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净空法师] [点击:2872]   [手机版]
背景色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  (第三集)  1998/5  香港九龙  档名:12-019-0003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

  前两天我们将什么是佛教,做了简单的介绍。今天要跟诸位报告的是,修学要从什么地方下手?佛在《观无量寿佛经》当中,教给韦提希夫人求生净土的方法,但是佛在没有说方法之前,先传授她三种净业,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净业三福」。由此可知,佛法的修学非常重视修福。我们在皈依誓词里面,第一句就念到「皈依佛,二足尊」,「尊」是尊贵,「足」是圆满、满足的意思,「二」就是福报与智慧。可见得佛法决不是不重视修福的,它把修福摆在第一位。所以佛的福报是圆满的,智慧也是圆满的,这是教导我们要福慧双修。佛又告诉我们,这三种福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的分量非常之重。「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怎么样修行成佛的?都是以这个为基础。你想这个多么重要!如果不在这个基础上奠定真实的功夫,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到最后都是失败的。

  这个事情,我们如果稍稍留意一点,自古至今无论是出家修行、在家修行,到临命终时手忙脚乱,自己毫不能做主张,依旧是随业流转,我们看得太多太多了,但是我们找不到原因在哪里。看到这个人是好人,平常也挺用功的,修行也修得不错,为什么临命终时会有这些现象?当我们读诵大乘,读到这一段经文,再回头想一想,原来他把这个基础疏忽了。就像盖房子一样,他也很认真的去建筑,但是没有盖成功房子就倒塌了,永远不能够建立。原因是什么?他没有做基础,没有打地基,所以这个房子永远盖不成功。由此可知,「净业三福」是我们修行的基础,修行的根本,一切诸佛成佛都是从这个基础上修学的,我们修学的基础就是三福。三福的第一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四句是人天福。换句话说,人天的福报你都没有,你怎么能成佛?

  诸位必须要记住,无量法门当中,净土法门是最容易修,带业往生,极重的罪业都可以带。可是诸位要晓得,带业往生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就根本不能往生,也谈不上什么带业不带业了,不能往生,这是我们不可以忽略的。纵然是一生当中,没有能够尽到孝道,就像《观经》里面所说,阿闍世王为了夺取王位,杀父亲、害母亲、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造尽了,临终地狱相现前。但是他在临终时真正忏悔,知道自己错误了,忏悔的力量不可思议。所以罪业能够忏悔,回过头来,他就能尽孝,他就能够奉事师长,我们世俗谚语里面所讲「浪子回头金不换」。他真正肯回头,足以证明佛门大慈大悲,你有过失不怕,你回头就行;不肯回头,那带业也不能往生,回头太要紧了。如果我们做人都做不好,就谈不上修行。

  做人从哪里做起?从孝亲尊师,从这个地方做起。为什么佛要如此的对我们要求?正因为佛法的修学,最后的目标是要我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两句不是禅宗的专利,是所有一切大乘法门共同的目标,到最后都是明心见性。我们修净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还是明心见性,只是我们跟禅宗用功的方法不相同,目标完全相同。古来祖师们常说:「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还是一桩事情。既然总目标在此地,要见自性必须要用性德,修学与自性才能相应。性德是什么?性德就是孝敬,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孝是从理上讲,敬是从事上讲,佛法这是有理有事。孝是一个观念,也就是我们对整个宇宙人生的看法。

  文字是个符号,中国文字比世界上任何国家民族文字都来得优美,是高度的艺术。不仅仅是高度艺术(讲高度艺术大家会同意),中国的书法,这是世界上都认为是高度的艺术品,书法家的作品都值得人家去珍藏。这是艺术,大家都懂得。里面还有高度的智慧,知道中国文字里面含有高度智慧的人就比较少一点了。这是我们祖先了不起的发明,让你看到这个符号就觉悟,就不迷惑了,这是高度智慧的结晶。

  我们看这个「孝」字,你要是细细去观察,你在这里面就开智慧了。「孝」这个符号代表什么?你看它上面是「老」字,下面是「子」。这一个字,在中国创造文字的体例里面,就有六个原则,这是属於「会意」,让你看到这个符号,体会其中的意思。「老」是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孝」表这个意思。我们到外国,外国人常讲上一代跟下一代有代沟。代沟是什么?就是不孝。代沟在中国人讲「不孝」,把「老」、「子」分了家,拆开来了,不是一个字,是两个字,那就是大不孝。所以这两个字合起来,告诉你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个整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过去无始;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是一个生命的整体。你看看,是不是高度智慧的符号!

  中国人逢年过节祭祀祖先,外国人看到之后,就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中国人会有这种举动?祖先,你根本就没有见过面,说几百年、几千年的,你还纪念他干什么?这就是不懂得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一个整体,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是一个整体,这是我们从时间上来说。横的方面来讲,也是一样的。所以大乘佛法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是自己生命的全体,虚空法界是个整体,中国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如果你真正体会到,肯定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才是真正开悟。所以禅宗里面,古大德悟了之后,曾经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的这个意思。他明白了,他承认了,他肯定了,尽虚空、遍法界是自己。

  这个话乍听起来很难懂,虚空法界跟我怎么会是一体,哪有这种道理?这是诸佛如来果地上亲证的境界。佛跟我们初学讲,我们初学摇头,很难接受。虽然对於佛很佩服,佛有道德、有学问、有智慧,佛不打妄语,但是这个话说了,我们不敢承认。所以佛常用比喻说法,这里面比喻用得最多是「梦幻泡影」。作梦,每一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以作梦的经验来观察。当我们作梦梦醒的时候,对於刚才梦中的境界,还很清楚、很明白,你不妨仔细想一想,那个梦中的境界是不是自己变的?作梦的时候,梦里面一定有自己。哪一个人曾经做一次梦,梦里头没有自己?一定有自己。你也梦了很多人,也有山河大地,也有虚空,也有万物。醒来之后想一想,那个梦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说这是意识变现出来的,在我们佛法里面讲是阿赖耶种子起现行,跟现代讲的意识变现很接近。由此可知,作梦的时候,整个梦境是自己心里变现出来的,真的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外无梦,梦外无心」,你整个的心变成了梦中境界。试问问能变的是自性,所变的是梦中境界,梦中境界哪一物不是自己?这么想没错。梦中自己是自己变现的,梦中所有一些人还是自己变现的,天地万物都是自己变现的,除自己能变的之外,没有一物离开了我们自性。所以诸位要常常从梦境里面去观察、去反省、去思考,你就能体会到,佛在大经里面所讲的境界,就可以相信了。

  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佛明白了、清楚了,所以对於一切众生关怀、爱护、协助,没有任何条件。为什么没有条件?是自己,不是别人。左手有个痒处,右手去替它搔搔痒,那左手还要感谢右手吗?不需要。为什么?一体。我们今天实在讲大不孝,不晓得整个宇宙人生跟我们是一体。我们今天笑外国人有代沟,其实我们自己不知道有多少代沟,不止四分五裂,不止!这是中国用这么一个符号来代表。所以从这个符号上我们就明了,什么时候你觉悟到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你就懂得「孝」的意思。

  孝表现在事上就是敬,我们底下用一个养,养这里头最重要是敬,没有敬意,养什么?养父母之身,这是从最贴近的人做起,对父母。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太大了,父母生我们、养我们,受尽千辛万苦,把儿女抚养成人,这个德太大太大了,永远报不尽。所以佛教诫初学的学生,学生对佛很尊敬,佛就告诉他:「你家里头有两尊活佛在,你先要把你家里两尊活佛孝敬好,你再到我这里来。」佛法是教学,前面两天跟诸位说过,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人不孝顺父母,怎么会尊敬老师?不可能的事情,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孝道没有了,肯定师道也没有了,这个世间必然是大乱,一切的秩序从基础上崩溃了,人民决定没有福祉可言,所以教孝就太重要了。中国自古以来,每一个朝代,那个帝王纵然对他父母再不孝,但是他还要标榜以孝治天下,死了以后,諡号里头还要用一个孝字,然后我们才了解他多么重视孝道。

  我们「养父母之身」,使父母的衣食住行我们都要照顾到。父母对我们自己在幼孩的时候,照顾得无微不至,到父母老年的时候,应当要有报答;老年他体力衰了,我们要尽人子之道。所以佛法的教学是从这里做起的,你要孝养父母。

  除了养父母之身以外,还要懂得「养父母之志」,也就是父母对你的愿望,你要能做到,你做不到那就对不起父母。但是现代人说起来是很奇怪,中国古时候父母纵然没有念过书,也懂得尊重圣贤,总希望自己的子女将来能够作圣作贤,「读书志在圣贤」。但是现代做父母的人,已经跟中国传统文化脱节;换句话说,对自己国家民族的文化逐渐逐渐淡薄,甚至於完全无知。於是羡慕外国人,给儿女起名字,都起上外国名字,那这个意思作儿女就难了。为什么?父母把你起个外国人的名字,那你将来一定要作外国人才对得起父母;你要不作外国人,那就不是父母的期望,这是说到我们今天的难处。从前父母给儿女命名,命名就是对他一生的期望,所以人长大之后把名改掉,那这是大不孝,在古时候是决定不许可的,名是父母对你的期望。所以我们要懂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父母养的儿女如果多的话,兄弟姊妹要和睦。如果不和睦,你供养父母在物质上的享受,让他一点都没有欠缺,可是你兄弟不和睦,父母忧心看到难过,那是不孝。所以兄弟姊妹要和睦,妯娌要和睦,亲族要和睦,父母才快乐。你在学校里面念书,书念得不好,父母忧虑、忧心,那是不孝。你在学校里面不尊敬老师,不友爱同学,天天闹事,那也是不孝,然后才晓得孝的范围有多么广大。你学业完成了,踏进社会,你在社会里面工作,你有上司;到你工作一个阶段,你的地位逐渐上升,你有属下。如果你对上司不服从、不尊敬,对下属没有能够照顾,没有能够教导,都是不孝,都让你父母忧虑。我们学佛了,这学佛难,父母懂得佛法,儿女学佛了,他高兴。他怎么高兴?希望儿女将来作佛。你做了菩萨,孝都没有尽圆满;做到佛,那你父母的愿望满了,这是「养父母之志」。所以孝养父母,要养父母之身、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

  所以谁把「孝」做得圆圆满满,一丝毫没有欠缺?诸佛如来,他做圆满了。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断,孝道里头还欠缺一分;一百分算是满分,等觉菩萨只有九十九分,还没有到圆满。由此可知,整个佛法就是一个孝道的圆满成就,佛法的教学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到最后完成圆满的孝道。如果我们对父母不孝不敬,你完全违背了佛陀的教学。

  今天许许多多学佛的同修,有些人来告诉我,家里面反对,反对他学佛。我说:不是你家里人反对你学佛,是你自己学错了佛才让人反对。你真正会学佛,你能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和睦亲族,哪一个不欢迎你?你学了佛之后,自己以为了不起,看到你家里的人,这个也破戒,那个也犯法,将来你们都堕阿鼻地狱,那家里人怎么不跟你吵架,怎么不反对你?你自己没做好,不能作师,不能作范,不能做一个好的表率。你没有智慧,你没有善巧方便,而且跟家里人作对。这怎么可以?

  劝导家人要慢慢来,他们有许许多多的错误观念,大概在学佛来讲最大的一个困难是饮食上的障碍。我们学佛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跟所有众生同一体的关系,不忍心食肉,所以我们采取素食。一般社会人以为素食没有营养,他们也很爱护你,你吃素营养不够,劝你多吃肉,他也是好心,不是恶心。你要懂得你在素食里面,把身体养得好好的给他看,你吃肉吃了一身病,我不吃肉身体这么健康,他才会相信。所以劝人素食,不要从因果上讲,因果上讲会产生抗拒,他们不会赞成。从哪里讲?从卫生上讲,从养生之道上讲,这就容易接受了,讲出一番道理出来。

  我在没有学佛之前,我进过伊斯兰的教堂,进过基督教的教堂,我在基督教里面学过两年,在伊斯兰教堂里面学过一年,我对他们都非常尊敬。一般人讲求「卫生」,这是很有道理的。为什么?保卫自己的生理,讲求卫生,防止疾病。可是伊斯兰的饮食,比我们一般讲求卫生的人,他还要讲「卫性」。他懂得卫性,性是性情,他知道人的性情与饮食有关系,凡是对自己生理有激烈刺激反应的这一类东西,他不吃。所以他的饮食是有选择的,比我们一般人讲求卫生的选择更要精细了。譬如他不吃狗肉,为什么?狗容易疯狂,狂犬症。为什么不吃猪肉?猪懒惰。他吃牛、羊肉,牛、羊肉勤快,他选择。所以我在那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到以后学佛,看到佛家「不食一切众生肉」,佛家饮食又提高了一层,选择素食,断除肉食。为什么?修慈悲心。世间人只讲卫生一种,伊斯兰讲两种:卫生、卫性,佛家讲三种:卫生、卫性、卫心,保护慈悲心,这个饮食是最健全的。

  我初学佛的时候,六个月我就吃长素了。我吃长素不是人家劝我因果报应,不是的,我是明白这个道理,我觉得佛家讲的饮食是最完美的。又何况素食对於培养清净心、平等心有很大的帮助,身心清净,养生之道最重要是心理。现代的医学也懂得,心理卫生重过生理的卫生,心理要健全,这个身体不会坏。我们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金刚不坏身,「清虚之身,无极之体」,这佛在经上讲的,寿命无量。从哪里来的?清净心来的。所以诸位心地清净,你就不会生病;心地慈悲,任何毒都化解了。慈悲是最好的解毒剂,不需要用解毒的药物,慈悲心把任何的巨毒都化解了。所以只要做到清净慈悲,你的身体自然就健康长寿。这个我们都合在孝养父母里头来说,我们身体健康长寿,父母看到喜欢,如果天天看到你生病,父母很难过。所以要善体父母之心,你才懂得怎样去尽孝。所以素食好处就太多了。

  素食里面也有一些刺激东西,对於生理产生不好的影响,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都给我们选择删除掉了,这是诸位常常明了的「五辛」。五辛,辛是蔬菜,不是肉类。我们也称为「五荤菜」,荤也是草字头,是蔬菜一类,不是肉食。这五种,《楞严经》上讲得很清楚,生吃它刺激肝火容易发脾气,熟吃这个东西产生贺尔蒙,容易引起性冲动,都是带给你烦恼,所以不吃它,原因在此地。

  佛是很讲理的人,不是不讲理。这个东西为什么不能吃?葱、蒜、韭菜、荞头、洋葱,这有什么不能吃?佛把这个道理说出来,对我们初学的凡夫,我们没有定力,还是避免为好。到你真正有定力、有功夫,没有障碍,《华严经》上讲「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难道吃葱、蒜还有障碍吗?到那个境界才行,不到那个境界不行,你的烦恼习气没有断,那怎么可以!

  可是你又得要晓得,佛的戒律条条都有开缘的,不是死板板的。开缘是你做佐料用,你配菜做为香料用,不起作用,你吃的时候不会起作用。譬如吃大蒜,像山东人大蒜瓣像花生米一粒一粒吃的,吃那么一大碗,那个起作用。那种吃法恐怕我们都没办法,我们受不了,太辣了。我们吃个一片、两片,已经就很难下咽。所以一定要懂得,要达到那个分量它才起作用,不达到这个分量不起作用。所以在家居士,你们家里人如果没有这些佐料配的时候,他就觉得「这个素菜没有味道,还是吃肉好」,那我们是避免让他吃肉,我们用这些东西做佐料,好,没有妨碍的。寺院里面就不太好意思了。寺院里面要用这个做佐料的话,居士们来了,嫌疑「这个出家人吃五荤菜」,他并不了解这里面的情形,避免嫌疑,最好就不要用,在家没有太大的关系。

  譬如五戒(根本大戒)里面有酒,酒不是性罪,是遮罪,怕你喝醉了之后,你破别的戒。酒本身哪有过失?如果你喝酒要不喝醉,那有什么过失?没有过失。但是为什么佛制订这么严格?怕你控制不了你自己,一杯又想一杯,不想醉自然就喝醉了,就出毛病。所以这个戒律才这么严,是因为你不能控制自己。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条条戒律都有开缘。所以佛是很讲理的人,佛教给我们合情合理合法,样样都是帮助我们身心健康,我们要懂得佛的意思。

  所以从孝养父母下手;你真正学佛了,真正发愿修行,从哪里修起?从今而后,要认真去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佛法是师道,一个人学业、道业、事业的成功,都需要父母跟老师配合,才能把这个人教出来。教一个人,自己直接去教非常困难,必须父母跟老师配合得很好。做父母的人,儿女稍稍懂事,到七、八岁上学的年龄懂事了,父母说:「我是你的老子,你要孝顺我。」儿子反问:「我为什么要孝顺你?」这句话说不出口。所以教孝是谁?老师。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把孝顺父母的大道理说给学生听,学生回家就知道孝顺父母。老师不能要求学生:「你要尊师重道,你要尊重我。」也说不出口,所以父母教儿女奉事师长。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么样密切配合,这个小孩他才会真正懂得明白了,恍然大悟,应该要这样作法。

  从前家长对於老师,实在讲非常尊敬。我记得我小时候七、八岁,大概我是上了两个月的私塾,那个私塾是在乡下一个祠堂,这里面有一位教书的先生,我父亲把我送到那里去上学。先拜孔老夫子,它那个礼堂里面,供的是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牌位,向这个牌位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节,这是满清的礼节,在民国初年。拜完孔老夫子之后,再请老师上座,我父亲在前面,我们跟在后面,也给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这是家长把儿女付托给老师,请老师好好的管教。家长对老师行这么大的礼,老师要不认真教学,怎么能对得起家长?他不能不认真,不能不负责任。家长总是尽心尽力备一份礼物,供养老师。老师不在乎礼物的丰厚,是随著每个人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好多送一点,环境不好少送一点,老师不计较这些,计较是你做家长的对老师有没有诚意。

  现在没有了,现在老师要是严格教学生,家长还到警察那里去告状。你说当老师的敢教学生吗?不敢教。你将来有没有成就,老师就不负责任了。所以古时候教学,我觉得那个制度好,学生对於老师一生都不会忘记,感恩戴德,感激老师的教诲。哪里像现在离开学校,老师都忘得干干净净的,你说这个社会不乱怎么可能?不可能的事情。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师道没有了,师道为什么没有?孝道没有了。我们今天学佛,知道师道跟孝道使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国家兴衰,世界的安定和平,孝道跟师道是真正的基础。

  中国古代,汉武帝制订的中国教学政策。教学的宗旨汉武帝制订的,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每一个朝代改朝换代,但是教学宗旨始终没有改变,那就是「孝亲尊师」。而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佛教育也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跟儒家的教学不谋而合,这真正是所谓「英雄所见,大略相同」,我们知道这个关系太大太大了。我们修行要想成菩萨、要想成佛,世间人把孝道舍弃了,师道舍弃了,他要搞六道轮回,那无所谓。我们今天要想超越六道轮回,要想作菩萨、作佛,那非从这个基础下手不可。别人不做,我们一定要做,我们要做出成绩表现给社会大众看,让社会大众冷静去思考,希望孝道跟师道逐渐在社会慢慢再能够提起来,这个社会才有救。

  「奉事师长」,这里面最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听从老师的教诲,老师教导我们的,一生都不能忘记。就像佛经里面所说的「信受奉行」,要认真把它做到。所以佛法从这里开始,这两句是根本大法,整个佛法的根基就在这两句上。

  下面再讲逐渐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慈心不杀」,培养慈悲心。五戒里面提一个「不杀生」,其他的就省略掉,不是没有了。这一个慈心贯下去,「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这个经文简略,这都是属於慈心,培养大慈悲心。

  「修十善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以十善做标准,不能够离开这个标准。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动作是身业,以这十个标准做为规范,不能离开这个规范太远,这就是真正佛的学生,我们从这个地方奠定学佛的基础。

  然后再从这个基础上向上提升,就是第二种福:「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前面第一条是人天福报;第二条是二乘人的福报,我们讲小乘:声闻、缘觉,那我们自己知道了,这是小乘佛法;第三条是大乘佛法。佛法是建立在人天福德的基础上,没有前面这四条(第一福有四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就没有佛法了。我们今天讲,我要受三皈、要受戒,前面这四条没有,像盖房子一样,我不要第一层,我只盖第二层,你怎么盖法?哪有这种道理!

  今天佛教衰,佛教在社会上落得这种地步,你要问什么原因?我们把基础舍掉了。如果每一个人都懂得孝亲尊师,不学佛的人,其他宗教的人,看到你都对你尊敬,都对你景仰,都对你赞叹,都肯定你的德行。你连前面都做不到,说个不好听的话,对佛恭敬,天天磕头,香花水果供养,对父母完全没有一点尊敬的心,甚至於处处还给父母为难,佛菩萨要你这个学生吗?不要。佛菩萨心里很明白,「不孝父母,到这儿来巴结我,一定别有企图,不怀好意。」照理说,你一定是自己亲人应该先照顾。自己亲人,最大的恩德的人,你都不顾的时候,你去巴结佛陀,你当然是有不良的企图,这一定道理。大多数人拜佛,干什么?跟佛谈条件:「你保佑我升官发财,我发一百万,我拿一万块钱来供养你。」把佛当作贪官污吏来看待。这样拜佛,说实在话,已经是侮辱了佛菩萨,你还想得福,哪有这种道理?你造罪过就无量无边,你还以为得福?所以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佛法建立在前面这个基础上。

  「受持三皈」,三皈的大意,昨天给诸位略略的提示过。真正发心做佛的弟子,依照佛的标准去做,「觉、正、净」的标准,也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清净心、平等心、觉悟心」,以这个为标准,那你就是正式学佛。

  「具足众戒」,这个意思是广义的,昨天给诸位说,一定要养成守法、守规矩,遵守道德风俗习惯,养成这样的习性才好。

  「不犯威仪」,威仪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礼节、规矩,决定不犯规矩、不犯礼节,一定要守礼。礼,古今中外不同,我们是现代人,守现代之礼,这就对了。我们到外国去旅行,到人家那个国家,一定要遵守他们的礼俗,他们的法律,他们的规矩,跟大家相处才融洽。这个意思都是非常非常之广,不能够局限在佛经教条上,那就完全错了,所以一定要懂得佛说法义趣之所在。

  第三,这是大乘福。大乘又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它有次第的,决定不能够错乱。第一句「发菩提心」,这一句很难。什么叫菩提心?「菩提」是印度梵语音译过来的,翻成中国的意思是觉悟,菩提心是真正觉悟的心,真的觉悟了。觉悟什么?觉悟到人「生一定有死」,觉悟到这个世间确确实实有轮回,觉悟到依照佛陀讲的理论方法去修学,决定可以超越六道轮回,可以作佛、作菩萨,你真正觉悟到了。佛跟我们讲六道、讲十法界,这里面的业因果报都能够明白、都能够信受,然后依照佛讲的道理方法去做,这个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这一种觉悟的心与菩提心就相应,总算是你觉悟了。可是这一句话,它是讲在大乘的阶段上,那它的意思就更深了。我刚才讲的觉悟的心,在第一条我们就能做到,我们有这么高的警觉。

  大乘里面讲的菩提心,佛在经上常讲的有三条。第一个是讲觉悟的心是真心,菩提心是「真心」,不是妄心,真心的本体是至诚心,这是真心。真心的体是什么?《观无量寿佛经》讲的「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你真心的本体。真诚心起作用,这个作用有两种:一个是对自己,一个是对别人。对自己叫做「深心」,拿我们现在人的话来讲,就是自重、自爱,这样说法大家好懂。你真正懂得自重自爱,你自己尊重自己,别人自然尊重你,你自己能自爱,你就能博得广大群众的爱戴。一个人自己不尊重自己,自己不爱护自己,别人怎么能瞧得起你,没有这个道理!所以深心就是自重自爱,唯有佛菩萨才真正懂得这个道理。

  对待别人要大慈大悲,《观经》上讲的「回向发愿心」,就是「大慈悲心」对人。我们自己无论修积什么样的功德,自己不享受,把自己的功德回向给大家去享受,有福大家享,有罪我一个人承当。你说这多伟大!这才叫真正发了菩提心。基督教里面讲,耶稣背一切罪人的十字架。实在讲,没有佛法讲得那么圆满,那么伟大。在境界上说,佛法是尽虚空、遍法界,不只是一个天堂、地狱,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的过失,自己一个人承当。自己修积无量无边的福报,让一切众生共享,真的就跟父母、慈母爱护子女一样,不辞辛劳为儿女的幸福。

  第一个要劝我们发菩提心,没有大菩提心,你就不能够成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佛的人很多,真正往生的人不多,原因在哪里?他只做到一半,另外一半没做到。《无量寿经》上讲往生最重要的条件,上辈、中辈、下辈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没有两样,「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一向专念」做到,「发菩提心」没做到。菩提心刚才讲是觉悟的心,没有发菩提心,他的心迷惑;换句话说,他连孝养父母都做不到,所以佛念得再好,念得再多,都不能往生。往生最基本的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就非常非常重要,我们千万不能够疏忽。

  菩提心这个说法,恐怕大家还不好懂。我们说得更具体一点,佛经里面讲四弘誓愿就是菩提心,是菩提心的具体说明。四弘誓愿里头第一个发度众生的心,真发!不是说这个众生我喜欢我度他,那个众生不喜欢,我不度他,这不是菩提心。「众生无边誓愿度」,没有条件的,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律平等的。度就是爱护众生,关怀众生,帮助众生,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

  我们有没有这个心?说老实话,这个心若有若无。说你没有,有一点;说你有,时时刻刻忘掉。难!必须要一时一刻都忘不掉,念念要把佛法介绍给一切众生,怎么可以把这个事情忘掉?实在没有法子,我们看香港许多文具店卖很多精致的小卡片,你在卡片上写上一张「南无阿弥陀佛」,送给你的朋友,你就度了他,把佛介绍给他了。你要肯耐烦一点,把「三福」这几条写上去。如果自己有能力,我就把这个印成一张小卡片,到处给人结缘。哪有做不到的事情!问题在哪里?常常忘掉了,不晓得从哪里做起。

  前几年,我在美国看到年轻人穿的T恤,那里头画的图,前后妖魔鬼怪,看到好恐怖。这是什么世界?这个世界说明了《楞严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是邪师?妖魔鬼怪,妖魔鬼怪出现了,到处都看见,画的那个样子很恐怖。所以我看到这个现象,就想到我们要想办法救他。於是我也做了很多T恤送人,我做的什么?后面印的「南无阿弥陀佛」。我也设计了好几种图案,也做了恐怕有十多万件。但是世界人口太多,我们这十几万件算不了什么。最近南台湾有些同修要我写几个字,我就随便写了几个字,没有想到他们全部把它印出来;应当分开来印才好,他全部印出来。前天好像我在此地看到有同修穿这个服装,我里面给他写的有「孝亲尊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都穿这个T恤在街上走走,就度很多众生。要有心去做,时时刻刻不间断的去做。

  第二句「深信因果」。这一句在此地,我在过去确确实实是搞了两、三年都搞不清楚,我感觉到非常奇怪。为什么?假如「深信因果」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因果,所谓是「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因缘果报这个道理,我们凡人都懂,不学佛的人也懂。它为什么写在这一条?这个地方是菩萨法,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我被这个事情困惑了两、三年,到以后终於搞通。搞通这个因果不是普通的因果,不是讲「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不是这个因果;这个因果,刚才讲了人天懂得,二乘也懂得。此地这个因果应该是特别的因果,这特别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真的许许多多的菩萨都不知道,所以菩萨还学其他的法门,学得好辛苦、学得好累,最后也未必能成佛。懂得这个因果的人那就快了,真是《无量寿经》上所赞美的「行超普贤」。普贤大士那还得了吗?大乘菩萨里面排名第一是普贤菩萨,深信「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的这个人,他超越普贤。普贤证到等觉,修了无量劫,他才修成功。

  我们今天是凡夫,初遇到佛法,如果相信这句话,这一生老实念佛,依照我们现在所提倡「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你就依照这五个科目,处事待人接物,依照这五个科目去过日子,然后一心称念「阿弥陀佛」,你就决定往生不退成佛。你果然把「三福、六和、三学、六度」统统做到,就是真正发菩提心,不必再问什么叫菩提心,你的菩提心完全落实了。如果你做不到,你菩提心研究得再透彻也没用处。这个东西要做,要真正把它做出来,这才行。所以此地讲的因果,我们必须要牢牢的记住是「念佛成佛」。

  此地讲的「深信因果」,跟印光大师讲的深信因果,意思不一样。印祖的四句话,「敦伦尽分,闲邪存诚,深信因果,信愿念佛」,也是这四个字,讲的意思不一样。他那个「深信因果」叫我们相信「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一定要受恶报」,他那个意思讲得浅,这个地方的意思讲得深。

  第三句「读诵大乘」,读诵大乘就是亲近佛陀。佛现在不在世,我们怎么亲近他?佛的经教还留在世间,我们每读一遍,就是等於听佛对我们一次的教诲;我们天天念,天天让佛陀提醒我们;三天不念经就忘掉,我们的毛病习气就又出来了。一方面要读经,另一方面跟社会要保持距离,这一点非常重要。如何保持距离,养自己的清净心?第一个不看电视,第二个不听广播,第三个不看报纸、不看杂志,再有一条不听电话。你要晓得现在电话很方便,一拿到电话,三句话讲完之后就是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一大堆,决定不是好事情,所有一切是非麻烦,都从电话得来的。你把这些东西戒除掉,你的心清净,问你今天如何?天下太平,没事,日子很好过。

  你们天天搞这一套,你们生在乱世,大乱之世,我跟你们生在这一个地方,我过的是太平盛世,我什么都不知道。从来不看电视,我讲经的那些录影带,我都不看的;人家放来给我看,我说:「那都是胡说八道,有什么好看的?」愈看愈难过。你们还觉得不错,我愈看愈难过。所以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清净心,看什么?看佛像,看佛经,这个好!听佛经,看佛像,「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干这个事情。面对广大群众,我们把所有一切群众,都看作是佛菩萨的化身,佛菩萨示现来度我的,示现的好相,就是意思教我要跟他学;示现的不好的相,警惕我,千万不要走这个路。善人是我的好老师,善知识;恶人也是我的好老师,也是善知识。你说这个生活多么愉快!多么美满!这个世界哪有什么不好的?日子要会过、要会转。「读诵大乘」就重要了。

  净业三福里面总共十一句,十句是自利,到「读诵大乘」都是自利,都是自己应当如何来修学,末后一句化他。「劝进行者」,劝别人修行,劝别人要进步。我们自己依教奉行之后,就要劝导一切众生,末后这一句是劝人。如此三事,名为「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八个字要紧。这三桩事情,总共十一句话,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众生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成就净业的正因,我们怎么能疏忽?所以诸位要问,学佛从哪里学起?从这儿学起,从孝亲尊师学起。

  在中国大乘佛法是以四尊菩萨来表法,代表大乘佛法的修学。这四尊菩萨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四大名山,中国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来代表。第一尊地藏菩萨。「地」是大地,我们不能离开大地而生存,我们要依靠大地,我们生活所需的一切都是大地生长的;五谷杂粮大地生长的,金银财宝是大地里面开采出来的,所有一切的受用没有离开地。佛用这个地表我们的心地,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法从哪里来?心地变现出来的。「藏」是宝藏,在事上讲地上的宝藏,就是它的矿产以及这些动物、植物,都是依靠大地而生存的、生产的,以这个为宝藏。心地的宝藏,本来具足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德就是相状、德相、能力、才艺,无有一法不是无量的;一切的无量,都是我们心地里头本来具足。心地就像一个矿山一样,里面许多宝藏,我们凡夫不懂得开采,过贫穷的日子;佛菩萨把他心地宝藏统统开发出来,所以他的生活过得自在。我们看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里面毗卢遮那佛的华藏世界,那是心地宝藏已经开发出来,我们心地宝藏还埋藏在地下,没有开发出来。用什么工具去开发?佛告诉我们「孝敬」,孝敬是性德,要用性德才能开发自性宝藏。所以古圣先贤、佛门、儒家教学,为什么把孝敬放在前面,道理在此地。你要不懂得孝亲尊师,你的自性里头无限的宝藏开发不出来,所以地藏菩萨就代表这个法门。一部《地藏菩萨本愿经》里面讲什么?就是讲孝亲尊师,开发我们心地宝藏。

  心地宝藏开发出来之后,就要利益一切众生。利益一切众生,观世音菩萨做代表,南海普陀观音代表的是大慈大悲。用什么去利益一切众生?用什么救苦救难?给诸位说,就用「孝敬」两个字。观世音菩萨教孝教敬,劝孝劝敬。人人都知道孝亲,你们想想看,一个知道孝亲的人,不但他不敢做坏事,心里起一个坏的念头,觉得对不起父母;连一个恶念都不起,他怎么会做坏事?一个尊敬老师的人,念念记著老师的教诲,如果老师教诲没有做到,就感觉得对不起老师。真正懂得孝亲尊师的人,这个人是世间真正的好人,这就是救苦救难,社会永远安定繁荣兴旺,世界永久和平安乐。什么造成的?孝敬造成的。观音菩萨要不教人孝,不教人敬师,那哪里称得上大慈大悲?

  教学、行事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麻烦就大了。佛家常讲「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接引众生;可是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怎么办?为什么慈悲变成祸害,方便变成下流?感情用事,没有智慧,这个不可以。所以再把文殊菩萨拉出来,他代表智慧、代表理智,我们的慈悲、方便要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这就决定不会变成祸害,不会变成下流。把「孝敬、慈悲、智慧」落实在我们生活里面,就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代表落实。四大菩萨教我们这个修学方法,大乘佛法的教学这四根柱子,缺一个都不可以。

  四大名山,这四大菩萨表法的,现在人把它当作神去膜拜,这不是迷信吗?这是糟蹋佛菩萨。佛菩萨看到那么多人来烧香磕头,来拜拜,不喜欢,流眼泪。真的,你把他的意思全部误会掉了,搞错了,真的是流眼泪。那什么人喜欢?有一些喜欢的人,喜欢的人那不是真的佛子,假的佛子。看到这么多人烧香,这么多人供养,钞票滚滚进来,好喜欢,他看到这个喜欢;他喜欢,佛菩萨流眼泪。我们要明白事理,佛法里头没有一丝毫迷信。懂得自己基本修学的原则之后,一定要真正的去信受,要去奉行。

  人不能离开人群独立生活,人是个社会动物。与大众相处,佛给我们制订六个原则,叫「六和敬」,人与人之间相处,这都是最重要的戒律。第一个「见和同解」,用现代的话来说,与大众建立共识,这最重要。我们的想法、看法相同,不至於有争执,不至於有矛盾、有误会,引起社会的动乱。国家与国家的战争,人与人的纷争,从哪里起来?误会,彼此没有充分沟通,没有充分了解,都是从这些误会里头产生的。所以佛教给我们第一桩大事情,意见要沟通,见解要把它接近,这样就好,建立共识。所以把这个列在第一条。

  共识如何建立?现在人人都知道建立共识的重要,究竟共识要以什么为标准?我订的标准,我的共识你未必肯听;你订那个标准,我未必会点头。各人立下不同的标准,他怎么会不打架?怎么会不争执?决定免不了的。所以到最后我们看看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老人家用什么为标准?把你的成见放下就是标准,这个办法好。不是我跟你走,也不是你跟我走,我们把我的想法看法放下,你那个想法看法也放下,大家不就没事了吗?这个法子是真高明。我们看了之后点头,真的是心服口服,释迦牟尼佛没有说:「你们的见解错误的,我是正的,你要跟著我走。」释迦牟尼佛的法是平等法、清净法,他是用「清净、平等、觉」为标准,这个标准大家听了没有话说。

  你心地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就错了。每一个人有妄想分别执著,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那相处就太难了。大家都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各个人都用清净心、真诚心相接触,这就是佛与佛在一起。唯以「真诚、清净、平等、觉」,我们将佛的教育归纳为二十个字,这边同修给写在这两边。我们要怎样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常存此心,常用此心,时时刻刻不离此心。这个心落实在事相上,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不念佛不圆满,念佛就圆满,念佛成佛。

  什么叫看破?明白了,事实真相清楚了、明白了。我相信在座的同修们,你们每天都看报纸,这现代人的习惯。我每天也有人送报纸来给我看,我不看,为什么?那个字太小了,密密麻麻的伤眼睛,里面东西都是乱七八糟的,都是污染,我不看。我看一个觉悟的东西,这报纸上每天都有一篇「正觉」。什么东西?讣闻。你看这么多人今天走了,天天看这个,天天都走了,想到哪一天轮到我,警觉性。你看别的没用处,被污染,看这个东西提高警觉。所以你看到报纸好像都有很大的篇幅,那一版叫正觉版,那一版叫菩提版。所以我不看别的,我看这一版。你看到这个,人死了之后什么带走?一样都带不走,活的时候这个也要争,那个也要执著,样样都想拥有,到临命终时什么都带不走,都是别人的,「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我们要走这个路子吗?到临死的时候放下,迟了,现在就要放下。所以诸位要常常看这个,你有警觉心,你真看破,你有智慧。

  钱不可以放在银行,会贬值,没用处,钱应该怎么样?做好事,多布施。布施光了,你生活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你命里头有的,一分一毫都少不了。命里有的决定有,命里没有的,用尽心机也保不住。你为什么不散财?散财就是积福。你肯帮助别人,别人就帮助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说这个多自在!

  何况这个世间的劫难不能避免,劫难怎么造成的?人心造成的。你看这个社会,我们常常在国际上旅行,所见所闻,社会的大众贪瞋痴慢这种念头是年年增长,它不是停止在那边,年年在增长。贪瞋痴慢在增长,必定爆发大灾难,这是果报。人人造的恶因,这个恶因感得的恶果是共业所感,这个事情就麻烦大了。昨天有个同修告诉我,印度又举行核子爆炸,听说巴基斯坦也准备举行核爆,大家比赛。比赛到后头结果是什么?结果是把地球毁灭,大家同归於尽,这个灾难逼迫在面前。

  我曾经听人讲过,将来这个世界有三种大灾难,一个是核子战争,全球毁灭性的战争,非常可怕。第二种是地球地层的变化,大地震,我们现在讲是自然灾害。南北两极,两极的冰山在开始融化了,如果两极的冰山统统融化掉,海水大概可以上升两、三公尺,沿海的城市全部都淹没,这是没法子避免的,现在海水的温度一年一年增加,太可怕了。第三种是经济总崩溃。现在东南亚受到这个灾害,这只是局部;将来全球经济总崩溃,那个时候怎么办?整个世界就乱了,很有可能。

  所以我们天天要念什么?念死,你才会觉悟,这心就凉了,什么都不要争了,什么都不要夺了。有力量多修福,唯有福报带得走,唯有福报能带走,钱财带不走,为什么不舍财修福?这聪明人干的,世间愚笨的人他不懂得。我们学佛的人,最低限度要明白这个道理,你才算是看破,然后你放下了。自己生活节俭一点,我多节俭一分钱,我就多帮助社会一分的力量。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念念为一些苦难的人,去养你的慈悲心,这就对了。放下,是放下心里面的贪瞋痴慢,放下五欲六尘,自己一天当中能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遮蔽风雨,足了!一心念佛求生净土,把佛法随时随地介绍给一些众生,代佛弘法,这个工作是最伟大的、最有意义的。我们为谁工作?为佛菩萨工作,为阿弥陀佛工作,为一切众生真正的幸福而工作,你说这种生活过得多有意义!身上什么都没有,得大自在,随缘度日,绝不攀缘;攀缘你就有烦恼,随缘没烦恼。我们过这样的日子,这就是佛菩萨的生活,佛菩萨的日子。所以我们待人要以「六和敬」,建立这样的共识。

  「戒和同修」,这个戒是守法,每个人都守规矩,每个人都守法,这个团体自然和睦。然后才做到,「身同住,口无诤,意同悦(同悦是法喜充满),利同均」,我们要真正去做。我有福报,我得的利养多,他没有福报,我分给他就均了。说人人均等这不可能的,个人修的不一样,因不相同,果怎么会相同?唯有觉悟的人,得到果报之后,能够把自己的果报分给一切大众共享,这就均了,这是均的真正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所以,以「六和敬」来处世,处事待人接物。

  在行持上面落实在「六度」,六度是我们做人处事的总纲领、总原则。第一个是「布施」,布施就是放下,真正肯帮助别人,放下自己一切的享受,能为众生牺牲自己。「持戒」就是守法。「忍辱」就是耐心,做事做人很有耐性。「禅定」就是自己有主宰,不轻易的被外面境界所动摇。「般若」是智慧,对於一切事理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教给我们生活处事待人的六个原则,我们真正能遵守,怎么会有错误?真正能遵守,怎么不幸福?怎么不快乐?这是真正的佛法。所以佛法学了马上就管用,现在学了回家就晓得孝顺父母,就知道奉事师长,很管用,学了马上就管用。你从今之后,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你就能遵守这些原则,那你真正是菩萨生活,真的是转凡成圣,破迷开悟,离苦得乐,一点都不假。这三天,简单跟诸位报告到此地,让我们认识佛法、明白佛法,然后我们才知道,如何来修学佛法。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一集
下一篇: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二)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三)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五)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二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六)第三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一集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七)第二集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