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印祖故事 3、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
 
[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点击:2836]   [手机版]
背景色

印祖故事 3、因辟佛长婴病苦,革先心出家为僧

  印光大师幼承庭训,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郃阳在乾隆、嘉庆以来,佛法绝响,外道亦无,就是说既没有佛教,也没有其他的宗教。大师成长的环境完全是儒家文化的环境,接触不到佛法。到了六岁该读书的时候,大师没有进私塾拜师读书,而是始终由哥哥教他读书。但开头两年遇到兵荒马乱,家里忙于避难,所以耽搁了两年。后来能够读书了,又体弱多病。大师非常颖悟,博闻强记。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经史子集无不通读。这从后来说法教化中所引经史可以得到佐证。例如,大师在《林文忠公行舆日课发隐》(文钞续编卷下)中谈到“旧唐书,凡佛法事迹,及士大夫与高僧往还之言论,俱择要以载。欧阳修作新唐书,删去二千余条。五代史亦然。盖惟恐天下后世,知佛法有益于身心性命、国家政治,而学之也。其他史官,多是此种拘墟之士。故古大人之潜修而密证者,皆不得而知焉”。大师在读书过程中,也走了一段弯路,这就是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思想的毒害,仿效他们辟佛。不过大师宿根深厚,善于反省,知道自己的错误后,就毅然决然地出家弘扬佛法。

  大师十五岁的时候,读了韩愈和欧阳修辟佛的文章,就很喜欢。在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封建时代,一般读书人受辟佛观念的影响是普遍现象。在我国儒家思传统中,辟斥“异端”,不仅由来己久,而且被看作是儒者的天职,认为非此不足以为圣人之徒。大师生长在儒家文化环境中,以弘扬儒家圣贤之学为己任,虽然并未读过佛经,也不了解佛法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也受到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思想的影响,写了一些辟佛的文章。

  韩愈和欧阳修辟佛是怎么回事呢?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给皇帝上了一道措辞尖锐的谏书,触怒了宪宗,差一点丢了性命。幸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在前往潮州的路上,他在诗中写道:“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敢将衰朽惜残年。”(《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昌黎先生集卷十)就是说的这件事情。韩愈是自命承绪儒学道统的人物,他和同时代的李翱等是宋明理学的先声。他之所以激烈反佛反道,是想恢复儒学一统的至尊地位。韩愈在《谏迎佛骨表》中指责佛教是夷狄之一法,提出五帝、商周帝王长寿、天下太平、百姓安乐,不是事佛的结果。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此后乱亡相继。梁武帝虔诚信佛,饿死台城。以此论证事佛求福,反而得祸,由此推论佛不足信。又指责“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道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行,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他又作《原道》、《原人》等批驳佛、道,态度鲜明,言辞激烈,一点不讲情面。韩愈被贬到潮州后,遇到大颠禅师,一向对佛教桀傲不友善的韩愈,受到大颠禅师的感化,从此对佛教一改过去的态度,对佛教能够站在“同情”的立场,给予客观的评断,并且和大颠禅师相交甚好,其往来问答的公案很多。他临离开潮州时,曾经赠诗给禅师说:“吏部文章日月光,平生忠义着南荒;肯因一转山僧话,换却从来铁心肠。”宋代的黄鲁直也曾说:“退之见大颠后,作文理胜,而排佛之辞为之沮。”这是后话了。

  宋代理学兴盛,一代硕儒欧阳修以儒家的立场,著《本论》毁谤佛法,并且蔚为风气,获得很多人的响应。明教禅师于是针对时弊,倡导儒、释、道三教思想一贯,著《辅教编》加以辩正。据传,欧阳修看到此书之后,也完全改变了以往错误的观念,说:“我连佛教经典中只有二百六十字的《心经》,都未明其义理,还谈什么佛法?”并且赞叹明教大师道:“不意僧中有此龙象。”因此找了一天天刚亮的时候,就整装肃衣去拜见明教禅师,请求禅师开示,共语终日。欧阳修在明教禅师处得到开示之后,从此对佛教有了截然不同的体认,经常到名山宝刹去参访。据《佛祖统纪》记载,欧阳修贬滁州的次年,路过庐山,礼拜祖印禅师,祖印禅师引用百家之说来启迪他对佛法的认识,使欧阳修肃然起敬,大有省悟,对过去自己的狂妄谢罪道:“余旧著《本论》,孜孜以毁佛法为务,诚不知天地之广大,不知佛法之奥妙,更不知佛之为圣者,今修胸中已释然矣!”于是信仰佛教,自称为六一居士,时常撰文劝善,与佛门高僧来往甚欢,成为当时文坛的佳话。

  印光大师在没有遇到佛法之前,先读了韩愈和欧阳修辟佛的文章,以圣学自任,与韩欧产生了共鸣。因为天资很高,大师的辟佛比一般的读书人更加狂妄百倍。大师回忆说:“光本生处诸读书人,毕生不闻佛名,而只知韩欧程朱辟佛之说。群盲奉为圭臬,光更狂妄过彼百倍。”[1]不过大师自此之后病了好几年,大师说“由此意恶,长婴病苦,数年直同废人。”说明病得很重,病的时间也有好几年。大师在生病的几年中,仔细思考,深深反省,觉悟到了自己辟佛的错误。大师回顾说:“余自愧多生多劫,少种善根。福薄慧浅,障重业深。年当志学,不逢善友。未闻圣贤传薪之道,争服韩、欧辟佛之毒。学问未成,业力先现。从兹病困数年,不能事事。”大师是怎么反省的呢?大师说:“谛思天地鬼神,如此昭著。古今圣贤,如此众多。况佛法自无权力以胁人服从,必赖圣君贤相护持,方能流通天下耳。倘其法果如韩、欧所言,悖叛圣道,为害中国。岂但古今圣君贤相,不能相容于世。而天地鬼神,将亦诛灭无遗也久矣。又何待韩、欧等托空言而辟之也耶?《中庸》谓君子之道,夫妇之愚,可以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焉。韩、欧虽贤,其去圣人远甚。况圣人所不知不能者乎!佛法殆非凡情世智所能测度之法也。遂顿革先心,出家为僧。”(《净土决疑论》)大师的反省非常彻底,并立下了出家修学和弘扬佛法的伟大志向,成就了净宗十三祖的应化因缘。大师善于自我反省,成就入佛因缘,为当时的知识分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可见,能否自我反省是入道之关键。后来大师在复永嘉某居士书一中开示说:

  “夫人宿世果种善根,且无论为学求道,可为出世大事之前茅。即贪瞋痴等烦恼惑业,疾病颠连种种恶报,皆可以作出生死入佛法之因缘。顾其人之能自反与否耳。不能自反,且无论碌碌庸人,为世教之所拘。即晦庵、阳明、靖节、放翁等,虽学问、操持、见地,悉皆奇特卓荦。然亦究竟不能彻悟自心,了脱生死。其学问、操持、见地,虽可与无上妙道作基。由不能自反,竟为入道之障。可知入道之难,真难于登天矣。”

  按大师家里的期望,是希望大师考秀才、举人进学作官,但大师初期想学宋明理学,后来反省到辟佛的错误,一心想出家修行,所以不愿意学八股文章。大师的哥哥因为大师常常生病,所以也没有强迫大师学应试的文章。

  到光绪七年(1881年)大师二十岁的时候,大师的哥哥回到老家住,大师一个人在长安(西安)读书,能够参访西安的佛经并读到佛经。大师趁此机会到终南山南五台山莲花洞寺拜道纯和尚为师,剃发出家。道纯和尚给大师取法名印光,字圣量。道纯和尚以为大师出身于读书人家,总该有些积蓄,说大师出家可以,但出家的衣服必须自己准备,只给了大师一件大衫,一双鞋。不过,住房吃饭,不要钱。当时山上苦寒,莲花洞寺比较小,也很贫困,大师自己亲自做烧饭和打扫卫生的工作。(文钞三编卷二复邵慧圆居士书一,文钞三编卷四复卓智立居士书一)

  注释:

  [1]见印光法师文钞三编卷二复邵慧圆居士书一。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印祖故事 4、借吃肉掩盖真心,寻机会逃回佛门
下一篇:印祖故事 2、观秋祭臭秽不堪,祭圣人当用蔬果

 印祖故事 1、怕父母与人口角,受欺负隐忍不发 印祖故事 2、观秋祭臭秽不堪,祭圣人当用蔬果
 印祖故事 4、借吃肉掩盖真心,寻机会逃回佛门 印祖故事 5、发心勇猛行苦行,晒经得读净土文
 印祖故事 6、为沙弥坚守盗戒,管库房不沾毫分 印祖故事 7、写字多眼病复发,勤念佛宿疾痊愈
 印祖故事 8、孝子修成不坏身,欲免轮回当念佛 印祖故事 9、大顶侍大士香火,磨碑明开山缘起
 印祖故事 10、万丈高楼从地起,欲学佛法先敦伦 印祖故事 11、调伏幼僧守规矩,教授学生勿暴怒
 印祖故事 12、不随人转修净土,辞别恩师赴红螺 印祖故事 13、途经太原观灾象,无德怎堪学射潮
 印祖故事 14、继庐行者明志愿,红螺道场勤念佛 印祖故事 15、为朝五台请山志,回途拜访蔚州僧
 印祖故事 16、龙泉行堂修苦行,做事均须细心人 印祖故事 17、乞儿骗钱不念佛,慨叹众生业障深
 印祖故事 18、协助化闻请藏经,南下安单法雨寺 印祖故事 19、阿育王寺拜舍利,欲挽打印圣号风
 印祖故事 20、众坚请讲经一座,为生死闭关六年 印祖故事 21、鹤年访道普陀山,藏经楼中遇高僧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