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吴甘霖)
 
[佛教与经济] [点击:3537]   [手机版]
背景色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吴甘霖
《禅刊》  

    第一单元:禅宗管理学的四大魅力

    什么是管理?通俗地说,就是管好人,理好事。而且,管人往往是管事的前提。那么,管人最关键的点在哪里呢?在心灵。甚至可以说管好人的心灵,才能管好一切!而禅宗又名心宗,在开发人的心智和管理心灵方面,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把握了禅宗的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就把握了管理人的钥匙。

    将禅宗与管理学进行结合,就叫做禅宗管理学。关于禅宗管理学,固然有一些人在不同层面作了探究,但我觉得:柏林寺明海方丈关于禅宗管理学的四大价值,比较全面地把握了禅宗管理学的关键。

    我与明海方丈对此进行了多次交流。后来,我又把这些理念应用到对清华、北大多个总裁班上,发现:明海方丈总结的禅宗四大价值,深得广大管理者的认可和青睐。

    四大价值实际就是四大魅力,对此,我进一步对之做了一个细致的研究和分析:

    一、在工作中享受人生

    在现代社会中,许多人把工作与生活分开,认为享受人生是只与生活有关的事。但是,一个真正的禅者,应该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充分感受到禅悦的。在工作中,也应该能够享受人生。

    禅宗管理学又名管理禅,最早的提出者不是佛教界人士,而恰恰是一个享誉全世界的企业家——日本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他能够将一家小公司,做到全世界最有名的电器公司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力于他在管理禅方面的实践。松下曾提出过许多与禅法有关的管理理念,如“工作场即修行的道场”,在修习禅法的过程中,他培养了自己的“直心、柔软心”。这种心态,让他不仅自己将工作当成一种享受,而且也努力让所有的员工在工作中享受人生、实现人生和创造人生。

    松下是日本在工业时代的企业领袖,到了高科技时代,日本企业界又有了一个新的企业领袖——被誉为“经营之圣”的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更重视管理与禅的结合,甚至一度曾经到庙里出家为僧。他在禅修方面的经验,对他搞好企业,提升自己的心性素养,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稻盛和夫在他的自传《活法》一书中,写了这样一段经历:

    在当初作为研究人员着手研究时,每当专心致志做完一个实验、得出意料中的结果时,他总是欢呼雀跃“太好了”,高兴得手舞足蹈。

    可他的助手总是冷眼旁观,有一次当他又高兴得跳起来,甚至叫助手也“高兴高兴”时,助手却说,作为一个男人,动不动就高兴得跳起来,只会让人觉得太轻率。

    对此,稻盛和夫又是怎么说的呢?他说:

    “即使多少有些轻率,但是发自肺腑的高兴、感恩之心,是继续从事踏实的研究和勤恳工作的动力。”

    这就是工作中应该体验出真正的喜悦来。《瑜伽师地论》中特别提出还有一种“办事禅”,强调在工作中你依旧可以有禅心,只要你活在当下,即使再苦的工作,你也能享受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与此同时,一个敢于在工作场中修炼自己的管理者,必然是一个内外和悦的管理者;一个将工作场当修行道场的团队,必定是越来越优秀的团队。

    二、在逆境中开发心灵

    一次,我和一位远方来的僧人去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秘书长学诚大和尚。学诚大和尚曾讲过这么一句著名的格言:“棉花堆里磨不出好刀来!”

    这句话,给人很大的启示:一帆风顺不可能有大的进步;卓越的成就,来自重重的磨难与修行。这也正如明海大和尚所指出:

    “我们的心,就像一把刀,想要锋利,就必须用磨刀石去磨它。我们的心要让它放光,要让它的智慧出来,有时候和风细雨是不够的,完全顺着它是不够的,要让它难受。”

    其实,纵观那些有成就的人,不管是佛教的得道高僧,还是世间的成大业者,无不是承受了种种压力、经过种种逆境与磨难,最后才得以成就的。他们心理的承受力,超出常人,他们心理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也超出常人。

    正如平坦的道路上留不下脚印,也正如名僧不可能只在禅床上炼成,名企业也同样不可能在温床里炼就!

    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一个处于创业初期的企业陷入了经营与管理的双重困境,创业者开始变得茫然,一时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去干。

    当时彩电是社会上争相抢购的紧俏商品,于是企业高层觉得这是个难得的商机,便千方百计从电视机厂搞来一批彩电,想加价后卖出去,希望借此大赚一把,帮助企业挺过危机。

    然而因为不懂得将税金打入成本,在交完税之后,他们才发现这桩以为稳赚的生意其实赔大了。创业者们只好到郊区农村买来萝卜、白菜摆在计算机所门口卖给职工,以填补亏损。

    事实上,除了萝卜白菜,这家企业的创业者们还卖过旱冰鞋和电子表,但都以失败告终。

    连续的挫折与越来越举步维艰的困境,逼得创业者们不得不下决心反省,认真细致地总结惨败的经验教训。

    经过讨论,大家达成了共识:做企业必须稳扎稳打。于是他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的目标和发展方向。

    他们开始重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致力于以好的理念、思想和习惯等去影响团队,共铸自己的企业文化,并注重吸纳新人,消化一批再吸纳一批,建成“斯巴达克方阵”,壮大核心队伍,增强竞争力……

    经过重重磨砺之后,20年后的今天,这个创业者们曾经卖过萝卜白菜旱冰鞋和电子表的企业,已经成长为了国内高科技产业的佼佼者,并开始在国际舞台上精彩亮相。

    这个企业,就是今天如日中天的联想集团。

    能力人人想有,辉煌人人想得,阻力却人人避之唯恐不及。

    只有真正的强者,才会善于借逆境增长修为,于苦难中成就大业。因为在磨难的压力之下,我们内心的智慧才会被压出来,很多的潜能也会开发出来。—其实,顺境逆境都是增上缘。一个以禅的智慧武装自己的人,更应该把所有挫折和困难,都变为提升自己的良机。你会发现,正是那些你以为跨不过去的磨难,真正成就了你。

    三、团队中超越自我

    现在的组织很重视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总是与单位相关。但很少人知道:我们常常说到的“单位”,其实最早来源自禅宗。

    从马祖和百丈师徒开始,便提倡“丛林”,也就是僧众聚居的寺院。来参访的出家人到了以后,被管事的知客师带到禅堂,进门以后旁边有一个长条禅凳,用来打坐;在东西北边凳子后面都有一道帘子,帘子后面是通铺。每个人都有个位置,帘子前面有根长棍子,出家人的袈裟、海青没事就挂在上面,要念经了就穿上,平时打坐在凳子上,睡觉时把帘子一掀就进通铺。

    这,即是“单”“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禅宗很重视僧团建设。而禅宗管理僧团及禅宗的一些理念,对于当今的团队建设和管理,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经过这么多年做培训的经验,我觉得团队要建设得好,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只有适当放弃自我,才能实现更好的自我。”从禅宗的智慧中,就可以获得团队建设的许多关键:

    (一)在理念上,要重视“布施”、“无我”,要从“觉悟人生”发展到“奉献人生”;

    (二)在组织上,要重视“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意和同悦;口和无:诤;身和同住。正如《华严经》云:“行六和敬,是故能令僧宝不断。”

    (三)在行为上,要重视守戒。因为人人“守戒”就会“丛林无事”。

    这是我要重点坦述的一点。在百丈禅师的《禅门日诵》中,就提到“丛林以无事为兴盛”。怎么才能保证“丛林无事”呢,关键在于人人守戒。“丛林无事”就是僧众都遵照制度,各安其事,这样心中就没有烦恼。与此同时,大家就会相安无事,这就是丛林兴盛的表现。

    所以最高超的管理者,非常重视自我约束,通过自律而律人。

    1964年,日本战败后,松下公司面临极大的困境。为了渡过难关,松下幸之助要求全体员工振作精神,不迟到,不请假。

    然而不久,松下本人却迟到了10分钟,原因是他的司机疏忽大意,晚接了他10分钟。他认为必须严厉处理此事。

    首先他以不忠于职守为理由,给司机减薪处分。其直接主管、间接主管,也因监督不力受到处分,为此共处分了8个人。松下认为对此事负最后责任的,是作为最高领导的社长——他自己。于是他对自己实行了最重的处罚,退还了全月的薪金。仅仅10分钟迟到,就处理这么多人,连自己也不放过,此事深刻地教育了松下公司的员工,在日本企业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动。

    管理者要树立威信,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要想团队的纪律严格,就必须先对自己严格。

    说到这里或许你会问:纪律和禅不是冲突的吗?僧家讲自由自在,怎么还会有纪律?这样不就不自在了?

    其实,恰恰相反,僧团是最讲纪律的团队,因为戒律是给你自由而非限制自由的,僧人的自由自在恰恰因为戒律的存在。’对于禅宗更是如此。正如著名居土贾题韬所指出,人们对禅宗的认识有一个误区:认为它落于空。但实际上真正的禅宗恰恰讲究在一个念头上自主,所以是最讲究戒律的。

    戒律是人心的地图。在管理中,也是需要人人都要自己遵守“戒律”,这样才能打造一个好的团队。

    四、在人性中认识佛性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人人都可成佛”。

    禅宗六祖慧能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佛法,犹如觅兔角。”

    这告诉我们:佛法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在世间、在普通的人性中体现。

    而印顺法师则说:“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这又进一步告诉我们:佛也来自于人。所以,人性中有佛性,但是这个佛性要我们在世间历炼修悟,才能圆证。

    人人都有佛性。佛性往往在人性中体现。

    这种人性中的佛性,需要在平常的生活中修炼,在困境中萃取,在善待他人中升华,在单纯的心灵中开发。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除了要开发自己这种佛性,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满力量,更加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同时还要善于把握人性中的佛性,发掘员工的积极面和光明面。

    在佛教的概念中,没有善人和恶人之分,佛不会因为某一个人很凶恶,就不去度他,因为在佛眼里,心是可以转变的,无论多坏的人,都有佛性的一面。

    而对一个管理者来说,也没有绝对的好员工和坏员工之分,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和发掘。如果能够挖掘出员工人性光明的一面,那么佛性就可以得到充分体现,“金子”可以变为“钻石”,“庸才”可以变为“能才”,“烂苹果”能够成为“金苹果”。

    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个故事中的管理者是如何引导出员工的“佛性”的。

    著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有一个叫陈世龙的手下,此人外号“小和尚”,曾经是一个整日混迹于街头、吃喝嫖赌样样都精的小混混。但就是这样一个外人看来一无是处、无可救药的人,偏偏被胡雪岩打造成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胡雪岩发现陈世龙身上尽管有不少恶习,但也有很多一般人看不到的优点:首先,他非常机敏,待人接物落落大方,一点不怯场,而且十分得体;其次,他非常坦诚,从不做吃里扒外的事情;另外,他非常讲信用重义气,说过的事就一定会做到。

    胡雪岩充分利用了陈世龙既灵活又得体,而且重承诺、不失本分这些优点,大胆地用他去跑生意、打通各种关系,结果成为了自己非常得力的助手。

    人性中的佛性往往是不明显的,它需要一个有智慧的管理者,把深藏的佛性开发出来。

    正如明海方丈所指出:

    “发现人性中的佛性,是对自己的一种提升,当我们能够超越工作,超越各种困难,就会促成人性上的成熟,增加内在的财富,使我们的洞察力更加敏锐,更能明白自己的位置。”

    所以,帮助员工开发出佛性,也是对管理者自己的一个提升。无论是引导,是劝诫,是当头棒喝还是慈悲、宽容、智慧的管理者都会像一个禅师,无论是对待自己还是对待员工,都要看到人性中蕴含的佛性,而且将它发掘出来。

    第二单元: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

    禅宗管理学格外值得我们重视的第二点,就是管理者心灵的自我修炼。

    我信奉这么一个理念:“管好心灵才能管好一切”。在一个禅者看来,所有问题的出现,都源自于心,而所有问题的解决,同样源自于心。自己真正成为心灵的主人,人就能够彻底成为环境的主宰!

    让经营智慧与生命智慧结缘

    每个管理者都希望做一流的管理者。但要做一流的管理者,光有经营智慧还不够,还必须让经营智慧与生命智慧结缘。

    比尔·盖茨无疑是信息时代经营事业与人生最成功的典范,他从小就喜欢研究伟人的传记,对一些关于生命的问题,他也常常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后来,他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凝结为这样一段很有禅味的话:

    “人生就是一场正在焚烧的大火,一个人能够做到、也必须去做的,就是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从这场火灾中抢救出点什么来。”

    比尔·盖茨后来考上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上的又是在美国最吃香的法律专业。但是,由于意识到个人计算机的时代已经到来,软件开发大有前途,他便果断地做出决定:在学完大学第一学年的课程后,便休学开始创业。

    他成功了,创立了微软王国,并几次蝉联世界首富。

    上述故事几乎无人不知,但是普通人,往往只把比尔·盖茨休学创业看成事业的起点,却没有意识到这种非凡的决断,这种分秒必争的精神,和他关于“人生是一场大火”的观点之间,有着一种最必然的联系。

    生命问题是禅宗关心的核心问题之一,正如河北佛学院教务长明影法师所说:

    “人生有两大问题必须弄清楚:一,生命是什么?二,人性是什么?不弄懂这两点,不仅一生不会幸福,也难以取得事业的成功。”

    禅宗管理学正是管理者通过领悟生命真谛来汲取经营智慧的土壤。只要我们能看到死,就会更珍惜生;能质疑生命的种种问题,便更容易领悟生命的种种真理;能对世界心怀热爱,但也能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绝不贪爱……这一来,管理者便有了做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用“心灯”将自己照亮

    如果说管理者是团队中的一颗明珠,那么他要照亮的首先应该是自己。

    心灯是无形的智慧,是一个人善于自省,敢于自主,勇于决定自己生命格局和人生方向的光明心智。

    公元四世纪前后,南印度有一个“香至国”,国王笃信佛教。一天,西土禅宗第二十六代祖师、高僧般若多罗尊者,到香至王的宫中传教。国王召集全家老小一起聆听般若多罗尊者教诲,并将一颗漂亮的宝珠送给了尊者。

    尊者手持宝珠,向香至国的三位以聪颖著称的王子问道:“世间有比这颗宝珠更珍贵的宝珠吗?”大王子立刻回答:“没有比它更珍贵的了。”

    尊者再问二王子,二王子的回答与哥哥一样。尊者点头微笑并以同样的问题再问三王子。这时大家都想:三王子年幼,大概会模仿两个哥哥的回答吧。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三王子却这样回答尊者:

    “这颗珍珠只不过是世俗的珍珠。它虽然光泽明亮,能照亮周围,但是不能照亮自己。”

    “最珍贵的珍珠应该是人内心的智慧,它不仅能够照亮外界,更能照亮自己,这才是能够照彻世间一切迷暗的宝珠。”

    这位三王子,就是日后的达摩大师。他后来随尊者出家,成为禅宗的二十七祖和中国禅宗的始祖。

    禅宗讲究自我的观照力。这种观照力,并不限于打坐时看到自己内在的念头起伏,而更应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去反观自己的所念、所想和所行,以去掉阻绊自己前进的荒草,留下希望与光明。

    艾森·豪威,身兼美国商业银行理事会的主席、信托公司的董事长以及多家大公司的老总等多职,是美国财经界一位领袖级人物。当别人向他请教成功的诀窍时,他说:“几年来我一直有个习惯,就是把每天的活动都记录在一个小手册里。星期天晚上,我就会做一周的总反省,打开记事手册,把一周来所有的会议讨论与拜访约会都仔细审查回想一遍。”

    “然后我问自己:我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了?该怎么做才好?怎么做才能促进自己的工作?从错误的经验中我学到了什么?”

    “当然,有时候这种反省会把我弄得非常不快乐。可是,随着日子的过去,自己的缺点越来越少,事业也越来越大。”

    艾森·豪威的故事告诉我们:虽然照亮自己并非易事,但是,只要你能照亮自己,就能更好地照亮事业与他人。

    从“生活在别处”到“活在当下”

    净慧大师有句名言:“成功的秘诀就是不要放弃每一个当下。既然迷惑是在当下,解除迷惑的方法——禅,也在当下。”

    我们很多管理者喜欢放眼未来,忽略当下。可是,在大德高僧看来,成就我们的,恰恰是我们毫不关注的当下。因此,要想将禅和管理结合,关键的一点就是要从“生活在别处”,回归至“活在当下”。

    2006年3月末,我在杭州讲了一次课。课程结束之后,那家培训机构组织大家一起去西湖游玩。当时正是草长莺飞的季节,景色十分宜人。没想到:才发现那些走出课堂的企业家们,正三五成群地谈论生意,时而慷慨激昂,时而眉头紧锁。

    恐怕走出西湖时,你问他们:“西湖水是什么颜色的?”他们也未必答得上来。

    我信步向前走着,无意中听到一位企业家感叹道:

    “游西湖难得一次,谈生意什么时候都可以,这些人啊,怎么不懂得生活?”

    我这时环顾四周,见只有那位发出感叹的企业家在认真欣赏着西湖美景。后来,我通过了解才知道,这位懂得欣赏风景的企业家,是所有学员里将企业做得最成功的人。在谈到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他说:“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永远不要生活在别处。只有你生活在当下,你才能对当前的环境做全面的理解和了解,才能把握好面前的机会、躲避面前的陷阱与危机!”

    正如临济义玄禅师所言:“随处做主,立处皆真。”当你生活在别处,你就很容易与失误和错误相伴。当你生活在当下,你就会更好地拥有成功!

    在每一个念头上做主

    佛语有云:“一念之间三千世界”,而这个三千世界的制造者,不是别人,正是你自己。善念恶念,都在你的掌握间。这对于管理者来说也非常最要,一个小的善念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一个小的恶念同样可以毁掉一个大企业。

    所以,学禅的一个关键,就是要能够在每一个念头上做主。种下一个善念,就会成就一段善缘,得到一个善果。相反,一念之差,就可能葬送事业。

    “八佰伴”曾经是日本非常有名的百货公司,可是这样一个企业却在顷刻之间就不复存在了。

    这源于公司董事长和田一夫的一念之差。20世纪80年代,他开始关注中国市场,为了做好这个市场,他将日本公司社长的职位交由弟弟和田昌晃担任。

    但就在他一心在亚太市场开疆破土时,八佰伴的日本母公司却出现了危机:公司第一次出现了财政赤字。当他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震惊,他意识到:

    日本八佰伴是八佰伴集团的核心,如果日本总公司出事,八佰伴集团就不可能幸存!为了平息这场灾难,他想到了更换社长,因为只有更换一个更有能力的人才能扭转这个局面!,才能保住八佰伴内部的稳定。就在这时,和田昌晃专门坐飞机赶来,恳求哥哥再让他干一年。

    看到弟弟诚恳的眼光,想到弟弟多年的努力,和田一夫心一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答应了弟弟的请求。同时他又想:

    既然弟弟都有拼一拼的想法,为什么多年都争第一的我要放弃扩张呢?

    于是,他将自己所有的个人财产作为抵押从银行贷款,继续进行在亚洲的扩张计划。第二年,日本八佰伴出现了盈利。正当和田一夫感到庆幸时,紧接着传来了八佰伴的财政丑闻。原来盈利只是和田昌晃“粉饰太平”的结果,其实公司依然在赔钱。

    这一丑闻被揭露后,日本舆论哗然,和田昌晃锒铛入狱,紧接着八佰伴破产,抵押了个人财产的和田一夫也变得一贫如洗。

    事后,和田一夫感叹道:

    “如果早一点更换社长,八佰伴就不会落到破产的地步。”

    “如果我能够听从银行的建议,更不会如此。”

    “如果早一点就好了”,“如果按我开始的想法就好了”,很多管理者在失败后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但世界上没有一种后悔药,可以医治“一念之差”。

    作为管理者,肩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有时候还是整个企业的命运,一起心,一动念,往往事关企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对每一个念头做主,就很容易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

    在解脱和超越中不断成长

    2005年春节,我与一些管理者在柏林禅寺禅修。其中一名管理者讲述了一件非常令人震惊的事:前不久,他们单位一位高级管理者跳湖自杀了!

    自杀的这位管理者,在别人眼里是非常优秀的,他学历很高,很有才干,家庭也很美满。可就是这样一个别人看来功成名就的人,却以不可思议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关于这件事,明海方丈有一段精彩的评述:

    “之所以痛苦,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只因为他心里面有一个结,甚至是个死结。”

    我不禁问:“人为什么有这个结甚至是死结呢?”

    明海方丈的回答是:

    “只因他对某些问题太在乎。”

    于是,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很深的感悟:

    “在你最在乎的地方,有着你最大的结。”

    太在乎就是太执著,执著之毒甚于癌,学佛学禅就是要破执著。

    对于执著,我在参禅的时候,曾经有一次深刻的感悟:

    平常我们都知道有一句话叫做“拿得起,放得下”。而我却突然感觉:人生其实应该是“放得下,拿得起”。而且,只有彻底放得下,才会完全拿得起!

    只有把自己放下,才能摆脱所有的执著,才能拿得起更多的东西,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解脱成见才有创造!解脱占有才有自由!解脱小我才有大我!时刻归零才能时刻超越!松开的手比紧握的手拥有更多!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把佛教精神融入企业文化(付勇)
下一篇:佛教的财富观(延德)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一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二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三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四
 禅:直指人心的管理学 五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