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和尚与信徒
 
[万行法师] [点击:2439]   [手机版]
背景色

和尚与信徒

师:你们认为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什么?这里说的是普通人,不是修行人。

答:没有信仰,没有灵魂。

答:不了解自己,不了解生命。

答:不能如愿地生活,放弃自我,没有活出自我。

答:不知道自省。

师:我认为一个人一生当中最大的悲哀是没有知心朋友,最大的财富是有推心置腹的朋友。当你做事的时候,有人不要命地维护你,帮助你,当你出了问题,有人拿自己的生命来保护你,在关键时刻为你两肋插刀,这就意味着你做人成功了。这时候什么信仰啊,开智慧啊,成佛啊,在我看来都没有用了。你有信仰又怎么样?在座的都有信仰,如果你出事了,有几个朋友会出来帮你说话,替你承担责任?有几个人会为你两肋插刀,甚至拿自己的脑袋换你的脑袋?或者明天你的朋友出事了,你会不会奋不顾身地为你的朋友做事?你朋友家里出事了,急需要钱,你会不会卖掉房子为你的朋友筹钱?你们问问自己这一生之中是否有这样的朋友,有几个这样的朋友。如果没有,你就是一个最悲哀的人;如果有,你就是一个做人很成功的人。

做人成功体现在哪里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你不可能没有答案,你的答案就是你的见地,你的见地就是你的水平。

答:被别人认可。

答:有自己的人生理念和规划。

答: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师:住在东华寺,在物质上我会给你们创造最好的条件。但是,我会设置最坚硬的模具来考验你,塑造你。你能适应这个模具的锻造,能接受万行的思想理念,能承受我对待你的方式,能遵守我们寺庙的共住规约,你就能享受这个好环境、好条件;你不能适应,不能接受,承受不了,只想贪图这里的好环境、好条件,你在这里是住不下的。

信徒供养我们这么好的房子、这么好的车、这么好的东西,你们是什么心态?你们有什么感受?你们会怎么回馈他们?

答:就是“食存五观”里说的“计功多少,量彼来处。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答:我没有为对方付出什么,无缘无故得到对方的馈赠,非常有愧。

答:尽力回报他们。

师:你和尚能回报信徒什么呢?你说:“我修行好,可以把功德回向给他们。”在我看来,这是愚昧无知,自我欺骗,自我安慰。你没有开悟,五戒十善都没有修好,能回向给他们什么功德?你说你念经回向给他们,说句心里话,我们每天念着不明不白的经,自己是否能开悟成佛都没有把握,能回向给他们什么?

信徒之所以把他省吃俭用的小钱给你,企业家之所以把他赚的大钱给你,为什么?第一,他本身有信仰;第二,他认可你,对你有信心,你能跟他推心置腹;第三,他只是盲目地追随你,根本不了解你。

“比丘”一词,其中有一个意思是什么?

答:乞士。它有两层含义,上乞佛法无上智慧,下乞饭食度化众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和尚千万不要把自己看作人天师表,菩萨再来,那是愚昧无知!那是你做到位了,信徒才这样看。你能给信徒消灾免难也不是你自己说的,是信徒的感觉,信徒的感受,是他们认为的。你自己应该怎么看呢?就把自己当乞丐看,你就是世间的乞丐。

既然出家做了和尚,就要做一个好和尚,一个样板和尚,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让自己成为一盏明灯,走到哪里就把正法带到哪里,把光明带到哪里。我一贯主张你们对待任何问题都要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就应该有自己的观点、见解和看法。当然,你有自己的观点并不表示你否定古人的观点,只是现在时代和环境不同了,你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不能完全因袭古人。

和尚是没有家的,寺庙不是我们和尚的,是信徒的。信徒把钱财给我们,我们把寺庙建好了,他们随时可以回来。他们不在,我们替他们把家看好管好。我们和尚是给信徒打工的。所以我叫功德主们常回家看看,这是人家的钱建的庙,人家有功德有福报。所以过去的祖师在不缺乏供养的情况下还要耕作,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海外也有一些道场把他们收到的供养全部用来弘扬佛法,他们的生活全部自己解决。

他们的做法我非常认同,非常向往。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做呢?他们和我有共同的想法。为什么当初马祖和百丈要建丛林,立清规呢?我相信他们也有我今天的心态:你也是人,我也是人,我为什么让你盖好房子给我住呢?我自己盖房子;我为什么让你买好米给我吃呢?我自己种地。

但是,现在有一部分和尚昏了头,认为接受信徒的供养是理所应当的。所以我父亲骂和尚好吃懒做,是寄生虫。他的确骂对了,佛教界里面确实有很多混饭吃的和尚。但是真正有修行、为法忘躯、为教忘躯的和尚也很多。有些信徒问:“师父啊,你父母来了,看你盖了这么大的东华寺,有什么感觉啊?”我说:“我父母来了好几次了,他们每次来,住一天或吃顿饭就走了,他们不过是来看看我。这么大的寺庙在我父亲眼里根本不值一看。他的观点是:没出息!这又不是你的钱盖的,有本事你别当和尚!”我非常认可他的观点。

徒:我们可以这样想,但师父不必这样想。师父应该想:老僧一打坐,能消万担粮!

师:(师笑)那是他们功德主这样想。但是万行一辈子都不会这样想。和尚都会在内心找到平衡:你给我财施,我给你法施。但是万行不会这样找,也不需要这样找。所以过去的祖师一生都活在惭愧当中,尽管开悟了,成佛了,有智慧了,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吃的、住的、用的都是别人供养的。

人要活得真实,修行人尤其如此,心里这样想就这样说,说出来的话是给知音听的。愚昧无知的人,你不需要跟他说,说了他也听不懂。聪明的人,你不说,他也能感受到你的内心世界,你说一句,他就知道你下半句要说什么,你一个眼神,他就明白了。

信徒愿意帮你,虽然这跟他的信仰有关,但为什么他愿意把钱给你,不给另外一个和尚呢?这说明你跟他掏心窝了,你敢把你的苦衷和喜悦倾诉给他,跟他分享。如果你对身边的朋友、信徒只是一味地客气,对方回应给你的也是客气。你能把你的喜悦、痛苦、你的内心世界对他和盘托出,他是能理解你的。你的护法今天能干到这份上,都不是一般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用我们的话来讲,那都是再来人,都是大福报、大智慧的人。不要怕内心世界让别人知道。对一个聪明人,你隐瞒不住;对愚昧的人,你也不需要跟他说。和任何人交往都要掏心窝,你才能获得别人的真心和真诚相待。

我们中国有句话,“不打不相识,不打不成交”。“打”,我们可以理解成两种方式,一个是四肢上真正的打,一个是心灵上、思想上碰撞的“打”。一个人一生当中之所以没有莫逆之交,没有挚友,是因为他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对他人和盘托出,他的思想从来没有和别人的思想碰撞过,共鸣过,他是个没有思想、没有灵魂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你一定能交到一个有灵魂的挚友。即便他是你的功德主,你有什么喜悦和痛苦也应该跟他说,不需要有丝毫隐瞒。当然,你这个功德主必须是个有灵魂的人,不是那种想消灾免难求福报的功德主,这种功德主还处于迷信阶段,没有升华到智信——正知正见的阶段。当功德主认识到佛教是真理,是智慧,是人类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时,他就会把护持佛法、传播佛法、弘扬佛法当作自己的使命。可是他又没有精力去完成,所以他就会把希望寄托在我们和尚身上,希望我们去替他完成。

人和人真正、彻底的沟通,一定要有思想的碰撞。如果你和任何人交往都是三言两语,自己都进入不了状态,都没有激情,你也不可能让别人进入状态,也不可能唤起别人的激情;你自己都没有忘我,你也不可能让别人忘我地接受你。作为一个法师,作为一个传教士,你自己都感染不了自己,又如何感染信徒呢?虽然你是一个人,是一个师父,但在大家的感觉里你是一个没有血、没有肉、没有灵魂、没有思想、没有感情的人,谁愿意和这样的人交往呢?你是神,你是佛,你没有七情六欲,没有喜怒哀乐,谁敢跟这种神,跟这种佛交往呢?

上次我们讨论一个问题:有七情六欲不是错,错在你不能做主。一个人成事是因为轻重缓急把握好了。一个人做错了事,事情没做成功或者没做到位,也是因为轻重缓急没有把握好。你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你把轻重缓急把握好了,为什么不可以呢?你说你没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那不是最高境界。你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但做得了主,能够过后无痕,这才是佛教讲的最高境界。大家都知道,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升华了就是慈悲喜舍,慈悲喜舍反转过来就是七情六欲、喜怒哀乐。一个人拥有两百斤的力量,放在这边就是救人,做好人;放在那边就是害人,做坏事。如果你没有这两百斤的力量,你做好事没有力量,做坏事也没有力量。

你我都是小人物,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是很正常的。不要长衫一穿,“我是大师,我没有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释万行2011.09.13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何谓爱国 如何爱国
下一篇:人生最幸福的事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