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漫说《长阿含》(卷一)~A 一、大本经
 
[界定法师] [点击:1744]   [手机版]
背景色

  《漫说阿含》系列之一

《漫说长阿含》

 ——读《阿含经》系列随笔

界定

  (卷第一)

一、大本经

  说经地点:舍卫国的祗树花林窟花林堂

  参加人员:众比丘

  经中大意:本经为称赞佛陀的智德,而藉七佛的诞生、出家、修道、降魔、成道、转*轮、涅槃,以明佛陀观的经典。经中对七佛的说明次序是:1.每位佛陀降诞时的人寿;2.七佛之种姓;3.七佛成道时的金刚宝座的树名;4.七佛说法的会座及弟子的数目;5.七佛各二位高足之名;6.七佛各一位侍者之名;7.七佛未出家前各有一子之名;8.七佛的父母之名及所居之城。其次叙述诸佛的常法,举出毘婆尸菩萨的本末因缘。其顺序为:1.下天;2.托胎;3.出生;4.占相(举出三十二相之名);5.出城游观(巧遇老病死,及出家沙门);6.出家修道;7.成道(十二缘起法);8.转*轮;9.教团成立;10.涅槃。末后描述释尊曾升上五阿那含天(五净居天、不还天),会见诸天,听诸天对于七佛本末因缘之报告等,以示佛陀之大本。

   

  这部经典,主要是叙述了众比丘乞完食后,大家一起坐在华林堂里聊天,主要是讨论佛所拥有的种种神通,即佛所具有的“神通远达,威力弘大”;佛不但可以知道过去诸佛的情况,而且对过去诸佛的名号、姓字、种族等等情况悉数知晓。此经就是围绕着此事而层层展开。

  佛陀听到了众比丘的议论——佛陀此时在哪里呢?在静室里进入禅定。但佛陀的禅定状态与我们平常所讲的禅定可能不太一样。我们有时讲坐禅,或者讲跟出家师父后面学静坐,或者讲老师父们在禅堂里习禅。凡夫能不能进入禅定呢?应该可以的。佛教里讲“戒定慧”三学,一般理解是由“戒”生“定”,由“定”而发“慧”。这个题目似乎很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戒定慧作为三种佛家学问,里面涉及的范围实在太广。我们凡夫如何才能进入“定”的状态呢?从上面可以得知,那就是要守持戒律。什么戒律呢?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居家信众有居家信众的戒;比丘有比丘的戒,比丘尼有比丘尼的戒;优婆塞有戒,优婆夷也有戒。但是有一点,你处在什么角色,就持什么戒。当然,这并不是说居士就不能持比丘的戒——如果有哪位大居士能持守比丘的二百五十条戒,那是很了不起的呀。然而话又说回来了,佛教里一般主张各持各的戒,最好不要去超越。比如说比丘与比丘尼的戒,就不能相互替代;而出家比丘就必须持比丘戒,如果要去持居士的五戒,那就不能称作比丘的,那就是犯戒了。在佛教里有明确规定,佛陀灭度后,当“以戒为师”,戒律就是我们的老师。只有老老实实、一丝不苟地持守戒律,才能谈得上去修禅修定。谈到这里,或许有人会与我抬杠:济公活佛不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吗?他持的是哪门子戒?说这话的人对佛教看来是外行。为什么这么说?第一,真实的济颠,绝不像电视剧《济公活佛》那般装疯卖傻,电视剧是文艺性作品,可以适当地艺术化,我们不能把艺术真实混同于历史真实;第二,纵然济公真如影视剧那般“酒肉穿肠过”,但是据史书记载,济公是成就罗汉境界的高僧,他所示现的各种形象,只是为度生方便而显现,如果我们把那些酒肉,当成一种纯粹为了消遣或者为了滋养色身而食饮,则大错特错。作为凡夫的我们,三杯酒下肚,早把佛祖忘得一干二净,眼前只剩下朦胧一片,心中哪有佛祖的身影?

  因此,我们作为一介凡夫,还是老实持戒,按照戒律上讲的去行去做就可以了,不要去走什么捷径。只有戒律守好了,才能把我们这颗原本如猿似马的心给收拾住,那样,自然会进入“定”的状态。定后面呢?就是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慧”来。这个慧,不单单是指智慧,同时还包含神通。上面讲了,佛陀的定与我们凡夫的定,不完全相同。佛陀的定,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存在状态;我们凡夫的定,是为了消灭我们的各种妄念,是一种修行的次第。因此,佛陀如果闲静时,就自然而然地进入禅定之中。佛陀的禅定作为一种生活存在方式,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事,都一清二楚的。他具备天眼通——无论多远的距离发生的一切事,他都了如指掌;他具备天眼通、他心通——因此华林堂的众比丘们所议论的内容,各位比丘们心里面所思索的问题,他都是一清二楚。于是,他缓缓地信步向华林堂走来。

  佛陀为什么选择此时走来呢?因为比丘们都在谈论这个问题,而谁也无论搞清楚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佛陀所具有的各种殊胜的功德、不可思议的智慧与神通,以及不可测度的广大法门。如果此时佛陀不应机予以解答,那么很可能会出现一些胡思乱想的揣度言论,弄不好会混淆视听。因此,佛陀在他们谈到最要紧的关头,适时地出现了。

  但他装作不知道,就信步走到了花林堂,找了个座位坐下,就与众比丘们谈天,问他们在讨论些什么,比丘们如实作答。于是佛陀就据此因缘,讲了过去诸佛的一些情况。

  首先,佛对诸比丘说:“汝等欲闻如来识宿命智,知于过去诸佛因缘不?我当说之。”在这里,也是属于一种“无问自说”式的讲经方式,不过这里与《佛说阿弥陀经》的情形有些不同。因为后者是释迦佛在无任何前兆的前提下的无问自说,而此处的无问自说是缘于诸比丘们的议论,然后释尊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展开。实际上释尊在此处重点讲了过去七佛,即毗婆尸佛、尸弃佛、毗舍婆佛、拘楼孙佛、拘那含佛、迦叶佛,加上释迦文佛本人,共七佛。具体情况见下表:(2008年8月,未完待续)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漫说《长阿含》(卷一)~B 佛名
下一篇:《长阿含经》内容综述(D)(表四)

 漫说《长阿含》(卷一)~B 佛名 漫说《长阿含》(卷一)~C 毗婆尸佛
 漫说《长阿含》(卷一)~D 神通 漫说《长阿含》(卷二)~A 二、游行经初
 漫说《长阿含》(卷二)~B 七法 漫说《长阿含》(卷二)~C 六不退法
 漫说《长阿含》(卷二)~D 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漫说《长阿含》(卷二)~E 庵婆婆梨女
 漫说《长阿含》(卷二)~F 难题 漫说《长阿含》(卷二)~G 当取灭度
 漫说《长阿含》(卷三)~A 三、游行经中 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
 漫说《长阿含》(卷三)~C 四种沙门 漫说《长阿含》(卷三)~D 佛陀葬法
 漫说《长阿含》(卷三)~E 梵志供养 漫说《长阿含》(卷四)~A 游行经后
 漫说《长阿含》(卷四)~B 佛赞阿难 漫说《长阿含》(卷四)~C 佛陀灭度
 漫说《长阿含》(卷四)~D 八王分舍利 漫说《长阿含》(卷五)~A 一、典尊经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