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读者评论
 
[德宝法师] [点击:8163]   [手机版]
背景色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读者评论·有止有观的第一课

最近在研究《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养气的功夫第一关怎么做始终不得窍要。

佛家对这方面的研究比较细致,流传下来的记录,心得和方法也很详细,加上四禅八定是共法,所以想通过佛家的相关文献入门。

这本书很不错,一本研究小乘的亚裔禅师写的、针对西方人的、如何修炼禅定入门的小册子,言语深入浅出,富有现代感,佛法讲的不多,修炼的步骤却足够细致,像西方的教科书风格,细致而明确。从调息入手的止定修炼,也比较适合初学者。

这是一本好书,实用。

德宝法师在《观呼吸》一书的自序中说:“从个人经验中我发现,让别人了解你最有效的方式,就是使用最简单的语言。我也从教学中学习到,语言愈艰涩,效果就愈小。对于难懂的语言,人们不太给予响应,尤其是当我们尝试教导人们一些在日常生活中较少接触的事物时,更是如此。禅修不是人们熟悉的事物,有愈来愈多的人转向修禅,因此他们需要更简单的指导,以便在没有老师陪伴的情况下能自己练习。许多禅修者需要这样一本浅显易懂的书,这本书就是应他们的要求而写的。”

今日所有内观的法门,开始所用的技巧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后面的阶段必然是在行住坐卧中,内心轻松而开敞,保持正念正知,时时往内观照,看清当下的自己,不再执着身心为“我”,以觉醒和智慧的心去面对起伏的人生。能够这样,就和当年的佛弟子们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也唯有这样才能抵达相同的涅槃城——进入苦的完全止息。

许多肺腑之言,可以从德宝法师《观呼吸》这本经验之作中得到。德宝法师的禅修法门,是从静态内观走向动态内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他提醒学员们:

“禅修中最重要的时刻,是你离开坐垫的那一瞬间。”

“禅修是正念的开发,以及对于所开发出来正念加以运用。你不一定要坐着禅修,你可以在洗盘子的时候修禅,也可以在洗澡、溜冰或写信时修禅。”(见本书第十五章)

愿所有的人都能有内观禅修的体验,并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读者评论·迈向全新的生命体验

陈定南 中央研究院欧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玉叶女士,今年(二00三年)

三月间来函建议本部在监所推荐「内观十日」的禅修课程,以增进教化功能。日前又有机会先睹《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一书原稿,跟清楚了解「内观」的精神所在。内观禅修是一种细致的心理活动,教导人以全新的观点,去体会这个世界,甚至要人忘掉理论、偏见与陈规,不必一味接受他人之解释,一切用「亲自见证」来作为。「亲自见证」正是一种挑战,一种自信的展现。禅修的过程本是不折不扣的挑战,也绝对需要自信。这本书告诉你将遇到的,也提供你修炼应对的方法,平实而真切,这是我读完本书第一个感觉。首先必须肯定作者以深入浅出的笔法,为我们开启迷悟。或许很多人有一错误观念,认为只要写到「禅」、讲「禅」,必定如打偈语,如猜哑谜,非「悟性」高之人难窥其妙,此一成见,使很多人不得其门而入,的确可惜。但这本书告诉你内观禅修是一段值得探索的旅程。至于如何继续,能获得什么,那就完全取决于你自己。「师父引进门,修行看个人」,这本书不是畅谈学理,而是引导实践。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多半是为了对抗势不可挡,且如影随形的苦厄。相信每个人都努力过,甚至也得到过宁静幸福的感觉,只是它们来得快,消逝得也快。德宝法师要大家去追求另一种视野,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观。那是一个有趣的看待世界的方式,重要的是它是可以学会的技巧。用一种全新的观点来生活——「你做一个人应该做的事,但是却不让自己受到欲望的迷惑和压迫;你可以想要某种东西,但是却不需要追着它跑……」这种修行虽然很难,但是困难总比不可能要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禅修当然难,除了时间、精力的投入,更需要勇气、决心和魄力,何况还要对抗平常你不喜欢或想尽办法要逃避的个人特质,当然困难。有困难,亦必有坦途,本书是一个简明禅修的自学手册,没有高悬目标,不要误陷迷障,用正确的态度,从专注于呼吸开始练习;学习明确而审慎地使用身体;在呼吸的观察里,避免昏沉与思考;规画好禅修时机,也要懂得忍耐自律;将麻烦视为机会,培养处理问题的能力;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禅定的方法来克服分心,作者并且期许大家开发慈心,滋养让人心本有的种子,直到慈的力量绽放为止。为了让欲一窥禅修之人「扫荡神经网络内的渣滓」,德宝法师告诉我们许多对禅修常见的误解,尤其一般人更有「禅修是圣贤所为,不适合一般人」的误解。其实古有所谓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之说,亦可破此误解。「立德」列于首,并非标榜道德自然高超,乃因道德具一般性和普遍性,官、民亦可修德,贫富皆能行善;而禅修乃众生平等,无分贤愚贵贱,禅修要的是有心人。作者告诉我们禅修不是「离尘绝俗」,纯然天性,直指本心,禅修正是踏实自己的根本。品尝字句,如师长之恳切叮咛,如父母之温婉良善,皆似励志金言、慰籍之语。如「我们应该把为我们指出缺点的人,看成为我们挖掘宝藏的人」、「别期待速成的幸福,攀爬阶梯也需要付出时间、精力与耐心」、「不要为你自己设定遥不可及的目标,对你自己温柔一点」、「不要强迫你自己强忍疼痛打坐,只为了对别人说你已经坐了一个小时」,此类温馨之言,俯拾即是,对读者而言平添信心与助力,若因之而体会禅修堂奥,作者之文字用心大矣。禅修要成功,作者也不忘提醒须先有不要「有所期待的态度」。坚持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之心态,已远禅修心境;唯去我执,才能自由自在。桃花源之所以复寻未果,乃因好事渔人处处作志,太守又遣人依志而寻,机心强求,终不可得,寓意自明;梁启超先生亦有读书趣味乃在「无所为而为之态度」上。没有目的就是目的,非关偈语,禅修的确需要这般。案前一书,就如良师在侧,点迷津,引方向,循循善诱,谆谆教诲,它告诉禅修者如何练习对自己百分之百诚实,苦口婆心!唯要人「诚实」真难,好逸恶劳本天性,趋吉避凶亦自然,忠言又常左耳进,右耳出,良药也多入不了口。从练习对自己诚实开始,的确真切!虽不敢断言此书必能启悟后生,点化顽石,但却处处透著它的谦卑含蓄,它的字句平易贴心,它的提醒温柔敦宽;提供的练习之道,素朴简单;而目标也真切平实——遵守正道而达到快乐。相信依其所示修习正念的技巧,必有助于你增强定力。爱书人最大的喜悦是巧遇好书,先睹已是快意十足,而读本书却另有一种沉静怡然之自得,如饮佳茗,喉深韵味,久化不去。本人涉猎宗教典籍不多,但印证古人诚意、正心、修身之道,以及定静安虑得的体会,却颇多相互阐发之处,如籍此书因缘,使你迈向一个全新的生命经验,那是值得恭喜的。介绍此书,一大乐事,如种绿苗,苍翠已可预见。

(本文作者为台湾法务部长)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读者评论·内观——组织管理的艺术

卢普·鸠蒂(Roop Joyti)

内观是许多事情的艺术。首先,内观是生活的艺术。如何生活得快乐而和谐?如何在生活中保持平等心?人生不意事十常八九,就算我们享有丰盛的物质,我们的愿望依旧无法实现。我们或许自认早就懂得这番道理,但是当外境的考验来临时,我们却仍受情绪所控制,因而失去心的平衡。我们屈服于贪欲和嗔念之下,成为心的奴隶,并因此而受苦。因此,我们必须成为心的主人。我们应该降伏我们的情绪,保持平等心。内观使这些成为可能。内观是我们得以过着快乐、和谐与安详的生活。内观让我们保持平静安详每一个生命都有尽头,这是自然规律,每个人都如此,没有人例外。当快乐的生命结束时,要在安详平静中逝去,而不是充满悲惨与痛苦。内观让我们能够平静而有尊严地死去。如果一个人在活着的时候,能够了解无常,能够对贪欲及嗔念保持警觉,能够远离执着,那么在死亡的时刻,也必定能够如此。毕竟,我们最大的执着在于我们本身,以及我们的生命。所以,我们只要学会远离这些执着,在死亡时便可以平静而安详,不会悲惨而痛苦。所以,内观也是死亡的艺术。我的父亲摩尼哈夏·鸠蒂(Maniharsha Joyti),在一九九二年七月发现患有肺癌,并与一九九三年过世。我有机会在他生命的最终阶段,非常亲近地观察他。他是很认真的内观修行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当遇到挫折,内观都能使他的心重获平衡,让他保持平静安详。在他最后一趟的曼谷之行,我们带他去做化学治疗,他知道他所剩下的时间十分有限了。籍由内观的帮助,他放下对生命的执着,因此在生命最后的几天里,他非常的平静。就像水分蒸发于无形,他的去世也不起涟漪。直到最后一刻,他都保持平静安详,没有痛苦。看著他安详地去世,我们围绕在旁,也能保持平静安详。虽然,他的去世对我们而言是一件多么不幸的事情。这启发了我们,「原来正法的保护是这样!正法并不是去避免老、病、死这些迟早会发生的事情,正法是给予我们内在的力量,用宁静而平等的心来面对这些状况,而不被痛苦所吞没。」内观教我们不起烦恼,内观不只是生和死的艺术,还有更多。内观与每一个人都有关,不论是哪一种人、哪个社会阶层,哪一种人间活动。内观也与企业界有关、与贸易及商业有关、与制造业有关、也与经济活动有关。内观教导人们如何平静地处理生命中的起起伏伏。如果从事贸易业,商品价格时有高低。如果从事制造业,则会面临种种问题与不确定性,例如生产问题、劳工问题、原料问题、市场问题、财务问题……等等,不胜枚举的问题。从事企业活动,也总是会有种种问题、种种不确定性,总是有起有落;我们希望销售量增加,它却偏偏减少;我们希望利率降低,它却偏偏提高;我们希望利率下滑,它却上扬;我们希望商品成本压低,它却抬高。我们能够平静地面对这些情境吗?可以,只要我们修习内观,并应用在日常生活上。内观教导我们如何在生命中不起烦恼。企业管理涉及与人打交道,好的人、不好的人,各式各样的人。有些人举止合度,有些则否。有些人是好客户,有些不是。有些员工服从指示,有些并不。在种种不确定性所组成的迷阵中,有一件事是确定的——我们不能选择我们接触的人。不管我们是否喜欢我们的上司、自己的部属,不管我们是否喜欢自己的工作环境,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我们都没有任何立即可做的选择。此时心烦意乱,有帮助吗?没有,心烦意乱只会让事情更糟,不仅对自己如此,对我们身边的人,也是如此。但是我们却常常心烦意乱,除非我们学过内观,并且持之以恒地练习。内观教导我们如何不对外境的刺激产生习性的反应。好端端的会议,变成竞相叫骂;和善的客户,忽然动怒;员工不听指示;工人提出不可行、不切实际的要求;老板交下不合理、不可行的任务。我们是不是因此受到刺激,而习惯地以一顿脾气反应?我们通常就是如此,而使事情变得更糟,不利于自己,也不利于他人。除非我们修习内观,学会观察自身的感受,体会内在自然的生灭震动,(使身心平静)情况才会改变。内观使你懂得处理生命中的各种问题内观让我们有能力可以沉着、平静且平稳地处理生命中的各种环境。而比起生命中的其他层面,这样的能力在企业组织中,尤其有用、尤其适用,也尤其重要。身为一个企业家,我做决定时会考虑成本效益及交换条件。当我们只有有限的金钱,必须决定用在何处时,我们会精打细算,用在何处利益最大,甚至能节省未来的花费。同样地,当我们的时间有限时,我们也必须精打细算,把时间用在何处利益最大,甚至能在未来为我们节省时间。我从内观已经得到许多实际的利益。我不会轻易地烦乱、恼恨或动气。就算有,也是很少或短暂的。所以我不会在这类事情上浪费时间。如果我在某些事情上犹豫不决,「戒律」及「正法」会为我指点明路,我对于自己该负的责任,更加清楚了。我成为更有效率的经理人。当我们能平心静气地告诉他人错在何处以及应如何更正时,是要比怒目叫骂,容易让人接受,不管是对员工或是对小孩,都是如此。亲身体验到这些好处,虽然我的时间永远不够用,我总是会拨出时间修习内观。内观是如何发挥助益的呢?内观帮助我们驾驭自己的心。追根究底,所有的痛苦都源自失控的心。我们想要这个,想要那个;我们不想要这个,不想要那个;我们渴望事情这样,渴望事情不要那样,诸如此类,没完没了。反复不断,因而我们受苦,我们烦乱,我们恼怒,变的悲惨痛苦。如果我们能够成为心的主人,不再受心的奴役,这一切都得以改变。不管发生什么事,我们都可以保持快乐、镇定和平静。内观帮助我们去除心中的不净。我们的自我不断增长:整整一辈子,我们不断累积忧惧、气恼、怨怼、嗔恨、贪欲,但是我们从来没有学会如何摆脱,如何根除它们。我们懂得如何清洗自己的身体,却不懂得如何清洗自己的内心。内观教导我们如何净化我们的心,如何保持心的清净纯洁。从一些企业的经验显示,把内观介绍给组织内的成员,可以改善组织气氛、合作态度、工作纪律以及人际和谐。管理阶层在面对经营的不确定时,变得更有耐心;在处理问题员工时,也变得较为宽容。员工阶层变得更有纪律,更能完成任务,即使是从事单调重复的例行工作亦然。看到了内观的好处,许多企业及非营利组织都开始让员工带薪休假,参加内观课程。有些把内观当做训练课程,有些把内观纳入人力资源发展计划,有些则把内观当成员工福利。内观减少了对立抗争的事,并避免不必要的冲突。毕竟,内观使个人活得快乐,而快乐的个人则组成了快乐的组织。员工感谢雇主给他们机会修习内观,雇主则收到生产力以及工作士气提高的回报。内观教你更能前瞻行动,内观教导我们如何承担责任而不产生执着。内观并不会使我们变得冷漠,而是使我们更加清楚自己的责任。内观训练我们不做身不由己的反应,而是适当地前瞻行动。内观并不会使我们毫无企图心,而是让我们更有才略。内观让我们有力量坚持正确的行动,让我们更有耐心、更有毅力。内观教导我们如何忍一时之痛,获长期利益。我们也须为组织竭尽一己之力,但结果却不如所愿。我们是不是因此感到烦乱、不平、恼恨、失望、挫败?如果是。我们已经产生了执着;如果不是,我们会不厌倦地继续努力,不放弃地寻找更合宜的办法,不断寻求更适当的方式。如此一来。我们学会更成功地完成自己的责任。内观使我们能够做到这些,因为内观让我们觉察到内在的自我。藉着内观,我们得以去除负面情绪,净化自己的心,而依循正法的清净心,所做的一定是正确的决定,正确的行动、内观是「压力管理」的艺术,内观是「人事管理」的艺术,内观也是「冲突管理」的艺术。有关管理的科学也许还有很多,而内观似乎可以说是「全面组织管理」的艺术。

(本文作者为尼泊尔工商巨子,文章由内观教育基金会提供,林崇安教授翻译)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读者评论·内观的法流

约在西元前五三一年的一天清晨,悉达多太子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看清了自己身心的实相,灭除无明而成佛了。从此,释迦牟尼佛便在印度开始教导内观的法门——往内观察自己当下的身心实相,看清身心现象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再执着身心为「我」而灭除烦恼和痛苦。在释迦牟尼佛的指导下,成千上万的弟子们以此内观法门得道证果,灭除了烦恼,过着安详自在的生活。佛陀入灭以后,到了西元前二五四年左右,阿育王派遣弘法者往印度四周的国家弘扬佛法,因而内观法门也传到了锡兰(今斯里兰卡)、缅甸、迦湿弥罗(今喀什米尔)等地区,也利益了当地的群众。此中,传往锡兰、缅甸以及寮国、泰国等地区的佛法,形成今日的「南传佛教」。至于印度本土,经过长期的变动,佛教内部也形成许多不同的部派,到了西元三五0年左右,无著菩萨编集《瑜伽师地论》一百卷,此中保留了内观法门的许多重要资料。从这一时期开始,唯识宗的观修法门也开始兴起,到了西元六OO年又有密宗的修行法门在印度传播开来,相形之下,能指导原始的内观法门的人就愈来愈少了。到了西元一二OO年,受到回教军队的侵入,整个印度佛教全面势微了。约西元一五O年起,佛教开始传到中国,初期的译师们也将内观法门传了进来,所修的以「观呼吸」为主要的入门方法,由于被误解为是「小乘」,因而在汉地难以盛行。到了西元六四八年,玄奘法师讲《瑜伽师地论》从梵文翻译成汉文,此中的<声闻地>详细叙述禅修者(瑜伽师)如何准备修行的资粮、如何安住所缘、如何达到心一境性、如何以六事(义、事、相、品、时、理)来修内观(毗婆舍那)、如何去除禅修的障碍(五盖等),这些都有完整而详细的解说。但是能依照所述的内观法门来指导的禅师毕竟不可得,因此,虽有很好的教材,但是长久以来被束之高阁,到了民国初年,此论又被重视,但也只限于学术上的义理探讨而已。另一方面,南传到泰国、缅甸、锡兰的内观法门,在西元一九八九年起,透过翻译和出版,在台湾开始受到注意。最初出版的是南传大师的法语和传记,例如,阿姜查的《我们真正的归宿》、《以法为赠礼》、《森林里的一棵树》、《静止的流水》,佛使比丘的《菩提树的心木》、《人类手册》,以及摩诃布瓦的《尊者阿迦曼传》等等。这些译著的通行,使国内学佛者发现竟有一种「新」而实用的禅修方法,可以使佛法与生活结合起来;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观照自己当下的身心,在行住坐卧中时时保持正念正知,便可以过得安详自在,而非采用一般习见的消灾、拜忏、加持、求神保佑的方式。这些译著促使不同背景的学佛者往泰国、缅甸等地区去参加内观禅修营,并学习不同传承下的内观法门。就我而言,我是看到葛印卡老师的英文内观资料后,在一九九五年二月去尼泊尔参加十日内观禅修营,禅修时闭起眼睛,全神贯注于「观察呼吸」而后「观察感受」,十日下来,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静态内观法门,所以,当年八月便邀请老师,借用中坜圆光佛学院校本部举办了台湾第一期的十日内观课程,共有二二O位学员参加,此后一期接着一期,连续三年借用不同的寺院举办了五十多期的内观课程,一直到在台中县新社乡有了稳定的场所,其后由其他热心的学员接办下去。我个人则一方面回到义理与各家内观法门的研究,以厘清内观的原始面貌,一方面学习动态的内观法门(正念动中禅),期使视野广些。此时,南传大师们的法语、开示译本更多了;不同传承体系下的南传内观老师,例如帕奥禅师(一九九八年)、戒蒂腊禅师(二OO二年)等,也陆续接受不同单位的邀请来台亲自指导,参加的学员也非常踊跃。禅师们所指导的内容也呈现出静态和动态内观的多种方法,各有其特色,可以让禅修的学员们在修行中看清自己的盲点并得到提升。静态内观与动态内观什么是静态和动态的内观呢?此处所说的静态内观,是指禅修时保持肢体不动,闭起眼睛,全神贯注于身上一点,进而观察感受与心念。动态的内观,则是眼耳自然地放开,内心轻松地一直觉知自己当下的肢体动作;以经行(或称行禅)为例,经行时轻松地来回行走,一直觉知自己当下脚的移动;以观察呼吸为例,则是轻松地一直觉知当下自己呼吸的进出而不专注于一点。如此训练久了,在行住坐卧中,可以培养出持续不断的正念,从而看清感受和念头,不再卷入烦恼中。如果回到释迦牟尼佛在《阿含经》中的教导,可以看出佛弟子们从早到晚都是以经行和宴坐来净化内心,而整个禅修的核心基础(资粮)是「戒律仪」、「根律仪」、「于食知量」、「初夜、后夜常勤修习觉寤瑜伽」、「正知而住」——这种核心的训练便是使佛弟子们在动静中,时时内观,时时活在当下,使生活和禅修融合为一。德宝法师的禅修法门,是从静态走向动态内观的好方法.今日所有内观的法门,开始所用的技巧虽然有所不同,但是后面的阶段必然是在行住坐卧中,内心轻松而开敞,保持正念正知,时时往内观照,看清当下的自己,不再执着身心为「我」,以觉醒而智慧的心去面对起伏的人生。能够这样,就和当年的佛弟子们走在相同的道路上,也唯有这样才能抵达相同的涅槃城——进入苦的完全止息。许多肺腑之言,可以从德宝法师的《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这本经验之作中得到。德宝法师的禅修法门,是从静态内观走向动态内观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他提醒学员们:「禅修中最重要的时刻,使你离开坐垫的那一瞬间。」「禅修是正念的开发,以及对于所开发出来正念加以运用。你不一定要坐着禅修,你可以在洗盘子的时候修禅,也可以在洗澡、溜冰或写信时修禅。」(见本书第十五章)愿所有的人都能有内观禅修的体验,并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

(本文作者林崇安为国立中央大学太空科学研究所退休教授, 现于圆光佛研所、法光佛研所兼课,并为大溪内观教育禅林负责人)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人人都能看得懂
下一篇: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目录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 内容提要 作者简介 目录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人人都能看得懂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导言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一章:干嘛费事禅修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二章:禅修不是什么?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三章:禅修是什么?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四章:态度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五章:练习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六章:如何调身?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七章:如何调心?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八章:规划你的禅修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九章:修习慈心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章:处理问题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一&十二章:处理分心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三章:正念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四章:正念与禅定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第十六章:它带给你什么? 平静的第一堂课:观呼吸·后记:慈心的力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