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六九卷
净空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一集] [点击:2153]   [手机版]
背景色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二0六九卷)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方广佛华严经.十住品第十五》,「本分」末后李长者的《合论》。我们接著看第三段,「明三昧之力者,其力有五」,我们接著看解释的第三:

  「三、定能同佛身相名号现前力者,为以无作定,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我们看到此地。入定,定的作用非常广大,这个地方告诉我们,定能同佛身相。为什么?佛的身相是从清净心、平等心里面现出来的。一般大乘教里面,世尊为我们说十法界,每个法界我们知道都是无量因缘。无量因缘里面哪一个因缘最重要?佛为我们介绍出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知道了,我们就知道自己用功什么是重点,怎样才能够把握到。十法界从佛说起,佛最重要的一个因就是「平等」,平等是成佛的因。我们如果在修学当中真正能明白这个道理,我们处事待人接物就尽量的向平等心上下功夫。怎么才能平等?没有分别执著就平等了。大乘经教里面我们看得很多、听得很多,执著是严重的染污,七情五欲,严重的染污,它有善恶。如果执著放下,不再执著,给诸位说,善恶就没有了,超越六道。六道里有三善道、有三恶道,这就很明显的,六道是怎么回事情?七情五欲变现的六道轮回。在四圣法界里面,虽然执著没有了,它有分别,所以它有染净,它没有善恶,它有染净。对六道来讲它是净,六道是染,可以说四圣法界是娑婆世界的净土。染净是对立的,分别没有断,如果分别放下,染净就没有了,所有一切对立法就不生。最后剩下的是无明,也就是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放下才是真平等;起心动念没放下,分别执著完全放下,这是相似的平等,清净平等觉相似的现前,这是相似即佛。所以,佛的第一个因素是平等心,我们要常常记住,离妄想分别执著才真平等。

  菩萨第一个因是「六度」,菩萨念念不忘遵守大乘教里面所讲的六波罗蜜修行。其实六波罗蜜还是讲放下,帮助你一桩一桩的放,布施帮助你放下悭贪。你有烦恼,贪爱是烦恼、吝啬是烦恼,你拥有的舍不得帮助别人,这是吝啬;你没有的,你起贪心,总希望得到,得什么?不外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些东西都不是真的。佛教菩萨修布施波罗蜜,布施就是放下,六个修学纲领摆在第一个。第二个就是持戒,就是遵守佛陀的教戒。佛是我们的老师,老师教我们怎么做,我们依教奉行,叫奉事师长。第三,这很好了,你看你能布施、你能放下、你能持戒,如何把这个功德保持?一定要忍,我们中国老祖宗常说的「小不忍则乱大谋」,要修忍耐的功夫。这六个纲目第三个就是忍,《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可见忍非常重要。佛法传到中国,译经的这些法师把忍下面加个「辱」,辱是中国字。为什么加这个字?因为中国人把辱看得很重,看得非常重,在过去读书人、士大夫的阶级,有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士是读书人,读书人杀头没有关系,侮辱不可以,把辱看得这么重。翻经的法师就把忍下面加个辱,侮辱可以忍,还有什么不能忍的?这才於《般若经》上「一切法得成於忍」就相信了,你得有耐心!耐心的反面就是心浮气躁,心浮气躁不但修道不能成就,学世间法,我们讲求学,也很难成就。世出世间圣人对这个字都非常重视,没有一样不能忍。

  我们在这个世间,无论在生活、工作、待人接物,真的,古人讲的「不如意事常八九」,十之八九都是不如意的,那你就得忍辱。忍后面还要加个「让」,能忍能让你才能成就学业,才能成就道业。功夫愈深愈显出忍让的深度、广度,能忍才能进步,忍就是进步,帮助你德行向上提升,帮助你烦恼渐渐远离,帮助你智慧渐渐增长。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那得要靠忍辱的功夫,所以忍辱后面才是精进。精进这个名词好,进是进步,精就是专精,不是杂、不是乱。杂跟乱,虽然向上提升,提升不高,很有限,如果是专精,提升就快速。所以精进是得定的前方便,忍辱、精进是禅定的前方便,也就是基础功夫,这才得定。定,真的,我们中国人讲立志,佛教里面讲发愿,都是以定为基础,没有定,你的愿、你的志都很难成就。如果你心是定的、是清净的,这个愿力、志向真的在引导你,你向这个方向、目标勇猛精进,没有不成就的。最后一个,「智度」。学佛终极的目标是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的?从禅定开的。前面说过,戒生定,定生慧,没有定就没有智慧,没有定你也见不到佛,佛在面前你也见不到。这是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

  下面,缘觉依「十二因缘」修,这都是第一个条件,声闻依「四谛」修,天人修「上品十善」,还要加一个四无量心,慈悲喜舍,这种人生天。人间第一个条件是「五戒十善」,五戒十善不具足,我们失掉人身之后得人身就难了。来生还能到人道吗?那要问问你五戒十善修得怎么样。经教里面跟我们讲的,中品十善得人身,「下品十善」阿修罗道。其实,阿修罗道福报很大,比我们人道是殊胜太多了,怎么说他是下品?这一生是不错,来生就不行了。为什么?他造作的恶业太严重,来生必定堕落。这佛在经教里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让我们修行千万不能错了道路。阿修罗真认真的修十善、修五戒,也能够达到上品,为什么不称他上品要称他下品?他有两个习气很严重,这两个习气害了他,一个是傲慢,一个是嫉妒、好胜,争强好胜。他做好事,修功德很大,所以他福报很大,他也学习经教,所以他有智慧;你看,有智慧又有福报,就是傲慢、好胜、嫉妒这个烦恼重。他有智慧、有福报,他造的恶业也严重,所以果报在三途。我们知道了会常常反省,我有没有这个习气、有没有这个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真修行。

  人道里面,我们中国老祖宗、古圣先贤,可以说是把人道跟欲界天最重要的业因把它合在一起,确实要求我们修上品十善。老祖宗教给我们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跟佛门里面的十善业道、三皈五戒,你合起来看几乎是完全相同。只是佛法里面愈讲愈深,愈是认真学习就愈能向上提升,深广没有边际,这叫佛法。为什么深广没有边际?它称性,所以它没有边际。世间法是与识相应,它不是与自性相应。《华严经》上讲的,诸佛菩萨修行统统是与性德相应,所以他这个定能同佛身相,这是世间禅定做不到的。不但世间禅定做不到,出世间,就是出六道,四圣法界的那些声闻、缘觉、菩萨也做不到。这就是说没有能够妄尽还源,妄是阿赖耶,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那就妄尽还源,那才能够同佛身相。同佛身相,这一句意思很广,为什么?佛没有身相,佛能现身相。怎么现?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佛的身相。佛能现一切有情身,也能现一切无情身,花草树木、山川大地,乃至於自然现象,他统统能现。这要以自性本定,所以能现身相,就是能帮助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苦难众生。什么叫苦难?迷了就是苦难,觉了就离苦得乐。佛法讲觉迷,迷了的时候,烦恼缠缚身心,觉悟的时候,你的身心充满了智慧,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那就是离苦得乐。

  名号的意思就更不可思议,同佛名号。我们在性德上讲,我们同释迦牟尼佛的名号,老师号称释迦牟尼,我们学生也是释迦牟尼。释迦牟尼什么意思?你要明白这一点。释迦是仁慈,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他能够以仁慈待人;牟尼是清净。他以清净待自己,就是清净平等觉对待自己,以大慈大悲对待别人,这就叫释迦牟尼,他名号是这个意思。我们也做了,他做我们也做,这是同佛名号。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个名号的意思是无量,佛是觉悟,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所不觉,就是破迷开悟到究竟圆满了,是这么一个称号。而释迦牟尼佛在经典里面为我们介绍,这个名号的意思叫无量寿、无量光,用这两个名词来解释。光明遍照是空间,寿命是时间,这就是说,时空里面所有一切法无所不觉,这是阿弥陀的意思。我们明心见性了,跟阿弥陀佛的名号相同,谁?法慧菩萨,法慧菩萨把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全放下了,他所证得的境界跟释迦牟尼佛同,跟阿弥陀佛同,跟毗卢遮那也同。毗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是光明遍照,光明是智慧,自性般若智慧遍照虚空法界,这是毗卢遮那的意思,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所以,入这个定跟佛相同,这是自性本定。

  下面,大师为我们解释这句话的意思。「为以无作定」,无作定就是前面讲的无作用定,无作定体,无作的定用,「显得自法身智身无作白净无垢」,它的德用无量无边说不尽,佛在此地略举几样。显得自法身,这是自己证得,什么叫法身?法是一切法,身是自己,这个时候才真正知道一切法就是自己,不再执著这个肉体是身。这个境界很难懂,不容易体会,我们举个比喻来说。我们这个身体,现在科学家告诉我们,我们也能相信,不怀疑了,我们身体是什么东西组成的?身体外面五官眼耳鼻舌身,里面五脏六腑,细胞组成的;细胞怎么组成的?细胞是分子组成的;分子怎么组成的?分子是原子组成的。你慢慢去分析,分析到最后变成基本粒子,外国人讲的夸克,佛法讲的微尘,名词不一样,事实是一样的。那你晓得用佛法的名词来说,微尘,多少微尘排列成这么一个样子?每一粒微尘跟这个身体全体是相同的,完全没有差异,无论是在能量、在物质、是信息,样样都是《还源观》上讲的「周遍法界」,我们讲周遍全身。每一个微尘,就好像我们现在讲是肉身,这个肉身是自己,一旦觉悟了,晓得整个身体是一体;没有觉悟的时候,一个一个细胞就独立,一粒微尘都独立,好像都有自有他。这一开悟,才知道整个身体是自己,这叫法身。菩萨一开悟的时候,知道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这叫法身,当然这个身也是法身的一分子,也不例外,你完全肯定,不再怀疑。你的德能同样也能周遍法界、出生无尽、含容空有,一证一切证,头一个你是见到法身。「智身」,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哪里?在一一微尘,我们现在讲在每个基本粒子,而且每个基本粒子里面的德能都是圆满的周遍法界,它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完全顺乎自然,「无作」。这个作是什么?作意,就是我们《华严经》上讲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这叫作;没有,没有就是自然的。「白净」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我们在佛教经论、古大德的文字里面见到很多,都是把清净放在第一,从来没有染污过,「无垢」。

  「与一切诸佛法身智慧合故」,这个合有没有合的相?没有,它自然的,本来就是。我们用科学的名词来说,能量是一,物质是一,信息也是一。我们在前面读过,经典里讲的「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十力、四无所畏都是讲如来果地上的德能,完全相同,没有一点差别,不得已说一个合字,一定要知道,没有合的痕迹,本来就是。譬如我们一滴水,把这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面,这滴水跟大海合而为一,你再也分不出这一滴水,也分不出大海,合而为一。开悟就是如此,回归到自性,自性是大海,佛经上常常用这个做比喻,叫性海。我们大彻大悟就回归到性海,没悟,是海里面一个水泡。海里面水泡很多,各各都好像独立,起了分别执著,破了之后,分别执著没有了,完全合而为一。那我们这个水泡还没破,可是我们已经觉悟到,听佛菩萨告诉我们的,破了之后跟大海是一,没破还是一,不是二,为什么有二的感觉?那是你迷惑,是你分别执著在作怪,以为不一样,实际上是一。跟你讲是一是真的,给你说二、三那是假的,那是恒顺你的迷惑颠倒来说。

  「是故」,因为这么个缘故,「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同名法慧而现其前」,因为这个缘故。同名法慧,诸位要知道那是感应,法慧菩萨有感,他这个感是不是有意的?没有。感应有四种,前面我们学过,这个地方法慧菩萨是冥感,十方各千佛刹微尘数诸佛显应。我们跟诸佛菩萨有没有感应?有,我们也有冥感。佛菩萨有没有应?当然有应,冥应;不像此地,此地是明显,显应。我们向佛菩萨祈求,求佛菩萨加持,有没有感?佛菩萨肯定有感。我们的感,他感受到了,肯定有应,也是冥应。也有显应,显应实在讲也不少,因为怎么样?我们看不懂,也就是我们往往是当面错过。绝对不是说我们看不懂就没有了,那佛就有了意思,佛有分别执著。佛没有分别执著,没有分别执著决定是只要我们有感他肯定就有应,冥显之中,冥我们不知道,显我们也不知道,这不就当面错过吗?这桩事情,如果我们细心去读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我们就能体会得到,我们感触不到,能体会得到。诸佛菩萨在哪里?就在我们的周边,不但周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万物,什么时候你离开过佛菩萨?为什么我们没能觉察到、没能感受到?这是自己迷得太深,业障太重,习气太重,道理在此地。我们算很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在佛法里面能够闻到大乘,能够闻到《华严》、闻到净土,这很不可思议。真正要是觉悟,要是知道世间苦,奋发努力,真正用功夫,功夫怎么个用法?离世间,《华严经》上说的。离世间是决定不要把世间东西放在心上,离是心离不是身离,你放在心上,你的心就不清净,你心就染污;心一染污,所有全染污了,没有一样不染污,为什么?一切法从心想生,境随心转,心一清净,没有一样不清净。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心转境界,不是境界转心,境界转心那就是愈堕愈深,你走下坡;心转境界是向上提升,愈提愈高,愈提愈殊胜。心随境转是苦不堪言,心要能转境界,那你就法喜充满。菩萨常生欢喜心,他懂这个道理,他真的在这里下功夫,这叫做修行。

  这是讲诸佛菩萨的感应,这么多佛现前,为什么现前?下面自自然然的,「以智慧契会」,你的智慧跟佛的智慧相应,也就是说你的修德跟性德相应。诸佛是代表性德,你自己的修行,入定、开慧这是你的修德,性修不二,这种境界是自自然然现前,到这个层次,境界就现前。「同佛知见故」,《法华经》上说佛知佛见。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就为一桩事情,开佛知见,示佛知见。一切众生皆有如来知见,就是你本来是佛,现在迷了,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帮助你破迷开悟,帮助你回归自性,就这么回事情。你问佛菩萨到这来干什么?就为这个。我们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闻了佛法之后这才晓得,我这一生在人间干什么?决定依照佛陀教诲,依教修行,回归自性,同佛知见,这就对了。

  「是故皆佛号与自己同名,名为法慧。」诸佛菩萨没有名号,世间人有名号,佛菩萨没有名号,佛菩萨名号是随著众生在变化,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千变万化。佛菩萨没有身相,随著一切众生现相,《楞严经》上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们凡夫烦恼习气很重,就认定佛菩萨有一定的相、有一定的名号,这个名号、这个假相不能放下,永远见不到佛菩萨,这是障碍。有不少人曾经问我,观世音菩萨到底是男的还是女的?观世音菩萨不是男的,也不是女的。佛门里面有个画册,「观世音菩萨变相图」,里面画的五百尊观世音菩萨,男女老少统统都有,有现出家、有现在家,全是观世音菩萨。要知道观世音菩萨代表大慈大悲,什么人有大慈大悲心,那个人就是观世音菩萨,他不是一个人,不是一个人专门的名号,它是通号,是德号。在如来果地上,像这个法慧,佛名法慧那是性德,这个法慧是性德,菩萨名法慧那是修德,是这个意思,这里面全是表法的意思。

  「云十方各千佛刹微尘为数量者」,这是有个数量,多少佛来现身给这个修行人看?十方,东南西北四维上下,每一方都有千,底下数量太大了,佛刹微尘。一个佛刹是多大?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尊佛的教化区,佛在这个地区教化众生,这个地区有多大?是一个大千世界,佛的教化区是个大千世界,也叫三千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不是说大千世界有三千个,是一个大千世界,它是三千组成的,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化区。它是以须弥山为中心,这是讲一个单位世界,须弥为中心,日月绕著须弥转的。我们在早年初学佛的时候,对这个事情很茫然,又感到佛经上所说的跟现在天文家发现的有抵触,不相同。我们是信天文学家的还是信佛经所说的?这变成难题了。以后我在美国住了一段时期,遇到黄念祖老居士,他到美国去弘法,住的时间不长,只住了一个月。我们很有缘分,因为他听说我弘扬夏莲居老居士的《无量寿经》会集本,所以他就找到我。我们没有见面,通了电话,这才知道在中国国内他在弘扬这个本子,在国外我在弘扬这个本子,在那个时代,弘扬《无量寿经》的会集本就是我们两个人。我知道这个信息之后,他回到北京,我特地到北京去访问他、去看他,才知道他是一个学科学的,他在大学教书,他是教授,教科学,教无线电机。我在年轻的时候,对这些科学技术、对天文也很有兴趣,我们就谈起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他告诉我,他说单位世界不是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那太阳是须弥山。经上讲得很清楚,太阳是绕须弥山,那决定须弥山不在太阳系里面。我们想想他说的有道理。那单位世界多大?他说单位世界是银河系,须弥山是什么?今天科学发现的银河系的中心,那个中心点叫黑洞,就是佛经上所讲的须弥山。这就讲通了。太阳带著十大行星,确实是绕著太阳转,这个我们很清楚,银河系在太空当中是个漩涡、是个星团。他说这是一个单位世界。如果说一个银河系(这个就大了)是一个单位世界,那小千世界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一千个银河系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就是一千个银河系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一千乘一千,一个中千世界;再以中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中千世界叫一个大千世界。所以一个大千世界它有一千个单位,就是小千、中千、大千,称为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一个大千世界。那多少个银河系?十亿,十亿个银河系是一尊佛的教化区,教区,这叫一个佛刹。现在这个地方讲多少佛刹?是一千佛刹微尘数刹,就是一个大千世界是一粒微尘,一千个佛刹里头有多少微尘?一个微尘是一个大千世界,就是一尊佛,你说它有多少尊佛?千佛刹微尘数佛。法慧菩萨所感得的,我们想见一尊佛都见不到,他能见这么多。

  可是我们也不必灰心,如果你真正相信净土,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给我们介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在极乐世界修行,每天可以去拜访十万亿佛。为什么说十万亿?这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善巧方便,你不要以为真的只有十万亿,为什么?十万亿太少了,这千佛刹微尘数,比十万亿不晓得多多少倍!给你说十万亿是什么?是你情执很重,你想你的老家,你的老家在地球上,地球距离极乐世界是十万亿佛国土。给你说十万亿佛国土,距离我老家不太远,我天天可以回家看看,里面有这个意思在。实际呢?给诸位说,实际至少是法慧菩萨这个等级,你每天所见到的佛。怎么个见法?化身,也就是说你有能力分身,分多少身?千佛刹微尘数身。每个佛刹那个教区的佛陀,你天天去拜访他,你去供养,供养是修福,你去听经闻法,修智慧。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必要很多的时间,你的福慧就圆满,圆满你就成佛。我们如果真的认知这个事实真相,你能不把往生看作你这一生当中第一桩大事吗?我们在这个世界,现在交通虽然便捷,要亲近一个大德,你还得坐飞机要坐几十个小时,你才能见到一个大德。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坐在那里不动,自己本身没动,化身去了,有这个能力,无量无边无数无尽的化身,这是真的,为什么?他称性,只要称性就没有数量。佛不骗人,佛不是说这个能力只有他一个人有,佛不是这么说,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每个人都有,都有这个能力,都有这样的神通。你的为什么失掉?就是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自性的智慧德能都现前。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做榜样给我们看,大概一千三、四百年前,惠能大师在中国做了榜样给我们看,说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

  这个地方说千佛刹微尘数,说这么一个数量,「为明随位进修,智慧遍周升降之数」。这个地方所讲的是表法,表法也就是说,现在我们很清楚,实报土里面的诸菩萨,法慧是最低的,刚刚放下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习气很浓;往上提升,那个习气愈来愈淡薄,愈淡薄他感应的数量愈来愈大。基本的数量是十方千佛刹微尘数,这是基本的数量,到「十行之中」,现在是十住,提升到十行,「万佛刹微尘」数,十方每一方都是万佛刹微尘数;到「十回向」,十回向讲「百万佛刹微尘」数。佛这种说法是告诉你,你的习气愈淡薄,感应愈不可思议。一直到等觉、妙觉位,习气完全断尽,圆满的回归自性。所以我们要懂得佛说法的真实义,开经偈上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个很重要。「以彰智慧升进」,彰是彰显,显示出自性般若智慧不断的向上提升,也就是说,无始无明习气它还是有一点作用,我们常常讲作用不大。你看看,你无明破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是真平等,只是带著习气。你有能力在法界虚空界里面,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跟诸佛如来没差别,你能感到十方各有千万佛刹微尘数世界,你看这个范围多大。这是十住位,初住。到二住位,你在这里就能想到,初住是千佛刹,二住就是二千佛刹,三住就是三千佛刹。到十行位就是万佛刹,二行位就是二万佛刹,三行位是三万佛刹。到十回向是百万佛刹,初回向,二回向是二百万佛刹,不断向上提升。这是说你应化在十方的能力不断在扩大,到你无明习气断尽的时候,那就没有数量,遍法界虚空界,著重那个「遍」字,遍字不可思议。

  我们现在科学里面讲,宏观世界没有边际,微观世界没有底限。微观世界讲到微尘,我们前面都读过,微尘里面有世界,毛孔里面有世界,毛端上面有世界;这个世界跟外面的世界一样大,外面世界没缩小,毛端上的世界没放大,为什么?自性里头没有大小,所以真的是平等。谁能够进入毛孔里面的佛世界?佛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普贤菩萨,他能入毛孔的佛世界,他能入微尘的佛世界。普贤菩萨以无量无边无数的化身,所以一一毛孔里面的世界,你都能看到普贤菩萨。而且微尘毛孔里面的佛世界,那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那微尘里头又有世界,它没有底限。这是佛法里面讲的科学。科学需要拿证据来的,有没有证据?有,普贤菩萨可以给你做证。谁是普贤菩萨?所有诸佛菩萨统统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他修十大愿王的人就是普贤菩萨,西方净土全是普贤菩萨。你看《无量寿经》一开端,我们现在用的本子都是夏老居士的会集本,第二品的品题「德尊普贤」,第一句话就说「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修净土的统统是普贤菩萨。净土跟华严的关系太密切了,这么多年来我常讲《华严经》是大《无量寿经》,是《无量寿经》的细讲,讲什么?讲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真正对弥陀净土有认识,明了透彻,求生弥陀净土的心就非常真切,这个世间你真能放下,那么殊胜的地方在等著你,你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入华严境界。今天我们在这里读《华严经》,是读什么?读说明书,为弥陀净土、为华藏净土做介绍。

  下面这句说得好,「为对迷时刹尘烦恼,为对悟时刹尘佛国,及佛智慧也」。你看这把表法真相说出来了。迷的时候我们的烦恼之多,就像佛刹微尘数一样,佛为我们讲解、说明方便起见,把无量无边的烦恼归纳,先归纳为八万四千。八万四千真有头数,你们去看佛学辞典、《教乘法数》,真的给你列出来,八万四千。教初学,八万四千太多了,八万四千是教菩萨的,教初学要简单,再把它归纳,归纳为百八,百八烦恼,那就好讲多了。可是对於刚刚入门,百八还是嫌太多,所以再归纳,归纳为二十六,根本烦恼六大类,随烦恼有二十类。所以总共,这《百法明门论》里面讲的,二十六个烦恼,这二十六展开是一百零八,再展开是八万四千,再展开是佛刹微尘数。我们懂得佛说法的义趣,愈往上提升,烦恼愈轻、智慧愈长,你所感得的诸佛境界愈来愈多。那种法喜无法形容,让你精进永远不会退转,为什么?乐在其中。学东西要学到乐趣,我们讲尝到法味,他怎么会放弃,这不可能。这里头有真乐,没有副作用,世间的乐有副作用,可是大家在行乐的时候忘掉了,什么副作用?乐极生悲,那就是副作用。出世法里面的快乐绝对不会生悲,不可能的,它没有这个副作用,这个乐是永远向上提升的。见佛闻法,与佛智慧完全相应。

  下面我们再看第四,「定能契佛所知见,得诸佛加持力者」,这是前面的第四条,「定能契佛所知见」。《法华经》上告诉我们,诸佛如来应化在这个世间为什么?佛只说了一句话,「为一大事因缘」。一大事因缘是什么?是为帮助众生入佛知见。他是讲四条,为了开佛知见、示佛知见、悟佛知见、入佛知见。佛为众生只能做到开示,佛开示了,你自己要能悟、要能入,所以悟入是弟子的事情、学生的事情,老师帮你开示。开是什么?你迷了,帮助你开悟,帮助你觉悟,示是做出榜样来给你看,开是言教,示是身教。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是开;他一生的行谊,他的生活、他的工作,处事待人接物,把他所说的全部都做出来,表演给我们看,那叫示,身行言教。你听明白了、看清楚了,恍然大悟!悟了怎么样?悟了之后就能契入佛的境界,把佛所开示的全都学到,自己的心行跟释迦牟尼佛合而为一,这叫佛弟子,这是世尊传法之人。《华严经》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的,把《华严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所说的方法、所说的境界,善财跟五十三位善知识,那些善知识是五十三位佛,不是凡夫;善财童子参访一位善知识,境界就提升一层,到最后证得究竟圆满,做给我们看。就在眼前,告诉我们成佛之道,成佛之道没有离开尘世,这个尘是红尘,用现在话讲,没有离开我们的社会。

  孔子教人学圣人、学贤人,大圣大贤也没有离开这个社会,怎么学?夫子告诉我们,「三人行,必有我师」。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也是这句话,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你看到善人,想想他的善心、他的善行我有没有?没有,赶快学,学他;如果有,有很好,保持,不要失掉。见到恶人,见到恶人立刻反省自己,他那个恶念、恶行我有没有?如果有,赶快改;没有,以后不要犯。不都是我的老师吗?所以善财心目当中,所有一切众生全是佛菩萨。这些佛菩萨来干嘛?度我一个人的,就是我一个是凡夫。所以善财没有同学,孤家寡人一个,他有同学就成不了佛,有同学,我们两个同学,你跟我差不多;没有,个个都是佛,个个都是老师,学生就是我。这样的修学态度,一生才能够做到究竟圆满。我们学佛遭遇到困难,不能圆满,甚至於我们学佛功夫不得力,天天还在造罪业,是什么原因?这人不如我,那人我瞧不起。善财能成佛,这个人是佛,那个人也是佛,就这么个道理。我们从这个地方要能够看清楚、看明白了,就学善财,我们这一生也不会亚於善财,他能成就,我怎么不能成就!他到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引导他到极乐世界,这就是证得究竟圆满还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意思很深,我们不能够疏忽。我们今天遇到净土,你就感到这是太大的幸运,没有法子能够相比。真的把这桩事情放在心上,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你就很快成就,你的成就超过善财童子。这是真话,这不是欺骗人的。

  所以我们自己要自觉,要真的放下,在这个世间要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他是六道凡夫,首先要做一个示现凡夫的好样子,好人。好人的标准是十善做到。十善是十个纲目,十个大纲,细目,唐朝以后祖师大德就用儒跟道来代替佛法里面的小乘,好!儒跟道是中国自己传统的东西,不亚於小乘。用道的《太上感应篇》、《文昌帝君阴骘文》,用儒的《弟子规》,成就人间的十善业。如果你学得好,你的福慧增长,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慧,你就生天,欲界的六层天是你来生的去处,享天福去了。天上福报真大,你看释迦牟尼佛离我们,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的三千多年,三千多年要是在忉利天,多久?一个月。忉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一百年,三千年不是一个月吗?忉利天人看到释迦牟尼佛涅槃多久?才一个月。你从这个地方看,你就知道天人的福报大。往上去夜摩天,夜摩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两百年;再往上去兜率天,兜率天的一天是我们人间四百年。向上去,倍倍增加,寿命长,不生病,衣食自然,不要操心,这是诸天。所以一般人听到诸天非常羡慕,你看到佛经,你就不羡慕六道了,六道不能比!

  「契佛所知见」,你能契佛所知见,你就得「诸佛加持力」,诸佛加持力一共有七个,讲了七种。第一,「同名号加持,令不疑故」。坚定信心,我们修学的人心里有感,佛真的应,来给我们做证明。所以佛法是讲证据的,这个精神是科学精神,你拿证据来,你证明。不是一个人证的,每个人入了境界之后都给你做证明,没错。契入境界,大家都清楚、都明白了。第二是「言赞加持,令入位者心安隐故」,这个很重要。言语赞叹也是为你证明,你听了之后心安,理得心安。道理没有证得,你心怎么会安?明白道理之后,心就安了。我们今天学佛,法慧菩萨有住,住在菩提心上,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法身菩萨之所住,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今天学佛,我们也要安住在菩提心上。真的,我们不是真正能安住,我们常常把这些名字念熟放在心上。能起作用非常好,不起作用也没有关系,阿赖耶识里面这个种子天天把它加强,天天念几遍就是加强。有一定的强度,它自然起作用,也就是说,在生活上、工作上、待人接物再不会用虚伪心,用真诚心。自己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逆境、善缘恶缘,你能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不受外面境界的干扰,你就起作用;对待任何一个人不要分别,平等慈悲。从态度上做起,中国儒家很重视,佛法也重视。你看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我们有没有做到?诸佛,所有一切众生都是诸佛,你要记住这个。《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既有佛性,他将来一定作佛,只是时间早晚,他肯定作佛。说得这么坚定,一点怀疑都没有。所以我们对於一切众生,都要把他当作佛看待,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看他还是凡夫,那是我们有分别心,这分别心对他没有妨碍,对我自己有妨碍,障碍我开悟、障碍我证果。所以,要把自己的障碍化解。障碍不在外头,决定在自己,真正行菩萨道的人,外头哪有障碍?这是你不能不知道的。

  所以,心得安稳是很重要的一种修学。古人讲的话有道理,心怎么安的?道理明白了,理得心安、心安理得。这也说明对於经教的研究是有必要的,经教帮助我们明了。古时候的道场,每个道场都是佛教的学校,佛教是教育,佛陀教育,有许多法师在这里教学,教不同的科目。你喜欢学习哪个法门、喜欢学习哪部经典,都有老师在教,你都能够学到。而且寺院都是开放的,随时可以进去,因为佛法里面不招生,「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不招生是自己谦虚,我哪有资格教你?招生是说明我有资格教你,你来做我的学生。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非常谦虚,我不敢教你,可是我把我自己修学的心得提供给大家分享。你看用这种心态,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谦虚、恭敬。确实,这个话说的是真的不是假的,自己没有证果,「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总有过失,我没有过失才敢说教,谁敢说教?连佛都那么客气。佛是真正可以说教,菩萨还不敢,还谦虚。可是佛头一个就是教我们敬,教我们谦虚,恭敬别人、关怀别人、爱护别人、帮助别人。帮助一定要知道帮助什么?第一个帮助他破迷开悟,这是真帮助。他觉悟了,什么都明白了,自然能断恶修善;还不能断恶修善,他没明白,要帮助他。

  底下一句,「毗卢遮那师弟加持,彰本愿故」。毗卢遮那是华严会上的法身佛,师是毗卢遮那佛,弟是弟子,毗卢遮那佛的弟子是法身菩萨,毗卢遮那实报庄严土里面的住众,是佛的弟子。佛、菩萨统统加持,你不求他也加持。可是加持一定是相对的,你有一分功德、一分修持,他加持一分,二分功德、二分修持,他加持二分。为什么?自己没有真修,加不上,自己一定要真干。毗卢遮那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所以善导大师说一句话说得真好,他说「诸佛所以兴出世」,就是诸佛到这个世间来应化,「唯说弥陀本愿海」。教化众生教什么?只教你阿弥陀佛的本愿,接引十方世界的念佛人到极乐世界圆满成就;换句话说,十方诸佛如来在法界虚空界里面现身,都是替阿弥陀佛招生的。你看这多殊胜!你从这里就能想到,极乐世界殊胜到极处,感动这么多诸佛帮助他招生,我们怎么能不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此地。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七0卷
下一篇: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0六八卷

 弟子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发现念了无量无边的佛...佛可千百亿化身,人.. 《大方广佛华严经》佛塔是否可以放在转轮盘,让佛塔顺时钟转动,这样是否..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行品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 总目录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序浅释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2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3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4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5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6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7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8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9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0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1 大方广佛华严经浅释12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