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心不离法佛性现前
 
[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点击:1634]   [手机版]
背景色

心不离法佛性现前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到底天与地,我们的生活是圆,还是直?到底是方,还是长?其实人是很渺小,天地是这么宽大,这个道理要方、要圆、要四角,这是看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做。方与圆还不都是一样,只要你的心地宽大,方圆就没有什么样的分别。我们的心地若是窄,就有计较了。只要我们放大,不管是方是圆,在我们的内心都足足有余,不管是长,不管是短。所以说,[非方非圆非短长,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方非圆非短长,非出非没非生灭。]《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若能够透彻道理,还有什么好计较?一切都是非、非、非啊!既然是有无、无有,这种生灭相,还有什么好在那里计较,还有多少时间可计较呢?所以,[法身无相,非有非无,非有无,非方圆短长]。

⊙非方非圆非短长:言法身无相,非有无非方圆短长。

实在是道理你看不到、摸不到,只是人感觉到。而这感觉,到底谁的感觉才是对的?在那里争论。回归回来它的道理,非有无。[非]就是没有,没有那个[有]与[无]。所以[非方圆短长],也没有什么样的四方的、圆的、长的、短的,实在是都没有,道理里面其实这都是名词。

法身无相。法,它本来就是无相,还有什么[有]与[无]呢?我们日常在做事情不就是这样吗?一张桌子有多长,要放在什么样的空间,这个空间放多大的桌子,摆下去刚刚好。你的空间若是很小,拿一张很长的桌子进去,这样就不配合空间。日常的道理就是这样,有什么方、圆、长、短好在那里争执呢?其实是没有。

⊙[非造非起非为作,非坐非卧非行住。]《无量义经德行品第一》

⊙非出非没非生灭:佛法身无为,故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出非没非生灭]。出,是出现或是不见了呢?是生呢,或者是灭?我们人生还未来之前,我们在哪里呢?看看我们人,从你的年龄开始算起的第一天,那天就是出——出生的时候。但是在这个世间,到底是不是永远都是这样呢?生出来的形象,过程中慢慢长大的形象,生下来是这样的相,一个婴儿,慢慢地学坐、学爬、学走,随着他的身形,随着时间的消逝,人的身体不断地成长。所以,是不是还定在出生那时候的相?没有啊!

生下来那个时候大声哭,与我们现在这个时候静静地坐在这里,你的第一天到现在的这个时候,出生那时候,定相在哪里?不定相。但是里面就有它的道理,这个道理就是让你看不到。你的身体出生,随着时间,生理的成长,从被人抱着而到自己会坐,从会坐到可以站起来走,这都是道理,这个道理在人的身体叫做生理。

所以在生理上,从出生,非生啊!到底某一天生出来到现在,找不出你的第一天当时出生时刻的相,随着无形的生理成长变化,这中间其实无法有一个安定下来的时候。常常跟大家说[行蕴],无形中、不觉中,就是这样在消逝,没有一个定相。这都叫做[非],没有。所以[非出非没非生灭]。

希望我们人人要用一点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在我们的生理上、在物理上,这无不都是在这道理中。道理就是不停留这样一直过去,人生有形的物质也是不停息这样一直过去,所以没有定的时刻。所以非生灭,无生无灭。

所以说来,佛法身,我们若是觉悟之后的道理。佛就是觉,人人本具,人人既然觉悟之后,法身就是道理,这道理就是这么自然,无为就是自然。一棵树、一粒种子,毫芒的种子因为有地、水、阳光、空气,不断地发芽了,树长大了,像这样,这也是不断地因缘合和,随着这个境界不断成长。所以生、长,自然就是灭,灭掉了幼小时的相。

所以这就是道理,理,就是随着这样在成、住、坏、空,就是随着这样在生、老、病、死,随着这样在生、住、异、灭。自然的境界,我们若能够知道自然的法则,那就是[无为],不是能让我们能够去造作的,说生就永远是生,生在人间,定这样的形就永远定这样的形象,不可能。自然的法则就是多变化,这叫做幻化人生。

我们人就是无法去觉悟这个幻化,所以就会有争执。其实有什么好争的?所以觉悟之后的人,了解道理是这么自然的事情,所以叫做无为。无为,就是无所要求、无所束缚,不受自然的环境束缚着我们,我们就随着自然,就不会被束缚住。地球既然这样转,我们生在这个地球上,也要随着它的岁月而过,这个生态一定要在自然中。所以无为,不是人所为,是应自然,所以[故非出非没非生灭]。

⊙非造非起非为作:佛法身离一切相,无始终造作。

[非造非起非为作]。再来就说,[佛法身离一切相,无始终造作]。这个道理与前面的一样,觉悟之后,了解法,我们自然就能离一切相,不会受这个相障碍我们,我们就不会执着于名、利这个相,名相就不会在我们的心里计较。所以,既然离一切相了,当然就没有始终造作。计较是什么时间开始,是你比较早,还是我比较早呢?

常常说救济的事情,不是做在最前,便是垫在最后。因为最后面还有很多的困难,大家已经撤退了,留下来的困难已经没有人伸出援手帮助,所以若不是做在最前,便是做在最后面。要不然,最圆满的是从最先一直做到最后,这共生息,不断地陪伴过来,这样不去计较是你先、我先,不计较,自然的法则,该怎么做我们就是怎么做。这是佛陀教育我们的智慧,不要执着在始终、造作,不需要去计较这些名词,但是该做的一定要做,道理就是这样。

[非坐非卧非行住]。《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这样说:[何是见佛真身?]什么是见到佛的真身呢?[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

也说不定两千多年前我们是随在佛身边的弟子,也说不定。就像求名菩萨一样,还在求名利,所以我们还在六道中轮回。不过,我们还存着这个觉性,所以我们不断在佛法中,我们在供养。供养什么呢?供养法。因为佛(已入灭)不在人间,佛的心放在我们的心里,我们依教奉行,尊重法。尊重法做什么呢?一大事,那就是觉悟。觉悟之后,也是一大事,我们来救济众生。这叫做觉的循环。

所以,什么是见到佛?佛的真身是什么呢?其实,佛的真身在我们自己的内心。[不见有无即是见佛真身],我们没有见到[有]与[无],我们若能够了解道理,这就是佛的真身。其实,佛来过人间,我们是不曾遇见,不过,我们在[四威仪]中学佛。学佛,在四威仪中我们就要学好。

所以,[不问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若昼若夜,不论时处诸缘修之不难]。

无论是夜晚,无论是白天,在行、住、坐、卧的地方,我们法不离心,我们的行不离法。所以,我们若能够这样,要见佛,见我们的自性佛,就不困难了。其实,学佛就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不管是晚上、白天都一样。所有的因缘,我们的心若不离法,其实见佛哪有困难呢!因为佛在你的心中。

所以,[举止动作,谓之四威仪]。

学佛,我们要顾好我们的四威仪,行、住、坐、卧中,这都是我们应该要学的。

《无量义经》就是这样在教育我们,要让我们更了解,所以佛陀心里,他所关怀的是[无量义]——《法华(经)》的精髓。

⊙[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跏趺坐三昧,名无量义处,天雨曼陀华,天鼓自然鸣。]《法华经序品第一》

所以《法华经》说,[佛说此经已]。此经就是《无量义(经)》,前面说过了。[即于法座上,跏趺坐三昧]。佛讲《无量义经》之后开始静坐,离言法华,继续现光、变相,这都是在三昧中,这叫做[无量义处]三昧。

这个三昧,在日常生活中吃饭、喝茶等等都没有离开。这就是我们的心若是顾得好,身与心常在一处,我们的身心动作就不离开无量义处。《无量义经》所有的道理是我们依教奉行的,所以无量义,这是一个大法,自然天雨曼陀罗华。

曼陀罗华,前面就说过了,是柔软花;有大红的柔软花、小红的柔软花。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摩诃]就是大。还有曼殊沙华,这都是很美的形态。

常常说[心花怒放],我们若是得到法喜,法有入心,听到很欢喜、轻安,欢喜就是心花怒放,天花乱坠,就是很欢喜。表达佛入于这个三昧,无量义的境界,这个时刻佛的心是多么的轻安自在,周围非常的恬寂,天鼓自然鸣,这就是自然的境界。

我们若是很宁静的那个时候,我们能够听见大地在呼吸的声音。不只是人能呼吸,大地在呼吸。听到树木在释放出它的芬多精,都感觉得到。听鸟在叫的声音,这是我们的心很静寂下来的时候,很自然,天地的音声很自然的,一切的妙音无不都是。

所以,三昧就是[善心一处住不动]。所有的善凝住在一处,这叫做三昧,这叫做正知、正见、正觉。[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也就是[诸正念行和合],念与行和合,这都称名为三昧。

⊙三昧:善心一处住不动,是名三昧。一切禅定,亦名定,亦名三昧。诸正念行和合皆名为三昧。

我们记着,修行无他,就是专一心。专一心救济苦难众生,我们自己本身先救。我们是不是在无明烦恼中在受苦磨呢?释放出来,自然我们也能够帮助别人,解脱身心苦难。所以我们要时时多用心啊!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一理通万理彻
下一篇:诸佛法身如虚空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