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第五篇 自在解脱.即定即慧 有爱有恨,公是公非
 
[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点击:2565]   [手机版]
背景色

第五篇

自在解脱.即定即慧


有爱有恨,公是公非

《时报周刊》吴铃娇专访

法鼓山中华佛研所创办人圣严法师,于十七、十八日两晚在台北市世贸国际会议中心,讲「爱、恨」,谈「是、非」,层层剖析人心行为的造作,并一一阐明心性法则的真义。

今(一九九二)年的演讲会,法师以「爱与恨」、「是与非」一心两面的问题加以阐述,他以「有爱有恨」、「公是公非」结语,评断爱恨是非的真谛。


贪爱不足生忿恨──爱与恨往往是「烦恼源」


法师引用晋译《华严经》卷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的一段话,说明人心是能善、能恶、知善、知恶的本源:「心如工画师,画种种五阴,一切世界中,无法而不造。」

心,既是导引肢体语言行为的「善恶」,也就能表现人性本能与心理行为的「爱恨」。因此,圣严法师认为,「爱」与「恨」是一体的两面,人为了能满足私欲,就有无限的「贪爱」,一旦私欲难满时,「忿恨」就随之而起。

因此,从「自我」的观点来看,「爱与恨」是心理的,也是本能的,而爱与恨往往是人间的苦因,烦恼源头。

圣严法师还说,爱与恨虽然是相对的,但也不尽然是绝对的;也就是说,「爱」未必全然是好的,而「恨」也未必都是不好的,唯有「大爱」和「大恨」,以公益为出发,「爱」与「恨」才有正面与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大爱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佛菩萨,是一种无污染、纯净的爱,如人饥己饥、人溺己溺。

大恨是大意志、大威德,是一种瞋恨的升华;也就是忿怒金刚、威慑邪魔的公义伸张。

圣严法师说,「爱」与「恨」有不同的层次与境界,于佛法而言,不落爱恨是超脱的菩萨,有爱无恨的是世间的圣贤,而人世间的凡夫,是「有爱有恨」的。

既然,有爱有恨,「菩萨低眉,金刚怒目」,怀抱「慈悲心」的爱与恨,才是现代人应有的情怀。一切要爱得有意义,也要恨得有道理,内心清明自在的「爱与恨」,才是无罣碍的「爱与恨」。


是非常失衡混淆──过去对的现在未必是对

讲完「爱与恨」,圣严法师随之在第二天的演讲会中,谈论「是与非」。

圣严法师说,社会是人的集合,因共同的生活、信仰、利益、安全而集合的群体。但是不同的风俗、思想、生活及文化而造就出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社会又常因时空的变迁与数量的多寡,而有不同的价值标准。

个别的社会背景,因此存在着不同的是非观念。圣严法师在最近两年,两次前往中国大陆,参访许多寺院古庙,发现绝大多数的建筑、佛像因遭文化大革命破坏而新建新塑。法师问道:「这些建筑雕像,是新的还是旧的?」

没想到回答竟是:「新修如旧」、「新塑如旧」!法师继续问:「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是对的?还是不对的?」

答案是,过去是对的,现在就不一定是对的。此一时彼一时,不同的时空,就有了不同的论断。因此,圣严法师认为是与非,没有绝对的永恒,经常是随着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而调整价值标准。

而是非价值的判断,又常因重迭交错、物换星移,而发生失衡与混淆。究竟该如何去衡量「是与非」呢?

圣严法师认为,共通的立场、共通的尺度,公非公是,是「是非」的凭据。

所谓的「公是」、「公非」,还必须以分工合作的社会观点立足,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是」,即是「公是」,不符合社会群体利益的「非」,就是「公非」。


息事宁人为首要──以情以慈悲心任其自然


法师曾引用《涅槃经》,指出如有人危害社会而使社会受灾难时,菩萨会予以制止,阻其作恶,而菩萨已发愿承挑制止恶人的一切结果。

是非若因缘生起时,我们应该如何去灭诤呢?圣严法师认为「息事宁人」是首要。可以厘清是非时,以法、以理,据理力争。万一无法厘清是非时,只有以情、以慈悲心,而任其自然了。

圣严法师以古来禅师的是非观,作为结论,他说,禅师们常因观机逗教,而对是非存有不同的见解。例如赵州从谂禅师知道,众生皆有佛性,连柏树的树子都有佛性,但当有人问他:「狗子有佛性吗?」禅师却说:「无。」

又如《金刚经》、《心经》,系阐述「有无皆非」的观念。有位僧人因通体是病,求禅师医,禅师却回答:「不医!」而且说:「教汝求生不得,求死不得!」这个公案,说明的是,以佛教的观点来说,人本来就无须求生,也无须求死,又何必求生、求死呢?

圣严法师说,对于是非观念,禅师还有一解,那就是「是非自在」──有马骑马,无马步行。

这位现今国际知名的禅师说,是非当前,只有以知识说明问题,以智慧解决问题。而唯有公是公非,才是是非生起时的立足点。

(一九九二年九月六日《时报周刊》七○四期刊出)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增福增慧
下一篇:婴灵问题座谈会圣严法师答问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