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请入普贤愿海(四)
 
[益西彭措堪布] [点击:2575]   [手机版]
背景色

为什么要讲解《普贤行愿品》

我的经验是,好好讲几遍,对普贤行愿的认识会加深,对普贤行愿的内涵能理解得更准确,随着对普贤行愿的内涵和利益越来越了解的清楚,自己的信解、欢喜心、希求心等等都会得到提升。

有句话叫“教学相长”,讲解本身就负有重大的责任,这个责任心是一股很强的动力,促进我们主动地展开思维。为了清楚地解释普贤行愿的内涵,为了开演出普贤行愿的深广意义,自己会反反复复地去思维、去观察每一句、每一颂的涵义,上上下下的连结,整体的体系,前后的道次第,普贤愿不共的特点,最后的归趣等等。这就让心很近地、很细致地贴近法义、看清法义,对普贤行愿也就能得到深刻、具体的认识。

像一般人只是带表,从不关心表壳里有什么,但要修表,就迫使人把里面的零件一个个拆开来看,对每部分的结构和作用、各部分彼此的关系、如何组合等等,都要摸索得很清楚。虽然最初需要下一番摸索的功夫,但也正因此而让自己很受益。等到里里外外都摸索透了,心里便了如指掌,闭起眼睛也知道里面的内容是什么。这样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随时就知道该怎么修理。

同样,我们能认真地讲解《普贤行愿品》,讲上几次,会对愿文的内容非常熟悉,具体到里面一词、一句、一颂的内涵,都会很清晰。再念到这些句子时,根本不一样,字句意义能很清楚地显出来,到了哪一段,是属于发什么愿,要在哪些方面具体作意,心里非常有数。

像偈文是由一组组具体的行愿串连而成的,各有各的重点,上下彼此间有合理的联系。如果没有用心学过、思维过,感觉会非常含糊不清,真正考问起来:哪几句是属于发什么愿,每一愿在哪个重点上发,愿的范围如何,每一句讲愿的哪个侧面,哪几愿属于一组愿……,都是模模糊糊,根本不能清晰地把握。按这样随文作观,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像偈颂,有些六句一个内容,有些四句一个内容,有些八句,有些两句等等,如果心里不清楚上下的内涵,往往上面的发愿跑到下面来连接。或者,念颂词的当时就准确地作意,需要速度非常快,要求对这一套愿义非常熟,才能一念,心就趣向愿文所指的涵义。对法义不是熟得透透的,一般人根本来不及反应。

我们因地是随着文句来串习发愿,如果所缘境都还不清楚,从心里发的信息很乱、很不到位,它所起的作用也很难准确有力量。所以能认真地讲几遍《普贤行愿品》,对自己串习普贤行愿会有相当大的帮助。

如果我们只是有口无心地念念,没有好好地学过、思维过、讲解过,这个收效是比较低的,前后比较,会有一比十、一比一百等的差距。

不通法义,单是念,好像嘴是在文字表面上溜过,经文的意义都藏在里面,好像从没发现过一样。没有真正下到行愿海里游上一遍,没有自己用心一字一句地摸索过,那闭上眼睛,空空如也,愿文的意义不能在心中清楚地显现。但认真思维过、讲过,就很不一样,已经有所认识了,再一想,就像想老朋友的相貌一样,眉目清楚、五官具全,一个明显的总相就可以现得出来,这对于随文发愿大有裨益。有很厚的闻思基础,这时,直接心就缘着愿文的每一点,就按那么去作意,去广阔地用心,这个愿的内涵随着文句就能准确地在心里串习起来。

我们讲解的时候,需要把心里的理解表达出来,如果心里消化了,做过独立的思维,突破过很多理解上的疑点、难点,或者以前没注意的地方得到了认识,去除了盲点,方方面面做过了,一点点地摸好了,再上来,心是非常定的。这样在修的时候,不是心里还有模糊、还有犹豫、还有错误,这些是没有的,至少也是很少的,这时就是直接按心里所决定的那样去作意。相反,没有下过功夫,没有相当的熟练程度,心就发不出力量来。

毕竟没有一句句地消化过、融会过,心没有真正去搅过它,没有真正得到认识上的决定,当然念修时不能有力地把住关要,作意也难以做到深刻。

我们好好地对《普贤行愿品》听闻、思维、讲解,逐步逐步是会抓到要点的。教法的东西,需要用心去搅拌、去提炼。起初,我们也是很肤浅的,嘴上在重复说那些话,心里根本没得到。但经过反复地思维、观察、讲解之后,一点一点都会定下来。最后得到了要点之后,有非常牢固的理解,再修就非常方便。

注意,自己需要动手去摸索,对经文的内涵要多问为什么。起先会把握不准、把握不定,但准是从不准来的,定是从不定来的。摸索来摸索去,总没有摸索准,但最后到摸索得准的时候,心里的认识会非常牢固。思维多了,这个把握的力量也就练出来了。就像侦探破案,他要反复地观察衡量,最后才能拍板定案,一旦拍板就谁也推翻不了。我想,按这样的方式来学习、来讲解《普贤行愿品》,对于拿到关键性的那一颂“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是很有帮助很有希望的。

认真讲几遍,非常有功德、有效果。像我们讲的时候,硬是要对每一句、每一颂费很多功夫,等到有一定量的理解了,才觉得那些经文是那么的重要,这时内心才肯恭恭敬敬地把它放在心上,去依教奉行。

如果我们深入细致地讲解过、思维过,那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会觉得普贤行愿每一愿都是极其重要的发愿,必不可少。像修炼国土、不忘菩提心、依止善知识、常见如来常兴供养、趣入无障碍的境界、常学文殊普贤、导归极乐等等,深入理解了之后,当一愿一愿的名字在心里显现时,都会非常地殷重,都会顶戴在头顶上,心里会觉得十分重要。正是因为做过讲解,下过功夫,才有这样对普贤行愿十分尊重、景仰的心,这一点在没有闻思之前、没有讲解之前,是很难从心里出现的。

“皇天不负苦心人”,有苦心有诚心去学普贤行愿,得到的是很丰厚的回报。“对里面的每个字都尊重都欢喜”——这样的心情是会有的。不必要别人强迫,自己就有信心要受持一辈子。

思维、讲解之前会有什么状态呢?就是想:愿文各种各样的,学一点,了解了解也可以。至于是否终生奉持、尽未来际奉持,那是心里没有信念的,好像普贤行愿是外人一样,和自己关系不大,这是缺乏认识的一种表现。

但学好了,感受绝不一样,最好的结果,当然是“求胜菩提心渴仰”,对于菩提道上修行的种种要点、果地展现的种种大行,会非常有希求心,也就是对于从因至果的广大的普贤行,会有渴望仰求的心,天天都想按这样串习一遍。行什么善、修什么法,都是为了这件事,都会以普贤行愿来印持。这就成为自己菩提道上一刻不能缺少的修法。

我们当初学《大乘庄严经论》的时候,就知道弥勒菩萨对于学习教法所说的六种心是非常正确的学习程序。曾经很多次做过对照观察,觉得确实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前面四种心,主要是讲要把握文句、文句的意义,法的各部分的体相、数量、前后的关联等等,方方面面需要具体落实,记好、学好、定好。这些做到量了,后面好结果就会出来——“总聚心”会引生,那些一条一条的东西,最后会积聚起来,得到总体上很精要的认识,也就是会获得要点,心里会很清楚要点在哪里。然后,“希望心”就自然要起来,也就是在“总聚心”——得到要点的心生起之后,紧跟着,会生起“我一定要按这样实修”的希望心,这是会很真切地从自己心里发起的。

像我们学普贤行愿,最初就是做基本功,一条一条的愿,老老实实地去记住、去读诵,把发愿希求的内容、为什么要如此发愿、前后发愿的联系、这一愿为什么要有这几项内容——一条条地思维清楚,最后综合起来,会生起全面的、深入的了解。所以要多讲、多思维、多读诵,这些量上做到了,就会有好消息。只要肯持之以恒,坚定地受持,用一生一世去受持,这个普贤行愿绝不可能不融会在自己心里,绝不可能不生起对普贤行的希求心,绝不可能不转成自己的修行。

这一套愿文先要理解好,对经文理解得越好,越有助于引生信解,而且,自己修习的愿望、修习的主动性会越来越强。而且,处理起来非常有灵活性。这些愿文的套路熟了,就像太极拳的招数练熟了,可以一整套地打,可以一组一组地打,还可以一招一式地练,非常灵活、得心应手。这套愿文,除了日常功课整体地从头到尾念诵之外,可以安排时间,有时思维一条愿,有时思维一组愿,或者这一周修这组愿,下一周修那组愿,这样把它练习熟练。

在具体的场合,除了完整地念修之外,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发愿。比如,礼拜大藏经或讲法之前,有意识地发愿:“愿持诸佛微妙法,光显一切菩提行,究竟清净普贤道,尽未来劫常修习。”承事善知识时,心中默念:“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受持戒律时发愿:“我为菩提修行时,一切趣中成宿命,常得出家修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又如,对于不可思议的境界,常常希求发愿:“一尘中有尘数刹,一一刹有难思佛,一一佛处众会中,我见恒演菩提行。”等等。见到别人有功德时,作意发愿:“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

普贤行愿的愿文好比一套拳法,每一步练熟了,到处都会打,都打得好,到这时,真的是受用无穷。当然,不想打的人,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大的意义。但不希望如此,希望人人都能迈上这条大道。

陌生的向上之路

一般最初学习普贤行愿时会觉得生疏,觉得难相应,或者觉得经文的意义太广、太深,自己无法趣入。因此觉得念她、学她没什么必要。既然跟自己不贴近,也就放弃普贤行愿的修持,或者觉得这是将来的事,留到将来再说。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生疏、不相应”恰恰说明需要串习。我们陷入在一种对现世名利现世五欲的耽著当中,整个都处在追求世间方面的愿当中,恰恰需要以普贤行愿来把心拔出来,这是很迫切的需要往成佛、往解脱、往利益众生的方面来发展自己的愿。

在城市里,我们会有很强的感受:如果没有每天不断地串习这些殊胜的愿,自己的心很快就会陷入在追求名利财色的生活中。不但普通的初学者迫切需要以愿引导自己进入佛法修行的方向,连很长时间修习佛法的人,也只有以愿来摄持自己的行为不偏离,才能保证不偏离佛法、解脱、成佛、利他这样一条轨道,而不卷入到轮回追求名利财色的疯狂行为当中。

我们觉得不相应、生疏,正暴露了自身目前处在很不妙的境界里,自己心里的所愿所求、自己的状态已经很不妙,追求的是跟普贤行愿相违的东西,是陷得很深的状态。恰恰这时正需要串习愿,把它作为迫切的事来做,而不是放弃普贤行愿的时候,不是要把普贤行愿放到以后串习,现在正当其时,而且非常紧迫。这一点,深刻反省自己当下的心态,应该有所醒悟。

如果跟着原有的观念、愿望、行为方式走,一时是舒服,不必要改习气,但这是永远地向下滑向轮回的不归路。现在要反过来逆着转自己的习性,当然有内心的阻力,要克服一定的困难,但是以串习的小苦可以解决轮回的大苦。

我们所熟悉的发愿方式、追求方式,和普贤行愿大多背道而驰。普贤行愿,不论希求的方面、发愿的宽广度、发愿的长远,都从来没有听过、想过、祈愿过,所以感觉生疏,这是很正常的事。

比如,学习中观,要破除我们顽固的实有执著。我们的状况,是时时都在实有执著里打转,说的、想的都把一套戏论当作真的。所以,最初学习时会感觉很难转弯。这在方向上是完全相反的两件事,原来朝那个方向,现在要一百八十度地转弯,最初的学习确实会有一定困难。原来的思想方式、行为方式、追求方式串习得很熟,要想一下子改过来,确实有相当难度。但感到生疏、有困难,也是好现象。这是因为学习了佛法才有这种过度期的表现。世间人从不接触,也不想改变自己、推翻自己,当然不会有这种过度期在自己思想深处闹革命的阵痛。

我们学佛法最初会有很苦闷、很难过的阶段,过了之后就有安乐出现。学佛法有个生处转熟的过程,什么事最初接触都生疏、不习惯,但学多了、串习久了,就习惯成自然,观念会很顺利地转过来。这有个过程,需要有耐心,加上以后往深的方面学好空性、如来藏,会越来越深入进去。

一般会觉得普贤行愿讲的那些地上菩萨的境界,高不可及,我们做不到,口里念念、心里发愿有什么必要?

这样的认识千万要调整过来。现在做不到不等于以后做不到,也不等于不可以发愿。佛说我们凡夫受持《普贤行愿品》有不可思议的利益,这不是说,现在实际按那么做到、按那么证悟才有大意义,恰恰相反,这是讲我们能对普贤行海生起欢喜心、希求心,就是生起了很难得的善根,利益极大。

面对普贤行愿,我们会有这样的心态,看到境界那么深广,一上来就是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又是周遍、广大、无尽,又是念劫圆融、一多相即、小大相容、重重无尽……,没有一个能真正看到、摸到,就觉得没什么意味,也就不想去发愿希求。我的心情恰好相反,虽然还不能真正了解,但见到这些语言描写的境界,心里会很欢喜,会觉得这给我展示了菩提道最深广的前景,指示了我最究竟的归宿。

越是这样还没有得到,越是要发愿去求证它,如果都是现前这样低层次的境界,有什么好希求呢?如果都是熟悉的世间一套,佛法还有什么殊胜之处呢?正因为我们以往没有按这条轨道发愿,来摄持自己的心努力向前,所以才落得与一般凡夫一样,处在很低劣的心态、行为、境界当中。所以,即使暂时不懂,心里也有信念,这是一条成佛大路,深深地相信,此生此世唯有往殊胜的普贤行上猛利发愿,自己未来才能成就如普贤菩萨一样的伟大修行。而越是往这些方面发愿心,就越能从世间狭小的心量中跳出来,自自然然避开了一切小路、弯路、低级的人生道路。

像过去的教育,小孩几岁就开始读四书五经,把圣贤的话语记在心里。当时只是记忆,口里念得滚瓜烂熟,深刻的含义却一无所知,但就是这样,记在心里,到长大了,随着自己人生阅历的丰富,这些就会转化为智慧,转化为人生的信念,一生受用无穷。

古代的圣人不会害我们,他们智慧高、看得远,知道目前这样种因,将来就会获得大利益。一切圣人中最无上的就是佛陀。佛不会害我们,不会不知道一个凡夫目前的境界,佛在经上方方面面讲的就是,目前学习《普贤行愿品》,将来会有多么殊胜的果报,这个利益只有佛才知道。你信得过,就按这么去串习,将来的利益是难思难议的。

大家会有这样的经验,比如做学生时,喜欢物理,像相对论、量子力学这些高深的物理学,虽然一时看不懂,但内心非常喜欢,有很强的探索宇宙真理的愿望。又比如,拿起《老子》五千言,虽然不懂,但对字里行间蕴含的智慧非常向往。正因为有高远的志向、有对智慧的向往,也就对低级的吃喝玩乐没有半点兴趣。这就是受教育阶段播下了种子,不能说这没有作用,恰好相反,这种幼小时养成的习气,对一个人未来的人生有深远的影响。那些深邃的智慧、广阔的人生境界,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身上当然没有,但他有志气,他的一生就要学到这些、通达这些,以这个志向自然就避开了一切小路。

现在普贤行愿,根本还不是这样的层次,这是向往证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要得到生命最大的升华,要到达最贤善的境地,一想到这些,有善根的人会不欢喜趣向吗?会认为目前的熏习没有作用吗?什么事要有长远的目光。佛说的:“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可见是最具深远意义的事。每个人都应当欢喜地来受持、来发愿,尽量为自己播下最好的成就菩提的种子。

修习普贤行愿有从闻到思到修的过程。我们修习普贤行愿,首先应当深入了解普贤行愿。深入了解了之后,从自己内心里引发出对普贤行愿的胜解信,也就是真正对如海普贤行生起的不可动摇的信念,这才能引发真实的大愿心,尽未来际地奉行。所以,不只是有口无心地念念,最重要的是要有根本的对于普贤行求证的誓愿。

要用心去思维普贤行愿,一直问自己:为什么要修学普贤行愿?如果能得到胜解信,那以胜解信的摄持就会非常坚定地奉行,直到尽未来际。胜解信是很厉害的,它一生起,便会强有力地摄持着心,始终不动摇地去修行。

《普贤行愿品》说:“若人于此胜愿王,一经于耳能生信,求胜菩提心渴仰,获胜功德过于彼。”这句“求胜菩提心渴仰”是关键,要善加思维:最殊胜菩提的因是怎样的走法?果是怎样的境界?对这些了解清楚了,就能发起渴望仰求的心,像离弦的箭一样,不达目标,誓不中止。

想想看,欲达到此地步,不勤作十法行,能凭空获得吗?无因不会得果,所以要尽量找机会、抓时间,对无上愿王的内容反复地熏习、讲解、受持、读诵。以这个原因,应当发心生生世世修持普贤行愿,把它作为菩提道的核心来长期不断地修学。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要慢慢来,未产生的要产生,已产生的要增长,已增长的要成熟,已成熟的要解脱。但如果连趣入的愿望都没有,那后面的产生、增长、成熟、成就等一系列的事就不会出现,这条成佛的大道就迈不上去。

学习方法是多读、多听、多讲、多思维,不断缘着愿文如理作意。首先要了解普贤愿每一愿在说什么,希愿的境是什么,然后要思维为什么要发起此愿。这两条做到了,再不断地串习,使它熟练,时时刻刻都能现前。这样心里非常熟练,成了家常便饭,每天就缘着这些来发愿,就生活在普贤行愿中。

所以,首先文字要非常熟,意义要非常熟,要串习得熟,一缘上文句就能作意发愿。决定好了这一生以这部愿文作为最根本的行愿之后,不论做什么,放生、供养、朝山、拜佛、拜见上师、做功课,一事一行,都按这么来发愿。这样,由生转熟,信念就会深入内心又化为行动,渐渐就都可以做出来,由此便流现无量无边的普贤行。一切都是从自己心上做出来的,这样做,最终就能成为普贤菩萨。

开展普贤行愿法行的重大意义

语言、观念、愿望、行动、结果

这五对的生起次第:通过语言会形成观念,就是某些话听多了、想多了,就会形成观念;观念深刻了,就会形成愿望;有了愿望,就驱使自己行动;有了行动,就会造成结果。

人类的意识形态和行为方式,完全受这一规律支配。比如今生从小读书识字,受老师、家长、教课书的灌输,受媒体的诱导、社会风气的影响,听到很多语言、概念。听多了,就在人脑中形成了许多观念,它的组成是语言、概念、判定,“这是什么”、“那是什么”,“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这样做才有利”、“那样做不利”……,由许许多多语言概念组成的观念网,每个观念都有它的指向,合起来就成了指导人们行动的内在驱动程序。人们的行为完全受着观念的支配,而观念又是缘着语言不断作意形成的。

我们没有学佛的时候,佛教的语言、观念心里一个也没有,那时思想只是缘着一套世间语言在运转,在输入了世间的语言、形成观念之后,就有它特定的行为指向,指导着我们的行动。我深深地相信,就是从这个地方显现出了六道。

比如,世间人的愿望:

我一定要实现当明星的梦想。

我要不惜一切代价,攒他一百万。

我只求不亏这一生,该享受的尽量去享受。

即使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遗臭万年。

我要征服世界。……

这些话都是从人们心里说出来的,起先是通过不断熏习、输入人脑而形成了观念,此后,心里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会造成同类的行动。由此就把人心导向轮回、引向恶趣。

所以,一张观念愿望网,与真理相违,与离苦得乐的道背道而驰,就会导致时代越来越黑暗,人心越来越痛苦。这张不正确的观念网,整个网住了人心,往邪恶的方向发展,日变月趋,越来越增长、明显。尤其今天的时代,由观念的改变致使心态行为上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无形的语言、观念竟有着魔幻般的变化能力,想想,真是不可思议,世间的现象就是这么变现出来的。

下面看一个例子:

我听过有人这样介绍他的经历:

刚参加工作时,我很积极,是个遵纪守法的人,每天准时到办公室,打水、扫地,到下班时间才离开自己的岗位,不敢迟到早退。

但后来常常听到这样的话——“不必要太认真”,这种话听多了,就在自己心里落印象,我认同了,行为开始变得随便起来,上班也开始迟到了。

第一次在迟到进办公室时,很不对劲,见到准时到了的同事还有点羞愧,就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但心里的观念在继续起作用——“不必要太认真”,第二天、第三天还是继续迟到,每次走进办公室,还有些尴尬、不好意思。

有一天早晨,我又起床晚了,匆匆忙忙地往单位里赶。这时,突然发现自己不再惭愧了,心好像石头一样硬起来,想惭愧也惭愧不起来。

“我怎么变成这个样子了?”我心想:我变成没有惭愧心的人了。我走进办公室时,心里不再自责,好像无所谓似的,我变成一个总迟到的老油条,天天迟到,好像不迟到就不是我,而且一点也没羞耻心。

这个例子显示了语言、观念、行为前前引生后后的过程。

相反,也是如此,大家回顾自己学习佛法的经历,最初无非是把很多的教法语言输入自己心中。由于这些教法有理论和事实证明,所以就逐渐地认同、接受下来,而形成自己的佛法观念。这样的佛法观念,一分分地连接组织,就构成一张正确的观念网,唯一是它决定了我们行为上的何去何从。注意,这就是我们内在的行为驱动程序。

领会了这一点之后,就会深刻地了解到,应该怎样来把握自己的行为、怎样来落实世间中的取舍,也一定会明白,为什么要学习教法、熏习教法,教法起到什么样的指导作用,特别地,《普贤行愿品》起到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对它不断熏习,为什么要对它展开十法行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都会一通百通。

比如,普贤行愿这套愿文,不去学习熏习,当然不会自动进入到自己心里,更不会形成观念引导自己行动。因此,这颗心就不会去朝着不可思议解脱的目标趋近、开发。离开了这套经文,谁能想到这么广大的境界,周遍法界、十方三世、虚空界尽等等,又如,从最初的为菩提不忘宿命、出家持戒,直到趣入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谁能想到按这么发愿呢?

往自己心上观察:没看见《普贤行愿品》,能在心上现出这些愿文吗?心上没显现这些愿文,心能缘着这套愿文运转吗?(分别心的运转一定要缘文字。没有显现愿文,心怎么缘愿文运转呢?)心不缘着这套愿文运转,能思维普贤行愿的意义吗?心不缘着普贤行愿思维认定下来,能准确地按照普贤愿的意义发愿吗?没有猛利地按照愿文发愿,能始终引着心往所愿的方向调整、运转、不断进趋吗?没有不断地进趋,能成就果地如来无量的功德吗?

这一观察便有省悟:没有对《普贤行愿品》作十法行,必定无法进入大乘行愿。不管内心有什么样的愿,有多少种的愿,都只是小小的心量,小小的一点世间希求。即使生起了善愿,最多是愿我的家人身体健康,我要工作尽职,我要修福报等等。至于无上的普贤愿王,根本就如聋如盲,连一刹那也想不到。

相反就知道,首先应当把一整套普贤行愿的愿文输入心里,这是我们始终要缘的所缘境,不论讽诵、忆念、思维、串习,离开它,就成了凭空建高楼,任何法行都发动不起来。在心里装下了这套愿文之后,应当对于普贤行愿的意义,多次地听闻、思维、讲解,由此认定愿的意义,生起对普贤行的希求心。在这之后,就会主动地按照愿的意义发愿心:“我要尽未来际这样来做”——这样的话就能从自己心里说出来。再反复串习、猛利祈愿,就会形成愿的力量。以愿力就完全牵引着心,只往这些方向进趋。由此就随着普贤愿轮的运转,进趋佛果,成就如来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深入开展《普贤行愿品》的十法行,就是创造诸佛的世界。

创造佛界的法行

首先,注意把佛的语言和观念有意识地输入自己心中,然后这套语言、观念要经过一个和自心融合的阶段,在经过了反复思维运作之后,就由外转内,成为自己内心的语言、观念、愿望,之后便指引行为,趣向果位。(注意,学习《普贤行愿品》必定要经历一个往内磨合、融合的进程,最后会逐渐融合在自己心上,逐渐在心里形成自己的东西。)

具体的步骤:

1、对于《普贤行愿品》背诵、读诵、听闻、讲解,让这些语言深深地记在心里。

2、对于《普贤行愿品》的意义和利益反复思维。

缘着《普贤行愿品》的文句,由佛的语言、缘起的道理、事实等等进行思维,每一愿在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发愿,这样发愿有何意义、利益等等。只要肯下功夫思维,一旦确认了之后,就会形成全新的普贤行愿的观念。

这一点极其关键。全知麦彭仁波切的教言——“思则千叶信莲开”,通过数数思维,就会形成深刻的观念,形成不可动摇的信念。由此就会有意识地尽力地去串习,去调动起内在的愿望,使普贤行愿逐渐转成内在的愿,又转成行动。

3、通过努力串习调动,把普贤行愿转成自己内在的心愿。

所谓自己内在的心愿,就是要能从自己心里说出这样的话来,比如:从今以后,

我要礼敬所有十方三世的佛陀。

我要以一切上妙的财物和法供养一切诸佛。

我要随喜从凡夫到佛陀之间一切大大小小的功德。

我要成办依止的意乐和加行,恒时让所有利益我的善知识生起欢喜心。

我要恒时守持净戒、无垢无破无穿漏。

我要摄持一切佛的正法,尽未来际,无有疲厌。

我要遍入一尘中有十方三世庄严刹的境界。……

诸如此类,通过反复地串习、调动,直到能一条条从自己心里发出这样的善愿来为止,这就把经文转成了自己内在的愿文,合起来,一整套的普贤行愿就转成内心的大愿。

上面的心里话和前面世间人的心里话,相差太远。如果人人都能学好普贤行愿,时时想的、说的、思维的,都是这些最好的语言,那该有多好。那世界就会变成普贤的世界,人就会变成最好的人。

4、由内在愿力的引导,把一切身口意的行为都推向无上菩提。

正是这个原因,我们的一切修行都要在普贤行愿的基础上面修,从凡夫地直到成佛,都要这样修。这样修,也就从位前凡夫的普贤进入到当位圣者的普贤,最后成佛,成为位后的普贤。

所以,“为什么要闻思普贤行愿,为什么要缘着愿义不断串习”,目的无非就是要把普贤行愿融会在心里,让它最后成为自己内在的驱动程序,起到总指挥的作用。就是它,会让我们的心逐渐地扩展开来,无限地扩展开来。就这么会出现普贤的行持,普贤的世界,出现无数种普贤的愿和行为,一直推动,走到最究竟的果地。

按照这样做观察,对于《普贤行愿品》中讲法行利益的每一句,对于五种果的每一方面,确实都会引生深刻信解。(限于时间关系,不能展开来解释,上面大体作了启发,剩下来留给大家去对应思维。)这不是盲信,也不是简单地随人相信,而是以理衡量到之后,完全确信作十法行就有这么大的利益,这完全是由心识的缘起规律所决定的。

基于这种深刻的信念,有智慧的人应该尽一切可能性对于《普贤行愿品》作十法行,以求形成自己内在的普贤行愿。只有它能推动我们迈向生命的圆满,把我们带到最美好的佛的境地。因此,对于《普贤行愿品》作十法行,具有最重大的创造佛法界的意义,因此也就具有无量无边、唯佛才能证知的功德。

讲了这些十法行的大道理之后,再来点轻松的故事。在《来果禅师自行录》中写了他幼年时的故事。

他老自己说:

我三四岁时,母亲带我到寺庙,我指着圣像问:“这是什么菩萨?”

母亲说:“快走,这是吃小孩菩萨。”

我就哭着说:“请母亲抱我到菩萨前看看。”

母亲拒绝不肯,我就卧地哭着打滚不起来。

母亲走了。我私自爬上去看,用手扶着圣像笑着说:“咦!身体是黄色,好看得很。”我下了佛龛,倒身就拜。

母亲扯住我说:“拜过就走吧。”

旁边的人惊叹地说:“这小孩将来恐怕要做和尚。”母亲听到后,心里很忧虑。

我回到家,晚上就梦到菩萨像,像在眼前一样。从此,我每天只喜欢捏佛像。

有一天,佛头没做好,手里握着一个泥团,请人帮我做佛头。

那人觉得奇怪,笑着说:“去吧,瞎打岔。”

我扫兴而归。佛像做成之后,我就在稻田岸边挖一个土窟,作一个小庙,佛像供奉在里面,泥巴的烛台,泥做的香烛,完全不缺。每天都去礼拜几次。到上学时,才稍微有些松懈。

自从挖土窟作小庙开始,烧香、拜佛、打坐,没有一天空过。父母怜惜我在外面拜佛烧香,怕受寒热,特别给我收拾一间房间,供养佛像,里面物品齐全。我每天用一杯净水,放入香灰,供在佛前。每天晚上,就喝一杯净水祈求说:“求佛慈悲,开我智慧。”之后就盘腿念《金刚经》、《心经》。

来果禅师才三四岁,没人教就知道礼佛、供佛,自己用泥巴做佛像供养。他的童年,上学前的几年,每天都去礼拜几次泥佛像,每天不缺少供养。每天晚上,在佛前祈求开智慧,然后念诵甚深的《金刚经》、《心经》。没有人教,为什么自己都会做呢?这就是普贤行愿的力量,“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如果我们天天诚心地依普贤行愿串习发愿,我们决定能做到像来果禅师一样。“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礼敬佛;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供养佛;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要摄持佛的正法……”这样的发愿,关键要持续地维持,如果自始至终地维持,这样的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发心,以它的力量就能策励我们的心,就会生起修持无上道的力量。最终一定会成就。

如何落实《普贤行愿品》的修学

落实的内容

包括长行文十大愿王和颂文62个颂词,在理解上,要掌握发愿的内涵和发愿的利益;在修持上,要能熟练地随着愿文作意。

我接触了全品《普贤行愿品》之后,对长行文十大愿王的内容生起了很大信心。身为藏人,以前只随西藏佛教传统念诵《普贤行愿品》的偈颂部分,积资净障、发愿回向。在我看到长行文时,我的内心非常欢喜。以后,我朝峨嵋山时,喜欢念整品《普贤行愿品》。长行文加持力大,文理详细,一遍慢慢地念下来,经文的意义很具体、清晰地显出来,我最喜欢每条愿王最后的句子——“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力量非常大。

有关十大愿王的主体内涵,长行文的翻译,意义明显,上下连贯,一气呵成。只要顺着顺序一字一句地念,很容易对应上去作意观想。整个一套念下来,就做了一次到位的普贤十大愿王的熏修,善心愿力就在这念诵当中得到增长,福德也在这念诵当中大量积聚。所以,念诵长行文的效果非常之好。

颂文精炼,文字少,意义广博。需要多下功夫,把每一愿的内涵思维忆念熟练,才能做到深入持诵。对于《普贤行愿品》,我要尊重地说:“这是从佛的大智慧现量流露的大仪轨、大修法,就像宁玛派伏藏大师的仪轨一样。”

为什么要落实

颂文只有62颂,是我们需要一生持诵的法,是每座修法的结行,做每项功德的结行。如果念了一辈子,连一颂愿也没发到,不仅没发到,连一颂的意义也没准确理解好,那有多么遗憾!

比如,很多人会做略回向“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但念的时候,口在动,脑子里是空的,连希求什么都不知道,这怎么行?很多人这次听了讲解之后,才懂得要点在希求文殊的大智和普贤的大行,由此才有意识地往这两方面回向。

如果只是安于糊里糊涂的现状而不思改进,那效果是很差的。对于普贤行愿的重要意义,没有讲解、没有听闻、没有思维、没有串习,是什么状态?一提到十大愿王和62个颂词,心里空空的。

没有这样认真来的话,肯定是空的,骗自己。说什么往生极乐国、说什么消除一切障碍、说什么成为普贤菩萨……,都成了空谈。远因是种了一些,要想现前得大利益,想想也让人怀疑。所以,要真干,诚诚恳恳地按照普贤愿王作串习。

宗喀巴大师讲修菩提心时,把菩提心比作镰刀,这把镰刀没有磨快的话,即使很长时间割草,也收效很低。但如果首先去磨快这把镰刀,看起来是费了不少时间,但一旦修到扼要时,哪怕只割很短的时间,也能一下子就割下一大片。

这个比喻放在这里同样适合,普贤行愿没有学扎实的话,有可能念一生,连一颂的愿也没有发过,甚至连需要求什么也不知道。相反,肯花时间、下功夫,到位地把握愿的内涵,熟练地串习好发愿。等到经过了这个过程之后,每次都是有质有量地随文作意,印持回向,从今乃至尽未来际,都受益无穷。这样的两种做法和结果,我们该选择哪一种呢?

我们的状况并非不能改善,只要下定决心尽自己的力量来受持普贤行愿,就一定有办法能做出来。大家要有自信心,自己有智慧、有善根,还能在百忙中抽空来学法,如果能把握好难得的机缘,在自己心中安上一部普贤行愿,这对于自己的生生世世是最具深远意义的事。

大家有佛性、有智慧,完全可以学好普贤行愿,只不过暂时还不懂得方法、还没有做过扎实的串习,一旦掌握了方法,又肯去串习,决定能以普贤行愿庄严自己的心地,从此可以逐渐从位前普贤做到当位普贤,直至位后普贤。

我常常梦想,世界上能有千千万万的人受持普贤行愿、串习普贤行愿、发起普贤行愿,那该是多么好的事。

修学方式

一、背诵

内容:十大愿王和偈颂。

二、讽诵

一般修法的规矩,每座修法的前后都要依照《普贤行愿品》的颂文积资净障、印持回向。比如,一天修四座法,就要讽诵四次。最低也要一天修一次,回向当天所作的功德。

如果发心读诵《普贤行愿品》整品经文,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一天读诵一遍或多遍,或者一周读诵一遍或多遍。

佛教寺院、居士团体可以组织共修,一周一次或一月一次,或者在重要佛教节日、法会日专门念修《普贤行愿品》(偈颂或整品经文)一遍或若干遍。

念诵以质量为主。像大恩上师住世时,非常重视《普贤行愿品》的念修,经常在课堂上批评维那师念得快、念得不如法。甚至维那师念得字音不准,上师都要及时纠正。

音声和心的关系很大。我经常在路过经堂时,听到藏族维那师缓缓地念诵《普贤行愿品》,耳根接触到这些如法的诵经声,内心自然就有不一样的感受,善心自然就会引发。这时自己不是在发愿,但愿王的音声可以加持到自心。这都是大恩上师感化我们的结果。希望我们每念一遍《普贤行愿品》,都要至诚恭敬地念,这个功德非常大。

三、讲闻

可以讲整品经文,也可以单讲偈颂。甚深法义,一时还理解不到,就重复注解的话。比如心性理体的方面不懂,就先从事相方面讲。能讲的地方尽量用自己的话讲,单是开演一句一颂的意义,也有超过一切世间善根的功德,原因是:这些经文都是开示出世间成就无上菩提的大道,所以能讲解一个片段,功德也不可思议。

讲时要吃准要点,整品经文的要点落在“行愿”二字上;而“行愿”又必须落在普贤行愿无与伦比的特点上;讲具体的愿的时候,一定要讲清楚希求的是什么,希求的是哪些方面,这样就能扣住发愿主题,否则就会失去宗旨。

能讲是最好,可以督促自己深入地思维普贤行愿的法义。实在没能力讲,还是要听;不懂的地方可以向别人请教。最好在别人面前听闻,有现场交流的效果。讲闻两方面的因缘配合好了,一次讲法会有很多转变自心的作用。而且,我们的耳根最灵敏,听时直接就传入心里,对初学者来说,有时看书没有太大反应,但听别人讲,现场的交流来得直接,比较容易入心。或者,可以听本经讲解的DVD,显密佛教教育功德会可以免费为您提供。

我们要看到目前修学普贤行愿存在的问题,学习者很多都是听完了,也就结束了。普遍存在一种盲目的状态,听了之后,不明白自身学习有怎么一种过程,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每天要怎样串习、印持,怎样来生起对普贤行愿的信念,遇到境界时如何用愿来摄持自己的心……。即使每天念修,也往往处在不得力的状态之中,普遍存在对普贤行愿信念不足的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关键在闻思串习的量不够,对普贤行愿各部分的认识不够,对串习愿的方法不明了。认识不够的原因出在哪里呢?就是没有在各个部分上具体落实,导致整体上难以得力、难以生效。其次是,自己没有独立地对普贤行愿思维过、体会过、串习过,导致不会有意识地运用和善巧地运用。

比如,我们只是一次念一遍,因为没有集中地去连续串习到一定的量,强度太低,形成不了一定的力度,所以,普贤行愿的力量不能在心中显现。平常思维也不足够,自身没有心力坚持思维,又没有助缘的带动,所以对普贤行愿的认识非常不够,信念也就不强,引发不出强大的效果。就像烧水,一直只烧到50度,总在这个区域徘徊,总烧不开。像这样,始终是糊里糊涂的状态,形成不了信念、胜解心、希求心、精进修持心,效果就很差。等于一壶水,既不能烧开喝,也不能作蒸气动力,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但如果短时间加足柴,把火烧旺,持续烧下去,一旦沸腾了,就可以起到饮用、蒸气等等一切的作用。

如果我们能提供方法创造条件,帮他把几天都烧不开的水,几小时就烧开。一旦烧开尝到了滋味,以后不用强迫他,他每次都会要求自己一直要到烧开为止,他的学习动力、主动性会很强。

所以,我们要开动脑筋的是:第一、要创造条件、气氛,半强迫性地让大家在短时间内串习;第二是提供修学的方法和指导,让大家高密度地串习,这样,马上就会烧开。“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这有点像英语集中强化培训。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学习者有一句英语说得不顺、说得不标准,导致他没有信心,一辈子都在说结巴英语。如果最初一句说得好,以后,他说出的每句英语,都往这个标准上去要求自己,以后说的是满口地道的英语。同样,我们学习《普贤行愿品》,只要有一次能生起效果,得到一种体会、感受,以后自己学习,都会往这个目标上靠拢,以此作为学习应达到的标准。或者,只要一次串习某部分的愿,有一些好的效果。以后串习,都会按这个标准来要求自己。只要尝到滋味,就忘不了,觉得普贤行愿真好,信心自然就深入自己的心里。不用别人强制要求,自己相当有信心、有认识,会主动地去学去修。

我想改变的方法就是化整为零,从各部分上去努力地做功夫。第一是以讲解带动思维,现在工作这么繁忙,平常事多了分心,如果没有一种集体学习的氛围,是很难自己摄持住心、坚持做思维的,但是讲解可以促进思维,所以,要创造一个平台让修学者都能有讲的机会。只要发心去讲,就一定会策励自己一段一段地消化,下功夫去思维。这就是以讲带动思维。而有了思维作保证,对普贤行愿的信心、对普贤行愿的认识、对修持普贤行愿的方法,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就会了解。否则,这一关始终难以突破。

讲解的方式可以很灵活,可以彼此之间结对子,比如一对一、一对二、一对三……,一个人讲时,其他人听,这样人人都有机会来讲解无上愿王的法义,也都有机会来思维、来生起信心、希求心、胜解心等等。还可以组成一个讲法组,由一个主持者,每次抽取一个人上台讲某个主题,下面的人一起旁听。听后,人人发表意见,指出他讲的不足、不对的地方。有这样的气氛,很快就可以生效。多少年不能改变的状态,可以短期内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而且,这是直接为实修打基础的,认识深了、清楚了,修起来会得力。所以,希望大家有机会有能力时,应该发心讲解,这是生生世世要修的法,取得一点认识,也是最有收获、最有利益的事。

第二是串习,一组愿一组愿地串习。就像练字,需要一个字一个字地练,而且每个字,要一笔一划地写工整。这一步做好了,以后连起来写一大段,都非常好,而且写什么字体都有基础。不然,没有这样来练,一开始就一大篇一大篇地写,看起来是省事,但一辈子始终写不好一个字,这就是没有循序渐进学习造成的后果。

整个经文的内容就是十大愿王和62颂,62颂减掉讲利益回向的10颂,只有52颂。平均算下来每周串习一颂,一年就可以收到成效。当然,串习时要以愿为单位,一愿一愿地来串习。

串习的方法,是用心作意愿文的义理。一边默念某一愿的内容,一边用心专注在愿的义理上。方法就只有这么一个。自己要吃得了苦,反复不断地在心里作意,一直要引动自己的善根,诚恳地自己发愿:“我要礼敬三世佛”、“我要供养一切佛”等等。每个部分都要做强化训练。首先,力求把自己内在的善愿调出来,然后,要持续地一直保持住它。我们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才会落实,才可能在每一愿上仔仔细细地去刻画、去作意、去引生。只要这样一步步来,一定会有好的效果出来。有时作意不下去,就换一个思维的方式。每一愿的内容都很广,颂词是原则性的精要概括,可以展开来,方方面面去想,想到一定程度,想按这样发愿的善心又会调出来,调出来之后,又安住在上面不断发愿。

要达到讲解、串习准确的效果,一定要有好的样本。为了让大家能学好普贤行愿,我自己做了一次全文的讲解,法本和DVD都做好了。目前,讲解《普贤行愿品》的法本不多,一般很少落在如何发愿这个重点上。尤其颂文,每一愿的具体内涵在哪里,是非常难解释的地方。因为没有交待清楚所愿境和发愿方法,导致一般人只是念文,至于发愿,几乎成了空白,没见几个人如理地发愿。

我这次编讲,是根据华严宗祖师清凉国师和圭峰大师的《别行疏钞》,以及龙树菩萨、章嘉国师的注释,这些注释都非常可靠。我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对普贤愿王思维、串习上面,所以操作性强,方法对路。大家无论自学、共学、思维、串习,都可以作为样板,剩下来,就是自己要去思维,要去串习。这是没人能代替做的,如果能代替,佛早就全代替了。

而且,为了尽可能地给大家提供念修、讲闻的方便,显密佛教教育功德会已经给“显密学会”为主的四众弟子提供了4万套“净土系列”《普贤行愿品》(上下册)的法本和光盘,而且,还要给大家提供15万册《请入普贤愿海》法本、10万套《请入普贤愿海》DVD光盘、8万册《普贤行愿品讲记》精装法本、10万套精装版光盘和3万3千册精装折本《普贤行愿品》作为助缘。

DVD也做成一种教材的形式,突出体现科判、颂词、重点、难点等等,再加上相应的图片、动画,能很直观、很形象地把普贤行愿送入你心中。

我也没别的想法,能让你学到普贤行愿,就是我的愿望。这次再讲《请入普贤愿海》,也是尽我的能力,把该说的、该启发的、该交待的、该纠正的,全部告诉你。

目前我该做的做得差不多了。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有大善根、大智慧、大精进,只是少有人提醒,少有人组织,现在各方面的条件都聚合得差不多。所以,我想今天正式倡议大家来共修普贤行愿,请大家一起来深入普贤愿海。

共修内容包括传讲、听闻、阅读、念修等等。(具体的共修方案,会另外提供)。现在,千千万万的人都在念修普贤行愿,自己的念修都可以放进来,让所有人都得到共修的利益和加持,一个人闭起门来修不到这样大的功德。所以,凡是自己的念修功课,都希望放进去,让它汇成一个功德的大海洋,让普贤行愿这首法界之歌唱遍全法界,唱到尽未来际。

我也没有别的,就像一个在渡口上指路的人,虽然自己是双脚残废,可是心里百分之百相信佛的话,相信普贤行愿的大愿船可以把大家带到一个最美丽、最灿烂、最幸福的地方,所以巴不得所有的人都能坐上这只船。虽然自己双脚残废,走不了一步路,但看到许许多多的人都能坐上去,内心是多么高兴。

最后祈祷上师三宝、诸佛菩萨降下慈悲的加持,让一切有情父母都能同上普贤愿王的大愿船,一帆风顺地驶向大菩提彼岸。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普贤行愿品讲记(一)
下一篇:请入普贤愿海(三)

 请入普贤愿海(一) 请入普贤愿海(二)
 请入普贤愿海(三) 请入普贤愿海
 请入普贤愿海(共修普贤愿海倡议书——益西彭措堪布)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