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亲子关系面对面
 
[觉情书] [点击:2994]   [手机版]
背景色
觉情书:圣严法师谈世间情 
圣严法师
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亲子关系面对面
 
   亲子关系面对面
  
  问:《父母恩重难报经》里的「十恩」,详尽描绘亲恩的伟大,做子女的是不是也能回报呢?
  
  答:在佛经里,都是鼓励儿女要孝顺父母,却没有强调父母要如何爱孩子,这不是不主张父母应该爱孩子,而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条件,是自然的,这份感情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态度,往往是小的时候需要父母、倚赖父母,长大以后渐渐学习独立,开始自己思考,有独立的行动和生活方式,就不需要父母了!然而,当我们成年独立时,父母也年老了,这时最需要我们的奉养。
  
  中国儒家中的五伦思想,第一伦就是说到父母和子女的关系,佛经里也特别重视孝顺父母,比喻说我们这个身体是父母所生,即使父母没有养育我们,父母对我们的恩情仍深如海。这是形容无论怎么报答父母,都没办法报答完尽。
  
  另外,还有一个比喻,是要我们把父母挑在肩头上,一边是父亲,一边是母亲。父亲、母亲若不能走路了,照顾他们的责任就在我们的肩头上,我们一辈子、两辈子,一百辈子都这样服侍父母,也还不够报答父母亲的生身之恩。
  
  佛法虽然是讲出世,但是必须先把「人」应尽的本分做好。不孝顺父母的人,可能连做人都有问题。连父母都不孝顺,对自己配偶的感情,可能也只是功利性质的爱,不是没有条件的付出;对朋友之间,可能更是寡情不义。所以,讲到道德标准,第一个标准就是亲情。
  
  问:我们常听说孩子出生是来讨债的,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真的是相欠债吗?
  
  答:这种说法是中国人的一种通俗讲法,站在佛教的立场,亲子关系是从无量世以来彼此结了缘而成为一家人,结缘的时候,可能在互动之间有过伤害或帮助,这互相的帮助或伤害,有的多、有的少。若是彼此帮助得多,亲情就会相当浓厚。
  
  不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完全一点摩擦也没有的情形很少,因为彼此都是凡夫,也都有烦恼,总是会有一些摩擦。虽然彼此之间有帮助,但也常发生摩擦,因此也就会相互亏欠了。在彼此互欠的关系里,不是哪一个是欠债的债主,或哪一个是负债的人,而是互欠。
  
  当孩子难带时,我们所付出的苦心更是加倍,此时也最能体会「父母恩重难报」呀!所以,我常常跟父母们说:「孩子难带,你才知道做父母不容易,也才知道自己小的时候,父母多会带自己,此时更能感恩父母。」
  
  遇到不好带的孩子,才知道要感恩父母,当自己也学会很多方法、耐心把孩子带大,自己也能成长得更多;遇到小孩很好带,这表示孩子是来报恩的,不用花太大的力气,他一下子就长大了!这怎么能说他是来讨债的?
  
  所以,从这两方面思考,孩子都不是来讨债的,他们是来帮助自己,是菩萨、恩人,是来报恩的。
  
  问:法师经常在东西方社会奔走传法,是否曾观察过这两种社会里,亲子关系的异同?有没有可以相互学习的地方?
  
  答:西方社会里的父母较能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譬如在西方,如果父母有很好的职业,而儿女没有,父母不会担心;如果父母希望孩子读书,孩子不喜欢,父母也不会逼迫孩子一定要读书。西方父母的态度是,孩子自己觉得生活得快乐就好,要怎么生活,让孩子自己负责,父母不会替他们规画未来,他们自己会找出路。
  
  但中国社会里的父母有一个优点,就是拚命的要孩子补习,让他们去学很多才艺,连周末的时间都不放过,这样对孩子长大出社会以后有一点用处,因为懂得满多的!不过这还是有问题,因为孩子对于自己究竟要选择哪一条路,可能还是不清楚。
  
  身为父母,最好能懂得孩子的个性与特质,让孩子发展出兴趣、职业与志向的专长。兴趣是为了娱乐、怡情,职业是为了未来谋生,志向则是发展理想;藉由观察孩子并全盘思考、了解以后,可以培养孩子让他们自己独立发展。
  
  通常孩子到了十三、四岁之后,会有个叛逆的阶段,有的更早一些,在小学高年级就开始叛逆。这样的孩子,要好好辅导,跟他们做朋友,了解、发掘他们的潜能是什么,好好的培养。
  
  以我自己为例,碰到数学就头痛,这不见得是因为没有数学的才能,只是从小让老师吓怕了,时常被老师骂:「笨啊,你连这都不懂!」让我更是一碰数学就怕,就会去想:「反正我笨,就干脆不碰数学,天底下还有很多我可以做的事。」
  
  中国儒家讲因材施教,在佛教的说法是「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众生是千差万别、有不同的类别,每一个众生都是不一样的根性,有着不同的根器,要适当的、恰到好处的施以教育,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浅谈复制人
下一篇: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百善孝为先

 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父母的功课 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百善孝为先
 第三篇 与生俱来的亲情 - 浅谈复制人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