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 [点击:2351]   [手机版]
背景色

庚三、抉择果为无愿

从大体上说,果有善业和恶业的果——乐和苦这样两种。乐果人们都愿意得到它,苦果人们都希望舍离它,这就是对果有愿求。下面抉择胜义中得不到所愿的果。

分四段解释:一、总的抉择果无自性;二、别破“无”变成“有”;三、再破“有”变成“无”;四、结成众生无生无灭。

一、总的抉择果无自性

【于果观察,所生为有者?抑或无者?若果以自性成立为有,则何需因呢?彼此不能成因果。若说“彼果无者是由因生”,则果之自性只是个空无,对此何需因呢?总的于无者无因故,及自身住于无性故。】

我们针对果来做观察,真实当中,所生的果是有的自性,还是无的自性?如果果是自性成立为有,哪里需要因呢?纵然你说是由某个因生出了它,但在还是因的阶段,果已经自己存在,所以彼此不成立是因果。比如一朵花以自性成立为有,或者它是自有自成,不是观待因缘而成,这样在种子的阶段,花已经有了,哪里需要由种子来生它呢?所以如果果是有的自性,就是自有自成,不需要由因来造成。如果不是由因造成的,又怎么能安立是果呢?所以“果是有的自性”绝不成立。

那么,果会不会是无的自性呢?如果果是无的自性,那么以果的自性只是个空无,哪里需要因呢?空无是没有因的。而且,果已经安住在“无”的体性中,因此不必要由因来造成。

这里说到了总别两种理由。总的要认识:凡是有的事物,都是因缘所生法;而空无是像石女儿那样空无所有,所以不能安立它有因。也就是,安立一个法是因,是由它生出了一种东西,如果什么都没生,就不成立是因。如果说某个因生出了空无,其实就是“什么也没生”的同义词,但是什么都没生,怎么能安立是因呢?所以空无是没有因的。

再说特别的理由:如果果是空无的自性,那它就是不依因缘而自己安住在“空无”的自性中,这样又哪里需要因呢?这是自己就成为“无”,不必要由因缘来造成,所以不需要因。这样就知道:如果果自性就成立为空无,那就不是由因缘造成的,而不是由因缘造成的法,就不成立是果法。所以说“果是无的自性”绝不成立。

像这样,果是有的自性和无的自性都不成立;是“亦有亦无”的自性也不成立,因为有、无是一对相违的体性,不可能合集在一体上;是“非有非无”的自性也不成立,因为非有就是无,非无就是有,等于是“亦有亦无”。除去这四种体性,再没有其它体性,这样就知道因缘所生的果毫无自性,只是虚幻的相。

二、别破“无”变成“有”

【若想:唯空无者,虽非由因生,然以彼因将“无”果作成有事。】

如果想:虽然“空无”不是由因造成的,但以因把“无”的果作成有事。

意思是,前面是“无”的果,后来由于因缘聚合的力量,把这个“无”的果作成了有相状、有功用的事物。

【驳:不能!纵然集聚亿万因缘后勤用功力,也不可能把自性是“无”的法转成“有”,即如同集聚何等因缘也不能把兔角转为有般,无者不观待任何法。】

驳斥:无论你集聚多少因缘、付出多少努力,也不可能把自性是“无”的法转成“有”。比如兔角不可能转成有事,无论你集聚多少水、火、土、石、工具、人力等的因缘,无论你尽多大的努力,也不可能让兔角转成有相状、有功用的事物。

其中的原因是“无者不观待任何法”。如果是有的事物,观待不同的因缘,会产生不同的转变。比如在一个人周围,放各种尖锐、嘈杂的噪音,发生各种臭气、腐气等,很快就会让他变得痛苦难受。但是对于石女儿,无论你施放多少噪音、毒气,也不可能让它发生转变。又比如集聚了水、土等的因缘,就能让种子长成苗芽,或者以水分充足、土壤肥沃等因缘,能让种子长得壮实,而水分不足、土壤贫瘠等时,又会使种子长得弱小。像这样就是种子的状况观待于水、土等,如果有这样的“此有彼生,此变彼变”的观待,由集聚因缘就能让它发生转变。但是对于空无,不论你集聚多少因缘,也不可能让它发生任何变化,因为它不观待任何法。

【无者不能转成有的理由如下:

“无者不舍自身而变”和“舍后而变”都不应理。即:正当无时,绝不是有,有、无彼此舍离而住故;而“舍无新变成有”亦成何事?即不可能。即:如此住于无性的彼者正当“无”时,不可能有有事,则何时也无机会成为有。乃至未生有者时,不舍无者;而不舍“无”相时,何时也无机会变成有,因此无者如何变成有呢?即变不应理。】

“无者转成有”只有两种情况:一、“无”者不舍自身的当时,转变成“有”;二、“无”者舍弃自身后,转变成“有”。如果这两种情况都不合理,那“无者转成有”就没有可能性。

下面开始观察这两种情况是否成立:

首先正安住在无的体性中时,绝不是有,因为有、无是相违的体性,彼此舍离而住(也就是住在空无的相状中时,就舍离了有;住在有的相状中时,又舍离了无,这叫“彼此舍离而住”)。所以是有和无是不可能混合安住的,就像光明和黑暗不可能混合安住一样。

其次,“舍弃空无的体性而变成有”也是不可能的。怎么不可能呢?就是这个安住空无的法正当空无时,是一无所有的,不可能有任何显现,所以何时也没有机会成为有。这一点再这样观察:乃至没有产生有事时,就没舍弃“空无”的体性;而持着“空无”的体性、没有舍离空无的状况时,就一直是空无,永远没有机会变成有。所以“空无”怎么变成有呢?“空无”变成有是没道理的。

【因此,若正空无时不容变成有,则所谓的“无变成有”也只是虚说而已。何者唯是空无,即成已舍有故,无有“此变为彼”。若无变仍计为变,则当视石女儿变为芽等。】

所以,如果正处在无的体性中时,不可能变成有,则所谓的“无变成有”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绝无事实。意思是,人们的意识可以任意地臆造、言说,臆造的空间无限广大,可以随意地说“石女儿变成了少年”、“龟毛做成了衣服”、“兔角在博览会中展览”、“空花开得无比艳丽”……,但这些都只是虚假的说法,没有事实。“无变成有”就是像这样的虚说,没有事实。

“何者”以下是再从正反面解释。意思是:哪个法唯是空无,那就成了舍离“有”,所以绝没有“此变为彼”。也就是:转变只会在有的事物上发生,不会在空无上发生。如果不会在空无上发生转变,还认为有转变,那就要看到石女儿转成苗芽等了。(这是以同等理反破他,因为他说空无上有转变,那就成立石女儿会变成苗芽,龟毛能织成毛衣,空花会盛开、枯萎等等。)

一般都是这样认为:所谓的“因生果”,就是前面因位没有果,后来因缘集聚就生了果。要知道,这只是没审察时在名言上安立的“先前无果,后来因缘集聚而生果”,不是胜义上成立先前自性是无的法,后来由因缘使这个“无”转成了“有”。

要知道,中观宗讲的“观待因缘生”和“观待有而安立无”,都只是不审察时随顺世俗的说法,都只是假立名言。真正审察,不观待其它法而自性成立的“有”和“无”是绝对没有的。

总之,不论果是有的自性、还是无的自性,都无法安立观待因缘而生它,这样有、无都不成立,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也容易破除。破了这四边之后,再没有其它有自性的情况。这样就抉择到真实中没有有自性的果,所谓的果除了只是无自性的虚相之外,并没有实法可得。

三、再破“有”变成“无”

【与“无不会变有”类似,有也不会变无,二者互舍离故。道理同上,“有”、“无”二者换位即可了知。若彼“有”变成“无”,应成彼具“有”、“无”二性故。】

这是再类推:“自性是有的法”也不会变成空无,理由是:“有”和“无”两种体性是互相舍离的。也就是:如果是“有”的自性,就绝对舍离了空无;如果是“空无”的自性,也绝对舍离了“有”。这样“有你没我”的话,正安住有的体性时,绝不会又变成空无,所以“有”不会变成“无”。

“有”、“无”二者换位,就是把上面句子中的“有”都换成“无”,“无”都换成“有”。比如:“无不舍自相变为有”,换成“有不舍自相变为无”;“无舍自相变为有”,换成“有舍自相变为无”等等。

“若彼”一句是再从反面观察:如果自性是“有”的法变成了“空无”,那就成了它兼具“有”、“无”两种体性(这是胜义中的讨论,凡是说到自性,都是本自成立的体性,并非观待所成,因为凡是因缘合成的法,或者依他假立的法,都无自体无自性,真实中说的自性并非因缘所成,所以是恒时不变的。像这样,一个法既保持“有”的自性,又成为“空无”的自性,那就成了一法具有两种相违体性,显然不成立,也就是不可能有一个法既是有、又是没有的情况)。

下面再从一刹那上解释,为什么因缘所生的果法既不是有的自性,也不是无的自性。大家知道:名言中凡是因缘造成的果,都是不住第二刹那,这样仅仅一刹那的果相有没有自性呢?如果有自性,是有的自性,还是无的自性?如果是有的自性,那就成了恒有,不是刹那性;如果是无的自性,又成了恒无,也不是刹那性。所以刹那显现的果相本来是无自性的。

平时我们对一刹那的果相会说“有”、说“无”,这是怎么回事呢?这都是观待假立而说的,不是果自己真实有“有”或“无”的自性。也就是说,观待前一刹那没这个假相、后一刹那现了这个假相,就说“无”变成了“有”;观待这刹那有这个假相,后刹那不见了这个假相,就说是“有”变成了“无”。就像银幕上前刹那没有山的影像,这刹那现了山的影像,就说“无”变成了“有”;这刹那现了山的影像,下刹那山的影像消失,又说“有”变成了“无”。实际上,这不是前面“无”性的法转成了“有”性,也不是“有”性的法变成了“无”性,一切只不过是虚生虚灭而已。

四、结成众生无生无灭

【如是真实中无有灭,而有事亦非实有,故诸众生恒时无生无灭。】

(“众生”是众缘和合所生的意思,狭义指六道等有情,广义指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果。)

像这样,真实中没有什么东西灭了,而显现的有事也不是实有存在。由这两点就知道:一切众缘和合而生的法,包含人类、旁生等有情的根身和山河大地等的器界,都恒时无生无灭。也就是真实中没有实在的众生生了灭了。不观察时,是像空花那样幻起幻灭,实际上无生无灭。

【虽如此,然显现彼种种世间众生,现而无自性,如梦。若以理谛察,则全无堪忍之实义,故如芭蕉。因此,涅槃、不涅槃也于真实义中无别,无缚、无脱而恒时唯住平等性故。】

《现观庄严论》讲菩萨修证的境界,对于生与无生、灭与无灭通达是无二的、平等的。这不像实事师所说。实际上,名言中有生、灭,胜义中无生、灭。究竟上说,名言中可以显现生、灭,是因其本性在胜义中无生、无灭而现生、灭。根本原因:没有实有的东西生、灭,而可以显现生、灭,犹如梦中虚妄的显现。根本就是由于没有实有的生、灭,是空性的缘故,而可以显现。如果是不空实有的法,那就不能显现。梦是在这点上比喻的。

如果以胜义理审察,所谓一法有实体存在能堪忍观察,或有个实在的法生了灭了,这是永远得不到的。越是以理审察,越会明了这是从无自性的空中幻现的。“芭蕉”,是比喻往内一层层地剥析,最终得不到任何实法。同样,以正理审察,任何法的生、灭都不可得,最终如虚空的中央般,远离一切戏论。

涅槃指佛,不涅槃指众生。名言谛中,已成正觉、得涅槃的佛和未得涅槃的众生在现相上判若天渊,前者已灭惑、业、苦,后者具足惑、业、苦。但实相中,涅槃的佛和未涅槃的众生毫无差别。

实相中没有惑业可得,既没有惑业可得,怎么把众生系缚了呢?既没有系缚,怎么有从系缚中解脱呢?就像没有绳子捆住人,怎么有脱开捆缚呢?如此无缚无脱而恒时唯一住在平等性中,就是恒时唯一住在轮涅平等性中。这就是涅槃与不涅槃无别的原因。

若果已成有,于因何所需?

若果为无性,于因亦何需?

这是在抉择真实中有没有果可得,或者说,因缘所生的果有没有自性。这问题很重要,我们人类和一切众生都有离苦得乐的愿望,如果真实有可得的果,我们可以把希望寄托在上面,也应当努力去求取。如果无果可得,那纵然我们勤奋努力,求到头也只是一场空而已。如果我们真正认识到,就像镜中形影拈不得、水中月影捞不得那样,一切都虚幻无实,不可得、不可取,那时心中就无所愿求了,这叫做“抉择果为无愿”。

现在我们从反面讲,如果果有自性,它的体性不会超出四种情况:或者是有、或者是无、或者是亦有亦无、或者是非有非无。通常不会执著后两种,所以这里只观察前两种。要这样盘问:果是有的自性,成立吗?果是空无的自性,成立吗?如果这两种都不成立,“既是有又是无”这很容易破除,因为相违的两种体性不可能集于一体;“不是有不是无”,跟前者一样,因为不是有就是无,不是无就是有,非有非无就是亦有亦无,没有别的东西。能这样抉择到果无自性、无自体,就知道本来没有可得的果。

现在是胜义上的观察,凡是说到自性,就是指不观待因缘而本自成就的体性。否则“观待因缘而有”,就无自体、无自性,因为只是依他而有,所以无自体。

下面先假定果有自性,再分成“有”、“无”两类来抉择。如果果是有的自性,那是本自成就为有。这样在因位时果已经有了,哪里需要由因来生它呢?换句话说,这果是不观待因缘,本自成就为有的,所以一切时都持着“有”的自性,这样在因位时已经有了这个果,哪里需要因来成就它呢?

第二,如果果是空无的自性,那么在因位时这果已经本自成就为空无,哪里需要用因来造成它呢?或者:如果果是空无的自性,那就是一无所有,而“一无所有”又哪里有什么因呢?凡是安立一个法为因,是说这个法造成了一种事物,才叫做因。比如:米、水、火等和合,生了新的事物——饭,就叫做饭的因。但空无是什么也没产生,所以不成立有因。

讲到这里,有人抬杠说:“有个人在,我开了一枪,他不就毁灭了吗?不就制造了无嘛!”这是心太粗,你开了一枪制造的是死亡的身体和心识,而不是制造了空无。实际上,“空无”就是什么都没有,当然没有因。

有人又说:“我认为这个果前面没有,后来因缘集聚就产生了它,可以吗?”

这里回答:

纵以亿万因,无不转成有。

世俗中我们不作审察,可以说:“前面没有果,后来因缘集聚就生了果。”但现在是考察真实中的状况,真实中的“无”性,就是指不观待其它、本自成就为空无的体性;真实中的“有”性,也是指不观待其它、本自成就为有的体性。这有、无二性都是指不观待因缘而本自成立的体性,因为:凡是因缘所成的法,都无自体,绝非真实。

由于本自为“空无”的体性,所以纵然集聚亿万因缘,竭尽一切努力,也不可能把这空无的法转成有。就像不论怎样努力、集聚多少人、使用多少工具,都不可能把兔角做成工艺品一样。原因就在于兔角只是个空无,任何因缘都对“空无”起不了作用,都不可能使“空无”转变一点点。

这里讲的“转变”,是指这“空无”在因缘的作用下变成了有事。这可能吗?不可能的!因为这只是个空无,它不观待任何因缘,所以再怎么集聚因缘也和它不发生关系,不会让它转变。如果是有事,可以成立观待因缘而转变,也就是有“以这样的因缘成为这样,以那样的因缘成为那样”,这样观待因缘而转变的情况。比如一粒种子,如果阳光充足、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就能让种子长得很好;反之就长得不好,这就是因缘和有事的种子之间发生了关系,对它起了作用而使它转变。但是对无事的兔角,不论你集聚多少因缘,也对它丝毫不起作用。就像对着“空无”无论你怎么赞美它、恶骂它,都毫无反应一样。

再进一步解释:为什么“无”不能转成“有”呢?对此这样观察:假使“空无”变成了有,那只有两种情况:要么是不舍空无的时候变成了有,要么是舍弃空无后变成了有。这两种情况成不成立呢?颂文说:

无时岂成有,成有为何事?

无时若无有,何时将成有?

乃至未生有,时未舍于无;

时不舍于无,终无生有时。

首先正安住空无的时候不可能成为有,因为有、无是相违的体性,是无就不是有。就像明暗相违,正黑漆漆的时候,绝不可能是光明一样。所以说“无时岂成有”。这是否认正当无时变成有。

那会不会“空无”舍弃自相而变成“有”呢?颂文说:“成有为何事?无时若无有,何时将成有?”意思是,“舍了无新变成有”这是什么事啊?哪有这样的事呢?在正安住“空无”的时候没有有事显现,那在什么时候它将变成有呢?永远也不会发生。乃至还没出生有事的期间,就还没舍弃空无;而没有舍弃“空无”的相状时,任何时候也不会产生有!

这里要抓住一个关键,就是胜义中所说的“无”性,是指不必观待其它、自己就成就为“空无”的体性,这样就恒时持着“空无”而不舍弃,就永远没有机会产生“有”了。

比方只有舍弃后位才能迈到前位,乃至没有迈到前位,就还停在后位。如果停在后位不动不改,那就永远迈不到前位。就像这样,当一法住在“空无”的状况中时,这个“空无”是一个定相,不会舍离,那就永远不会出现“有”。

这样观察破了“果先是空无,后来变成有”之后,接下来又反过来破:

有亦不成无,应成二性故。

那会不会先前实有的果,后来变成“无”呢?不会的!如果你承许这个果是“有”的自性,它就始终住在“有”的自性当中;而它始终住在“有”的自性中时,就永远不可能变成“空无”的自性。

就跟刚才一样观察,这“有”的体性能不能变成“空无”呢?不可能的!因为:它要么住在“有”的体性中变成无;要么舍弃“有”的体性变成无。正住在“有”的体性中时,不可能是“空无”。舍弃“有”的体性而变成“空无”也不可能,因为它自己本自成就为“有”的体性,不会舍自性而变成“空无”,所以永远不会变成“空无”。

再从反面破:假如这个自性是“有”的法转成了空无,那它就既是有的自性,又成无的自性,但是在一法上不可能兼具相违的两种体性,所以无法成立。

以上破了“果先是有性,后来转成无”。

如是则无灭,有事亦非有,

是故诸众生,恒时无生灭。

像这样,就不成立真实中有“有转成无”的灭,而显现的有事也不是实有的,也就没有什么生。所以一切众生恒时无生无灭。

一般认为,存在的事物不见了就叫做“灭”。但这只是未作审察的说法。真实来说,如果一个法没有自体,哪有它的灭呢?如果是实有的果,也是一直持着“有”的自性,也不可能变成“无”。所以凡是果都只是虚幻的假相。看起来像有,实际上不可得。这样的话,也就没有什么灭了。就像真实有个人,可以说“他”灭了;梦中的小孩得不到,哪来“他”的灭呢?不观察时认为梦中的小孩死了,观察时梦中的小孩得不到,哪有他的灭呢!这样就知道没有灭。

再讲“有事亦非有”,就是这些显现的果也不是真实有的,所以也没有什么生。(就像梦中开花了,显现的花得不到,也就没有这“花”的生。意思是,生只有在实法上才能成立,所谓的生是指生了一个实法,如果得不到所生的果,那就不成立有什么生了。)

这样做过两层观察之后,就得出结论说:“是故诸众生,恒时无生灭”。因此这一切牛、马、人、鬼等的众生,拓展到一切情器万法,实际上都是幻相,毫无自体,所以一切时都没有万法的生和灭。也就是这空花水月般的现象,未作审察时认为有生灭,实际上了无生灭可得。在凡夫的情见里虚妄地见到有生死,在圣者的智慧中了无生死可得。我们见到世间的万法有生灭,只能归咎于我们的错觉,不能说这是真相,不然怎么说生灭的世间就是不生灭呢?又怎么说生死中就是无生死呢?实际就是在生死中无生死的!

众生犹如梦,谛察同芭蕉,

涅槃不涅槃,真实中无别。

“犹如梦”点得很恰当,就是目前显现的这一个个众生,包括根身器界千差万别的显现,一切都只是梦中影像而已,所以这不是有什么实有的东西生了,也没有实有的“他”灭了。一切都像一场梦。梦里生了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忽然间就没有了,这事除了只是自心现影像之外,再没有什么别的了。

这样就没有必要把世间的声色货利、妻财子禄看得太实在!不要认为这里面有什么所得的、所舍的、有什么这个那个,然后惹是生非、无中生有地计较分别,那就是枉自轮回呀!

所以悟道的人成为无事道人,就是因为他悟见了世间现象只是幻起幻灭的假相,是像空花水月一样无可把捉、无可执取,所以既不舍离它,也不取著它。心头无事,只事来而应、事去不留。把对这虚妄世间现象的妄执习气都无余消尽了,就是成佛。所以“众生”是指众缘所生的现象,它的真相如何呢?它是怎样一种东西呢?是我们一贯认为的这些事物都是实有、都可以把捉、都可以求得吗?实际上,一切都如梦,因为只是梦,所以就有后面的“谛察同芭蕉”。

“察”字很重要。我们反复在说“观察时、未观察时”,后来又加强语气说“审察时、未审察时”,可能有人还没领会到意思。这是讲我们凡愚懵懵懂懂地被无明骗了,我们见到有山河大地、有男女老少、有色声香味等等,就认为全部都是实法。这样不作审察过于相信自己的心,就是被无明骗了。

其实自己的看法对不对需要审察!就像检验员检查货物是真、还是假那样,对自己的身心、周遭的世界要一样一样以理审察,这样会发现一切都是虚妄!

自己一向以来,做梦也不会怀疑日日生于斯、长于斯的世界还会有什么不真实。但审察下来,完全是一场骗局,一切所见所闻的法连一尘埃的真实也没有!这才明白,自己算是被妄心骗惨了!无量生以来,日思夜想、勤苦追求,把一切希望和梦想寄托在上面,把一切心血、精力倾注在上面,原来只是自己入了迷梦,以假为真,陷在迷乱里千年万年走不出来。现在总算遇到了觉醒的妙法,所以就非常认真地以正理重新审察。这样,任何因缘生的法,都在正理的审察下化为无有。一切都不可得,就像检察“芭蕉”一样。

看到芭蕉树时,我们会认为:树干这么粗壮,里面肯定有坚实!但事情不能凭想当然来断定,自己认为是真的,并不一定就是真的。所以要一片一片地掰开来,亲自看看里面有没有坚实。结果掰到最后,一无所得!

同样的,这世俗的五欲六尘、根身器界看起来也宛然是有。我们会说:我见到了形形色色、听到了风声、雨声……,这不宛然是有嘛!“宛然是有”并不等于实有其事,水中的月亮不也宛然有嘛!实际去寻找时,一无所得。所以这只是虚相、影像,只是空花水月而已。

现在我们还没梦醒,就梦来说,是有轮回的迷梦,也有轮回迷梦消尽了的涅槃。但真实来看,轮回不可得,相对轮回的涅槃也不可得,因此“生死涅槃等空花”。实相中唯是一真法界,就只是真心,再没有别的。实相是一味大平等性,无论你涅槃还是不涅槃,就实相来说本无差别,所以说“不增不减、不染不净、不生不灭”。我们学佛就是要恢复本来,而不是要新得个什么。这就是“抉择果为无愿”!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六)
下一篇: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十一)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五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九)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六)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四)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二)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一)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四十)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九)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八)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七)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六)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五)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四)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三)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二) 般若品易解句义释·净水如意宝讲记(三十一)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