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體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朗明法师)
 
[其它法师] [点击:2503]  [放大] [正常] [缩小] [加粗] [打印]   [字体:17px]  [手机版]
背景色

大乘佛法的无上观修——《普贤行愿品》

朗明

  仰望星空,宇宙无边无际,俯观沧海,海天无穷无尽。一个人的生命,在这无限的时空中显得如沧海中的一粒尘沙,如此的渺小和微不足道,人生百年,更是犹如时空的一声嘀嗒,转瞬即逝。所以古往今来,多少人因此感慨生命的渺小和脆弱,而为之伤感和无助,生命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什么才是生命的本来面目,人生的意义何在?
  直到你翻开《大方广佛华严经》,直到你走进这佛教的根本殿堂,生命的真相方才露出其无比庄严华美的境界来,你才会感叹这人身的难得,佛法的难闻,你才会体会生命的真正价值是如此伟大和圆满。
  “不读华严,不知佛家之富贵”,华严经被称为“经中之王”,岂是偶然,因为它呈现的是佛果地上无尽庄严,呈现的是大乘佛法中菩萨六度万行,同归华藏玄门的重重无边境界。而《普贤行愿品》为华严经的最后一卷,有普贤十大行愿最后囊括华严法会的重重境界,五十三参的种种法门,故而,可谓大乘佛法中的顶尖究竟法门,不可思议的无上观修。若是将这十大行愿只看做往生净土的资粮,或是一般行善之法门,那真是拿着黄金当稻草,太辜负这华严大法了。
  要了解《普贤行愿品》,必须得了解《华严经》。《华严经》全称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它本非人间的经典。根据北传小乘佛教记载,佛在印度菩提伽耶成道后的四十九天内,每七天都在不同地方入定,出定后,起初不愿意在人间说法,原因是佛所证悟的境界并非浅智浅见的人类所能了解,后来,经过梵天王三请,佛才在鹿野苑为五比丘初转*轮,依人类的知识和思维方式,以“四圣谛”来开示解脱生死的道理。南传佛教也记载佛成道后四十九天没有说法。
  但是,根据大乘经典记载,佛成道后先度大菩萨众,譬如日出先照高山,在佛成道后四十九天中,佛在人间应身确实入了定,而他的化身在二十一天中为大菩萨众演说了《华严经》,所说佛法唯大菩萨方能直接体会。而《华严经》中最后一品《入法界品》,主要讲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一品不是佛刚成道入定时所说。而是后来佛到舍卫城开演不思议解脱境界时所作开示,此时就有声闻弟子了,因为《入法界品》也是开示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所以被编入华严经。至于《普贤行愿品》则是《入法界品》最后一卷经文。
  这样的一部非人间所能了解的经典,直到佛入灭后五六百年后,由龙树菩萨从龙宫中取得版本,方得以流传人间。在我国,根据不同年代,不同译师的翻译有六十华严、八十华严和四十华严三种经本。而四十华严其实就是《入法界品》的别译。
  那么,华严的境界究竟高妙到什么程度,为何为经中之王,为何非人间所能了解。我们只要解释一下经名,就可以从中稍稍得以明白了。在自古的解释经题中,唐朝清凉国师华严宗四祖澄观法师的解法甚是简练而透彻:
  极虚空之可量,体无边涯,大也;竭沧海之可饮,法门无尽,方也;碎尘刹而可数,用无能测,广也;离觉所觉,朗万法之幽邃,佛也;芬敷万行,荣耀众德,华也;圆兹行德,饰披十身,严也;贯摄玄妙,以现真经之彩,经也。
  现代谛闲法师赞叹说:“总斯七字,为一部之宏纲,则无尽法门,思过半矣。”就是说清凉国师关于华严经的这七个字解释,提纲契领,华严的无尽法门,从这七个字的解释中能了解大概了。
  那么,清凉国师的这段文言文解释经题,我用通俗的几个比喻来作白话翻译是这样的:“如虚空一样不可测量它的边际,这叫做大;如沧海一样,无论任何众生都能从中得到利益和相应法门,这叫做方;无边世界碎为微尘,也能知道他的数量,佛的妙用无法测量,这叫做广;离开所觉和能觉,一体真如,朗照万法的根源,这叫做佛;如花一样芬芳的万德庄严,叫做华;无量的德行来成就庄严佛的十身,叫做严;如一条线般串起所有经文真经,叫做经。
  这就是《华严经》。
  以这样的境界为普贤十大行愿的基础,我们方能体会行愿品中每一大愿中的文字,如: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世尊,我以普贤行愿力故,深心信解,如对目前,悉以清净身语意业,常修礼敬。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身。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佛。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所以,诚如有大德说,《普贤行愿品》为“菩提心的无上观修,佛陀品质的临摹方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直接对佛果功德进行临摹。密宗将修行分成因乘和果乘,以大乘为因果,通过发菩提心,修六度四摄而积累成佛资粮,此为因乘。而直接从佛的果德和品质着手修行,是为果乘。《普贤行愿品》就属于果乘经典,果乘修行之法,是为无上至高之修法。从而使我们了解,我们的生命原来是如此庄严,如此无边无际,如此的伟大。这也是《华严经》所要开始的生命境界。所谓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普贤行愿品》也被列为净土五经一论之一,原因是十大行愿最后导归极乐。然而,这十大行愿绝非普通净土资粮加行。它所归向的净土应是四种净土中最高佛果的净土,导归极乐乃是完成修行路上的最后成佛,修习普贤行愿品的菩萨一进入极乐世界即是授记成佛,成就最后圆满。有原文为证:“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所以,在净土五经一论中,从境界及品位来衡量,《普贤行愿品》当为净土第一经。这是修习净土和读诵普贤行愿品的修行人所应该注意的,绝不可将十大行愿当成普通善根福德资粮和普通善行来定位。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无法对经文做一一铺陈解释,然而,如果有了对普贤行愿品上述的定位和知见,再来观修这部经典,我们方能契入经文之深意,才能产生如经所说无尽功德,才能真正得到这部经的利益。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心经》略讲(朗明)
下一篇:《心经》的智慧和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本觉法师)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一、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一)菩..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一、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二)爱..
 光明之旅 第三章 殊胜的菩提心 一、大乘佛法的根本——菩提心(三)远.. 大乘佛法的修行窍诀
 大乘佛法的精髓——金刚经(释朗明) 一位修大乘佛法的上师,他怀有慈悲心,并且发起菩提心,请问他心中是否有..
 大乘佛法的价值 重拾“解行相应”法 探明大乘佛法的宝藏(宋道发)
 大乘佛法的中心思想和实践之道(朱斐) 大乘佛法的真义
 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楼宇烈) 大乘佛法的科学宇宙观对和谐世界的启示
 大乘佛法的悲智精神与人间佛教 大乘佛法的重要基础“三殊胜”
 净土深义 第一讲 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法的真实之教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51La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