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繁体版]
文库首页智慧悦读基础读物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古 印 度白话经典英文佛典随机阅读佛学问答佛化家庭手 机 站
佛教故事禅话故事佛教书屋戒律学习法师弘法居士佛教净业修福净宗在线阿含专题天台在线禅宗在线唯识法相人物访谈
分类标签素食生活佛化家庭感应事迹在线抄经在线念佛佛教文化大 正 藏 藏经阅读藏经检索佛教辞典网络电视电 子 书
《觉悟之路》第三十章 道德责任
斯里兰卡(Sri Lanka) 那烂陀长老(Narada Mahathera)著 学愚法师译
[那烂陀长老] [点击:6282]   [手机版]
背景色
  善恶净染,自作自受;
  自我轮回,自我解脱。
                 ——《法句经》

  是业的造作者,还是另外一有情在下一生中接受因果报应?(1)
  有人说,业的造作者绝对就是业的受报之人,这是一个极端;有人说,造作者完全不是受报者,这又是另一个极端。佛陀没有认同这两个极端,而是在因果关系上,阐述了中道学说。觉音尊者在《清净道论》中写道:“非一非二”(Na ka so na ka anno)。在这里,我们可以引用蝴蝶的蜕变更生为例说明。
  蝴蝶的最初形式是一卵,然后转化为小毛虫,稍后,它又成为一只蝶蛹,最后成长为一只蝴蝶。这种变化过程发生在一生之中。蝴蝶既不相等于,又非截然不同于毛虫。在这里,也有生命流转,或继续。
  那先尊者以一盏点燃了一夜的油灯为例,说明了这一点。第一夜时分的火苗并不等同于最后一夜时分的火苗,但是,火苗依靠同一盏灯而燃烧了整个夜晚。对火苗来说,存有一种生命的延续,每后一个生命阶段,依托于其前者。
  如果没有灵魂.将还会有什么道德责任吗?(2)
  那是肯定的。因为在此发展过程中.有其延续性或共同性,它取代了同一不变的自我。
  例如,一个小孩,长大成为一成年人。后者既不完全相同于前者,因为细胞已经彻底的变化;但是,又不完全不同,因为共为同一生命之流。不过,就一个人来说,成年人应对他在孩童时代所做的一切承担责任。无论生命之流是由此而终止,再生其它有情道中,还是继续生存于同一生命之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这一延续性。假如说,一个人在前一生中为A,而在此生中又为B,随着A的死亡,业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即物质的躯体不复存在了。随着B的诞生,新的物质身体又产生了。它们虽有明显的物质变化,但无形的意识之流(cittasantati)并没有受到死亡的破坏,而是带着它从感官支流接受过来的一切印象,继续迁流下去。从传统习惯上来看,难道说B不必对其前者A的业行承担责任吗?
  有人也许要提出反对,认为若如此,由于死亡的缘故,记忆不复存在。
  但是,在衡量道德责任方面,同一性,或记忆是否绝对必不可少呢?
  严格来说,二者都不重要。
  假如一个人正欲犯罪时突然丧失了记忆力,并且忘记了这件事,难道他就不该对他的行为负责吗?
  他的健忘并不会免除他对所作罪行的责任。对此,有些人或许会问:“他本人并没有意识到他要因其罪行受到惩罚,那惩罚又有什么意义呢?这哪里还有什么公道?”
  如果说,我们的生死被上帝所主宰,那当然就没有意义了。
  佛教徒相信,公正,理性的业力,自行其事。佛教徒说的是因果,而不是恩赐和惩罚。
  比丘尼奢罗车罗说:“如果一个人在睡眠中梦游,下了床,漫步于走廊边缘,跌倒后掉到下面的路上,很有可能,他会摔断胳膊或腿。但是,这件事的发生,完全不是对其梦游者的惩罚,仅仅是其后果而已。其本人记不住走出走廊,但这并不会对其跌倒及折断骨头的形状产生任何细微的不同。所以,佛教徒,无论是在睡觉中,或是觉醒时,警醒自己不行走于走廊,或其它危险之地。这样,他就避免伤害自己,或掉在其他人身上而伤害他人。”
  一个人不记得他前生所作所为,并不妨碍一个对业律活动的理智理解。在此娑婆世界的人生中,正是由于对业果绝对存在的理解,帮助铸造了佛教徒的品质。

  [注]
  (1)《那烂陀所问经》,第一品,第111页;《佛教与科学》,达哈克博士著,第64页。
  (2)参见A.D.贾雅轮达罗,《无我与道德责任》,摩诃菩提杂志,第41期,第93页。


分享到: 更多



上一篇:《觉悟之路》第三十一章 业的起落
下一篇:《觉悟之路》第二十九章 再生者为何

 《觉悟之路》译者序和前言 《觉悟之路》第一章 太子出家
 《觉悟之路》第二章 精进成道 《觉悟之路》第三章 天上佛陀
 《觉悟之路》第四章 成道之后 《觉悟之路》第五章 请佛说法
 《觉悟之路》第六章 初转*轮 《觉悟之路》第七章 宣说佛法
 《觉悟之路》第八章 佛陀和他的眷属 《觉悟之路》第九章 佛陀和他的眷属(续)
 《觉悟之路》第十章 佛陀的反对者和护持者 《觉悟之路》第十一章 王族护法
 《觉悟之路》第十二章 佛陀的教化 《觉悟之路》第十三章 佛陀的一天
 《觉悟之路》第十四章 最后的行化 《觉悟之路》第十五章 什么是佛教
 《觉悟之路》第十六章 佛教的主要特色 《觉悟之路》第十七章 四 谛
 《觉悟之路》第十八章 佛教的业力说 《觉悟之路》第十九章 业是什么

△TOP
佛海影音法师视频 音乐视频 视频推荐 视频分类佛教电视 · 佛教电影 · 佛教连续剧 · 佛教卡通 · 佛教人物 · 名山名寺 · 舍利专题 · 慧思文库
无量香光 | 佛教音乐 | 佛海影音 | 佛教日历 | 天眼佛教网址 | 般若文海 | 心灵佛教桌面 | 万世佛香·佛骨舍利 | 金刚萨埵如意宝珠 | 佛教音乐试听 | 佛教网络电视
友情链接
金刚经 新浪佛学 佛教辞典 听佛 大藏经 在线抄经 佛都信息港 白塔寺
心灵桌面 显密文库 无量香光 天眼网址 般若文海 菩提之夏 生死书 文殊增慧
网上礼佛 佛眼导航 佛教音乐 佛教图书 佛教辞典

客服QQ:1280183689

[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无量香光·佛教世界] 教育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京ICP备16063509号-26 ] 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如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或含有非法内容,请与我们联系。站长信箱:alanruochu_99@126.com
敬请诸位善心佛友在论坛、博客、facebook或其他地方转贴或相告本站网址或文章链接,功德无量。
愿以此功德,消除宿现业,增长诸福慧,圆成胜善根,所有刀兵劫,及与饥馑等,悉皆尽消除,人各习礼让,一切出资者,
辗转流通者,现眷咸安宁,先亡获超升,风雨常调顺,人民悉康宁,法界诸含识,同证无上道。
 


Nonprofit Website For Educational - Spread The Wisdom Of the Buddha & Buddhist Culture