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喜乐的曼达拉 弘法(一)
 
[喜乐的曼达拉] [点击:1730]   [手机版]
背景色

《喜乐的曼达拉》(新版)弘法

(一)

  2004年12月,印度洋边的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迎来了藏传佛教宁玛巴的绍圣者——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这是他第二次到海外弘法。

  马来西亚居民中,以信仰伊斯兰教居多,佛教徒接触的也主要是显宗,对藏传佛教、密法及密宗上师知之甚少。针对这种状况,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于短短十二天内在不同地方共举行了十次法会, 皈依和参加灌顶的信众累计达数万人。他不停地传法、接见信众、驱车去偏远的村落讲法,每天都忙到半夜。

  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向信众仔细讲述了显密圆融,佛教各派互不相违,如何观察、选择上师等问题。针对居士中存在的只重形式不重闻思修、不重视放生、忽视世间人格的完善、信众之间厚此薄彼、佛教组织间缺乏合作的现象,希阿荣博堪布也坦率地作了重要开示。为了带动信众放生,希阿荣博堪布将此行中收到的供养全部交给当地的佛教团体用于放生。这种做法让马来西亚信众重新认识了清净的佛陀教法,增上了他们对佛法的信心。

  希阿荣博堪布到达的第一天,一位居士出人意料地按照藏传佛教传统仪式,向他恭敬供养了一尊莲花生大士像,赞叹道:“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这次到马来西亚,就好象咕噜仁波切(莲花生大士)到西藏弘扬佛法。”这是一个殊胜的缘起,预示着希阿荣博堪布在海外的弘法事业将不断壮大。此次马来西亚传法期间,的确出现了种种不可思议的显现。

  去新山传法途中,一片五彩祥云赫然出现在天空,犹如一顶华丽的伞盖,立在诸云之端。十五分钟后,天空中清晰完整地显现了宁玛巴主要护法格萨尔王的影像。

  千百家佛教中心的法会,为期三天,是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此行规模最大的一次法会。第一天下午六点左右,法会开始前,希阿荣博堪布的住处笼罩在双层180度彩虹下。当晚希阿荣博堪布步入佛堂,走上法座,整理披单准备就座时,台下信众忽然看见希阿荣博堪布胸前放出一团耀眼的明光,光中隐约显现出一座坛城。此殊胜稀有的景象被座中有缘信众摄下,令人叹为观止。消息不胫而走,在马来西亚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接下来两天,慕名而来的各地居士在佛教中心内外排起长长的迎请队伍,等候一睹希阿荣博堪布金颜。许多信众由此因缘增上了对上师三宝的信心。

  对于这些神奇的现象,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解释说:“这个显现非常难得,缘起非常好。但我只是一个凡夫,一个普通的出家人,不是什么高僧大德,这不是我个人的成就,而是马来西亚信众对上师三宝信心的显现,是马来西亚所有众生的福报。”

  经过甚深观察,希阿荣博堪布了知机缘成熟,当为此地信众宣讲如理如法学习密法的次第,好让他们了解修行的方向和正确方法。很多人只知道密宗殊胜,却不知从何入门;或是疲于奔命地接受灌顶,以为灌顶越多成就越大;或是好高骛远,急不可耐起步就修大圆满、大手印……但是若不如理如法按照次第来做,修行不会有很大进益。

  修学密宗的基础是出离心和菩提心。华智仁波切说:没有出离心和菩提心,即使闭关九年修大圆满,也不能播下解脱的种子。出离就是断除对今生今世一切享乐的贪恋与希求。这样的要求对一般人来说似乎太高了,很难达到。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宽慰弟子们说:“如果能做到完全舍弃今生的享乐受用,当然最好;如果暂时还做不到,至少心里要有一个信念,时常提醒自己:这些都可有可无,暂时的生活方式而已;我的最终目标是解脱。”

  在出离心的基础上,佛弟子还需修持菩提心。行善积德是中国人传统的价值观,人人都明白的道理,然而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强调:希望众生离苦得乐固然值得称许,但要明白,“乐”不止于人天福报,也不是其它修行果位,而是灭尽烦恼,究竟成佛。只有这样才算真正的菩提心,否则便与一般世间所讲的爱心、宽容等没有什么区别。

  有了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护持,修行者才可以说走上了一条安全的修行之路。修学密宗,首先要依止金刚上师。很多世间学问技艺,也需要师父口传心授,才能得其要领,何况无上密法!密续的法义,没有上师指点,靠世智聪辩根本无法理解。而且,为防外道盗法,很多密续中故意打乱修法顺序,没有上师引导,自己盲修瞎练,走火入魔不说还犯下盗法的罪过。学密法的弟子依靠对上师的无伪信心,不断观想上师,定会得到加持,获得解脱。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在马来西亚第一次会见访客,就以幽默的口吻提醒大家:“显宗也好,密宗也好,观察上师非常重要。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出家人,通过学习对佛法,包括大乘、小乘、密宗,有了一定了解。除法王如意宝授予我的堪布学位外,其它职位、头衔我都没有。你们马来西亚人民一定要观察希阿荣博,看他是真好还是假好。一定要看清楚!”

  仔细观察上师后,认定这是一位有德有行的上师,就应该诚心依止,祈求上师赐予灌顶,引导你进入密宗坛城,真正成为密法修行者。关于灌顶,不了解的人以为只是一套象征性的仪式而已,以好奇的心态参加一下也无妨,灌完就完事了。别的活动去凑凑热闹也许不会有多严重的后果,灌顶则不然,因为它背后有密乘戒的要求。受了灌顶就受了戒,所以在灌顶之前必须详细了解密乘戒的内容,考虑自己能否持戒,再决定自己要不要接受灌顶。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提醒弟子:“求到灌顶的在家人,戒律比持沙弥戒的出家人还严格。大家务必量力而行。”

  持守密乘戒极为不易。阿底峡尊者曾说:我在出家后从未曾违犯出家戒律;受菩萨戒后,有过稍许违犯;在进入密乘后,会时常违犯。一旦违犯,我会马上忏悔,从来不让自己的过失过夜。

  不同灌顶有不同的戒律,但都以密乘五戒为基础。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向弟子具体讲解了五条戒律的内容。首先是清净见,将一切事物,包括我们能看到和不能看到的,全部观为清净,一切都是佛的坛城。世尊当年传法时,以神通显示娑婆世界的本来面目,“实时三千大千世界若干百千珍宝严饰,譬如宝庄严佛无量功德宝庄严土,一切大众叹未曾有,而皆自见坐宝莲花” 。世尊开示道:“我佛国土常净若此。”这个世界本来就是清净的。密宗修行者观修生起次第时,也能现量看见一切外境皆为佛的坛城。清净见是无上正见,是持执一切誓言修行的命根。关于这条戒律,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特别提醒道:“比如观想所有众生都是清净的佛菩萨,但心里却认为这样观想只是引导众生的方便,而实际上众生并不清净。有这种念头的人没有真正树立密宗的见地,很容易破密乘戒。”

  从凡夫的视角出发,对世人的行为妄加判断,往往是错误而危险的。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有一位金刚兄弟叫阿莫绕多,以前在喇荣五明佛学院出家。他行为很不检点,学习也不认真,每天东游西荡、涎脸赖皮地混日子。除了对法王如意宝信心极大外,显现上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后来他回到家乡甘孜达塔,周围的人都看不起他。有一天,他对道友说:“你们帮我助念《文殊大圆满基道果无别发愿文》,我要走了。”大家觉得他在吹牛,想看他的笑话,便答应了。念完一遍发愿文,他说:“唉,很差劲!没死成。再来一遍。”大家想看他如何收场,忍着笑又念了一遍。快结束时,只听见阿莫绕多大吼一声“啪的”。众人上前一看,他果然坐着往生了。人们这才认识到阿莫绕多是一位了不起的成就者。对成就者妄加非议是折损福报的,大家对自己过去的行为追悔莫及。

  第二条戒律是不诋毁上师。这是密乘戒中最严厉的一条。如果认为某位上师有缺点,对他没有信心,就最好不要向他求灌顶、窍诀或续部教言。求到又指责他的缺点,妄加诋毁、诽谤和评议,则自毁今生来世,将承受堕入金刚地狱的果报。在密法中,与破此戒者同饮一条河里的水都会影响自己的修行。破这条戒不必有身、语行为,只要有诋毁、舍弃上师的念头就是破戒。

  讲到如此严肃的话题,在场信众个个屏气凝神,为活跃场内气氛,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说道:“也许你们会想:哎,希阿荣博今天灌顶以后,害怕别人对他有意见,所以才说得这么严重。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修行人不怕别人的邪见、诋毁、诽谤。我说过,我只是一个普通出家人,没有职务头衔,诋毁影响不了我,而且人生无常,我与大家此次见面后还能不能再见,真的很难说。诋毁对我来说不会造成任何伤害,倒是诽谤自己上师、犯密乘戒的人,业报真正现前时该怎么办呐!因果的法则,不会因为无知、忽视或否认就改变。”

  密乘戒第三条是不间断密咒手印。对初学者来说,主要是指不间断本尊心咒和对本尊的观想。念咒及观想时不要忘记合掌,这是最基本的手印,也是最殊胜的手印之一。所谓“不间断”,是从现在开始到这一世的生命结束,更严格地说,是到成佛。“不间断”还指不分昼夜,每隔三四个小时至少修行一次,或者至少每天修行一次。如果起了舍弃勤修本尊心咒手印之心,则是破戒。

  密乘戒第四条是慈愍已入正道者,即金刚兄弟之间不得互相嫉恨、仇恨。第五条是密义不外传,对暂时不了解、不接受密乘见解、不堪为法器的人,不宣说密宗甚深见行,以及上师、金刚兄弟的过失。若明知而诉说这些内容,则破此根本戒。此外,密宗一切供物、资具等需保密地使用,以免不了解密宗的人起邪见,或损害修行人的悉地。上师或金刚兄弟特意嘱托要保密的事,不得往外说。

  求到灌顶,受密乘戒后,当小心护持戒律,精进闻思修行。 有人说我现在没时间修行,公司、家里一大堆事,还要趁年轻享受生活,等到退休以后再学佛吧。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也表示理解。他说:“的确,大家现在还要工作、生活,对家庭、社会要尽义务,但是在工作生活之余,不要忘记拿出一定的时间修行。比如说每个星期安排一天老老实实在家闭关,阅读经书、思维法义、修内外加行。真能做到这样,也很了不起。而有的修行,比如修心的法门,完全可以融入到自己平日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的修行不必等到退休。我们都知道世事无常,谁也无法肯定自己一定能活到退休。现在没时间修行,以后可能就没机会解脱。大家不要让珍宝般的人身白白浪费掉,应该在当下就抓紧时间修持正法,否则死亡来临时,一定会懊悔。”

  讲完法,已过午夜,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见座下听法者依然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心中颇感欣慰,又有些许惆怅。人说菩萨最是多情。法会结束了,弟子们要回家了。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能重逢。茫茫人海,世途险恶,但愿上师的讲解能护佑弟子一生平安,不入歧途。  

  由于在马来西亚的一段机缘巧合,希阿荣博堪布仁波切临时决定去新加坡作短暂停留。在那里,希阿荣博堪布同样举行了大型法会和放生活动,教导广大信众弃恶行善、深信因果并认识到慈悲与智慧的宝贵、重要。无论走到哪里,他似乎都是在用不同方式重复做着同样一件事:引导众生回归、认识自性的美好与光明。

  这样一件事,一生一世、生生世世矢志不渝地去做,需要多么大的勇气、耐心和慈悲!《释迦牟尼佛广传——白莲花论》中有一段感人的情节:诸菩萨皆发愿前往不同清净刹土度化众生,只有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婆罗门发愿到五浊恶毒的娑婆世界应化度生,其他菩萨听后纷纷落泪,既随喜海尘婆罗门的宏愿功德,又为他将要遭受种种磨难而悲伤不已。众所周知,娑婆世界的众生太难度化了!

  大约两千五百年前,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菩提迦耶的一棵大菩提树下,睹启明星而心下豁然,彻底证悟生命宇宙的真相,现前圆满正等觉的果位。他叹道:“深寂离戏光明无为法,吾得犹如甘露之妙法,纵为谁说亦不能了知,故当无言安住于林间。”其后七七四十九天内,佛陀再次沉入冥想,因为他所证悟的道理即使说出来,也没有人能够理解。然而,慈悲的佛陀舍不下冥顽不化的众生,在他生命中其后几十年的岁月里,托钵行乞,结缘世人,孜孜不倦地向众生宣讲他证悟的真理。如果没有佛陀开示解脱法门,没有佛陀告诉我们哪些行为应该做,哪些行为不该做,我们,娑婆世界无量的众生,至今仍然处在无尽的黑暗中,为自己的种种造作流落轮回、受尽苦难而不自知!

  途经香港时,希阿荣博堪布前去大屿山参拜释迦牟尼佛像。在高大威严的佛陀身像前,希阿荣博堪布泪流满面。他想到佛陀深厚的恩德,内心充满了温馨的感激。这是他第二次当着弟子的面哭泣,上一次是在五台山法王如意宝的法座前。参拜回来的路上,希阿荣博堪布轻声对身边的弟子说道:“我刚才宛若再次亲见了佛陀!”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弘法(二)
下一篇:喜乐的曼达拉 前行(七)

 喜乐的曼达拉 喜乐的曼达拉 前言一关于传记
 喜乐的曼达拉 开篇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一)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二)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三)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四)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五)
 喜乐的曼达拉 家乡(六)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一)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二)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三)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四)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五)
 喜乐的曼达拉 喇荣(六)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一)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二)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三)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四) 喜乐的曼达拉 堪布(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