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浅谈(义泽)
 
[普贤菩萨·文集] [点击:3361]   [手机版]
背景色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浅谈
  义泽
  普贤菩萨,梵语是三满多跋捺囉,而菩萨所发的十大愿许多人都非常熟悉,也就是普贤菩萨所发的微妙上愿,《十大愿王》出自《普贤行愿品》,诵持的居士非常多,每天在早课上都会念到的,普贤菩萨在久远劫前就已经成佛了,因为愿力缘故,所以现菩萨身,在很多经典上都说普贤菩萨是千佛之师,是一切众生忏悔主。
  一切修行都离不开愿,《华严经》中云:不发大愿魔所摄持,不化众生魔所摄持,舍菩萨行魔所摄持。永明延寿大师说过:发大愿者万行之因,能长慈悲,不断佛种,成道利生皆因宏誓。是以有行无愿其行必孤,有愿无行其愿必虚,行愿相从自他兼利。从上面大师所说的来看,便知道发愿和行持的重要性,修持十大愿王便可以具足一切行愿,成就无上圆满正等正觉。
  第一大愿礼敬诸佛,礼敬即是恭敬至诚心,用身、口、意遍礼诸佛菩萨来消除我慢,发起恭敬心,印光大师云:佛法从恭敬中得来,有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礼佛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法和不如法加在一起大致有七种:我慢礼、唱和礼、恭敬礼、无相起用礼、内观礼、大悲礼、无尽礼。在我来看一切众生都是佛,都值得我们去恭敬和礼拜。普贤菩萨的礼佛偈是这样写的:能礼所礼性空寂,感应道交难思议,我此道场如帝珠,阿弥陀佛影现中,我今影现弥陀前,头面接足归命礼。偈子中所说的帝珠就是由宝珠串成的幢,每一珠现出一尊佛,无数珠现出无数佛,同时无数珠现出无数个我,无数个我又礼无数尊佛,如此观想礼佛功德自然非常的大了。在众多如发的礼佛方法中以普贤菩萨礼佛偈最为殊胜,众生皆是佛,都要去恭敬。
  第二大愿称赞如来,赞佛可以消除三业,普渡苦海中沉沦的六道父母及六亲,所以要广积福德。龙树菩萨在《大智度论》中说到:作福无愿,无所树立,以是故知,因愿获果。在《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云:称佛名一句可灭十大阿僧祗劫生死重罪,至诚称念阿弥陀佛十声既可往生极乐净土。《阿弥陀经》中也提到,若有人称赞我不可思议功德,我亦称赞其不可思议功德,也就是连我们称赞阿弥陀佛的功德,阿弥陀佛也会称赞我们的赞佛功德,所谓的称赞,就是称名赞叹的意思,即称述圣德,宣扬优美的意思,如来是无上正等正觉。
  第三大愿广修供养,所谓的广修供养,就是用五尘贵品,修饰百味珍馐,陈供法界如来,奉养十方海会菩萨及过去、未来、现在的三宝,我们常见的供养形式有供饮食、卧具、金银财物、日常用品,其实这些都是属于财布施范畴之内的,法布施的体现有:僧人们每日所行的六波罗密都在法布施之中,大小寺院都有结缘经像的现象,这些都可以称为法布施,最上乘的供养就是把身、口、意都供养佛菩萨和上师,完全依照上师所指示的去修行,直至圆满成就,上述所说的都在广修供养之内。
  第四大愿忏悔业障,忏悔业障分两种:一种是事忏,另一种是理忏,事忏要分总说和忏三障,忏三障又要分四种:1、前方便,2、忏烦恼障,3、忏悔业障,4、忏悔报障。忏悔文中的偈颂是这样写的: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贪嗔痴是三毒之因,发动身口意三门遍造无量无数恶业,忏悔就是指在三宝前内心追悔厌离并陈自发露往昔所造的恶业,再以各种方便消除它,所谓的业障无非就是杀、盗、淫、妄、酒和贪嗔痴慢疑,一个法师常说:杀、盗、淫、妄、酒,地狱五条根。一切烦恼都是由三毒所害,也就是贪嗔痴三毒,对于僧则杀阿罗汉,破和合僧、损害发菩提心的修行者,鞭打沙门,任意驱使,随便评说毁谤,如是等罪无量无边皆悉忏悔,忏悔的方法很多,在《华严经》、《普贤行愿品》、《菩提道次等广论》中都有详细记载。
  第五大愿随喜功德,修随喜功德可以消除嫉妒的障碍,得广大眷属,偈颂曰:“十方一切诸众生,二乘有学及无学,一切如来与菩萨,所有功德皆随喜。观想十方微尘数世界的一切众生、声闻、缘觉以及一切如来和菩萨所积的善根,我皆欢喜愉悦深深随喜。”随喜恶行获得罪业,相反随喜善法获得福报也是合情合理的。随喜在轻松愉快之中就能获得福报功德,而且随喜功德极大,如《汇集经》中云:三千须弥称量,随喜善根不可量。
  第六大愿请转*轮。请转*轮能消除谤法的障碍,发起慈愍众生的善根,生生世世值遇佛法,不起邪见,得到多闻智慧,偈颂曰:十方所有世间灯,最初成就菩提者,我今一切皆劝请,转于无上妙*轮。佛不出世的时间称为暗劫,暗劫之中的众生没有智慧的眼目,只能踏入黑暗的险道中,加上外道的邪知邪见的横行,由此众生从暗入暗,从苦入苦,所以佛法是苦海中的慈航,黑暗道路中的明炬。不用说没有佛法的暗劫了,就是五浊横流的今日也是苦不堪言,因为众生业力越来越强大,福的越来越薄,祖师大德们相继入寂,法日也渐渐西沉,所以我们要常常启请诸佛菩萨,大德法师愍念众生苦楚,击大法鼓、吹大法螺、燃大法炬、开甘露门、降大法雨,开人天解脱之道,堵恶趣罪恶之门。《大智度论》云:当我们祈请时,虽然见不到佛,但佛知道我们的心,听到我们的劝请之声。
  第七大愿请佛住世。佛为了显示诸行无常,三有无安,大涅槃安隐快乐离诸怖畏,为了令人天舍弃对色身的耽着,示现色是无常法,令我们愿求清净之身,无常力强无法扭转,三有皆如幻化,涅槃本性坚固不坏。偈颂曰:诸佛若欲示涅槃,我悉至诚而劝请,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众生。因为诸佛要示现涅槃,所以我们要诚心劝请常不离世,永住世间度我们脱离六道,走出三界,成正等觉。偈颂曰:所在有礼赞供养福,请佛住世转*轮。以上随普贤菩萨修习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请佛住世,请转*轮,忏悔业障,所出的无量无边的功德,悉圆满无上佛果。《入行论》云:菩提心树恒生果的句子。
  第八大愿常随佛学,偈颂曰:我随一切如来学,修习普贤圆满行,供养过去诸如来,及与现在十方佛,未来一切天人师,一切意乐皆圆满,我愿普随三世学,违得成就大菩提。《维摩洁经》云:已于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这说明佛智圆满,对转轮涅槃所摄诸法达到了穷性尽相的地步,所以称之为法王。佛为什么被称为天人师呢?经中云:善男子,诸佛虽为一切众生无上大师,然经中说为天人师,何以故?诸众生中唯天与人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修十善业,德四圣果,故号佛为天人师。只说随佛学到底学佛什么呢?又如何学呢?佛值得我们学的东西太多了,但总的可以从佛的发心、智慧、行为、事业四方面来学,菩提心是成佛的因,也是成佛的开始,所以如佛最初为救度一切众生而发无上大菩提心,求一切智的果位,我们也应如此发心,佛是智者之王。佛法是智慧的学说,所以必须要闻思佛智慧之结晶,佛法能开启正见的眼睛,知六度万行是佛所行,能成就圆满正觉,我们应当常随佛学。
  第九大愿恒顺众生,偈颂曰:所有十方一切刹,广大清净妙庄严,众会围绕诸如来,悉在菩提树王下,十方所有诸众生,愿离忧患常安乐,获得甚深正法利,灭除烦恼尽无余。此偈也是出自《华严经》,说的是十方的一切刹土,广大无边,地平如掌,清洁光明,微妙难喻,众宝所成,庄严无比,皆如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国土一般,在此清净的依报国土中,无量人天大众周匝围绕,诸佛如来如须弥出于大海般显耀超特坐于金刚法座之上,随顺众生即是随顺和来,所以先当发随顺众生之大愿而严净国土,转妙*轮,十方如来因地发此随顺众生、利益众生之心,所以感得果位时依正二报悉皆清净庄严,我们也应以此为目标而努力,《大法鼓经》云:一切法和合施设,名为众生。经中说由四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十二因缘等和合假立,称为众生。《般若灯论》云:谓有情者数数生故,名为众生,所以说随众生即是随顺如来。
  第十大愿,普皆回向,清凉国师认为别发十大愿是以一地菩萨所发的十大愿来作回向。要想摄持菩提果,必须生生世世不断地行持菩萨道,要行持菩萨道就应该随所生处不忘宿命,了知前世所行之事所修因缘,这样才能在前世的基础上不断地修道,窥基大师就是个活例子,玄奘大师在取经路上碰到他,把他从定中请出,劝他从新投胎,等取经回来之后帮助弘扬佛法。玄奘大师回来寻他出家时,他却早已忘记自己前世的因缘,当皇上下诏让他去出家时,他要求的是:一车女人,一车酒,一车肉相随,故被称为三车和尚,当到达山门口忽闻钟鼓之声,恍然大悟记起前世因缘。从此专心一意地跟随大师译经弘法,成为令人瞩目的一代高僧。所以发愿回向不忘宿命,当然也可以回向给十方法界一切众生,功德自然事半功倍了,偈颂曰:一切如来有长子,彼名号曰普贤尊,我今回向诸善根,愿诸智行悉同彼。
  《普贤十大愿王》的核心主要在常随佛学和恒顺众生上,因为离开常随佛学,一切修行将没有意义,再者一切众生亦是佛,所谓佛是觉悟了的众生,众生是迷惑了的佛,还有句话:心、佛以及众生三者等无差别。所以恒顺众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普贤十大愿王》愿愿息息相关,修持《十大愿王》所得功德亦是不可思议。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结构、特征与现代意义(李利安)
下一篇:关于峨眉山普贤菩萨信仰的哲学诠释(华方田)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菩萨十大愿王
 兼济的普贤行——沈家桢“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提要”读后(郑僧一)..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之浅释(超凡)
 论普贤菩萨十大行愿的结构、特征与现代意义(李利安) 普贤菩萨十大愿与和乐家庭(颜尊严)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