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幸福之门
 
[宽心·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 [点击:2295]   [手机版]
背景色

幸福之门

听说世界上最美妙的东西是幸福,有个年轻人要去寻找幸福。

幸福是什么样子的呢?邻居是个有幸福的人,她把自己珍藏的幸福拿给年轻人看,原来是一双晶莹剔透的水晶鞋。年轻人记住了水晶鞋的样子,就上路了。然而走遍天涯海角,她也没有找到,于是渐渐怀疑这世上是否真的有水晶鞋,真的有幸福。

后来,有个智者告诉年轻人:“据我所知,这个世上没有人能找到水晶鞋,你不如去找一双适合自己的鞋。”于是年轻人放下念想,买了一双自己喜欢的运动鞋。在穿上脚的那一刻,年轻人惊奇地发现运动鞋变成了水晶鞋。

人活在世间,总希望过幸福快乐的日子。有的人羡慕别人拥有钱财,认为那就是幸福,殊不知有钱却要担心被偷被抢:有的人羡慕权势,认为那就是幸福,殊不知权势往往使人道德堕落。如何进入幸福之门?有四点建议:

第一,对人要有感恩的美德。俗谚说:“喝水莫忘掘井人。”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存在,举凡穿衣吃饭都需要仰赖他人织布、种植、加工、烹饪,时刻得之于别人成就的因缘,因此要心怀感恩。有感恩心的人才是富有之人,懂得感恩的人才能体会别人付出的辛苦,懂得感恩的人才知道感恩图报,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也必定是个幸福快乐的人。

第二,对事要有忍辱的美德。俗谚说:“忍忍忍,百忍成金;气气气,一气成恨。”人和人之间总有共事的时候,处理纷杂的人和事,最重要的就是有忍的美德。忍不是懦弱,而是力量,小事不能忍则能酿成大祸。所以,不计较小事才能减少心灵的负担,不听人闲话才能远离不必要的争端。有忍辱的美德,必定能幸福快乐。

第三,对物要有满足的美德。“计较易生烦恼,无争能得心安。”人的生活离不开物质所需,出远门以车代步,饥饿需补充饮食,然而物质有限,欲望却是无穷。只有心怀满足,才能享受当下拥有的幸福。法国阿米艾尔说:“幸福的真正名字是‘满足’。”知足的人,虽然物质贫穷,但是内心却拥有满足的喜悦:不知足的人,虽然生活富裕,内心却一贫如洗。

第四,对己要有忏悔的美德。为人要常怀忏悔心,《万善同归集》里说:“诸福中,忏悔为最,除大障故,获大善故。”忏悔有让人重生的力量,如陈年的污垢于一朝洗涤清净,如密布的乌云消失而展露和煦的日光。忏悔才能改过,忏悔才能清净,忏悔才能进步。

每个人都可以为自己带来幸福,也唯有自己才能给自己幸福。“对感情不执不舍,对五欲不贪不拒,对世间不厌不求,对生死不惧不离”,幸福不在遥远的那一方,就在每一个当下。

·佛光菜根谭·

人生最美好幸福的事,是心中有一盏明灯;

人间最自由平等的事,是心内有一个真如;

有丰富的内涵,才能散发优雅的气质;

有沉潜的蕴酿,才能奋发生命的动力。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爱,就是惜
下一篇:爱情红绿灯

 开启幸福之门的七把钥匙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