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点击:2630]   [手机版]
背景色

《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九)

  阿难,云何名为众生世界?世为迁流,界为方位。

  “阿难,什么叫做‘众生世界’呢?‘世’就是指时间的迁流,‘界’就是指空间方位。”

  具体说来,那就是:

  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方位有十,流数有三。

  “你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上和下,这就是‘界’的方位;而过去、未来和现在,就代表‘世’的迁流。”

  “因此,空间方位有‘十方’,时间迁流有‘三世’。”

  一旦有了“十方”和“三世”的交织,说明其中必然有“六根”的参与,否则,谁知道“十方”与“三世”呢?

  于是,随着“四大”、“六根”与“十方三世”的交织与纠缠,便有了“众生世界”。

  对此,世尊继续说道:

  一切众生织妄相成,身中贸迁,世界相涉。

  “一切众生的身相,由‘四大’与“六根”虚妄交织而成。同时,一边在色身内部交流变化;一边不停地向外攀缘,与‘十方三世’之‘世界’相互交涉而密不可分。这就叫做‘众生世界’。”

  【贸迁】交流变化。

  【相涉】相互交涉,难以分离。

  在此“众生世界”当中,其“世”与“界”的交织涉入之情形如下:

  而此界性设虽十方,定位可明。世间只目东西南北,上下无位,中无定方。四数必明,与世相涉,三四四三,宛转十二。

  “然而,此‘世界’之“界”虽说设立为‘十方’,其定位也都很清楚。但是,世间人往往只注意东、西、南、北四方,因为,上下没有固定的位置,中间也没有确定的所在。”

  “既然‘四方’得以确认,那么,它与“三世”相互涉入,‘三世’当中有‘四方’,‘四方’当中有‘三世’,来回相涉相融,就有了十二重之世界。”

  流变三叠,一十百千。总括始终,六根之中,各各功德有千二百。

  “这十二重之世界,来自于‘时间迁流’与‘方位变化’的第一层相涉叠加。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与‘十方’和‘十世’再进行两层微细的相涉叠加,经过这样三层叠加以后,便从十二重到了一百二十重,直至一千二百重世界。”

  “总体计算到一起,在众生的‘六根’当中,由于每一根本来都遍满世界,所以,每一根原本各自具有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流变三叠】让“时间迁流”与“空间方位”进行三层相涉叠加。第一层:“四方”叠加“三世”,成为十二重世界;第二层:再叠加“十方”,成为一百二十重世界;第三层:再进一步叠加“十世”,总共成为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其中,“流”指“时间迁流”,“变”指“空间方位”。

  【十世】也叫做“十种三世”,简称“十世”,亦名“十世古今”。

  据《华严经》等经典,“十种三世”如下:1、过去世说过去世;2、过去世说未来世;3、过去世说现在世;4、未来世说过去世;5、未来世说现在世;6、未来世说未来无尽;7、现在世说过去世;8、现在世说未来世;9、现在世说现在;10、现在说三世即一念。

  既然咱的“六根”当中,每一根本来都具有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那么,“六根”的功用显现是否有优劣差别呢?

  对此,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汝复于中克定优劣。

  “阿难,您还应当在‘六根’当中,确定出其功德显现之优劣。”

  【克定】确定。

  以下,世尊就来帮助阿难和大家,来确定出“六根”各自功德显现之优劣。世尊说道:

  如眼观见,后暗前明。前方全明,后方全暗。左右旁观三分之二。统论所作,功德不全。三分言功,一分无德。当知眼唯八百功德。

  “就‘眼根’的观看作用来说,后方看不见,属于‘暗’;前方看得见,叫做‘明’。前方全部可见,所以是‘全明’;后方全都不可见,所以是‘全暗’。左右两侧用眼睛余光来旁观,大约可以见到两侧的三分之二。”

  “因此,总体说来,‘眼根’所显现的功德不全面。在本有的三分功德当中,有一分没有显现。于是可以知道,在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功德当中,‘眼根’只显现出了八百世界之功德。”

  此乃约略之说,大致如此。

  其要点是,在“众生世界”当中,“眼根”的功用显现,与“世界”之“世”无关,它不受“时间迁流”的约束,而只与“界”的“空间方位”相关,即前后左右,因此得出上述结论。

  接下来,看看“耳根”在这个“众生世界”当中的功用显现,世尊继续说道:

  如耳周听,十方无遗。动若迩遥,静无边际。当知耳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就‘耳根’的听闻作用来说,空间的‘十方’都可以照顾到,没有任何遗漏。无论远近,只要有声源的振动传递过来,‘耳根’就可以听到声音;安静无声的时候,其听闻性也不会断灭,它广大而无边际。”

  “于是可以知道,‘耳根’圆满显现了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迩遥】从近到远,无论远近。

  “耳根”的功用显现,与“时间迁流”没有关系,同时,它又不受“空间方位”的约束,无论哪个方向的声音都可以听到,因此,在“众生世界”当中,“耳根”的功用显现是圆满的,所以说它具有一千二百功德。

  接下来,再来看“鼻根”在“众生世界”当中的功用显现,世尊继续说道:

  如鼻嗅闻,通出入息。有出有入,而阙中交。验于鼻根,三分阙一。当知鼻唯八百功德。

  “就‘鼻根’的嗅闻作用来说,出入息通畅的时候,就可以闻到气味。但是,仅限于气息出入之时,而缺少了中间的交替时刻,那时,气息暂时停顿,‘鼻根’就不能发挥嗅闻作用了。”

  “因此,总体来看‘鼻根’所显现的功德不全,在本有的三分功德当中,有一分没有显现。于是可以知道,在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功德当中,‘鼻根’只显现出了八百功德。”

  【阙】是“缺”的通假字,读音和意思都与“缺”相同。

  【中交】指气息出入当中的那个交替时刻。

  在这个“众生世界”当中,“六根”的功用显现,即功德显现,都需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来考察。前文之“眼根”和“耳根”不受“时间”约束,所以,世尊就从“空间方位”角度来考察。这里,“鼻根”则不受“空间”约束,所以,世尊就从“时间迁流”的角度,把呼吸分为入息、出息和中间停歇三个阶段,来进行综合考察而得出了结论。

  接下来,再来看“舌根”在“众生世界”当中的功用显现,世尊继续说道:

  如舌宣扬,尽诸世间、出世间智。言有方分,理无穷尽。当知舌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就‘舌根’的宣说法义之作用来说,它可以穷尽一切世间智慧和出世间智慧。其中,语言虽然有地域差别,但‘舌根’所宣说的道理却是没有穷尽的。”

  “于是可以知道,‘舌根’圆满显现了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方分】地方差别,地域差别。

  需要补充的是,“舌根”有两类作用,一是“尝味”,只有与食物接触的时候,才能够品尝出其味道,因此,这个作用的显现不圆满。

  “舌根”另一个作用,就是世尊所说的“宣扬”,即“宣说法义”,因为,所有的语言发音,都是由“舌根”来协调完成的。这个作用的显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它可以宣讲出任何法义,因此具足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接下来,再来看“身根”在“众生世界”当中的功用显现,世尊继续说道:

  如身觉触,识于违顺。合时能觉,离中不知。离一合双,验于身根,三分阙一。当知身唯八百功德。

  “就‘身根’的触觉作用来说,它可以识别出‘违’和‘顺’两种触受。但是,‘身根’只有与触尘相合的时候,才能够有触觉;一旦与触尘分离,它就无法觉知了。”

  “由于‘身根’与触尘的离合状态有三种,即‘来触’、‘去触’和‘分离’,其中一个属于‘离’,两个属于‘合’;所以,总体考察‘身根’的功用显现,它在三分当中缺少了一分。”

  “于是可以知道,在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功德当中,‘身根’只显现出了八百功德。”

  【违顺】“违”和“顺”两种触受,即“不舒适”和“舒适”两种触觉感受。

  【离一合双】“身根”与触尘的离合状态有三种,即“来触”、“去触”和“分离”,其中一个属于“离”,两个属于“合”。

  在这里,所谓“来触”,是指接触越来越紧密的阶段;而“去触”则是指接触越来越松弛的阶段,但仍旧相触着。这两种状态都属于“相合”,都有触觉感受。只有第三种状态“分离”,才没有了触觉感受。

  像这样的分析,在古印度是很常见的,他们的法相分别非常精微,因明(类似于逻辑)和义理都极为发达,辩论盛行的缘故。

  接下来,再来看“意根”在“众生世界”当中的功用显现,世尊继续说道: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包容,尽其涯际。当知意根圆满一千二百功德。

  “就‘意根’的察知作用来说,它默然无声而能够包容,十方三世当中的一切世间法和出世间法,无论圣人法还是凡夫法,‘意根’都可以包容,并穷尽其边际,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

  “于是可以知道,‘意根’圆满显现了本有的一千二百世界之功德。”

  【默容】默默地包容。

  引申意思是:纵然难以表达,它仍旧可以察知。咱的“意根”就是如此,它有能力明了一切法的法相和法义,无论是圣者的清净解脱之法,还是凡夫的分别烦恼之法。

  【涯际】边际。

  依据世尊上述开示,可以知道,对于咱们娑婆世界的众生来说,咱的“耳根”、“舌根”和“意根”的功用显现是圆满的;而“眼根”、“鼻根”和“身根”的功用显现是不圆满的。

  那么,到底该选择哪一根作为修行的入手处呢?

  世尊继续说道:

  阿难,汝今欲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当验此等六受用根,谁合谁离,谁深谁浅,谁为圆通,谁不圆满。

  “阿难,如今你想要选择出一根来修行,以便逆着生死攀缘之欲望流,返还穷尽此‘生死欲流’之根源,到达不生灭之大涅槃。”

  “就应当来考察一下这‘六根’,看看它们当中,哪几根需要‘相合’才能够觉知,哪几根在‘分离’之时也能够觉知;哪几根深奥难测,哪几根浅显易修;哪几根功用圆通,哪几根功用不圆满。”

  【生死欲流】生死攀缘之欲望流。

  所谓的“生死轮回”,都因“六根”不停地攀缘“六尘”而得以持续流转;同时,“攀缘”属于“欲望”,所以,生死轮回也可以叫做“生死欲流”。

  【六受用根】即“六根”。

  “六根”的作用,在于领受“六尘”,故名“六受用根”。

  这是世尊在引导阿难尊者,如何从“六根”当中选择出修行的入手处。

  具体说来,首先,要把“六根”当中,需要与“六尘”“相合”才能够觉知的几根剔除,那就是:“鼻根”、“舌根”和“身根”。其中,“鼻根”需要与“香尘”接触,才会觉知气味;“舌根”说法,需要心里明白法义,才能够讲说出来,这是与法尘的“相合”,同样,“舌根”知味也需要与味尘“相合”才可以;“身根”需要与“触尘”相合,才会有触觉。这三根的条件比较高,不容易下手实修。

  于是,就剩下了“眼根”、“耳根”和“意根”。其中,“眼根”在“离开”色尘的时候,就可以看见;“耳根”在“离开”声源的时候,就可以听闻;“意根”在“离开”法尘的时候,就可以觉知。这三根随时都可以修行,容易入手。

  其次,在剩余三根当中,再来观察,看看它们谁“深奥难测”,谁“浅显易修”。很清楚,其中,“意根”深奥难测,而“眼根”和“耳根”则浅显易修,比较直观,好下手。于是,就剩下了“眼根”和“耳根”。

  最后,再来看看,哪一根圆通,哪一根不圆通。如前文世尊所讲说,“眼根”只显现出了八百功德,不全;而“耳根”则显现出了一千二百功德,是圆满的。

  像这样观察,最后将会得出结论,在“六根”当中,“耳根”最适合于进行“逆生死欲流,返穷流根,至不生灭”的实修,也最容易获得圆通成就。

  这段经文为后文“二十五圆通”当中,文殊菩萨选择出观音大士之“耳根圆通”为最殊胜之修行法门,做好了铺垫。但此时的阿难尊者尚未完全明白,因此,还需要世尊继续解说。

  世尊说道:

  若能于此悟圆通根,逆彼无始织妄业流。得循圆通,与不圆根日劫相倍。

  “如果你能够在‘六根’当中,清楚地选择出最方便、最圆通的那一根,用它来修行,逆着无始以来虚妄交织的业流,而返还不生灭性。”

  “那么,运用此圆通根来修行,和运用那些不圆通根来修行,其修行进度可谓是日劫相倍。”

  【日劫相倍】意思是说,用圆通根修行一天的功德,相当于用不圆通根修行一劫的功德。

  类似的说法还有,例如,据经典所说,在娑婆世界修行与在极乐世界修行来比较,其功德也是“日劫相倍”。所以呀,许多菩萨们都从极乐世界返回到娑婆世界来修行,一方面可以利益有缘众生,另一方面,将会更迅速地圆满无上菩提。

  是的,娑婆世界很苦。但是,在艰苦当中磨练,对于道力充沛的菩萨们来说,反而是修道的增上助缘。

  我今备显六湛圆明,本所功德数量如是。随汝详择其可入者,吾当发明,令汝增进。

  “如今我已经为你们说明白了,这本来圆满明澈的‘六根’,所显现出的功德数量就是这些。”

  “接下来,随你自己详细选择一下,看看哪一根可以作为你入道的途径。我将会为你们宣发显明其修行次第,让你们不断进步。”

  【六湛圆明】本来圆满明澈的“六根”。“六根”当中的每一根,本来都是遍满法界的,本来都是遍知的,故名“六湛圆明”。

  世尊让阿难尊者从“六根”当中来选择修行的入手处,不过,究其本来,“六根”却是完全平等的。乃至于,“六根”、“六尘”和“六识”所组成的“十八界”,每一界也都是平等的,都可以作为修行的入手处。

  对此,世尊继续说道:

  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圆满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

  “其实,十方世界的如来们,可以在‘十八界’当中一一次第修行,于每一界都能够圆满成就无上菩提。其中,无论哪一门都可以入道,‘十八界’之间并无优劣之分。”

  也就是说,历来的佛陀们,最初入道的时候,从“六根”、“六尘”和“六识”当中哪一门契入的都有,契入之后呢,自然门门都通,“十八界”界界都圆满。

  不仅“十八界”可以入道,“七大”也可以,所谓:地、水、火、风、空、根、识,也都是菩萨证入圆通之门。后文,在《楞严经》第五卷里面,二十五位圣者自述圆通,他们的入道之门,就是“十八界”和“七大”,总共二十五门。

  既然如此,世尊为何要让阿难尊者从“六根”当中选择一根,来作为自己修行的入手处呢?

  因为:

  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我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但是,与十方如来相比,你的根性比较低劣,还不能在‘十八界’当中拥有圆融平等的自在智慧。”

  “因此,我才提倡,让你从‘六根’当中选择一根,一门深入地去修行。”

  “只要能够一根深入到没有妄想的不生灭性,则其它‘六根’也都会一同清净。”

  【一门深入】此处指从一根深入修行,最终到达本来的不生灭性。

  这才是“一门深入”这个词的本意,其中,“门”是“能通”的意思,“六根”都能够向内通于“不生灭性”,向外则通于“六尘”,故称“六根门头”。

  世间人一贯向外攀缘,所以生死轮回没有尽头。咱大家作为修行人,作为佛弟子,应当反其道而行之,停止向外的虚妄攀缘,转而向心内观察;并选择“六根”当中的一根作为入道之门,深入观修,将来必然会到达本来的“不生灭性”。这就叫做“一门深入”。

  当然,把专修某个法门叫做“一门深入”,也未尝不可,只是,无论专修哪个法门,都应当从“六根”当中的某一根深入,最终才会到达不生不灭之自性涅槃。

  所谓的“下劣”,是相对而言的。与十方如来相比,阿难尊者的根机比较迟钝,尚未拥有圆融的自在智慧。不过,与咱大家相比,恐怕如今不太会有阿难尊者那般根器的人了,时节因缘不同的缘故,众生业力越来越深重的缘故。

  因此,世尊对于阿难尊者的教导,反而特别适用于咱大家,适用于末法时代的学佛人。这也是《楞严经》的殊胜之处,本经可以说是唯一一部,由佛陀亲自来指导大家从“明心见性”,到“六根圆通”,直至“破尽五阴魔”而圆满成佛的经典。本经的许多内容,都是独一无二的,值得大家终生反复深入地学习与修行。

  正如后文第六卷,文殊菩萨所说的那样:“一根既返源,六根成解脱”。世尊也同样告诉阿难尊者:“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

  对此,阿难尊者有了疑问,于是,继续向世尊请法: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八)
下一篇:《楞严经》轻松学 卷四(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十(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五)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四)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三)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二) 《楞严经》轻松学 卷九(之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十)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九)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八)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七)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六) 《楞严经》轻松学 卷八(之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