好座位)。目犍连尊者好象没清醒,在佛陀的面前还是处在昏沉中,因为他太累了。

  佛陀说:“目犍连,目犍连,你在打瞌睡吗?”只有在那个时刻,目犍连尊者才清醒,昏沉消失了。然后,佛陀教导他七种克服昏沉的方法。该部经叫做《睡意经》,但现在我们没有时间来更详细地讲这部经。

  佛陀教目犍连的方法之一是揪耳朵。如果你睁着眼睛,很精进地观察,更专注地、更有精神地观昏沉,还没有效果,你就揪你的耳朵,你会哭的!那样你的心就会变得警觉、有活力,昏沉就会消失。

  由精进不够和深度定力造成的昏沉可以通过行禅来克服。不要继续坐了,起身行禅。用力并快速地走,观身体的移动。不要观“左、右”或“提、推、落”,而只是观“走、走、走”。这样,精进变得更强,昏沉将会消失。

  大约六七年前,我在泰国主持一次禅修,有两位荷兰比丘尼参加了这次禅修营。年轻的那位报告她每天清晨都感到昏沉,不能很好地行禅或坐禅,有时候心会跑掉。我给她建议了很多方法来对治这个昏沉,但都不见效。于是我告诉她:“你应倒退着走来克服昏沉”。她选择了一块又合适的地方,只在一个方向上行禅,她克服了昏沉。她非常高兴。此后,那位比丘尼又来到我仰光的禅修中心继续禅修约两年,之后她又来到该禅修中心修行了一年。她修得非常成功!

  因此,重点是要弄清楚昏沉是由深度的定造成的还是一些其他的原因。你应做的就是付出更多的精进来观察,专注地、有精神地观察每个目标,特别是昏沉。这样,昏沉就会消失。如果昏沉还不消失,就睁着眼睛观昏沉,昏沉将会消失。如果这样昏沉还不消失,揪你的耳朵。如果这样还不见效,就起身,倒着走。在倒着走时,你必须付出更多的精进来观察,因此,昏沉会消失。

  五根必须保持平衡,这样你就能在禅修中取得进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开发直觉智慧 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下一篇:开发直觉智慧 第七讲 五根(第一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开发直觉智慧—透视身心的本质 前言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一讲 实用威巴萨那禅修 开发直觉智慧 第二讲 行禅和生活禅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三讲 四护卫禅以及指导温习 开发直觉智慧 第四讲 舍摩他和威巴萨那禅修
 开发直觉智慧 第五讲 我们为什么要修行威巴萨那 开发直觉智慧 第六讲 观心的重要性
 开发直觉智慧 第七讲 五根(第一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九讲 五根(第三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讲 四圣谛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一讲 缘起(第一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二讲 缘起(第二部分) 开发直觉智慧 第十三讲 观智的层次
 开发直觉智慧 译者方兰琴的问候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