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点击:2789]   [手机版]
背景色
佛化奠祭手册
 
 
  缘起
  
  人生的有始有终,正如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有起必有灭,有生必有死。所以从出生到死亡,乃是人生的必经过程,也是宇宙的自然现象。虽然面临生死交界时的亲情友谊,都有深长的哀恸,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实。
  
  因此人生必须慎其始而善其终,养其生而尊其亡。既要有生存的尊严,也当有死亡的尊严;生逢其时地,死得其安慰,才能彰显生命的价值和死亡的意义,才能弥补生离死别的遗憾。
  
  以佛教的观点来看生命的过程,出生时固然是抱有无限的希望而来,死亡时同样也是抱着似锦的前景而去。所以,人生的结束,虽不是喜事,也不是丧事,乃是一件庄严的佛事。
  
  任何一种习俗的形成,均有其时代背景的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中国文化注重伦理及孝道,实在是我国的民族遗产,但在丧葬的礼仪方面,有许多情节已和现代人的文明脱节,甚至有些国际的电视媒体,将台湾的葬礼场面,当作奇风异俗的怪谈,向他们的观众介绍。
  
  而在我们国内的当事人,往生者已无机会有所主张,往生者的家属,多半唯有顺从古老的习俗;少数人虽然有心对于往生者的后事,做得更有尊严,却又不知从何着手。故于绝对多数的丧葬仪典,除了尽可能在表面排场喧闹,实际上,并没有给予往生者应有的尊严,也不能给予生者当得的安慰。故在仪典进行中感到茫然的忧戚,仪典完成后更加一分伤感与悲哀。
  
  每逢所谓吉日,殡葬场所往往不敷使用,以致尽量缩短丧礼时间,草草了事,灵柩也只得停于附近的街边巷口,平添最后告别的遗憾,也为他人造成不便。若以佛教的观点而言,日日都是好日,便没有问题了。
  
  法鼓山为了提倡礼仪环保,发扬中国固有的伦理精神,并以佛教的信仰和现代人的立场,推动慎终追远和冥阳两利的佛化奠祭。在简化、节约、惜福、培福的原则下,完成隆重、肃穆、整齐、祥和而又庄严的佛事。对往生者做恳切的追思及虔敬的祈福,对其家属亲友也能达到安慰及关怀的目的。让人们感受到人生的终点,不是生命的结束,乃是无限的延伸以及圆满的连续。
  
  我们劝请佛教徒们,来响应佛化奠祭,也希望凡是愿意接受佛化丧仪的社会大众,都来接受我们的服务。这项仪典的灵堂,系用佛教的方式布置,富有庄严、柔和、温馨的气氛;参加仪典者,希望一律穿著黑色的长袖衣裤。对往生者而言,灵堂即是前往西方佛国的起站;对生者而言,是共同来此,恭送未来的佛陀,前往西方的净土。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佛化奠祭手册 一、冥阳两利的庄严佛事
下一篇:生与死的尊严 如何面对死亡?如何使得死亡有尊严?

 佛化奠祭手册 一、冥阳两利的庄严佛事 佛化奠祭手册 二、临终关怀要领
 佛化奠祭手册 三、基本处理流程 佛化奠祭手册 四、预做准备,减少遗憾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