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12.佛灭后的「大师」
 
[阿含经故事选·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点击:5719]   [手机版]
背景色
012.佛灭后的「大师」
 
  佛陀八十岁那年,在竹林村最后的雨季安居期中生病了,患了严重的腹泻。那时,因为当地饥荒,只有尊者阿难随侍在侧。
  眼看着佛陀病了,又没有其它人在,尊者阿难既担忧又惶恐,但想到佛陀尚未对比丘们有任何的遗命,应当不会入灭,就宽心了不少。
  待佛陀病好转,可以出房走动时,尊者阿难才放了心,并将他的想法告诉了佛陀。
  佛陀听了,回答尊者阿难说:
  「阿难!我对大家的教导,一向是毫无保留的,大家还期待我指示什么呢?如来从不以自己为领导者的,只有自认为是领导者,才会留下遗命。我已经老了,八十岁的身体,就像一部中古车一样,只有靠不断地维修,才能勉强维持。所以,大家是不能一直想依靠我的,应当依靠自己;依靠法,因为除此以外,就没什么好依靠的了。
  怎样才是依靠自己,依靠法呢?那就是应当努力在自己的身体、感受、心念、想法上专注觉察,来止息一切忧愁烦恼。我入灭后,能够这样修行的人,一定能够达到最高的成就,那就是我真正的弟子了。」
  之后,佛陀又继续往西北方游化。最后,在末罗国首都波婆城接受铁匠纯陀的菇茸供养,引发更严重的腹泻,勉强走到拘尸城,为一位名叫「须跋」的婆罗门说了八正道,引导他证入阿罗汉后,就在城中沙罗林中的双树间入灭了。临入灭前,告诉尊者阿难说:
  「阿难!你们之中,如果有人以为『大师的教导没有了,我们再也没有大师可以依靠了』,阿难,可别这么想啊!我成佛以来所说的经法与戒律,就是你们的大师;你们的依靠。」
      ※        ※        ※   佛陀入灭后不久,尊者阿难在摩竭陀国首都王舍城游化,住在城北迦兰陀竹园的竹林精舍。
  这天早上,尊者阿难打算入城乞食。
  由于时候尚早,尊者阿难就顺道去探访一位名叫「瞿默目揵连」的婆罗门。见面寒暄后,瞿默目揵连就问:
  「你们当中,有哪一位比丘的能力,与尊者瞿昙(佛陀)一样的吗?」
  尊者阿难回答说:
  「没有!因为世尊是法的先觉者、教导者,所有比丘,都是依从佛陀的教导而成就的,就从这一点来说,是没有任何比丘能与世尊等同的。」
  此时,奉摩揭陀国阿阇世王之命,在王舍城督导建设,以防御跋耆国来犯的大臣禹舍,也正好来访,就加入了他们的谈话。大臣禹舍对佛陀入灭后,僧团的运作方式也感到好奇,就接过话题,问尊者阿难说:
  「你们当中,既然没有一位比丘能和世尊一样,那么,有没有哪位比丘,是沙门瞿昙生前所指定的接班领导人,来成为你们的依靠呢?」
  「没有!」尊者阿难回答。
  「那么,有没有哪位比丘,是僧团大众推举出来的领导人呢?」
  「也没有!」
  「如果是这样,那你们如何保持僧团的清净与和合呢?」
  于是,尊者阿难就告诉大臣禹舍说:
  「我们是『依法不依人』。我们沿着村落游化,在每月十五日集会布萨,大家依法、律,以彼此发问的方式反省检讨。如果有过失犯戒的,就依法、律的规定来处置,所以我们僧团得以维持和合。」
  大臣禹舍再问:
  「你们当中,有值得恭敬、尊重,让比丘们愿意跟着他学习的吗?」
  阿难回答说:
  「有的!如果有具足持戒圆满、多闻深入、作善知识、身心远离、乐于禅观、衣食知足、正念成就、精进修行、圣慧明达、漏尽解脱等十种成就的比丘,就是大家恭敬、尊重,乐于跟他学习的对象。」
  大臣禹舍当下深表赞叹,并且叙说过去一次自己拜见佛陀的经验,认为佛陀赞叹一切禅修。
  尊者阿难不同意大臣禹舍的想法,因而纠正他说,佛陀对没有离贪、瞋、昏沈、掉悔、疑等的禅修,并不赞叹,佛陀经常赞叹的是初禅、第二、第三、第四禅的禅修。
  最后,尊者阿难又为瞿默目揵连婆罗门澄清:佛陀、慧解脱与俱解脱阿罗汉三者的解脱,并没有差别,也没有哪一种比哪一种殊胜,然后就在瞿默目揵连婆罗门家中,接受了午斋供养。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长阿含第二游行经》、《长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经》、《相应部第四七相应第九经》,后段取材自《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连经》、《中部第一○八瞿默目犍连经》。
  二、印顺法师在其《妙云集华雨香云》中,有一篇文章,题为〈佛灭无大师〉,即说明佛灭后,僧团依法、律而行,并没有所谓领导者的继承制度。本则故事之篇名,是依《长部第一六大般涅槃经》之经文「依我为汝等所说之法与律,于我灭后,当为汝等之大师」而定,名称看似与该篇相反,实则意涵相同。
  三、僧团虽然不设领导权,不过僧团中确有依止某位有成就大德修学的一群群聚集,这种状况,在《杂阿含第四四七经》、《相应部第一四相应第一五经》、《增壹阿含第四九品第三经》均有明白的叙述。而值得比丘依止修学者的十种标准,《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连经》与《中部第一○八瞿默目犍连经》所说并不一致,大体来说,《中部第一○八瞿默目犍连经》是重于禅定与神通成就的,《中部第一○八瞿默目犍连经》则否,这或许是不同部派的所重不同。本则故事的叙述,是依《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连经》的说法。
  四、佛陀、慧解脱、俱解脱阿罗汉的解脱并无差别一段,《中部第一○八瞿默目犍连经》无,但在《杂阿含第一二二七经》、《杂阿含第七五经》、《杂阿含第六八四经》、《相应部第二二相应第五八经》中,都有相同内涵的叙述,故依《中阿含第一四五瞿默目揵连经》编入。
  五、佛法的修学,生死的解脱,除了依靠自己对法的实践外,再没有其它依靠了。这样的遗教,明白显示了佛法自力解脱的精神,与后来传出的一些他力法门不同。所依靠的法,佛陀简要地说,是「四念处」。有些鼓励修四念处的经、论,会特别强调四念处的重要性,但佛法的修学,有其整体性,如果参考其它《阿含经》,佛陀一生的教说,最能表示这整体性的,其实是「八正道」。例如,佛陀初转*轮时,说了「四圣谛」与「八正道」,入灭前,度化最后一位弟子须跋时,也说「八正道」。再依《杂阿含第二八一经》来看,在「四念处」修学之前,要有「正见」、「六触律仪」、「三妙行」的成就为基础,而「四念处」成就之后,还要「依远离、依离欲、依灭、向于舍」修「七觉支」,才契入解脱(参看故事第九二〈萦发目揵连的参访〉)。《杂阿含第六二四经》、《相应部第四七相应第一六经》也表示了要先「净其戒、直其见,具足三业,然后修四念处」的意思,都值得参考。
  六、佛法有关禅定的修学内容有很多,例如「四禅、四定、八解脱、三三昧」等。如果参考其它《杂阿含经》的叙述,佛陀所偏重的,确实像本则故事中尊者阿难所说的,是从初禅到第四禅的「四禅」。
  七、依《阿含经》经文,佛弟子间所称呼的「大师」,都是指佛陀。这与现代常以「大师」为某些法师的敬称,广用「大师」称号的情形不同。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13.佛陀普渡众生了吗?
下一篇:11.对佛陀最诚敬的供养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