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华严经要义 目录 引言 讲经缘起
 
[惟贤法师] [点击:5916]   [手机版]
背景色
华严经要义 (2005年8月27-9月4日讲于上海沉香阁)

引言
讲经缘起
武则天与《华严经》的因缘
听经要存三种心
应慈老法师的华严妙行
正论
第一章《华严经》宗趣
第一节 宗趣
什么叫法界
什么叫做相
第二节 一佛三菩萨
毗卢遮那佛
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弥勒菩萨
《华严经》的精髓
一念不生全体现
第二章 经题略释
第一节 《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定义
什么叫大方广
什么是佛
什么叫华严
心与性是一体的
什么是经
第二节 以德显示佛的十身
融三世显示佛的十身
处处都是佛地
关于放光
神通很平常
第三节 菩萨常见之十佛身
十法见十佛
随时都可见到佛
一心通十法界
第三章《华严经》之传译
经典结集
龙树菩萨取《华严经》
佛陀跋陀罗译《六十华严》
实叉难陀译《八十华严》
般若三藏译《四十华严》
第四章《华严经》在印度、中国的传承
马鸣菩萨的《起信论》
龙树写《十住毗婆沙论》
世亲菩萨回小向大写《十地经论》
章太炎去阴间判案
正法住世的标准
杜顺大师
智俨大师
法藏大师
澄观大师
宗密大师
第五章《华严经》的内容
第一节 明万法唯心;
第二节 明法界缘起
四法界
十玄门
六相
海印三昧与大圆镜智
第三节 明菩萨修学阶梯
大乘五位
十信
十住
十行
十回向
四加行
十地
等觉
妙觉
第六章《华严经》组织
第一会:菩提场/诸佛和普贤/说如来依报因果
第二会:普光法堂/文殊与十首/说十信法门
第三会:忉利天宫/法慧菩萨/说十住法门
第四会:夜摩天宫/功德林菩萨/说十行法门
第五会:兜率陀天/金刚幢菩萨/说十回向法门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金刚藏菩萨/说十地法门
第七会:普光法堂/普贤菩萨/说因圆果满法门
第八会:普光法堂/普贤菩萨/说普贤二千行法门
第九会:逝多林重阁讲堂/如来示相百城善友/说入法界法门
第七章《华严经》精华举例
华藏世界
文殊一百四十一愿
普贤十大愿和二千行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弥勒楼阁


引言

讲经缘起

各位师父们、居士们:

今年适逢“华严座主”应慈老法师圆寂四十周年,上海佛教界进行纪念,特别举行纪念法会,包括一系列活动,讲经法会就是活动之一,我应上海佛教协会觉醒法师、观性法师、德育法师之邀有缘参加法会,讲《华严经》的要义,这个因缘很殊胜,非常难得。在此,我谨对上海佛教界的居士们,还有玉佛寺、沉香阁诸位师父的热情接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大乘经典中,《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本来《法华经》是经中之王,《华严经》在历史上被判为“一乘顿教”,所以一般称为“经王中之王”,由此可见《华严经》的重要性。《华严经》共有三种翻译,现在比较盛行的《华严经》是唐朝实叉难陀尊者翻译过来的,一共八十卷、三十九品,有四万五千颂,将近七十万字,一般称作《八十华严》,卷帙很浩瀚。

武则天与《华严经》的因缘

关于这部经,我们应该怀念唐代武则天,武则天曾经在尼庵住过一段时间,对佛教有深切的了解,也有深厚的感情,从入皇宫以后,没有忘记佛教,特别是大乘佛教经典里的《华严经》。

《华严经》最早的翻译是在东晋时期,当时翻译的是佛陀跋陀罗,在建康(即今南京)翻译的,那个时候叫《六十华严》,其中的缺点是什么呢?就是卷帙不全,很多内容没有,所以武则天深感遗憾,希望得到全本,后来听说在于阗国,就是现在新疆的西边,一个叫和田的地方,那个地方盛行大乘佛教经典,同时有一个印度尊者实叉难陀,深习大小乘经典,学问很广博。武则天听说以后很高兴,就派人迎请他到当时的洛阳,同时把梵本《华严经》也带到洛阳,带到洛阳以后,就进行翻译,在宫廷中的皇家寺院遍空寺进行翻译,当时参加翻译的还有菩提流支等好几位梵僧。

在翻译过程中,武则天很重视,翻译完后,武则天亲自题写书名,亲自作序,不久就请法藏大师进宫宣讲《华严经》,法藏大师即是贤首国师,是正式建立华严宗的祖师。

在翻译和宣讲过程中有几个预兆,当实叉难陀要开始翻译《华严经》的时候,武则天有个晚上做梦,梦到天降甘露,起来以后感觉奇特殊胜;法藏大师开讲《华严经》的时候,讲到《华藏世界品》,大地六种震动,这种震动不是普通的地震,动而不受灾,是吉祥的预兆。这两件事情历史都有记载,说明这部《华严经》是很殊胜、很希有、很难遇的。

实叉难陀在翻译完《华严经》以后,又回到和田,后来的唐中宗,就把他请到京都来,但是不幸的是,不久他染上疫症,是不治之症,就圆寂了。圆寂以后,经过火烧,舌头不烂,有很多舍利子,他的弟子就把他没火化掉的舌头、舍利子,送回于阗建塔供养。所以《华严经》的流传,武则天出了很大力量,我们今天要怀念她。

《华严经》的大乘境界实际上是佛菩萨的境界。佛成道以后,在三七日内为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法,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佛在菩提树下为法身大士讲,所以这是佛的自证境界、菩萨的最高境界,我们今天能够听到这部经,是很大的佛缘。

听经要存三种心

在这里我告诉大家,在听经的时候要存三种心,第一个寂灭心,第二个恭敬心,第三个广大心。在本经的《净行品》中,智首菩萨代表大众向文殊菩萨请教“如何发愿”,文殊菩萨的原话是什么呢?他告诉智首菩萨:“若诸菩萨善用其心,则获一切最上胜妙功德”。从这句话中我们就了解到,发菩萨大愿要像文殊菩萨发一百四十一愿一样,首先把心净化下来,要善用其心!不能善用其心,你就不会了解、不会悟入,不会深入法藏,更说不上结合修行!所以要注意这颗心!要善用这颗心!

在经中注解有譬喻,就好像在大海中行船,行船要顺利,要找到方向,必须要靠舵手,舵手掌握得稳当,看得清方向,才能乘风破浪,达到彼岸。否则,如果舵手马虎大意了,随随便便的,那就危险了,一是可能会触礁,二是可能会翻船,就有生命危险。

善用其心,掌握其心,就好像大海中航船的舵手一样,一定要掌握稳啊!我们在座的都是学佛的、皈依三宝的,希望你们能够善用其心,保持心灵安静,使它能够安宁,使它能够发菩提心,向上追求,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辜负。

应慈老法师的华严妙行

沉香阁现在举行“华严法会”,来纪念应慈老法师。应慈老法师在他圆寂以前长期住在沉香阁,在沉香阁弘扬华严教义,讲《华严经》,同时和当时月霞法师办华严大学,培养研究华严的接班人。我在重庆开县的时候,有位慧西老法师,就是研究华严的,在华严大学毕业。重庆的遍空老法师、竺霞老法师,也是研究华严的,慧西老法师当年在重庆南岸大佛寺办华严学校时,他们在里面学《华严经》。遍空老法师现在已经一百多岁了,竺霞老法师已经圆寂了。我就是从那个时候,晓得上海的应慈老法师。

应慈老法师功德很大,被海内外教徒赞奉为“华严座主”。玉佛寺已经圆寂的真禅老法师,他的亲教师就是应慈老法师。在一九九五年十一月,由真禅法师发起,当时佛教协会高振农居士还在主持会务,组织了一个研究会,为“应慈老法师佛学思想研讨会”,我当时应邀参加,参加之前,我看了应慈老法师的有关传记和他的一些思想特点,就在会上提出了应慈老法师几点重要思想:一、教宗华严、行在禅那;二、般若不明、万行虚设;三、禅净同源;四、出世而入世的菩萨行。

我在会上提出这几点,是对应慈老法师的华严思想和华严妙行,大概的一个总括,当然没有完全总括到,因为《华严经》精深博大,应慈老法师道高德重,这只是根据我的浅见提出的概括。今天我们纪念应慈老法师,就要学习他的华严精神,并运用在实际行动上,这是很重要的。现在我就把这四点简单解说一下。

一、教宗华严,行在禅那

这说明应慈老法师崇奉的大乘教就是华严教,以华严教为宗,为什么?因为华严教是一乘顿教,其中心内容就是显示如来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众生的身心本体,所谓明心见性,性就是指这个,禅宗讲叫本来面目,讲真谛是它,讲法性也是它,讲诸法实相还是它。

一真法界是直说明真心,我们学佛法,就是要恢复这个真心,明心见性。其中,性与心是有区别的,性,就是本来不动的本性;心,即在起心动念的时候叫做心,经过修行去了无明障蔽之后才叫做真心,也就是真性。我们必须要恢复妙明真心,达到一真法界,就是如来的法身,学佛就要达到这个目的。

那么,什么叫法界观?就是菩萨的和谐宇宙观,包括一切色法、心法、善法、恶法、无记法,包括这个器世界、有情世界。这个器世界、有情世界能够以如来真心加以融通,就把世间所有矛盾、差别、对立、斗争融化了,就像如来的心一样:广大、真实、平等、清净。

这个法界观,被真心融通以后,成为菩萨的缘起观,也就是和谐宇宙观,指对宇宙的正确观察:一切缘起法,互相依存,不再对立,法法相资,法法平等,在众生间,就打成一片,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众人中有我,我就有众人;国家有我,我就有国家;世界有我,我就有世界。这就成为很融洽、和谐、平等的这么一个世界。在这种情况之下,人人学佛法,人人学普贤菩萨,做到真俗圆融、悲智兼运,做到众生无尽,愿行无尽,与一真法界相应,完成佛果,这个境界好广大!这是我们学佛人,也希望一切众生应该走的共同道路,只有走这条道路,才能解脱,才能成佛!

现在这个世界,人心混乱,灾难频繁,战争潜伏,充满恐惧,如何转变过来,必须希望人人学菩萨,弘扬《华严经》,现在中国讲建设和谐社会,只有“人人都学菩萨”,才是真正的和谐。达到这个和谐,社会就安宁,国家就繁荣,世界就和平,所以我们要认真学习《华严经》,弘扬华严精神,在今天的意义更重要。

“教宗华严、行在禅那”,这就说明,以华严教为宗,研习《华严经》,建立法界观,达到与一真法界真心相应,必须在行上用功夫,不能是专讲教义,不能夸夸其谈,谈而无用,说食数宝,必须体现在行动上,修习禅观。

禅那,是印度语,翻译到中国来,叫静虑,静中思维,静就是止,思维是观,修静必须要达到止观双运。关于止观的功用,前人有这么几句话:

破执著之利斧,断情见之钢刀,

趣菩提之阶梯,除烦恼之妙药。

这四句很重要,为什么要修止观,其功用很大的,就好像利斧一样,很锋利的斧头,可以劈柴,可以砍树,我们是砍什么呢?要把无明执著砍掉,“我执”、“法执”,这个执著是生死根本啊!执著不断,生死就不能解脱。所以说是破执著之利斧,断情见之钢刀。

什么叫情见?就是由世俗之情、物欲之情生起来的邪见解,包括五种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身见,即是我见;边见就是执常、执断,认为世间上是常存的,成为常见,或者认为生命消失了就没有了,成为断灭见,叫做执常、执断;邪见就是诽谤因果,拨无因果,从而毁谤三宝,这是断人善根的;见取见就是执著以上的见解为正见叫见取见;戒禁取见就是一种邪法的修行,过去印度有滚粪坑的外道,现在国外的很多地方有外道集体自杀升天,搞这一套的,就叫戒禁取见。学佛要超尘出俗,超情离见,就要修止观,由止观修慧,证得般若就可以断除。

“趣菩提之阶梯”,从初发心学佛之后,逐步走上菩提道路,但是难关很多,八风一吹动,各种困难都来,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时,你就必须要具有定力,没有定力那就会退缩、堕落。你能够走上菩提阶梯,一步一步上升,必须要靠止观。

“除烦恼之妙药”,止观是妙药,可以消灭心中烦恼,什么烦恼?贪、嗔、痴、慢、疑、恶见为六个根本烦恼,还有二十个随烦恼。《瑜伽师地论》讲了一百多种烦恼,细细地讲,有八万四千烦恼,形容大大小小的烦恼很多,如果修止观,就可治烦恼病,它就是妙药,有首偈子: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

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

能够静坐一顷刻的时间,都胜过造七宝塔!“须臾”形容时间很短,只一小会儿。为什么静坐一须臾就会有超过造七宝塔的功德呢?因为有形的塔很容易毁坏,而建立在我们内心深处的宝塔是永远存在的。

就如我刚才说的那个实叉难陀的家乡,后来经过一次灾难,先是经过回族侵入,后来经过天灾,落得连城都没有了,什么大小寺院、塔,统统没有了!现在能保留下来的历史都是经过考古学家挖掘出来的一些文物。所以这个物质的东西是靠不住的,都有“成、住、坏、空”,但是我们内心的宝塔呀,你修好了,永远存在!火也烧不倒,水也淹不倒,风也刮不倒,人为也破坏不了!所以“宝塔毕竟化为尘,一念静心成正觉”。宝塔很快就化为微尘,没有了,但一念静心存在的话,相续下去,可以成菩提果,完成正觉。这就是静坐的重要。

当然这个静坐,大家注意,不要学外道那些禅,那种静坐会走火入魔,为什么?我执没有断,烦恼没有除,是非得失的心没有去掉,执著各种相,贪心不除,你修静,一是静不下来,二是容易走火入魔,所以必须修出世禅。

太虚大师讲到禅,有四个方面:(1)安般禅;(2)五门禅;(3)念佛禅;(4)实相禅。

第一,安般禅。安般禅就是修数息观,以数息入静,它专门有套修法的。

第二,五门禅。五门禅是针对你的病根来修,贪心重修不净观,嗔心重修慈悲观,痴心重修因缘观,慢心重修界差别观(观十八界),散乱心重修数息观,这是五门禅。

第三,念佛禅。念佛是件好事情,念佛入定,就可以得念佛三昧,叫念佛禅。

第四,实相禅。那就是像须菩提一样,发大心,在修行中观三轮体空,超出一切相,叫实相禅。念佛禅也可以与实相禅相结合,念佛到念而不念、不念而念、离能所相,也叫实相禅。

二、般若不明、万行虚设

在六度万行中,般若是第一,假若你修其他的善行,没有般若为指导就是人天善行、人天小果,还是在轮回中,所以般若很重要。《华严经》是智慧的经典,般若讲缘起性空之智,空就是根本智,缘起是后得智,空就是无漏无分别智,缘起就是无漏有分别智。这个分别不是一般的虚妄分别,而是能够善察因果,善识善恶,分清邪正,走正大光明之道路,是妙有!是缘起!《华严经》所讲的根本也就是这些。

由真心融通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不管生物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以真心融通,彼此达到法法相通,法法平等,从真空见妙有,妙有见真空,这是般若的内容。假如不明白这一点,在行动上没有指南,纵然有一点小善,功德也不大,如果以般若为指导,来修善,做培福德的事情,那么功德就不可限量。这点《金刚经》已说得很清楚。

三、禅净同源

这是中国大乘宗派从唐以来的一个优良传统,中国的丛林、居士团体、佛学社、念佛社,一般都是讲禅净双修,这也是汉传佛教的特点。为什么叫禅净同源呢?尽管两者在修持方法上稍有差别,但是他悟入的大乘境界、达到的佛果是一样的,在修心方面是一样的。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最后有一偈讲: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这就是禅净双修的功夫。念佛的人,要使六根不乱动,先要守根,守根以后就可护意,保持正念,“净念相继”,就能进入禅那境界。

“入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三昧耶,是禅的功夫。什么叫三昧耶呢?三昧耶译为等持、等至,内心达到平等运持,进入轻安的境界,这就是禅宗的功夫。所以禅与净是一致的,历史上各宗各派的祖师,尽管他研究的教义各有发挥,但落实在实际行动上都是念佛参禅,所谓“教研本宗,行在净土”,或者是禅净双修,一直到印光大师,都是这种提法。

四、出世而入世的菩萨行

这种行就是大乘菩萨行。《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华”是什么呢?就是莲花,修六度万行的因花,以此因花而庄严佛果。出世而入世的精神,就好像莲花一样。莲花的功德微妙香洁,微妙,就是智慧很高,不着污泥;香洁,就是品行高,虽处污泥而不染,但是也不舍污泥,不舍众生。所以华藏世界有净土也有染土,佛菩萨不舍众生,以大悲大愿、出世入世之精神,广行六度万行,难行能行,难忍能忍。

在抗战时期,日本的飞机从上海炸到重庆,在飞机轰炸之下,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当时我在重庆,才十多岁,我亲眼看到,重庆几乎被炸成一片废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佛教徒奋不顾身,组织僧侣救护队,从上海到武汉,又从武汉到重庆,在日本飞机轰炸之下,他们救护伤亡的军民,把已经牺牲的,抬出去安埋;受了伤的,做医治。僧侣们背起医药包,抬起担架,不怕牺牲,这说明佛教徒的无畏精神、慈悲精神。

有一个乐观法师,他从上海来到重庆,就住在慈云寺,发起组织僧侣救护队。抗战结束之后,他写了一本书,叫《奋迅集》来记述这些事情。我在《奋迅集》里看到应慈老法师的一篇序,他很赞扬这种精神,他说:僧侣在平常好好修持,念经拜佛,遇到国家有灾难的时候,应该奋勇站出来救国救民,这就是大无畏精神,这就是狮子奋迅精神!所以叫《奋迅集》!

应慈老法师在抗战时期,爱国爱教,他本人主讲《仁王护国经》,曾经修建护国息灾法会,这是爱国的表现,也是爱护众生的悲心表现。同时在乐观法师的《奋迅集》里,他提出“狮子奋迅精神”,说明应慈老法师不单是讲经弘法,在实际行动中做到了爱国、爱教、爱众生!

从以上这四段,我们就可以看出,应慈老法师是研究《华严经》的,他的人生观及其行动,都是以华严思想为指导。以上这些内容作为我讲《华严经》要义的一个引言,也是众缘和合,在沉香阁开讲《华严经》的因缘。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华严经要义 第一章《华严经》宗趣
下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要

 华严经要义 第一章《华严经》宗趣 华严经要义 第二章 经题略释
 华严经要义 第三章《华严经》之传译 华严经要义 第四章《华严经》在印度、中国的传承
 华严经要义 第五章《华严经》的内容 华严经要义 第六章 华严经组织
 华严经要义 第七章《华严经》精华举例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