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自净其意方是道
 
[海空法师] [点击:3196]   [手机版]
背景色

自净其意方是道
 
释海空法师讲授


  今天晚上,是云台山万善寺大殿落成暨佛像开光大典的第一晚上,因为这个晚上呢,全国各地来的居士比较多,借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一个开示。今天晚上要跟大家讲的开示的内容是:自净其意方是道。
  我们今天晚上来听讲开示的,有出家人,也有居士。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居士,在学修这个问题上,是一样的,也是一致的。根据我所了解的情况,通过我修道十二年,学佛二十九年,加起来就是四十多年呐。无论是从学道,还是学佛,在学修这个问题上,很多人,都没有把它掌握好,而且是知其道,而未得其法。有的学道几十年,学佛几十年,由于没有掌握好方法,直到临命终时,还在云里雾里,懵懂一生。
  其实佛教,三藏十二部经典,说了那么多道理,不外乎就是四句话,哪四句话呀?这四句话,恐怕大家都知道,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诸恶莫作,就是叫我们修行的人,不要去做恶事,不要去种恶因。因为做了恶事,种了恶因,就要得到恶果。众善奉行呢,就是说,叫我们修行的人,要从根本上下手,从因上下手,凡是善事,都要去做,这两句话,是叫我们知因识果,多做善事,少做恶事。诸恶莫做,就是我们知道因果以后,做一恶事,得一恶报,成一恶果。做善事呢,就行一善事,得一善报,成就善业。前面这两句话,事实上就是叫我们学佛的人,不管是出家人也好,还是在家人,都是必须要做到的,而且是必须要去做的。那么前面这两句话,它只能是断恶因,断恶果,积善报,得善果。由于我们发心,和立足点不一样,那么它所产生的结果就不一样。其实呢,多做善事,众善奉行,它只能是跟我们修行的人,培养福报,证得定道资粮的善因善果。那么我们定道,就需要我们多做善事,多培福来完成。
  我们比较普遍的修行人,都把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就认为是修行的宗旨,我认为这只能是宗旨的一个部分。因为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是我们一个人本身应该做到的,而且必须具备的一个资粮条件。如果我们连这一点基本的资粮条件,都没有具备,我们的修行,就没有结果,这是毫无疑问的。要树立一个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个观念,不容易呀,为什么呢?因为要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首先就要从我们自己本身的日常生活和意识状态开始,要从我们的心开始。如果我们本身没有建立这样子的意识状态的基础,我们的修行是建立在沙滩上。那么要建立这个意识状态基础,我们首先要懂得佛教的道理在讲什么?
  我修几十年行,看几十年书,经历几十年的人间事物,再来用佛教的思想,佛教的理论来总结,其实啊,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三藏十二部经典,都每时每刻和无不向大家阐述因果二字。我们这些居士,我们的在家修行人,我们的僧人,又有几个是知因识果,而遵循因果的呢?因果这两个字呀,是三岁闲童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辨别因果和因果产生的原因,和原因所在的这种先决条件,和它的组成结构,还没弄清楚,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了这个道理。
  如果要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我们的修行,我看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做不到。为什么要这么说呢?能做到知因识果,而且按照因果这种法则,来把自己修行放进去,能把握好自己的人,是百分之一的比例。所以我们西藏有些活佛和我们四川的甘孜阿坝,有些活佛啊,他们断言,末法时代的众生,一百个修行人当中,只有一个成就,还有九十九个人,哪去了?在地狱里去了。他们是这样预言的,我用我的禅定功夫观察,也是这样的。人中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学佛的,学佛的九十九人,只有一人是真成就的,那么这九十九人,在哪里去了?我说啊,地狱里去了。有这么一句话,地狱门里僧道多,你们看到过这句话没有?看到过。对了,地狱门里僧道都多,那么我们居士当中有好多呢?仍然多,为什么多?就是我们修行不知因果,就学到理论。我前几次跟他们讲开示的时候就说,如果是不知因果的人,无论是出家人,还是在家人,你的修行都是装模作样,做给别人看的,为什么呢?因为,不知因果的人,他做任何事情,都是不择手段的,他不怕因果。
  如果我们懂得了因果关系和因果的这种规律,我们常常用它来检点我们自己的行为,十个有九个能成就,但是要在知因识果这个基础上。事实上,我们佛教的缘生性空所讲的道理,事实上就是一个因果关系的发展过程。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无不是在跟我们讲因果关系。大家要知因识果,要知道因果,要知道我们的善是从哪里来的,我们的福报是从哪里来的?是我们积起来的。我们的命运是怎样产生的?是我们自己造就的。他的说法中,每时每刻都在提醒我们,明悟自心,照见本性,不要被烦恼和现象所迷惑,不要被假象所迷惑,所以叫我们静下来,认认真真去想,认认真真去思维。
  所谓认认真真的静下来去思维,在我们中国,有的把它称为思维修,又叫静虑,换一句话说,我们常常说的参禅。禅,是心也,我们参,参是指修,参禅,就是修心,修什么心?修我们这颗乱心,修我们这颗妄心,修我们这颗贪心,修我们这颗嗔心。因为妄心、贪心和嗔心,蒙昧了我们的真心。由于妄心、贪心和嗔心的常住,事实上我们就在现象中爬行,痛苦中爬行,烦恼中爬行,无时无刻,不在外劳其形,内伤其心;由于我们没有明白自心的真相,没有常住真心,常常跟着现象走,跟着感觉走;由于我们用这一系列的心和这一系列的意识形态,我们是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实,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如实相,不可能找到真正的真,只能找到现象,什么现象?社会现象,表面现象,假象。
  所以我们修行,就是要用一种方法,或者多种方法,来使我们这颗心平静下来,去静思,去寻找我们的烦恼和痛苦的发生所在,在什么地方?去寻找我们这个人来到这个世上是干什么的?为什么而来?来到这个世上,这一生结束过后,又向何处去?如何把握我们自身这个航线,用一种方式来静虑,来静思维,来思维修,来参禅定,就是让我们清楚的来明白我们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任务,完成我们的愿望,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生活的价值,什么达到我们的目的,实现我们生活的价值,什么价值?随顺真理的价值,并不是迷恋现象和自身享受的价值。所以学佛的开始,我们就必须明白这些,而且用这些方式,来规范我们的行为,也就是知因识果,是什么因,让我们产生了烦恼?是什么因,让我们感到痛苦?是什么因,让我们看不到真相,而被假象所蒙蔽。
  所以,我们的所有修行,都在知因识果之中,来辨明我们修行的方向。如果说,我们一个出家人和一个居士和一个修行人,连这一点起码的常识,都还不明白,我们对佛教就谈不上是修行了,只能谈得上一个信仰二字,只能是个信仰,我觉得佛教好,我相信,那么这个好和相信,与你有什么关系呢?你相信它,它就如此,你不相信它,它仍然如此。有一次,我在川大跟一些教授,谈到这个因果关系的时候,他们很多事情,都跟我争论不休哇,讲了很多所谓哲理性的东西来驳斥我,我说你那哲理东西,只能是哲而理,不是实而理,更不是证而理。我说你们现在讲政治,讲马列主义,讲科学,你们知不知道,什么叫马列主义和科学的态度?马列主义的思想和马列主义的态度,跟科学的态度,它有一个总的提法,就是存在决定意识。存在的东西,你认识它,是如此,你不认识它,还是如此,因为它是存在的,那它为什么存在?还有一个前提,为识而存在,为用而存在,为我们现在还在烦恼痛苦当中,贪欲而存在,嗔恚而存在,享受而存在,为我们一切追求而存在。所以,我们去看一看心经呐,心经里面讲这个问题,讲得比较透彻呀。那么今天晚上,我跟大家讲这个开示首先要讲清楚的是第一个问题,就是要知因识果。
  佛教说的两句话,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应该建立在知因识果这个基础上,因为你连因果都不明白,连因果都不信仰,你怎么去谈和别人修行呢?你没有因果关系的观念,你就众善奉行,诸恶莫做的动机,那就是不明确的,我是这么想的,你们说是还是不是啊?是。对了,连因果都不懂,都不明白,这种基础都还没建立,你的众善奉行,诸恶莫做,这个观念是不明确的,方向是不明确的,最多得一善因善果,只能是这样,那么对我们今后的成就,对我们今后的得定开慧,直入菩提道,有多大的作用呢?如果你不相信因果,不知因识果,建立正确的修行观念,就只盯着一种现象,想入非非,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的。你这种修行,跟你的成就,产生不了什么关系,只能有一点,由于你没有明确的目标,没有发心,只能有一点福德因缘,还不能说是定道资粮。
  我在栖乐寺,讲开示的时候,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知因识果,诸恶莫做,众善奉行,你们说最大的善事是什么?最大的恶事是什么?最大的善事是干啥?(劝人行善。)最大的善事,是指引人们走向光明和智慧之道,觉悟人生的道路。最大的恶事是什么?(不伤害人家的生命。)伤啥子害命呀?(众生的。)对,杀人害命,只能是造一个短因,最大的恶事,就是断人家的慧命。
  文殊菩萨问佛呀,末法时代的众生,为何修行,烦恼这么多,障碍这么多,魔障这么多呢?佛说,是由于我们累生累劫所种的福德因缘不够,造下了很多恶因。文殊菩萨问佛,是何恶因,能够使众生烦恼越重呢?佛说,在身口意三业当中,断人慧命为最重,断人慧命,并不是要去制造好大的障碍,做好大一件惊天动地的事情,就是我们这张嘴,把握不住,成天说三道四,让人家的信仰失去了。比如,有一个法师,在居士当中的信仰和威信都很高,大家都很尊重他,他带领大家学佛,让人们从烦恼和痛苦当中走出来,做了很多事情。由于其中一个居士,行为不轨,这个师父批评了他,他就在那些居士当中搬弄是非,哎呀,他算啥子,还不如我,我哪些地方比他还强,等等。那很多人就听到他的话,一听到他的话过后,他对这个师父就不信仰了,不信任了,而且他们对佛教的信仰,也消失了,也退失了,他不学佛了,断了这些人的慧命。按照戒律,就这一条罪,就是十八万年的阿鼻地狱,堕地狱中十八万年,十八万年的阿鼻地狱坐完以后,然后有一千八百万年变成了那些虫,地下那些虫,我们农民就知道哇,就是那土上面铧犁底下的,泥泞之下的那种虫,就见不到天日的这种虫,就是一千八百万年,还有八百万年变畜牲,八万年生贫边地,现丑陋相,贫穷相,下贱相,人们瞧不起他,一生穷困多碌,还有八百年是牢狱枷锁,慢慢的才变成一个正常的人,过正常人的生活,但是闻不到佛法,闻不到解脱痛苦的方法,成天在名利场上奔波。你们说这个痛不痛苦哇?(痛苦。)所以我们在说话当中啊,不要去断人家的慧命,不要去说三宝的坏话,特别是出家人的坏话。
  作为一个学佛的居士,特别是授了三皈五戒、菩萨戒的,你没授还好一点,你真授了过后,你身为菩萨,那就罪加一等啰,到这个时候,你还不晓得你今后那种结果,还在沾沾自喜,那我说了这么多坏话,我咋个还没有怎么样呢?好嘛,那地狱离你也就不远了。所以有些人干了很多坏事,说了出家人很多坏话,或者因为一句话不对,就统统都不认了这种人,他自己今后会怎么样啊?我豁出来了,天也不怕,地也不怕,下地狱就下地狱,由它怎样?那就由不了你了。所以说我们今后呀,学佛的人,身口意三业要清净,不能够随随便便的去说三宝的坏话。不能说是不说出家人的坏话,居士的坏话就可以说啊,也不能说。学佛的人呐,要多赞叹别人,学好处,不要成天去想别人的孬处。我们种一个因,就有一个果,身口意三业,只要有一个意念,就立下了一个业力现象,就种下了一个业因,一个念头,这个念头很重要哇。
  所以我们学佛哇,关键就是要知因识果,多做些善事好不好哇?好。多培些福,多培福,对于你们今后修行少障碍。比如说,你们看那些修行的人,慢慢看。我跟你们讲个例子呀,修行人一旦皈依佛门过后,踏踏实实的修行,走上正轨,不管是谁去说,他都不动摇,自始至终把握自己的修行方向,哪怕是死,哪怕是生命垂危,都不改变自己的立场,这种人那就是福报很厚,善根深厚,资粮丰满。你看那些皈依三宝,皈依佛门过后,今天是这个师父,明天那个师父,中国他都跑完了,听到这个法师跟他讲一下,他又是这个思想,听到那个活佛来了,他又是个思想,成天向外攀缘,那永远得不到成就,这种人就是没有福报,一身轻,什么风一吹,他都会倒,什么风一吹,他都会飘。
  我们世俗讲稳则重也,轻则浮也,资粮深厚的人,福报深厚的人,他是永远不会改变他的立场的,学修的立场,哪怕就要他去死,他都不会改变。你们去看看过去有很多高僧大德,给我们做了榜样。如果轻意为一点事情,都会改变自己立场的人,那就是没有福报的人,也就是福报快尽的人,风一吹就跑了。我还跟他们举了个例,福报深厚的人,好像一坨黄金,黄金是既珍贵而又坚固的,就放在那桌子上,八风都把它吹不动,那就是福报深厚,功德也比较具足哇,资粮也比较具足哇,稳则重也,重则稳也,要稳重。轻则浮也,就是做了点点事情就在那里沾沾自喜,成天挂在嘴上,我又如何如何。比如说我们南充市有些居士,在那搬了两坨石头,就要念几年,他们一到庙里来,我是哪一年进庙的呀,哪个地方还没得草坪,我在山上,没得石头就在山上,成天就夸他自己。像这种人,不但没有功德,而且还伤恩败德,把这些功德消失了。一点事情都要吹,吹上天,做点好事情,就要吹上天,害怕别人不知道。像这种人,就是没有福报的表现;像这种人,就是没有功德的表现,虽然现在还有点福报,那是他过去积的。所以我经常爱看观音崖上的对子,就是中江的观音崖。他现在有福报,是因为他以前行了善,你看有些人干了很多坏事,为啥子现在还没啥子结果,有福了,福气还好,还没享完。
  为此,我经常跟他们讲开示也说呀,做恶不灭,是祖有一德,德尽则灭,行善不昌,祖有一殃,殃尽必昌。不要认为我们有些时候干了那么多事情,自己认为自己非常聪明,不晓得天龙八部,只要你去做一点事情,只要你产生一个念头,头上三尺有神灵,无时不在意识当中。凡是没有成佛的人,还在修行的菩萨,不管是谁,你都逃不过因果,逃不过业力。如果我们不造业,那么要知因识果。所以诸恶莫做,众善奉行,必须建立在知因识果的基础上,这是我要讲的第一点。
  第二点自净其意方是道,我们佛教哇,有很多宗派,大家常说的,我是净土宗的,我是密宗的,你是禅宗的。我可以肯定的这么讲,凡是挂在嘴上,说我是密宗,我是净土宗,我是禅宗,你是什么,我是什么,起这种分别心的人,他根本就不懂得什么叫禅宗、密宗、净土宗。要自净其意,我们要做到三无分别,才能自净其意。
  哪三无分别?法无分别,事无分别,人无分别。你们做不做得到哇?你们做不到。如果我们真正的在修行当中,要能达到自净其意,意净则行正,行正则果正,你意不净,行怎么正呢?你意不净,行也不净了。所以要达到自净其意,佛教用很多方法,来完成自净其意这个修行法则。比如禅宗用参禅来自净其意,密宗用三密相应,来扫除我们的烦恼痛苦,来自净其意,净土宗用念佛来自净其意,天天念佛,时时念佛,心中有佛,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服,来自净其意。禅宗归本达源,也是为了自净其意。光是这种方法,是能达到目的,但是我们学佛的动机,如果不纯正,你这些方法是没有作用的。要怎样能纯正啦?要做到三无分别,那就是人无分别,事无分别,法无分别。
  所谓人无分别,就是我们学佛的人,对所有人都应该恭敬、诚实、和睦相处,不要有分别心,他是什么?我是什么?不要把世俗上的这一套用到我们修行当中来,男的不要去瞧不起女的,女的不要去瞧不起男的,有钱的不要去瞧不起贫穷的,贫穷的不要去埋怨富贵的,贫穷智愚,都是个人业力现前所存在的一种现象,那不是固定的东西呀,那也是暂时的呀。呈现富贵由于他过去的功德与福报,呈现贫穷,就是因为他以前用得太多了,这世用不了了。你们看那因果经呐,说得很清楚哇,要知前世事,今生受者是。现在你做的啥子,接触的啥子,就说明你以前做的啥子。所以我们人们所现的种种现象,不要去起分别,都是众生,要众生平等,要众生平等对待,要众生平等一些认识,观念上要平等,对待上要平等才行,观念要如何对待?首先要有思想基础,对这个问题,看法要平等这些,要人无分别。所以我们现在出去看到哪个有点钱那些,心里笑得连酒涡也出来了,看到那贫苦点,嘴巴一扁起,这种人修行永远都修不好的,一看到哪个有点啥子就绷。
  事无分别,就是对任何事情,每一个人,他各有来因,他是那个因缘做那种事,你不要把他挂在你身上,牵强附会,人尽其能呐,法尽其果哇。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啊,不要有分别心,看到人家做点什么事情,就去分别。
  人无分别,事无分别,法无分别,就说到我们今天修行的问题上来呀,修净土宗的,修密宗的,修禅宗的,我们不要有分别心,不要认为我们是修密宗的,就瞧不起修净土宗的,不要认为我们是修净土宗的,就瞧不起修密宗的,瞧不起修禅宗的。所以我们现在社会上,有好多讲经说法的法师,就犯了这个错误,有些法师在讲净土宗的时候,他就把密宗说得文钱不值,说好多学密法的都是在跟鬼打交道,修密法的就说,哎呀,你要念一句阿弥陀佛,如果念一句阿弥陀佛都成了,我们这些法都不用了,释迦牟尼佛的八万四千法门,还要干啥?还更有甚者,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我们只管念佛往生,这世干啥子事情都没来头,反正死的时候,阿弥陀佛要接引我,平常不该想的想了一大堆,不该做的做了一大堆,反正我往生的时候,再多念多点,不就走了。我跟你们讲那是错误的呀,你的身口意三业,起心动念,都无不在业力当中,业力并没有清净,你也往不了生呐,所以我们好多念佛的人,口念弥陀,心如刀割,这样子的人,能成就呀?不可能成就。有好多人呐,我是学净土宗的,我说你晓不晓得密宗哪,我不晓得,我只晓得净土宗。我说你念大悲咒是啥子宗呐?念十小咒是什么宗呀?念往生咒是什么宗呀?凡是佛法呀,它都是圆融的,无密不通法,无显不得道,我们学佛的开始,就不要去起分别心。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是为我们所有人的烦恼而设立的,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就设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烦恼尽了,法就不存在了。所以诸法无常,法无定法,法由心生,心由景生,我们不要分别。你在学密法,你还是要学显宗的呀,你密法不传给你,你就晓得了,装在肚里呀?你密法里还有三士道哇,上士道,中士道,下士道,它也是对机的。所以说,不管你是修什么,都要根据你个人的缘份,不要去认为自己的好,别人的不好,我认为诸法都是好的,根据个人的缘份而得其法,而证其果,而施其智。所以在修法这个问题上,不要有分别。
  学法无分别,做事对事无分别,待人无分别,这三无分别一旦建立,我们平等心就慢慢建立起来了,只能是平等心,但是还没达到自净其意呀,因为自净其意,还差得非常遥远。自净其意,不是要别人来解决我们的问题,也不是去学习经典上的词语来解决问题,也并不是去认识几个法师,跟我们谈点啥子,就解决问题,更不是来捐点钱,在庙子里来保佑一下我,就解决问题,更不是自己想一下就能自净其意。自净其意必须在自己的业力消除,烦恼断尽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那首先要达到我们的自净其意,第一个就是要发心,第二个就是要培福,种植善根,才能得到善法,要发心正确,才能端正善行。如果我们在庙子里做一点事情,就把它当成一种功德来讨价还价,那你就罪加一等,真的。
  所以说呢,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经典所说的一切因,都是在知因识果的情况下,明因识果,而发心修行,如何发心修行呢?谈到这个自净其意当中,我就讲一个故事、公案,给大家听,这个公案是很真实的哟,不是书上记的,也不是听人说的,这是我在禅定当中观照出来的,讲给你们听一下,信不信就在你们了。在明朝的时候,洪武年间,有一个金轮法王,神通广大,经常跟无瑕祖师谈经论道哇,在当时中国佛教当中,影响颇大,一发愿呐,弘宗演教,整理当时比较混乱的佛教思想。我说这个金轮法王是汉地学的佛教密宗,不是我们所说的电视剧里的那个金轮法王啊,这是真实的,电视里的那个金轮法王,是虚构的。他在弘法利生的时候,在沈阳遇到一个贡生,这贡生呢,在当地是很有钱财的,又很有势力。贡生有三千金,大小姐叫明月,二小姐叫明玉,三小姐叫明莲,三人都发心学佛,当时她们发心学佛呢,目的是为了改变她的命运,而不是断烦恼,去痛苦,成就佛果,也不是发菩提心。这三千金都皈依到金轮法王名下。金轮法王最赏识的是明月,明月也虔诚,跟随法王弘法利生,做了一些事,但明月居士呢,很聪明,在很短时间内,就明白了不少的佛经,不到五年,就能够跟居士讲经说法。到了六年当中,由于她业障生起,她就认识了另一个居士,在当时这个居士呢,在江南一带,河北一带,东三省都有影响,人才出众。明月居士认识以后,业障就生起来了,一生起业障过后,她的慧命就被断灭了,她完全看到的是社会上的现象,她所认识的社会现象,已经战胜了她以前所修证的智慧,由于她自身业障生起,一切都变了,经常跟金轮法王谈经论道,就说法王你那些东西,还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所认识的这些东西,比你认识的还遇缘,所以产生了我慢贡高的这种现象,还不到一年的时间,这明月居士,由于轻师慢法,而离经叛道,果报现前,恶病缠身,这时候她认识的一些朋友,没有一个去看她的,在她面前讲得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的这些所谓道友,也没有一个去看她的,穷困潦倒。最后在一次禅定当中,她认识到她自己业障生起,违背良师,产生的一种果报。由于她的病魔和她在社会上,对待任何一件事情,都头头碰壁,四处碰壁,很快就由于她的堕落,家境败下去了,一贫如洗。三年以后,她自己重新反省了她自己修行过程,悟出了,修行当中的基本道理。有一天晚上,她的伏藏智慧打开了,因为她的磨练,对她的身心的磨练,唤醒了她的伏藏智慧,她跟金轮法王的真身相通了,突然就对她以前所做的事情,是认为自己业障生起来了,嗔心大现,没有别的样子,当时就放声痛哭,哭了一天一夜过后,就跑到金轮法王那里,跪了三天三夜,那个金轮法王还是慈悲,摄受了她,宽容了她,那时候,明月居士,才真正的认识到外面的现象再好,也救不了自己,佛法说得再好,不去修行,也救不了自己,经典上的东西说得再清楚,自己不去修行,还是断不了烦恼,这个道理。发心依教奉行,不到一年,她又回到她原来的智慧觉海当中,成就了明梵法相,明月大居士。明月居士从那以后,在全国各地讲经说法二十八年,在她临命终时,前三个月就知道自己的归期,把她自己要做的事情安排完后,早上辰时,含笑而去,直登九品。这个公案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说,当你真正皈依佛门以后,一定要动机纯正,身心清净,依教奉行,不要三心二意,自作聪明。任何人你都迈不开因果,你的法力再大,都大不过业力。所以只有我们发心正确,用我们菩提心和大愿,用我们依教奉行的真诚和恭敬,才能够真正的感化十方诸佛。在这些问题上,我们用佛法和佛所说的方法,来作为我们自净其意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得到了,如果不去行持永远都是一颗妄心。我刚才所说的这个公案,明月居士,如果你们有兴趣,真正打开了你们的智慧,你们就会观照出来。所以今天晚上在这个时候,讲这个公案,要叫我们所有学法的人,要做到这三无分别,要发四无量心,恭敬求法,依教奉行,不偏执,不邪见,不固执短见,认认真真的抓住这个良好的时节因缘。
  我们这一生,能够有这个胜缘在一起相聚,我有几次讲开示说了,能够逢密法的直接传承,他有十世善缘,没有十世善缘得不到密法的传承。既然都是十世善缘,那就要珍惜,不然,就会一落千丈,这是很可惜的哟。既然我们有这个善缘,我们一定要珍惜,要珍惜它的每一刻,要珍惜它的每一件事情,要生起感恩心,克服我慢心,要生起恭敬心,要克服妄心和嗔心,居士与居士之间,出家人与出家人之间,居士与出家人之间,都要有这三无分别,这样,我们在这一生的修行当中,就不越轨,在这一生的修行当中,就能得大安乐自在,在这一生修行当中,就能有所成就,在这一生修行当中,具足我们的功德和我们的圆满智慧,在这一生来到这世间,不虚此行,在这一生当中,我们也不枉为师徒一场,你们的愿望,我的希望,都能够相互相应,你们的愿望和我的希望,进入同一轨道,结成智慧的莲花。
  你们来到这寺院,不仅仅是为了断烦恼,不仅仅是为了除病魔,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得到好运,升官发财,更重要的是,要开发智慧,成就正果,永远断除烦恼痛苦。因为我们前面说的这些是暂时的,永远断除烦恼和痛苦,成就正等正觉,才是永远的。只有你们每个人都有成就,我们将来才会是永远在一起,只有你们永远发心,直入菩提道,我们以后才会永远在一起,只有你们这一生真正的成就你们的智慧和觉悟的果位,我们才能真正的永远在一起,龙华会上相聚,兜率宫内相聚,十方净土相聚。你们能够如法行持,我可以这么讲,我在万善寺开光大典的第一天,跟你们讲,我不会,也永远不会抛弃每一个学佛的人,我永远不会抛弃我的弟子,哪怕他是个十恶不赦的人,我都不会抛弃,因为他已经建立了跟我的这种缘份,我不把你们度尽,我不回兜率宫去,你们不成就,我不离开这个娑婆世界,但愿大家都法喜充满,六时吉祥,这一生当中,同入菩提道,共成佛果。今天晚上的开示就讲到这里,希望大家好好休息,今天辛苦了,阿弥陀佛!

二00七年四月二十日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真实的智慧
下一篇:醒糊之源(二)为什么要学佛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